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現狀與思考
——基于29所藝術類獨立本科院校圖書館的調查分析

2022-11-28 02:32趙文媛殷菲菲
圖書情報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藝術類數據庫數字

趙文媛 殷菲菲

(1. 中央戲劇學院圖書館 北京 100710;2. 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 北京 100875)

引言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發布的第十七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9年我國成年人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達到79.3%,成為人們閱讀的重要選擇[1]。隨著數字資源重要性的提升和數字閱讀方式的普及,高校圖書館加強數字資源建設迫在眉睫。

藝術類高校數字資源建設起步較晚,但圖書館作為科研學習的主要支撐平臺,數字資源的數量和質量的需求也在不斷的上升,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由于藝術學科的特征,多媒體資源需求大;二是藝術類高校圖書館規模比較小,實體紙質資源容納有限;三是藝術類學生對專業及文化課的學習要求逐漸提高。因此藝術院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布局與服務要不斷創新升級,管理模式要應勢而謀、因地制宜,加強創新優化研究,提高各專業圖書數字資源的實用水平,優化館藏資源布局,提升藝術院校圖書館的內在價值[2]。

1 調研對象和研究方法

本文的調研時間為2020年9月7日至2020年10月20日,調研對象為教育部確定的29所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通過對這29所高校圖書館主頁的訪問,使用網絡調研法及比較分析法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本文所有統計數據均以各個高校圖書館主頁展示為依據,剔除重復無效數據。

調研的項目主要有:①數字資源命名情況;②數字資源數量、種類;③自建特色資源內容與數量;④ 2020年試用資源;⑤公開獲取資源;⑥資源分類導航;⑦是否有統一檢索;⑧是否有實時在線咨詢;⑨是否有新生專欄。

通過對調查數據統計分析,進行深入的剖析和比較,提出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的改進建議。

2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現狀

2.1 數字資源建設概況

表1是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概況。需要說明的是,調研涉及的29家藝術類高校圖書館中,北京電影學院圖書館、魯迅美術學院圖書館、吉林藝術學院圖書館、北京舞蹈學院圖書館、新疆藝術學院圖書館這5所高校圖書館的主頁在數據調研期間無法打開,因此表1中的高校僅有24所。

表1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概況

序號 學校 命名 中文資源外文資源自建資源庫 試用數據庫資源總數 資源分類 新生專欄 圖書館網址11 上海戲劇學院 數字資源 18 1 6 1 26 無 無 http://lib.sta.edu.cn/12 廣州美術學院 數字資源 17 4 11 9 41 有 無 http://lib.gzarts.edu.cn/13 中央戲劇學院 數字資源 16 3 4 4 27 有 無 http://tsg.zhongxi.cn/14 中國音樂學院 數字資源 15 11 4 2 32 有 無 http://lib.ccmusic.edu.cn/15 中國美術學院 數字資源 13 8 4 16 41 無 無 http://lib.caa.edu.cn/16 西安美術學院 數字資源 12 0 8 2 22 無 無 http://library.xafa.edu.cn/17 中國戲曲學院 電子資源 12 2 7 0 21 有 無 http://lib.nacta.edu.cn/18 星海音樂學院 電子資源 12 2 4 3 21 無 無 https://library.xhcom.edu.cn/19 云南藝術學院 數字資源 12 2 1 8 23 有 有 https://tsg.ynart.edu.cn/20 山東藝術學院館藏數據庫 10 3 7 7 27 無 無 https://tsg.sdca.edu.cn/index.htm 21 廣西藝術學院 電子資源 10 0 無鏈接 2 12 無 無 https://lib.gxau.edu.cn/22 中央音樂學院 電子資源 7 7 5 14 33 無 無 http://library.ccom.edu.cn/23 西安音樂學院 數據庫 7 3 16 5 31 有 無 http://tsg.xacom.edu.cn/24 武漢音樂學院 數據庫 6 4 5 2 17 有 無 http://library.whcm.edu.cn/ShangYeWy_Library/Index.html

