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出境木質包裝風險特征與檢疫性有害生物檢出通報名錄研究

2022-12-01 08:04凱馮英財艾藝賀煒李開銀李鳳旗孔德英楊文友
現代農業科技 2022年22期
關鍵詞:松材進境木質

趙 凱馮英財艾 藝賀 煒李開銀李鳳旗孔德英楊文友*

(1中華人民共和國黔江海關,重慶 409099;2中華人民共和國兩江海關,重慶 401122;3中華人民共和國重慶海關,重慶 401147;4中華人民共和國萬州海關,重慶 404130;5重慶海關技術中心,重慶 400020)

我國是世界貨物貿易量第一的國家,使用木質包裝的量較多,出境風險預警時有發生,嚴重影響貿易秩序并造成經濟損失。據統計,2006—2010年我國出境貨物通報的違規頻次共3 350次,其中由于木質包裝問題而被通報的頻次為2 255次,約占總違規頻次的67.3%[1]。海關在口岸執法過程中,查獲違規出境木質包裝的案例居高不下,僅2019年1—3月,南通海關就查獲違規出境貨物木質包裝102件,均是所用木質包裝未加施IPPC標識;同時,海關總署陸續收到多個國家或地區對我國出境貨物木質包裝未加施IPPC標識,或加施了IPPC標識,仍檢出活體有害生物的通報[2]。鑒于海關系統目前尚未建立出境木質包裝有害生物數據庫和相關數據,為加強貨物檢查的針對性、有效性和科學性,本研究分析了我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和檢疫監管變革,收集了近10年來進、出境貨物中木質包裝風險預警案例和有關文獻,綜合分析了其特征與規律,比較研究了重慶地區及周邊4省的林木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狀況,初步建立了出境和進境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檢出通報名錄,以期為有效防范出境木質包裝因檢疫問題而導致的退貨、銷毀或再處理以及開展科學性、針對性、有效性監管提供科學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全面收集近10余年來百度、中國知網、維普資訊、萬方數據庫有關植物檢疫、木質包裝的專業期刊、會議、學位論文、專著中木質包裝檢疫風險預警案例及相關文獻,應用文獻資料分析法識別與比較其檢疫性有害生物種類特征和規律。應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2017)》中與進境木質包裝有關的名錄,比較分析出境、進境檢疫性有害生物種類和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全國性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差異,初步建立進境、出境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檢出通報名錄(不包括木質包裝攜帶的雜草名錄,括號顯示口岸截獲年份)。

2 結果與分析

2.1 進境貨物中木質包裝風險案例與檢疫性有害生物截獲名錄

2.1.1 風險案例與特征。一是進境木質包裝檢出活體昆蟲、松材線蟲居高。例如,從美國的13批進境木質包裝(有IPPC標識)中檢出松材線蟲(深圳口岸,2007年[3]);從美國、馬來西亞、印尼、泰國等進境的木質包裝(具有IPPC標識)中檢出松材線蟲、蠹蟲及天牛等(多次)(上海外高橋口岸,2010年[4];寧波口岸,2010 年[5];蘇州口岸,2013 年[6];)從美國的進境木塊中檢出松樹木蠹象(廣東,2013年[7]);從馬來西亞入境貨物的木質包裝中截獲對長小蠹、橡膠材小蠹6 次(昆山口岸,2012 年[8],2017 年[9]);從馬來西亞入境貨物的木質包裝中截獲雙鉤異翅長蠹(天津口岸,2017年);從新加坡進口涂料的木質包裝中檢出雙鉤異翅長蠹(珠海高欄口岸,2017年);從新加坡啟運貨物的木質包裝中檢出異脛長小蠹屬(非中國種)(上??诎?,2017年);從智利的進境木質包裝中檢出長林小蠹(江蘇江陰,2017年);自斯洛文尼亞的進境木質包裝中截獲云杉樹蜂(廣東惠陽口岸,2018年[10]);從巴拿馬籍船舶木質材料中檢出橡膠材小蠹、中對長小蠹、長小蠹屬excedens種、凹額錐長小蠹(南通口岸,2019年);從航空運輸貨物木質包裝中檢出松材線蟲(上海航空口岸,2019年)。二是無木質包裝標識或標識加施不規范。如無標識、虛假標識、冒用標識[11-12];標識不清晰,位置不明顯,不易觀察到;標識可移動(手寫、打印、加貼);同批貨物中有未加施標識的,標識樣式未按IPPC要求制定[12-15]。三是未申報或申報與事實不符。非法定檢驗出境商品的木質包裝,特別是木條、支撐木等易忽視的木質材料,進境商多未申報,申報數量少于實際量[5,8]。

