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維、五融、三步走”實踐育人體系

2022-11-28 03:17朱禮貴張智超
劍橋學院高等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關鍵詞:校企育人融合

朱禮貴,李 凡,張智超

(哈爾濱劍橋學院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69)

哈爾濱劍橋學院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注重應用型人才培養,突出OBE 人才培養理念,根據新工科要求,從傳統工科專業向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等新工科人才培養轉型升級,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專業課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雙線的全過程育人機制。同時,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在學?!傲驺暯?、六共融合”的產教融合實踐育人體系指導下,不斷加強校企合作,共建實習基地,實現人才聯合培養。學院圍繞校企資源共享、聯合育人兩個維度(簡稱“兩維”);通過培養目標與企業標準相融合、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相融合、教學場所與企業真實環境相融合、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相融合、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相融合的“五融合模式”(簡稱“五融”);按照建立實習就業基地、建立定制班、建立產業學院“三個步驟”(簡稱“三步走”),實現培養符合新工科要求的應用型人才目標。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以“兩維”為核心,以對接產業發展為先導,建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提升學校與企業、教育與產業的黏合度;通過“五融”將教育鏈和產業鏈進行有效融合;通過“三步走”深化了企業與學校合作的內涵,取得較好成效,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企業技術骨干和管理人員。

▲“兩維、五融、三步走”實踐育人體系

一、圍繞“資源共享”、“聯合育人”兩個維度

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規劃實踐育人,注重協同性,形成工作合力。校企協同合作,構建有效的運行機制,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實踐育人工作持續而有效地進行。

二、形成“五融合”模式

(一)培養目標與企業標準相融

基于OBE 理念,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圍繞新工科專業選取蔚來汽車、吉利汽車、東安實業、蘭翔機械等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企業,根據企業的調研情況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邀請企業專家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共同修訂人才培養目標,提出學生畢業要求。

(二)教學內容與企業需求相融合

專業核心課程采用嵌入式教學模式,將企業有關的技術進步與生產實踐結合到本課程,使得學生對企業生產實踐有了更直觀的認識。建立形成科學、合理、適應市場需求的教學大綱、課程體系,完善、豐富教學內容,編寫“汽車鈑金”、“汽車發動機構造與原理”等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教材。

(三)教學場所與企業真實環境相融合

學校建成IEM智能制造綜合實驗室、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模擬4S 店、汽車養護中心、整車實驗室、虛擬加工實驗室等30 個實驗室,實驗室投資達2000 余萬元。實驗室打造了國內先進的實驗實訓條件,符合國務院頒布的“中國制造2025”的國家發展戰略,為學校與新工科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提供了保障,為學校培養新工科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能制造創新實訓中心工業機器人綜合創新實驗室

▲學校與數科職教共同開發的新能源汽車實訓中心

(四)教學過程與實際工作過程相融合

(1)采用“理論+實踐+虛擬仿真+考核”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2)建立“碎片化+集中式”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構建基礎實踐、專業實踐、職業實踐、綜合實踐和創新實踐“五階遞進”的實踐教學環節。

(五)學校教師與企業工程師相融合

(1)讓企業全程參與到師資建設中來,舉辦“企業進校園課外學術大講堂”活動,定期邀請企業技術專家和高層管理人員為學生開展講座。

(2)成立大師工作室,引入企業橫向課題,邀請企業工程技術人員與老師們共同研究,提升雙師型隊伍的科研與實踐能力。

(3)外引內培,派教師掛職鍛煉,進入企業完成實踐培訓,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三、實施“三步走”

(一)校企共建實踐實習基地

(1)學校與蔚來汽車、吉利汽車、博眾精工、丘鈦電子、中天鋼鐵、馬石油、大嘜養車、東安實業、蘭翔機械等30 多家知名企業共建校外實踐實習基地,拓寬學生就業渠道,為學生實習就業提供有力保障。

▲學校與蔚來汽車有限公司簽訂實習

▲學校與蘭翔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簽訂實習基地協議

▲吉利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來我校實習宣講會

▲“定制班”學生在大麥養車實習

▲學生在吉利汽車實習

▲學生在蔚來汽車實習

(2)我校以“汽車后市場”作為實踐基地建設方向,制定了“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范實踐基地建設方案”,2021年12月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批準立項并啟動建設,納入全國首批“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范實踐基地”建設單位。

▲學生在哈爾濱市汽車后市場企業實習

(二)開設定制班

學校先后與馬來西亞石油貿易(中國)有限公司共建汽車養護中心,與河北大嘜汽車維修服務有限公司共建汽車模擬4S 店,成立“大嘜店長班”,以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訂單方式開設定制班聯合培養人才。