從表1可以看出,24所藝術類高校圖書館對數字資源命名的情況如下:12所(50%)高校命名“數字資源”、8所(33%)高校命名“電子資源”,2所(8%)高校命名“數據庫”,1所(4%)高校命名“館藏數據庫”。

在24所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不包含公開獲取資源和試用資源)中,中文數字資源合計108種,外文數字資源合計40種,自建特色資源共計107種。數字資源(不包含公開獲取資源和試用資源)總量在30種及以上的高校有8所;數字資源總量在20-30種之間的高校有11所;數字資源總量在20種以內的高校5所。

試用資源以2020年1月1日后開通為統計標準,其中天津音樂學院圖書館試用資源最多,為26個。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中國戲曲學院圖書館網站上未找到2020年的試用資源。

24所藝術類高校中,16所院校有資源介紹,占比67%,9所院校有統一檢索,占比38%,6所院校有實時在線咨詢,占比25%。

8所院校有公開獲取資源,占比33%,數據調研期間,藝術類高校圖書館主頁上將公開獲取資源作為單獨類目展示的僅有三所院校:①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展示資源有:世界數字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數字圖書館、歐洲文化圖書館、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史密森學會、Paris Musées、Pharos、荷蘭藝術史研究所館藏、Getty Open Content、NGA Images、臺灣博碩論文知識加值系統、劍橋期刊電子回溯庫、藝術史及文學藝術書目。②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展示的資源有: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皮影數字博物館、世界數字圖書館(WDL)、Open Access Library。③中國戲曲學院圖書館,展示的資源有:CADAL大學數字圖書館國際合作計劃。

2.2 數字資源建設分類與導航情況

24所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分類與導航情況如表2所示。調研發現,24所藝術類高校按其類目的數量可劃分為3個層級:類目數小于5個的有17(71%)所,類目數在6~10個的有6(25%)所,類目數達到10個的僅有1(4%)所。其中設有藝術相關類目導航有7所高校,分別是中央音樂學院、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天津美術學院、上海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武漢音樂學院,占總數的29%。

表2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分類與導航情況

其中,中國美術學院、天津美術學院兩所院校導航有二級分類;將“中外文”作為資源分類標準的院校有12所,占比50%;14家院校將自建特色資源單獨類目,占比58%。中央音樂學院的友情鏈接里其實是試用資源;武漢音樂學院老唱片數據庫和音視頻數據庫類目中并無內容;南京藝術學院、中國戲曲學院按照資源的出版類型分類。

2.3 中文數字資源建設情況

經過統計,24所藝術類高校圖書館的中文數字資源共計有90家公司和單位的108種數據庫,其中上海戲劇學院圖書館訂購的中國近代報刊里的大公報、民國日報、人民日報、申報數據庫四個數據庫無法訪問,無法考證其公司及內容;天津美術學院圖書館的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無法訪問,以上無法訪問的數字資源均不計入統計數據。藝術類高校圖書館中文數字資源訂購詳情如圖1所示。

圖1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中文數字資源訂購詳情

中文數字資源不包含公開獲取資源和試用資源,24所院校共計訂購108種,平均每個館訂購中文數字資源為4.5種。其中訂閱率在50%以上的數字資源有6種,分別是中國知網CNKI、讀秀學術搜索、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超星名師講壇、超星數字圖書館、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49種數字資源只有1所高校訂購,數字資源訂閱館數在3所高校及以下的數據庫共計76種,占比70%。其中共計21種藝術類數字資源,占比20%,分別是庫客數字音樂圖書館、皮影數字博物館、雅昌藝術圖書數據庫、中華數字書苑圖片庫、artlib世界藝術鑒賞庫、數圖教育多媒體資源服務平臺、數據公園datapark、國研網——文化產業數據庫、雄獅美術知識庫、雅樂經典影院數據庫、設計師之家資源庫、ARTBASE雅昌藝術教育課堂、中華傳世名畫圖片庫、公圖藝術資源O2O服務平臺、匯尹網專業圖文庫、橙藝藝術在線、 T100服裝趨勢網、世界名畫圖片庫、中國連環畫數字圖書館、中國音網、中華傳統音樂資源數據庫;9種古籍類數字資源,占比8%,分別是大成故紙堆、瀚堂典藏數據庫、愛如生典海數字平臺、書同文古籍數據庫、鼎秀古籍全文檢索平臺、歷代書法碑帖集成數據庫、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中國典藏古籍庫、中國金石總錄。