2.1.2 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歷史沿革。我國于1954年,對外貿易制定了第一個輸出輸入植物檢疫對象名單。迄今,制修訂和更名12次,最新修訂是2021年4月,新增5種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現共計7類446種檢疫性有害生物[16],其中昆蟲148種、軟體動物9種、真菌127種、原核生物59種、線蟲20種、病毒及類病毒41種、雜草42種。修訂歷史與主要內容詳見表1。

經識別,與林木有關的檢疫性有害生物有4類279種,與木質包裝材料有關的檢疫性有害生物主要有昆蟲78種(屬)、軟體動物9種、真菌30種、線蟲1種(不含檢疫性雜草)。

表1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歷史沿革及主要內容

2.1.3 進境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截獲名錄。對文獻[3-13,17-25]綜合分析發現,進境貨物木質包裝中截獲的檢疫性有害生物95種,其中昆蟲93種、線蟲1種、軟體動物1種,截獲名錄詳見表2。

表2 進境貨物中木質包裝上截獲的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

表2(續)

表2(續)

進境截獲的主要檢疫性有害生物(24種)與國內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種類(14種)比較,相同的僅有5種別,其中昆蟲4種(雙鉤異翅長蠹、美國白蛾、青楊脊虎天牛、紅脂大小蠹)、線蟲1種(松材線蟲);病原微生物差異較大,木質包裝進境截獲極其罕見;銹色棕櫚象、棗實蠅未列入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名錄,比較結果詳見表3。

表3 進境貨物木質包裝檢出的主要檢疫性有害生物與國內林業檢疫性生物名錄比較

2.2 出境貨物中木質包裝風險案例和檢疫性有害生物檢出通報名錄

2.2.1 國內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發生趨勢。2019年松材線蟲呈快速擴散蔓延態勢,全國18個省666個縣級行政區發生疫情,新增縣級疫區85個,三峽庫區、秦嶺地區等重點生態區形勢嚴峻;美國白蛾擴散勢頭減緩,整體輕度發生;薇甘菊擴散危害形勢嚴峻;廣東省8個縣級行政區首次出現南洋臀紋粉蚧疫情;云南省玉溪市首次傳入銹色棕櫚象;海南省東方市首次發現紅火蟻疫情[26]。2020年松材線蟲呈快速擴散蔓延態勢,全國有18個省726個縣級行政區發生疫情,發生面積同比上升62.4%,新增縣級疫區60個;美國白蛾擴散勢頭減緩,整體輕度發生,發生面積減小,地點增加;薇甘菊蔓延形勢持續加劇,面積上升23.64%,疫情覆蓋珠三角地區;紅脂大小蠹在內蒙古和遼寧出現新擴散。預計2021年疫情持續保持有害生物偏重發生,松材線蟲、美國白蛾、薇甘菊局部地區危害嚴重[27]。

