?

對UNESCO 開放科學建議書的評述:共同、包容的行動

2022-11-28 13:05江麗輝易志軍黃金霞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22年9期
關鍵詞:建議書文書準則

江麗輝,易志軍,黃金霞

(1.中國海關科學技術研究中心,北京 101312;2.中國科學院國際合作局,北京 100864;3.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北京 100083)

1 引言

新冠疫情(Covid-19)把世界帶入了一個新的境況。如何加快世界科技合作、構建全球開放創新生態,切實需要與時俱進的解決方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于2021 年11 月第41 屆大會批準了《UNESCO 開放科學建議書》(以下簡稱“開放科學建議書”),成為成員國開展開放科學的國際準則性文書。由此,開放科學建議書樹立的愿景將是一種新的科學研究范式,對國際科技合作、縮小知識鴻溝、共享全球創新資源具有深遠的意義。

根據UNESCO 大會的決議,成員國須在本國法律框架內每4 年向UNESCO 提交符合建議書要求的國家報告。為了推動中國深入參與這項UNESCO 倡導的全球行動,融入全球開放科學網絡,有必要介紹這項開放科學國際準則性文書產生的過程、準則性文書的價值和主要內容,以便充分理解建議書文書界定的開放科學涵義和基本要求。本文分析和思考開放科學準則性文書的包容性,目的是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為未來可能制定開放科學國家層面方案提供參考。

2 開放科學國際準則性文書的制定歷程與各國響應情況

2.1 開放科學建議書的制定歷程

調研發現,開放科學建議書的提出經歷了議題討論、路線圖制定、意見征詢、政府間專委會討論等幾個階段,具體如下。

(1)開放科學議題的提出。2019 年UNESCO 第40 屆大會討論了開放科學議題[1],認識到開放科學將增加知識獲取的途徑、提高科研效率,也會讓科研過程更加透明、合作與包容。由此,193 個成員國通過一項議案,決定由UNESCO 準備和起草以開放科學建議書形式的國際準則性文書,即《UNESCO 開放科學建議書》,并要求這項建議書盡可能提交2021 年UNESCO第41 屆大會討論并通過。

(2)開放科學建議書路線圖的制定。UNESCO 按照大會擬定的開放科學建議書起草路線圖[2]首先成立了開放科學國際咨詢專家組。以地理平衡和性別平等原則,UNESCO 總干事任命了24 位由各個區域組提名的開放科學領域的專家和6 位來自與開放科學有關重要科研機構推薦的專家。他們共同構成了國際咨詢專家組,為起草開放科學建議書提供咨詢意見和撰寫建議書初稿;其次,UNESCO 采用在線方式組織了全球和區域多利益相關者咨詢和磋商會。在歷時近一年多的全球和區域層面調研中,UNESCO 收集了對開放科學的定義、共同原則和價值觀、關鍵目標、建議書范圍、實踐和政策、可能挑戰、新冠疫情之下開放科學的作用、主要參與者等意見和建議,這些信息豐富了開放科學建議書初稿內容。

(3)開展全球范圍的意見征詢。全球在線咨詢涉及人員和機構非常廣泛,共計有來自133 個國家的2 900 位參與者貢獻了建議和意見[3]。接受調研的各行業人士來自政府部門、重要科研機構、科學社團、相關UN 機構、UNESCO 教習、UNESCO 第二類中心、各國UNESCO 全委會、相關的公共和私營機構等等;許多有影響的科學家、青年學者、科研人員、市民和傳統知識傳承者、圖書館和開放獲取平臺相關人員、土著人、數據專家、密碼專家、出版商、工程師、企業家、律師和政策制定者等參與其中。與此同時,UNESCO召開了相關的專題會,如開放科學與青年、土著人群、非洲、新冠疫情、知識產權等方面的討論。調研成果均進一步完善了后續的開放科學建議書征求意見稿。2021 年9 月,約40 個成員國提供了對建議書征求意見稿反饋意見。