2.4 外文數字資源建設情況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外文數字資源訂購詳情如圖2所示,共計40種,平均每個院校訂閱1.7種。外文資源與中文資源不同之處在于,外文數字資源80%為藝術類專業資源,20%為綜合類資源,專業資源的數量和比例明顯高于綜合類資源。

圖2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外文數字資源訂購詳情

訂閱率在10%以上的外文數字資源共計10種,分別是EBSCOhost外文全文數據庫、AS世界音樂在線、Jstor數據庫、ProQuest數據庫、Oxford Music Online 牛津格羅夫音樂在線、Oxford Art Online 牛津格羅夫藝術在線、Cambridge Core 劍橋電子期刊和電子圖書數據庫、AS表演藝術、戲劇與電影視頻庫、bridgeman藝術圖書館、Springer LINK。

2.5 自建數字資源情況

自建數據庫是圖書館數字資源的重要類型,具有獨特性、唯一性、地域性等特點,體現著某個圖書館、某個機構、某所城市或某個學科、某種文獻類型的特色。表3是藝術類高校圖書館自建數字資源的概況。

表3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自建數字資源概況

15景德鎮陶瓷大學陶瓷行業專利數據庫、陶瓷與重點美術文獻數據庫、 陶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16 廣州美術學院嶺南美術數字資源共享平臺、嶺南畫派藝術研究專題數據庫 嶺南工藝美術研究專題數據庫、嶺南美術家專題數據庫 廣州美術學院教師著述與作品數據庫、廣州美術學院教學參考數據庫、美術與設計學科網絡導航數據庫、圖書館藝術天地圖片庫、廣州美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藏作品專題數據庫、嶺南畫派紀念館館藏作品專題數據庫17 西安音樂學院西安鼓樂數據庫、館藏聲樂曲目數據庫、趙季平音樂數據庫、學位論文數據庫、陜北民歌數據庫、基本樂科教學資源數據庫 本科生研究生音樂會數據庫、西安音樂學院隨書光盤數據庫、歌劇《唐璜》專題數據庫、專家教授數據庫、韓蘭魁音樂數據庫、魯日融教授數據庫、樂譜資料數字服務平臺、秦派二胡資源數據庫18 山東藝術學院齊魯藝術文化資源數據庫、山東傳統音樂舞蹈數據庫 蘭瑛手稿數據庫、于希寧藝術成就數據庫 山東石刻藝術數據庫、山東民間剪紙數據庫、山東藝術學院碩士畢業論文數據庫19 武漢音樂學院公共安全教育平臺、黃海懷專題數據庫、校史數據庫、湖北民族民間音樂資源館藏數字化平臺20 云南藝術學院 漢代畫像石拓片名錄列表21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山工藝學位論文

天津音樂學院圖書館在“數字資源”中有“自建數據庫”選項,但是校外無法打開鏈接;上海音樂學院圖書館的“資源動態”中未提及關于自建特色資源的任何信息,廣西藝術學院圖書館在資源介紹中提到特色資源:“自主建設藝術類特色數據庫7個,包括曲名數據庫、樂譜數據庫、美術、書法作品庫,CD音樂數據庫等”,但是在網站并未找到相應的鏈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圖書館“自建數據庫”下有四個資源,實際上只有“山工藝學位論文”為自建庫,中國引文數據庫、臺灣科學期刊數據庫、文化產業數據庫三個數據庫均為商業數據庫。