2.2.2 出境木質包裝檢疫風險典型案例。①擅自加施IPPC標識。深圳出境貨物到加拿大使用的木質包裝因少量小木板無IPPC標識,整批貨物退運;600多個集裝箱汽車玻璃的木質包裝未經熱處理加施IPPC標識,到美國后發現有活蟲,整批貨物退運,僅保險費、運費損失就高達0.5億元。出境貨物使用的木質包裝中僅有極少部分如實向檢驗檢疫機構申報并進行檢疫處理,絕大多數是在未經處理情況下擅自加施標識[28]。②被國外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江蘇昆山出境美國的貨物木質包裝檢出黃褐棍腿天牛,導致貨物退運(2010年)。福州一批經熱處理加施IPPC標識的木質包裝在無防疫措施的情況下存放近9個月后出口,被智利截獲天??朴紫x(Cerambycidae (larva.))并通報(2012年)[29]。廈門出口到歐盟的石材所用木質包裝檢出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2013年)[30]。深圳輸美模具用木箱被檢出雙條衫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2013 年)[31]。③未加施IPPC標識。江蘇出口到芬蘭的4批貨物(2010年)、出口到阿根廷(2012年)的貨物因木質包裝無IPPC標識,作銷毀或退運處理[31];深圳出口到美國的貨物木板包裝上的木框未加施IPPC標識(已熱處理),美國海關發現后進行了熏蒸消毒和罰款處理(2015年)[30];寧波出口到巴西的10批貨物的木質包裝未加施IPPC標識,被退運(2013年)。出境實木卡板、實木木條等包裝用實木制品未加施IPPC標識而被口岸截獲,經檢疫處理后放行(2019年)。歐盟對廈門出境石材所用木質托盤因未加施IPPC標識被成員國入境,實施90%抽批加嚴檢查(2013年)[32]。④偽造木質包裝IPPC標識。江蘇蘇州、浙江寧波、廣西柳州、山東濰坊、北京、江蘇宜興等地有偽造木質包裝IPPC標識的報告。

據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出境木質包裝被通報108批,同期下降60%。主要有奧地利、德國、西班牙等20個國家,其中前3個國家占比達62.0%,主要為木托盤、木箱、墊木。通報原因為不符合ISPM15要求(缺IPPC標識、不符合檢疫處理要求)和攜帶有害生物2項,占比分別為60%、40%,有害生物有天???、小蠹科、長蠹科、象蟲科等木材害蟲和滑刃線蟲39種(屬)次。

2.2.3 國內林業檢疫性生物名錄歷史沿革。國家林業部門主管林木植物檢疫,1984年首次發布《國內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和應施檢疫的森林植物、林產品名單》,這是我國第一部國內森林植物檢疫對象名單,名單中包含檢疫性有害生物20種,主要針對植物造林確定檢疫對象,其中昆蟲11種、真菌5種、植原體2種、病毒1種、線蟲1種。1996年進行了修訂,擴大了檢疫對象的范圍,經刪除、增加后,包含檢疫性有害生物35種。2004年7月更名為《森林植物檢疫對象》,主要包含檢疫性有害生物19種。之后歷經4次增訂,2013年發布《全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單》,包含檢疫性有害生物14種(其中包括昆蟲10種、病原微生物2種、線蟲和植物各1種),詳見表3全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其修訂歷史和主要內容見表4。

表4 全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修訂歷史和主要內容

2.2.4 全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與重慶及周邊省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比較。重慶出口木質包裝用原木大多來自周邊省份及本市,故對重慶、四川、貴州、湖北和湖南等地林業檢疫有害生物檢出及疫情文獻進行分析,結果以四川最多(5種),湖北4種,重慶2種,貴州3種,湖南1種,屬進境植物檢疫有害生物的有雙鉤異翅長蠹、青楊脊虎天牛和松材線蟲3種(表5)。

表5 全國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與重慶及周邊四省檢出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名錄比較

2.2.5 出境貨物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被通報名錄。綜合文獻分析,出境貨物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被進境國家通報3科10種,其中3種未鑒定到種別(表6)。