(4)召開政府間專門委員會確定終稿。UNESCO于2021 年5 月召開了不限定人數的政府間專門委員會在線會議。技術和法律方面的專家為開放科學建議書修訂稿的形成提供了意見和建議,最后完成了建議書修訂稿并提交給2021 年第41 屆大會討論。

制定這項國際準則性建議書是在協商、透明、包容的方式下進行的,最終的建議書內容也是成員國最大程度可以接受的共識,為克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存在的數字、技術和知識鴻溝,減少科技領域現有的不平等以及加快實施2030 議程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一份具有非約束力的國際行動框架。

2.2 各國對開放科學國際準則性文書的響應情況

經過兩年時間的準備和起草過程,《UNESCO 開放科學建議書》文書在第41 屆大會審議和批準通過。大會期間共有49 個國家的代表和3 個國際組織代表在開放科學議題辯論中發言[4],支持《UNESCO 開放科學建議書》文書。成員國代表一致重申開放科學對促進科學和惠及社會兩方面的重要性,肯定UNESCO 在制定這項國際準則性文書方面做出的貢獻。這項文書的歷史意義在于:通過開放科學減少國家之間、國內科技和創新的差距,促進國際科技合作、讓科學更包容、更透明、更合作、更可及。包容性是文書制定過程中一直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一些國家的代表表達要盡快實施建議書的愿望;而另一些國家的代表稱已在建議書倡導的原則下正著手制定相關戰略并已開展相關行動。

對于建議書的實施,一些國家的代表提到 “團結一致” 和 “增加國際合作” 是成功的關鍵;同時還需要考慮到開放科學的能力建設、開放科學和知識產權之間的補充性以及在科學研究中的投入等。成員國代表強調無論國籍、性別和信仰的差別,在數據、信息和技術的獲取方面要堅持平等原則;有成員國代表提出,科研成果的交流受到相關貿易的限制,這個觀點受到個別國家代表的支持[5]。

開放科學準則性文書得到成員國的大力支持并批準實施,與其說是對開放科學的重視,不如說是認識到科學的重要性,通過開放科學縮小各成員國和地區的差距和促進創新實踐,是面向未來的一項重要舉措。成員國代表認為UNESCO 在科學領域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瞄準科學的未來和人類未來的核心,讓科學為世界的和平創造條件。

大會決定請UNESCO 總干事支持在開放科學領域的國際合作,包括通過加強現有各種開放科學平臺,鼓勵南南、南北合作等[6]。在大會辯論期間,國際科學理事會(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世界科學工作者聯合會(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tific Workers),國際高校教師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and Lecturers)明確表達對建議書的支持,希望建議書能盡快實施。

3 開放科學國際準則性文書的內涵分析

3.1 勾勒出開放科學的愿景

作為國際準則性文書的開放科學建議書提供了開放科學的定義、核心價值觀、指導原則以及采取行動的優先領域。建議書將開放科學的愿景塑造為 “所有利益攸關方的積極參與下(向社會開放),使科學信息、科學數據和科學成果能夠被更廣泛地獲?。ㄩ_放獲?。┖透煽康厥褂茫ㄩ_放數據)。通過鼓勵科學與社會需求之間的更緊密關聯、促進所有人(科學家、決策者和公民)的平等機會。開放科學可以真正地打破格局,縮小國家之間和國家內部在科學、技術和創新方面的差距,實現人類的科學權利”[7]。這幅愿景是一個開放科學完美、理想的狀態,從當前一個封閉、隔離、個體的狀態走向一個參與、關聯、共享、創新的系統,實現的路徑是以科學和社會需求之間的問題為導向,進行數據、信息、成果的開放獲取,科研過程和設施的共享,讓所有人包括邊緣化和脆弱的群體平等地從開放科學過程中受益。