調研發現,24個藝術院校共計自建107個特色資源庫,平均每個高校自建庫數量為4.5個。特色資源數量最多的是西安音樂學院圖書館,共計14個。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自建數字資源中“古籍書目庫”僅可檢索,其他均可共享訪問;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的“藝術資源導航”,中國戲曲學院圖書館的“今晚有戲”戲曲在線直播平臺,景德鎮陶瓷大學圖書館“陶瓷知識產權公共服務平臺”也都可共享使用,除了以上提及的自建資源,其他均限定了使用范圍,訪客無法使用。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自建數字資源的類型如圖3,藝術類高校圖書館自建的資源可以劃分為八種類型:本校特色館藏數字化、地域特色資源、名家作品、師生演出作品、本校學位論文、非書資料、行業資源導航、本校自有教學資料。

圖3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自建數字資源的類型

在所有的自建數字資源類型中,“本校特色館藏數字化”占比最高42.42%,例如中央戲劇學院圖書館的“戲劇教育特色資源庫”,其首頁如圖4所示。

圖4 中央戲劇學院圖書館戲劇教育特色資源庫首頁

“戲劇教育特色資源庫”主要包含五個部分:①視頻資源。包括演出劇目、歷年教學實習演出劇目、公開出版物視頻資源等。②唱片資源。本校特藏黑膠唱片資源。③剪報資源。④學院自主裝訂刊印的老舊圖書文獻資源[3]。資源還在不斷完善中,不對外使用。

其次是地域特色資源,目前占比15.15%。例如四川美術學院圖書館“西南美術數字信息平臺”以四川美術學院的教學科研和社會資源共享為服務目標,對西南地區三省一市的美術考古與文物資源、民族民間美術資源、當代藝術創作資源、美術教育資源進行了有序的收集整理和深度加工[4]。不對外公開使用。

“名家作品”也是藝術類高校圖書館進行特色資源建設的重點,目前占比12.12%。例如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高居翰數字圖書館”(首頁見圖5)包含高居翰先生捐贈圖書的書目、捐贈的藝術數字圖像資源和幻燈片、高居翰先生出版的各語言版本的圖書、發表的學術論文與評論、晚年錄制的學術講座視頻、博客,以及國內外學者的高居翰研究相關學術論文、逝世的紀念文章,以及學術研討會的相關信息[5]。對外公開使用。

圖5 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高居翰數字圖書館首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行業資源導航”,雖然目前只有3所藝術院校圖書館建設,筆者認為這將成為藝術院校特色資源建設的目標,但是目前建設的水平處于初級階段,例如四川音樂學院“藝術資源導航”(首頁見圖6),介紹音樂及其它藝術類學科的相關學術站點、國內國際動態、研招資料、學術指南、藝術競賽、讀者推薦等相關資料[6]。這些行業資源導航可以對外使用。

圖6 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藝術資源導航首頁

在自建特色資源共建共享方面,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以學院皮影藝術博物館為基礎, 建設的“皮影數字博物館”(首頁見圖7)是藝術院校中最成功的例子。調查發現,其中9所(38%)藝術類高校圖書館均將此資源在本校圖書館資源列表中展示。皮影數字博物館以中國美術學院皮影藝術博物館為依托,通過圖文、影音和動畫等形式展現作為物質文化遺產的皮影和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皮影戲。收錄皮影雕刻作品 48 000余件,民國皮影唱腔文件190余個,全國十二個省、市、自治區的皮影表演節目800余個,皮影口述歷史200余個;另有皮影動畫、皮影平面設計等衍生產品;此外,還提供皮影機構與人物數據庫、皮影文獻數據庫、皮影網站導航[7]。

圖7 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皮影數字博物館首頁

另外中國戲曲學院圖書館的“今晚有戲”戲曲在線直播平臺(首頁見圖8),是將直播形式帶入到圖書館特色資源的典型案例?!敖裢碛袘颉睉蚯诰€直播平臺主要包含直播、新聞報道、校園活動、校慶展覽、演出資料幾個板塊,資源也是在不斷完善中,通過自建特色資源為全國中小學美育教育起到了輔助作用。

