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足資源稟賦 發揮比較優勢走一條余慶農業現代化發展之路

2022-12-04 13:04中共余慶縣委黨校張楊
區域治理 2022年38期
關鍵詞:余慶余慶縣現代化

中共余慶縣委黨校 張楊

一、什么是農業現代化

概念內涵:農業現代化是指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化的過程和手段。農業現代化推進期間,我們要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將機械化作為農業現代化的中心環節。同時,要積極引入農業產業化的經營管理模式,加快信息化建設進程,使我國農業發展到世界先進行列中。簡言之,農業現代化包含了農業生產條件、技術、組織管理和資源配置方式的現代化。

為有效解讀農業現代化內涵,需要辯證看待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之間的關聯,找出二者的區別和聯系。二者最大的區別在于追求目標的差異性:前者更注重經濟層面的發展,后者則關注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五位一體”的內容,目標的實現是一個復雜而宏大的工程。兩者的聯系主要表現在都是現代化的產物,都具有較高的生產率,都能夠促進社會發展。

二、貴州農業現代化之路到底怎么走

7年來,我們從未放棄“農業產業革命”相關工作的推進。當下,貴州農業綜合實力更上一層樓,農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和優化,貴州農民的生活水平更是顯著提升。貴州現有的成就有助于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有助于推動經濟社會持續較快健康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新階段中,可以以現有成就為基礎,繼續以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發展之路作為貴州實現農業提質增效的制勝法寶。

貴州推進農業現代化的要求是什么?按照2021年5月12日貴州省農業現代化推進大會要求,貴州省下一步農業現代化的目標任務是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省。我們要強調“四個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市場化方式推動、更加注重農業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發揮農民主體作用、更加注重進農民增收。具體就是要做到“三大”重點強基層、“四化”方向提質效、“三大體系”優布局、“一個”抓手樹品牌。

“三大”重點強基層:以加快農業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為重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積極探索如何有效開展農田水利建設工作,讓農業生產機械化的目標快速實現,合理利用大數據,促進智慧農業和農村電商的發展,加大現代農業基礎設施的投入。

“四化”方向提質效:以推動農業產業規?;?、標準化、市場化、品牌化發展為方向。結合貴州地域特點,我們要不斷推動特色優勢種植業、生態養殖業、林下經濟的發展。同時,要做到加快建設標準化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有效培育并推廣特色農產品品牌,推進經營主體市場化、基金投資合規化、銀行融資便捷化,著力提升現代農業質量效益。

“三大體系”優布局:著重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三者共同支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發展,實現“三大體系”的完善,可以促進現代農業生產力和生產體系的相互作用,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具體而言,“三大體系”的完善表現為: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對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積極探索能夠促進農業發展的新產業和新業態,并通過有效的發展經營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用現代物質裝備武裝農業,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

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堅持以市場為主導,多形式經營農業產品,合理規劃經營規模,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一個”抓手樹品牌:注意將特色田園鄉村建設作為工作抓手,從集成示范試點建設為切入點,總結經驗,宣傳理念,逐步走出具備地域特色的一般鄉村全面振興有效之路,豎立當地特色品牌。

三、余慶如何農業現代化

(一)余慶農業現代化具備的優勢

產業基礎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全面完成。

建成500畝以上示范基地7個,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范園5個、現代農業產業園1個。全縣茶園達21.3萬畝,穩定蔬菜13萬畝,優質煙葉生產基地5萬畝?!坝鄳c茶·干凈茶”走出國門。連續4年榮膺“中國茶業百強縣”。余慶水稻—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建設名單縣。

經營主體優:2021年,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8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家;全縣累計獲地理標志保護農產品1個,有機農產品1個,綠色農產品2個。

經濟基礎實: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0元,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79元。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016年的1.58倍,年均增長約10%(數據已更新)。完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1999戶8151人,2個貧困鄉鎮摘帽、30個貧困村出列、6729戶22535人脫貧。

生態環境美:經過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農村環境治理工作的開展取得了重大成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揚起風帆再起航。紅渡村旅居農家、各鄉鎮(街道)的民宿等產業異軍突起。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新建水庫5座;森林覆蓋率61.81%,獲評“省級森林城市”,創建國家森林村寨2個、省級生態示范鄉鎮10個、市級生態村69個;空氣優良率達98%以上等。

交通區位佳:航空(到貴陽、遵義、黃平三個機場只需用一個半小時)、陸路(遵余高速、道安高速、安江高速、余凱高速、湄石高速等貫穿余慶縣域,全縣域最多半小時可上高速)、水路(烏江航運全縣貫通),區位優勢明顯。