表6 出境貨物中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檢出通報名錄

3 討論與結論

3.1 討論

3.1.1 木質包裝檢疫是口岸生物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持續高度關注。早在199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開始實施以來,孫素珍等[33]就對木質包裝檢疫的重要性進行了探討。焦國堯[34]提出,隨著對外經濟貿易的發展,木質包裝越來越多,這些木質材料來源廣、可重復使用、疫情復雜,必須加強檢疫。木質包裝傳帶有害生物受到國際普遍關注可追溯到1998年。當時,美國紐約、芝加哥等地發現光肩星天牛嚴重侵害行道樹,美國農業部認為是由中國輸往美國的木質包裝引起的,頒布臨時法令要求中國的木質包裝必須通過有效的熏蒸處理、熱處理或防腐劑處理才能入境,否則整批退貨[35]。隨后,加拿大、英國、巴西等對中國也提出相同的處理要求[36]。2002年3月,國際植物保護公約組織(IPPC)公布了國際植物檢疫措施標準第15號《國際貿易中的木質包裝材料管理準則》(ISPM15),要求貨物使用的木質包裝應在出境前進行除害處理,并加施IPPC專用標識。中國、歐盟、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于2005年3月1日陸續開始實施,對不符合國際標準的木質包裝,進境國家或地區在入境口岸采取除害處理、銷毀、拒絕入境等措施[37]。2019年,美國加嚴入境貨物木質包裝監管,海關與邊境保護局人員對入境口岸的入境貨物進行監管時,對無IPPC標識或IPPC標識不當或有蟲害侵擾跡象的木質包裝材料進行罰款,罰款金額通?;陔S木質包裝一起運輸的貨物價值。目前,針對進境貨物中木質包裝的檢疫,有的國家以此作為技術性貿易壁壘,有的國家在口岸隨意加大抽樣比例嚴查,嚴重影響國際貿易秩序。針對中國、白俄羅斯和印度特定商品的木質包裝發布新的植物檢疫衛生要求和口岸檢查比率(達 15%)。

3.1.2 進境木質包裝風險以檢疫性有害生物居多,應嚴格實施口岸查驗。進境原木口岸檢出檢疫性有害生物的報告較多[38-39],如材小蠹屬(非中國種)(Xyleborus sp.),雖然木質包裝經過除害處理,與原木蟲害發生率有明顯差異,但進境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檢出比率仍呈較高比例。李瑞法等[18]研究發現,2003—2014年,進境木質包裝疫情涉及160個國家(地區),主要國家(地區)有38個,占截獲種次數的97.17%。2012年和2013年廈門口岸進境木質包裝批次不合格分別占12.4%(2 689批)和6.0%(2 849批),件次不合格分別占17.2%(85 271件)和11.7%(12 2347件)[14]。 2016年,廈門口岸截獲進境不合格木質包裝197批次,無IPPC標識或IPPC標識不符合要求的木質包裝138批次,約占70%,比同期高出3%,檢出雙鉤異翅長蠹、雙棘長蠹、天牛、松材線蟲等檢疫性有害生物,涉及美國、日本、英國、德國、越南、新加坡、安哥拉、納米比亞、莫桑比克、巴西、南非、印度等23個國家和地區。不同國家(地區)檢出的種別不同,總體以昆蟲、線蟲檢出比例最高,其中昆蟲以長蠹科(Bostrichidae)、長小蠹科(Platypodidae)、小蠹科(Scolytidae)、鼻白蟻科(Rhinotermitidae)、天??疲–erambycidae)、蟻科(Formicidae,僅含紅火蟻1種)等6個科為主,線蟲主要為松材線蟲(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兩者占比達 97%[18]。2013—2016年,連云港口岸進境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檢出逐年增多[22]。2013年,昆山口岸對臺灣地區、東南亞國家、韓國、歐盟、美國和日本進境加施了IPPC標識的木質包裝實施檢疫性有害生物檢疫,檢出553種次25種類。山東口岸2011—2015年進境木質包裝檢疫以雙鉤異翅蠹截獲頻次最高,達230次,占比33.5%;線蟲62次,占比9.0%[21]。2019年,上海浦東機場口岸對9.1萬件木質包裝實施檢疫,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6種40種次。從美國進口的木材、木質包裝多為攜帶昆蟲,共檢出79種(類)13 287批次[19]。文獻研究結果表明:進境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96種,以昆蟲最多(94種),線蟲1種,截獲批次以松材線蟲居第一位,其中大多加施了IPPC標識;同時,也存在進境不申報或申報不實、與貨物實際不符合、未加施標識、偽造IPPC標識和包裝腐爛污染現象。梁照文等[24]研究認為,進境木質包裝存在監管力量薄弱、監管參考信息不足、監管漏洞和安全隱患依然存在、違規形勢嚴峻、疫情來源復雜等問題。綜合分析認為,進境木質包裝存在檢疫風險,風險項目包括偽造、變造、盜用IPPC標識,擅自將木質包裝卸離運輸工具或者運遞,擅自拆除、遺棄木質包裝,未按檢驗檢疫機構要求對木質包裝采取除害或者銷毀處理,未申報或申報與事實不符,IPPC標識違規,攜帶活體有害生物,攜帶禁止進境物(如土壤、動物糞便等),有病蟲害癥狀,無病蟲害癥狀但仍傳帶有害生物,包裝衛生狀況差(如污跡、異味等)等12種[15]。持續對進境貨物使用木質包裝100%全申報,嚴查IPPC標識,截獲有害生物以及安全處置依然十分必要。