圖8 中國戲曲學院圖書館“今晚有戲”戲曲在線直播平臺

3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數字資源導航和檢索功能不完善

通過統計結果,可以看出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分類導航設置種類不同,數量多寡不一,一些導航設置不清晰,24所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導航均為瀏覽式的導航,沒有1所藝術類高校對數字資源進行檢索導航,或者多類型導航。而設立數字資源統一檢索的高校有10(42%)所,16所高校(67%)有資源介紹。類目和導航不清晰,對于藝術類學生和教師來說,無形中增加了數字資源使用的障礙。

3.2 未體現藝術院校的特點和特色

根據相關調查,北京大學圖書館、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2017年的數字資源訂購數量為275個[8],是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的33.3倍。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數量較低。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較多的經費比重投入在普適類綜合類數字資源,例如中國知網、超星期刊、維普期刊服務平臺、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等。在此次調研中,中國知網的訂購率為100%,以中央戲劇學院為例,2021年中國知網的經費占數字資源經費投入的40%以上。因此藝術類商業數據庫品種匱乏,經費緊張使得外文藝術數據庫的引進受到阻礙。

3.3 缺乏有效的數字資源服務和宣傳推廣機制

調查發現,24所院校當中,6所圖書館(25%)有在線咨詢功能。在數字資源使用方面,藝術類高校的讀者未對數字資源產生依賴性。根據中央戲劇學院讀者服務月問卷調研結果,80%的讀者都曾通過第三方平臺有償獲取資源,或者讀者之間流通等方式獲取,其中65%的讀者依賴以上兩種資源獲取途徑。圖書館數字資源效用未達到最大化,究其原因是學生對于圖書館數字資源的了解度低,信息檢索能力的欠缺、資源使用缺乏便利性等問題。藝術類高校在資源使用上,特別是用戶的服務和數字資源的推廣方面還需要探索符合本校特點的模式。

在宣傳推廣方面,24所院校當中僅有5所高校(21%)設有新生欄目,許多新生并不知道圖書館在什么位置,甚至時至畢業都不清楚學校到底有幾個可借閱的書庫,有哪些數字資源,說明圖書館的資源宣傳和推廣力度欠缺。

3.4 未形成特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

通過此次調研發現,藝術類高校圖書館的特色自建資源數量與中文數字資源數量持平,充分說明了藝術類高校重視特色資源建設,并且在特色資源的實體儲存上,已經有了相當的數量。107個自建庫中只有7個可以共享訪問。以CADAL項目(中美兩國計算機科學家倡導建設百萬冊數字圖書館項目)為例,此次調研的29所藝術類高校中僅有中央美術學院圖書館、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兩所院校參與此項目,充分說明藝術類高校圖書館在資源的共建共享上,在主觀上還沒重視起來,在客觀上還未建立相應的機制。

3.5 普遍忽視公開獲取資源與試用資源

2020年,24所高校的試用資源共計170個,平均每月每個院校開通0.6個,24所院校中,有公開獲取資源欄目的有中國美術學院圖書館、四川音樂學院圖書館、中國戲曲學院圖書館,僅占總體的13%。在這些試用資源的后期維護上,存在更新不及時的現象,一些多年前的試用資源還在圖書館主頁上展示,一些試用資源也沒有及時宣傳。

4 應對措施

4.1 建立完善的具有藝術特色的行業資源整合系統

藝術類高校圖書館可建立完善的具有藝術特色的行業資源整合系統,該系統在充分考慮藝術類高校圖書館的資源結構、藝術類師生的資源使用習慣和信息素養水平的基礎上,充分體現藝術類高校的專業特色。在資源形式上,通過紙電合一的資源形式,徹底降低讀者的使用門檻;在資源檢索上,打破常規的資源搜索方式,匯集實體資源,自購資源,行業公開獲取資源等的信息一站式檢索模式;在資源導航上,通過學科、院系、專題等專有頁面展現的數據資源引導讀者使用館藏資源。