3.2 提出開放科學的核心價值

建議書強調開放科學的核心價值是質量和誠信(Quality and Integrity)、集體獲益(Collective Benefit)、公平和公正(Equity and Fairness)、多樣性和包 容(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對建議書中質量的理解必然是具有較高的科研效率。一些普遍關注的問題,如知識產權、私企參與、科研誠信已經在建議書中妥善解決。

3.3 明確開放科學的定義和組成要素

關于開放科學,此前一直沒有統一的定義?!伴_放科學” 一詞由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PAUL 首次提出,當時的定義是從歷史學和經濟學的角度出發分析開放科學的源起[8]。此后,關于開放科學的概念一直未達成一致意見,FECHER 等學者提出了開放科學的五大學派[9]。歐盟委員會(European Union,EU)、經濟與合作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歐洲研究圖書館協 會(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LIBER)、Foster 開放科學培訓項目等對于開放科學也做出了定義,但定義的內容有所差異。國內學者張學文[10]、劉桂鋒[11]、彭媛媛[12]、陳秀娟[13]、溫明亮[14]等也在各自研究中對開放科學進行定義。2021 年UNESCO 制定的開放科學建議書給出了開放科學的通用定義。根據建設書,開放科學主要涉及4 個方面,即開放科學知識(Open Scientific Knowledge)、開放科學設施(Open Science Infrastructures)、廣泛參與(Open Engagement of Societal Actors)、不同知識體系的對話(Open Dialogue with Other Knowledge Systems)。

建議書不僅給出了開放科學的通用定義,也列出了實施開放科學的價值觀和原則,提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在個人、機構、國家、地區和國際層面公平、公正地實施全民開放科學行動的7 個領域[15]:①促進對開放科學及相關惠益和挑戰的共同認識與實現開放科學的多樣化途徑;②營造有利于開放科學的政策環境;③投資于開放科學基礎設施和服務;④投資于開放科學的人力資源、培訓、教育、數字素養和能力建設;⑤厚植開放科學文化,協調統一開放科學的激勵措施;⑥在科學進程的不同階段促進開放科學的創新方法;⑦在開放科學的背景下,從縮小數字、技術和知識差距的角度,促進國際和多利益攸關方合作。

開放科學是解決人類和地球所面臨的錯綜復雜且相互關聯的環境、社會和經濟挑戰的一項工具,這是開放科學的實質[16]。針對全球挑戰性問題,科學研究更加開放、透明、合作、共享和包容,科學知識更容易被獲取、被檢驗,合作過程就會產生更高效能;科研的質量、重復性、透明度和影響力將會大大提升,從而增強決策的有效性和提升科研的誠信度。UNESCO 強調運用跨學科研究方法解決問題,尊重文化和知識體系的多樣性,這和開放科學建議書內容是一致的。

實施建議書內容的主體是成員國,最可行的方式是利用和加強成員國現有的成功經驗,UNESCO 提供智力和協調支持并與成員國一起實施建議書優先領域。開放科學建議書的實施有助于實現UNESCO 中期計劃目標[17]:“加強成員國改進科技創新政策的能力,增加包括通過開放科學分享知識以獲取科技進展的信息”。

4 開放科學國際準則性文書實施的包容性分析

包容性是開放科學的一項基本原則,貫穿建議書制定和實施的整個過程。實施過程中也同樣重要。充分理解包容性可以體會到開放科學在實施過程存在差異。充分理解包容性,是實施開放科學建議書的前提。

開放是科學的本質之一,也是時代要求。開放科學建立了相關方協作和參與、科研成果、知識創造過程、科研設施可訪問、可評估與可重用的一種公平、共享和合作的科研場景[18],對加速知識融合,不同知識體系之間的交流,凝聚力量共同應對諸如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環境退化等問題[19]。

開放科學作為一項強有力的工具世代可用,是一項復雜問題的解決方案[20]。需要指出,開放科學不是一個以一概全的策略,例如如何實現公平和平等,如何采用合作、包容和創新的方法都會是具體開放科學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挑戰。要縮小數字、技術和知識的鴻溝,難點是必須努力創造和累計在國內向開放科學轉型的成熟條件。