(二)余慶農業現代化存在的短板

(1)農業基礎短板依然突出:余慶縣農業產業“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性改變,抵御自然災害風險程度低。如,2021年5月,余慶縣龍家鎮、敖溪鎮、關興鎮等鄉鎮烤煙被冰雹襲擊,受災面積達6477畝。農業產業有很強的季節性,倉儲設施不健全,農產品大量上市時很難消納。

(2)農業市場化程度不高:目前,余慶縣農業產業“小、弱、散”現象突出,自給自足,產品競爭力不足,無定價主動權,市場化程度不高,優質不優價較普遍。

(3)產業融合發展水平較低:余慶縣農業產業主要是從基地直接到餐桌,農產品加工程度不高,精深加工企業屈指可數,全產業鏈發展還有差距。

(4)產業組織化程度不高:余慶縣農業產業以小農生產為主,缺乏龍頭帶動,抵御市場風險不足,規模程度不高,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不佳。

(三)余慶農業現代化面臨的機遇

(1)“三農”政策驅動提供新機遇:新國發二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文件要求,要嚴格落實全省耕地保護任務與責任,強化耕地數量保護和質量提升,調整優化耕地布局。要做優做精特色優勢農產品,提高重要農產品標準化、規?;?、品牌化水平。深入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打造一批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和農產品品牌。要加快現代種業、特色優勢雜糧、優質稻推廣,推動山地適用小型農機研發推廣應用,推進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要支持建設產地冷鏈物流設施,鼓勵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大型商超在貴州建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推動“黔貨出山”。

(2)全方位對外開放提供新機遇:優質產品無國界、無省界。余慶縣生態環境優良,無工業污染,依托“干凈黔茶·全球共享”平臺,讓更多優質的農產品、精深加工農產品搭上對外開放的快車,涌向全國,甚至全球。

(3)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新機遇。國際循環:余慶縣茶業借助“一帶一路”,搭乘“中歐班列”,報關出口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等國家綠茶300余噸,出口貿易額9000余萬元,實現余慶茶直接出口的零突破。目前,苦丁袋泡茶已經在東南亞部分國家和地區進行銷售。國內循環:余慶苦丁茶主要以老葉片加工的苦丁袋泡茶,銷售遍及全國30余個省份,部分產品銷售到香港。

(四)余慶農業現代化的路徑

1.努力構建一個平臺

建設覆蓋農業產業全產業鏈大數據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政府要發揮引導作用,積極開展政策咨詢、規劃制定、數據分析、創新研究、應用服務等工作,鼓勵引導非農企業、數字技術產學研機構進駐,將“優勢產業、質量強農、農業人才、品牌創建、農村靚化”“基地建設、產地溯源、產業融合”等融入大數據平臺,推動余慶縣數字農業跨越式發展。

2.努力做靚三個特色

(1)產業特色

茶產業:緊緊圍繞“1+N”農業產業布局,重視突出特色優勢產業的“優”,實現做大做強的目標。規?;七M茶葉基地建設,全縣規劃新增茶園面積16萬畝,建設2個萬畝、10個五千畝、20個千畝的連片規模示范基地和“光輝—平桃—柏林—箐口—銀壩—馬龍—涼風—芝州—春景—桂花”百里苦丁茶示范長廊。2021年11月11日,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信息中心和余慶縣人民政府就“中國小葉苦丁茶產業·余慶指數”舉行視頻簽約儀式,編制和發布中國小葉苦丁茶產業·余慶指數,這是發展苦丁茶產業數字經濟的現實需要;是提升宏觀調控能力和水平的創新指數;是打造余慶區域品牌的有效途徑。中國小葉苦丁茶產業·余慶指數建設,能夠促使余慶小葉苦丁茶產業不失時機地把握和釋放數字經濟價值。

優質糧油產業:堅持穩政策、穩面積、穩產量,實施糧食安全戰略。全力抓好耕地保護和“兩區”建設,著力優化水稻、紅梁、薯類、豆類及油料作物生產管理工作,發展質量優、產量優、品牌優的糧油產業,在保障糧油相關作物種植面積不減的前提下,提升產量,提高自給率。在松煙鎮、龍家鎮、敖溪鎮建設“創意農業”糧油萬畝基地,在大烏江鎮建設千畝“石印”有機稻示范基地,在構皮灘鎮建設紅旗、甕腳千畝優質稻示范基地。

烤煙產業:到2025年,余慶縣計劃將全縣烤煙生產種植規模穩步推進到6-7萬畝,收購煙葉達到12-14萬擔,實現助農增收2億元左右,財政增收1億元左右。

果蔬產業:到2025年,使生態精品水果、蔬菜、辣椒產值均達到10萬畝。

生態畜牧產業:到2025年,全縣生豬出欄60萬頭;林下種養殖面積達3.5萬畝以上,林雞(鴨)存欄達50萬羽以上,林下養蜂達1萬箱以上;水產品產量突破5000噸。

(2)特色品牌

加強名優品牌宣傳和保護,擴大我縣現有品牌知名度,提高品牌產品競爭力。持續做靚“余慶小葉苦丁茶”“余慶剔骨鴨”“余慶紅金橘”“大烏江泡辣椒”“龍家紅豆腐”“涼山大米”“萬里椪柑”等現有品牌,緊盯農產品精深加工,挖掘新品牌,延伸產業鏈,提高價值鏈。