3.1.3 出境木質包裝檢疫安全存在潛在風險,亟待研究監管新方法。目前,國內木質包裝所用的原木檢疫風險依然存在且形勢嚴峻復雜[26-27,40-41],我國木質包裝材料來源廣泛、材種多樣,特別是進境木質包裝反復多次利用,來源地及材種難以確定,加上進境木質包裝疫情復雜嚴峻,對國內林業生產、木質包裝檢疫安全帶來嚴重影響。2005年3月,基于ISPM14準則,我國頒布實施新的《出境貨物木質包裝檢疫管理辦法》,出境木質包裝檢疫監管進入符合國際標準要求的、科學的有效監管階段。因大多數國家對入境貨物的木質包裝實施嚴查手段,也屢見進境國家對我國輸入的木質包裝預警通報,2006—2010年被通報2255次,其中美國通報次數最多,占38.0%[1]。分析發現,出境被通報的數量明顯減少,例如廈門口岸2012年、2013年出境檢出的不合格木質分別為0批、2批(1 917批 50 764件和 5 895批 187 886件)[14]。據最新資料顯示,2020年我國出境木質包裝被通報率明顯下降,達60%,僅108批。主要原因是不符合ISPM15要求(缺少IPPC標識、不符合檢疫處理要求)和攜帶有害生物2項,分別占50%和40%。重慶地區報告的25種重要林業有害生物中,僅有松材線蟲和松皰銹病菌屬于國家林業檢疫性有害生物[41],周邊四省也屬于檢疫性有害生物疫區[40]。美國、澳大利亞、歐盟等發達國家對我國入境貨物木質包裝實施苛刻的嚴查,加之出境木質包裝偽造、冒用IPPC標識突出,監管和識別十分困難,木質包裝熱處理標識加施、使用企業檢疫安全管理基礎較為薄弱,國外林木疫情和國內林木植物疫情重疊交織、相互影響,導致出境木質包裝檢疫風險增加。建議加強出境木質包裝檢疫處理和全過程的科學、有效監管,及時交換信息,建立新海關條件下從木質包裝熱處理企業資質的獲取、包裝的生產與查檢到使用與監管到出境查驗等全過程的系統性、可操作的管理方法。

3.2 結論

分析關于我國進出境貨物使用木質包裝檢疫風險的文獻發現,其特征為出境貨物中木質包裝侵染不同科、屬、種天牛和擅自偽造、不加施IPPC標識等問題突出,進境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多為昆蟲和線蟲(包括加施了IPPC標識),存在不加施IPPC標識、進境不申報和申報不實現象。出境木質包裝檢疫安全風險通報量明顯低于進境的木質包裝。經對比分析,本研究初步建立了進境、出境貨物木質包裝檢疫性有害生物檢出通報名錄,為科學、有效監管提供了參考資料,為進一步研究全面、科學有效的檢疫監管方法提供了基礎。

猜你喜歡
松材進境木質
木質纖維素生物質磷酸活化過程的TG-FTIR研究
我國啟動松材線蟲病防控五年攻堅行動
熟香新釀
古城樓下的自行車 木質畫
松材線蟲病的侵染循環以及病原與病媒的綜述
木質餐具的清潔與保養
《松材線蟲病生態災害督辦追責辦法》出臺
“互聯網+監管”提升連云港口岸進境糧食規范化管理水平
“互聯網+監管”提升連云港口岸進境糧食規范化管理水平
浙閩兩省聯防聯治松材線蟲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