開放科學建議書提出的優先領域是國際科技雙邊和多邊合作的主題或平臺,是國際科技合作新契約,也是深入交流知識和經驗的共同議題。開放科學國際準則性文書有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提高人類福祉。

開放科學國際準則性文書是當前科學家和非科學家在包容、磋商、透明原則下一起打造的共識,必然注意到國際、國內和區域層面的差別。如果未來的科學及其研究在更為包容、合作和平等(Equitable)情況下彌合數字、技術、性別、知識等方面鴻溝,那么當前的建議書就確實發揮了作用,這份國際準則性文書就開啟了一個全民科學的新時代,成為有遠見的歷史性決定。建議書列出的優先領域有充足的包容性,但是在具體實踐、行動、戰略和政策制定過程中必須確保遵守開放科學的價值和原則,以此為中心關注具體行動中的差異才能保證開放科學不會重復傳統封閉式科學體系的錯誤。

包容性就是要認識到國家之間、學科和區域差異,更為重要是理解國家層面面向開放科學轉型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無論是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要轉變和開放整個科學研究過程,改變科學范式,都需要累計成熟的條件。因此,建議書建議成員國采取與各國制度和管理方式相一致的適當措施,包括法律方式,在本國管轄范圍內按照建議書的原則進行實施。成員國4年一期的階段性報告就是了解全球實施建議書情況的主要方式。

5 對實施開放科學建議書的建議

如何充分體現開放科學建議書中提出的共同價值,在國家層面制定包容性、參與性和有效的開放科學國家方案,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形成可持續的開放科學體系,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需要協調很多因素和克服諸多壁壘。例如在基礎設施方面,需要對開放科學基礎設施持續投入;在能力建設方面,需要認識到數字時代的要求,以開放科學建議書提出的原則開展有針對性的研究、教育和培訓;需要制定可行的激勵機制促進研究的透明度、可重復性,切實區別于現有的學術認可制度。因此,在國家層面實施開放科學建議書,需要在政策、基礎設施、開放機制、能力建設、評價和示范標準等方面進行研究和突破(圖1)。

圖1 開放科學建議書實施路徑框架Fig.1 The road-map framework of implementing the UNESCO Recommendation on Open Science

5.1 營造有利于開放科學的政策環境

在現有法律法規框架下,構建跨部委、跨部門的開放科學國家協調、溝通機制;制定有效的國家開放科學政策,提出國家開放科學實施方案。在政策制定過程中,要考慮到不同地區在文化、經濟、制度、民族和發展模式的差異,支持和制定開放科學路線圖,營造有利于開放科學的政策環境。

5.2 加強有助于開放科學的設施、平臺和人才等能力建設

加強開放科學的能力建設,在建議書提出的優先領域布局基礎設施、科學數據中心,提高平臺共享水平和綜合使用效率;設立開放科學相關的研究、教育、培訓中心和聯盟;總結在開放科學領域現有的經驗和開展開放科學案例研究和人才培養,按照開放科學建議書提出的原則逐步實現建議書塑造的愿景。

5.3 組織以重大問題和挑戰為目標的國際合作

以建議書中提出的優先領域謀劃和推動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堅持開放科學價值和實施原則,提出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國際科技合作戰略,主動設計和牽頭解決以人類共同挑戰為目標的重大國際合作科研項目。

猜你喜歡
建議書文書準則
IAASB針對較不復雜實體審計新準則文本公開征求意見
人教版六上第四組“建議書”習作指導評改教程設計
我的小天地
除了合理、最強、高效“3+1文書寫作法”的代名詞還有什么?
學寫建議書
新版民事訴訟文書樣式將投入使用
掌握方法寫好建議書
新審計準則背景下審計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出路
Personal Statement
探析夾逼準則在求極限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