(3)特色品質

品質是農產品的生命所在、更是價值所在。我們要重點關注提高農產品品質的策略,在關注產量的同時,兼顧“品質”與“生態”,通過“種、水、肥、藥、機”協同創新轉變實現增產目標,通過標準化生產、質量安全監督相關途徑使農產品品種全面、系統地升級換代。

3.努力落實四個保障

(1)夯實農業基礎設施

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持續強化治理農田建設“小、散、亂”的問題,高標準建設農田,大力發展節水灌溉設施,推動宜機化設施建設,到2025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達到17萬畝,新增耕地面積達4400畝。

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宜機化作業,重點發展水稻全程機械化,大蔥種植機械化,蔬菜、辣椒種植機械化,到2025年,力爭實現農業機械裝機總動力達32萬kw,各類農機具裝配達8萬臺,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50%以上。

持續提高倉儲物流能力:以高速等交通網絡,結合現代農產品銷售需求,加快推進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以交通便利的區域中心鄉鎮為支點,規劃新建現代物流園2—3個;在白泥鎮、龍溪鎮、敖溪鎮、構皮灘鎮分別新建2000—3000噸的冷庫各1個;在花山鄉、大烏江鎮、松煙鎮、關興鎮、龍家鎮分別建設冷庫500—1000噸各1個;全縣規劃新建冷庫總庫容達1.5萬噸,專業冷藏車的保有量達50輛?;窘ǔ涩F代冷鏈物流體系。

(2)著力經營主體培育

建設一支優秀農業經營隊伍,確保隊伍中具備知識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和創新型人才,從而有效培育一批綠色農產品經營主體。全縣農業經營主體累計達1000家以上,其中示范性家庭農場40家以上、規范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含聯合社)150家以上、農業龍頭企業45家以上、示范性社會化服務組織20家。引進或打造一批帶動能力強、產品研發資歷深、市場開拓精準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3)強化農業技術服務

強化人才隊伍建設:結合各鄉鎮(村)產業發展規劃,技術干部到鎮到村到戶,零距離開展技術服務。構建高端人才培養平臺,強化基層農業專家培養,建成一支10名正高、30名副高、50名中級職稱的農業專家隊伍。建立健全農村能人培育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創新培育內容,每年培育農村能人1500名。

優化技術服務方式:大力推廣和普及首席專家、專項指導員、產業農技員(農民技術員)相結合的農技推廣新體系,完善農業技術推廣、動植物疫病防控和農產品質量監管“三位一體”的縣、鄉兩級農業公共服務體系。

加大農業科技支撐:強化科技成果的組裝配套與推廣應用,推進現代農業技術推廣聯盟體系建設,探索建立農科教結合平臺,開展關鍵技術及產品的創新研究,與農業科研院所建立產、學、研合作,重點推廣一批品質提升、質量安全、農作制度創新、節能減排、轉型升級、循環發展的實用成熟技術。

(4)強化農業綠色發展

全面推行標準化生產:全面加強茶、優質糧油、果蔬、畜禽、水產等產業全過程管理,加大認證力度,合理設計生產基地規模,規范生產流程,制定質量控制質地,實現產地環境無害化、生產經營產業化、產品流通品牌化。

建設農產品追溯體系:積極構建農產品生產、投入品使用、經營及農產品配送網絡體系建設,開發“農安余慶智慧追溯APP”,實現農產品從種子、基地、流通、市場、餐桌全程可追溯。

實施基地凈化行動: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的要求,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嚴格落實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大力推廣應用綠色防控產品和技術,合理運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和生態調控四種有助于提升農產品產量的措施,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針對不同類型的農業廢棄物制定并嚴格執行回收利用計劃,提升廢物資源利用率。

我們要堅定信心,從貴州發展經驗出發,立足縣情,繼續堅持綠色、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在農村產業革命開展期間做到敢為人前,創新發展,腳踏實地地推動農業發展,為加快推進我縣農業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猜你喜歡
余慶余慶縣現代化
基于DBSE-Net的大田稻穗圖像分割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的現代化新篇章
基本實現現代化需要補足哪些短板?
發達國家審計發展及其對中國審計治理現代化的啟示
My weekend plan
余慶縣認真開展 “盡責優教”大講堂
黔北山鄉水稻飄香
特殊護身符
護身符
護身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