▲大麥店長班開班儀式

▲學校與大麥養車簽約并在校內建立大麥養車實訓車間

▲學校與馬石油簽約在校內建立馬石油汽車養護中心

▲雷克薩斯銷售有限公司贈送實驗設備

(三)共建產業學院

學校與企業合作先后建立博眾精工智能制造產業學院、華中數控機器人產業學院,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雙主體作用,校企聯合按需培養,打通就業最后一公里。

▲博眾精工智能制造產業學院

▲華中數控機器人產業學院

四、創新特色及成果

(一)人才培養方案創新

增加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環節學分占畢業總學分數比例達到35%,實踐育人在實驗、課程設計、綜合實訓、生產實習、畢業設計、第二課堂、考證考級、自主實踐、學科競賽與科技活動等各個環節得到體現。引入企業共建課程,設置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專業方向,邀請企業專家共同修訂人才培養目標及畢業要求。

(二)教師科研能力顯著提升

學院組織教師到企業生產一線從事掛職鍛煉,并和企業共同完成橫向課題的技術開發,教師現和企業合作申請發明專利4 項,實用新型專利13 項,與企業合作申報省市級科研項目7 項,項目經費共計358.6 萬元。編寫符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材8 部,發表相關論文20 篇,其中EI 會議論文5 篇,獲得基于校企合作的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0 項。

(三)校企合作模式創新

創新校企合作機制,引進企業進校園共建定制班、產業學院,實施課程共建、師資共建、科研共建。

(四)打造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范實踐基地

我校以“汽車后市場”為方向,建設校企協同就業創業創新示范實踐基地,獲得工信部批準同意并列為全國首批建設項目。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利用工信部資源擴大實踐育人體系的應用范圍,有力于檢驗與修正實踐育人體系,為實踐育人體系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五)教學模式創新及成果

(1)建立“碎片化+集中式”校企合作實踐教學模式

鼓勵學生利用周末及寒暑假時間進入企業進行碎片化實習實踐,使學生大一即可了解企業文化,了解崗位能力要求,了解專業對應產業發展趨勢,有利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及奮斗方向。

(2)實施“理論+實踐+虛擬仿真+考核”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

制定“一課一模式”實驗教學計劃,形成“線上培訓+仿真實驗+線下實踐”理實結合、虛實結合的教學模式,解決疫情期間工科實踐教學無法完成的問題。

(3)基于OBE 理念的“一中心、二融合、三創新”教學改革

學生積極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及各類學科競賽,取得了優異成績。近三年,獲得國家級、省級創新創業訓練項目26 項,獲得全國、東北三省數學建模競賽獲勵學生18 人次,全國大學生數學競賽獲獎學生10 人次,全國catics 三維建模賽獲獎學生60 人次。

近三年來,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圍繞教學設計、實踐教學和教學評估開展教學改革,學生和指導教師在通力配合下,取得優異成績。

在2021年以“車門未落鎖警示系統”項目在黑龍江省交通科技大賽獲得一等獎。

2022年,在第十屆全國大學生機械設計大賽中,“綠樹成因- 沙漠自動種植車”項目獲得全國總決賽二等獎,是黑龍江省舉辦此項賽事以來唯一獲此殊榮的民辦高校,實現全省民辦高校零的突破;“海洋珊瑚生態系統監測潛艇”項目獲得黑龍江省賽一等獎。

2022年,在仿生機器人類目中以“六足螞蟻景區垃圾清理機器人”、“仿生鳥撲翼機”獲得機械設計創新大賽省賽二等獎以及“挑戰杯”、“互聯網+”等重要賽事獎項。

最終形成學生“以賽代學”、老師“以賽促教”的創新拼搏的文化精神。

(六)提高就業率,提升社會評價

實施畢業生畢業后5年跟蹤調查機制,每年對畢業生及企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對專業畢業生質量反饋、校友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滿意度及企業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滿意度等。企業對畢業生滿意度連年保持在95%以上;近三年,據省教育廳就業處反饋學生平均就業率91%以上。

▲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大賽獎項證書

▲獲得首屆“維脈杯”黑龍江省大學生交通科技大賽一等獎團隊成員

▲汽車服務工程專業調查問卷

(七)形成健全人才培養持續改進機制

構建畢業生跟蹤反饋機制和校企合作單位參與的社會評價機制,從多個方面了解用人單位對專業畢業生素質、能力的綜合評價,促進專業建設的持續改進。

▲培養目標認知度分析

“兩維、五融、三步走”實踐育人體系的建立是校企雙方在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合作的有力舉措,在實現雙方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也為社會共同培養高素質工科應用型人才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撐。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將圍繞國家所需、龍江所要、學校所能和未來所向,持續推動學校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為持續助力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做出更大的貢獻!

▲用人單位對學校培養、輸送優秀實習學生的感謝信

猜你喜歡
校企育人融合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立足“農”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風生水起
融合菜
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模式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一個平臺 四項合作 多方共贏——“政府搭臺、校企唱戲”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