4.2 制定合理館藏服務績效評估指標體系

藝術類專業數字資源均為價格較高的視頻、音頻、圖片等多媒體資源,因此建立有效的評估體系,優化資源結構,也是緩解經費緊張等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對藝術類高校來說,除了從館藏情況、使用情況、成本、服務等指標,還要從藝術類數字資源占數字資源總量的百分比、藝術生占總人數的比例、圖片及音視頻點擊次數、藝術類數字資源占數字資源總預算的百分比、藝術類資源的培訓數等方面進行評估[9]。通過科學的評估體系,優化數字資源結構,提高館藏數字資源與用戶需求匹配度以及降低數字資源服務成本。另外,數字資源采購要及時根據高校情況的改變和師生需求進行調整,例如學科的調整以及師生研究方向。

4.3 形成新生教育與信息素養教育相結合的資源推廣模式

藝術院校的學生通常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專業技能的訓練更加重視,在音樂、戲劇、美術、舞蹈以及傳媒等方面尤為擅長,但在人文素養方面則相對欠缺。因此,藝術高校圖書館開展資源推廣工作顯得格外重要。從服務的方式上,重視新生教育,利用藝術類高校在校生較少特點,從入館開始建立與讀者點對點的聯系。從服務形式上,通過傳統教育模式與在線教育、翻轉課堂、嵌入式教學等新型實踐模式協同發展大力推動教育模式的創新發展,逐漸形成基于新生教育的具有藝術特色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

4.4 在特色資源的共建共享基礎上發揮藝術院校美育作用

在調研中發現,雖然均為藝術類高校,根據專業不同采購方向不盡相同。例如美術類高校,對于古籍資源、圖片需求較高;音樂類高校對音頻、樂譜需求較高;戲劇類高校對于劇本、視頻資源需求較高。因此可以根據學科相關性、讀者需求共性、資源建設的共通之處,來建立基于藝術類專業的資源共享共建機制。借鑒目前成熟的共建共享資源的經驗和優勢,以廣州美術學院圖書館為例,參與2010年地方高校建設項目之“數字化美術與設計文獻資源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以嶺南畫派、嶺南工藝美術、嶺南美術文化資源為特色,以嶺南藝術藏品資源、研究基地以及藝術人脈優勢為依托,建設數字化美術與設計學科資源中心[10]。以四川美術學院圖書館為例,2011年申報了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展專項資金項目“西南美術數字信息平臺”。另外,我國具有深厚的美育傳統。美育教育不僅是技巧和技藝的教育,還承載著思想的傳承和文化的延續。藝術院校的產生和發展與美育是分不開的。通過共建共享完善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之藝術文獻數據、構建支撐高校藝術教育的知識支持環境、推進藝術院校的美育作用。

4.5 建立藝術類公開獲取資源系統集成庫

從數字資源建設長遠規劃來看,建立藝術類公開獲取資源系統集成庫,充分地挖掘和組織資源是解決藝術類圖書館在數字資源建設問題的有效途徑之一。建立藝術類公開獲取資源系統集成庫,面臨資源的版權、管理、人才、經費,以及技術等問題,但是也是回應環境變化、理解用戶需求、完善自身構造的必然選擇。

5 結語

加強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的建設和服務,是藝術學科發展和讀者的迫切需求。目前藝術類高校數字資源建設還處于低水平時期,需從信息技術、讀者服務、資源評估、讀者信息素養、資源共建共享等多方面建設真正促進我國藝術類高校圖書館數字資源發展。

猜你喜歡
藝術類數據庫數字
少先隊文學藝術類陣地
2019年藝術類招生采用我省統考(聯考)成績的院校名單
藝術類專訪心得
答數字
藝術類聲樂高考誤區與思考
數據庫
數字看G20
數據庫
數據庫
數據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