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動力變革的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研究*

2022-12-04 11:55李國斌
西藏發展論壇 2022年4期
關鍵詞:變革西藏要素

李國斌

一、問題提出及研究綜述

2021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西藏視察時指出,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走出一條符合西藏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西藏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立足區域實情,提出“著力創建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努力做到“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黨的十九大作出“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經濟決策。動力變革是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決定區域經濟未來走向。[1]當前,經濟發展動力失衡失能是西藏經濟領域的主要矛盾。一是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實質性轉變。項目投資依舊是拉動西藏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但資本的邊際效用卻不斷遞減,2010—2020年西藏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增長5.02倍而GDP只增長3.75倍;二是資源稟賦、生態優勢轉換為金山銀山經濟價值的動能轉換路徑尚未突破,綠色清潔能源產業成為新增長源泉尚處蓄力階段;三是經濟動力變革的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各種深層次矛盾向經濟領域匯聚的概率不斷增大,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相互交織。所以,能否妥善解決好西藏經濟發展新舊動力變革轉換,成為推動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問題。

面對當前宏觀經濟“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①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21-12-11.三重壓力?!胺€”不僅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判斷,也是西藏經濟發展轉型的邏輯主線?!胺€”的核心在于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協調解決二者的關鍵是形成符合時代特征的發展動力。自高質量成為經濟發展主題后,動力變革成為經濟學研究的熱點話題。盛來運等(2021)[2]認為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轉換要實現要素、產業、需求、均衡等動力的優化。肖宏偉(2021)[3]認為動力變革的核心是加快實現新舊動能轉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同時國內諸多學者基于各自視角對經濟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指標體系研究,并根據評價結論提出相應優化路徑。李夢欣等(2018)[4]、楊沫等(2021)[5]、程晶晶(2021)[6]基于全國省域面板數據從新發展理念維度構建指標體系,應用熵值法、AHP、BP神經法等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現狀及非均衡問題進行指數測算并提出相關建議。近兩年西藏本土學者開始關注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問題,但大多都是聚焦路徑對策研究。何花等(2020)[7]采用定性分析從高質量發展的內涵界定、指標構建、影響因素等提出研究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框架。狄方耀等(2020)[8]從西藏經濟發展現狀入手,提出要緊緊把握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賦予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

二、基于動力變革的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體系構建

(一)評價體系構建的理論邏輯

1.要素動力變革維度。隨著對經濟增長研究的不斷深入,增長要素的內涵和范圍在不斷擴展。斯密(Adam Smith)將商品經濟發展歸結為勞動、資本、土地三大要素,馬歇爾(Al f red Marshal l)將管理列為經濟增長的第四要素。阿羅(Kenneth J.Arrow)將技術進步視為要素納入資本外溢生產函數,索洛(Rober t Mer ton Solow)將技術、效率、規模等“余值”因素歸結為全要素生產率(TFP)納入規模報酬不變的生產函數。[9]為綜合考量要素動力變革對于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以及充分體現“創新是第一動力”內涵。本文將資本、勞動、TFP納入規模要素動力,將企業政府研發投入納入創新要素動力。

2.供給動力變革維度。庫茲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根據歷史生產發展和各門類經濟變動,將國民經濟生產活動歸類為農業、制造業、服務業三大部類進行生產核算統計。從此經濟增長可以規律性的概括為不同產業的增長貢獻變化,經濟發展的平穩度、持續性也取決于不同產業供給產品的競爭力。[10]西藏特殊的戰略位置和生態屬性,決定了其產業發展必須要堅持生態保護第一原則,意味著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從生產供給角度分析產業驅動時,將三次產業歸結為三次產業動力,將以綠色為主導的旅游和清潔能源歸結為綠色產業動力。

3.需求動力變革維度。瓦爾拉斯(Léon Wal ras)的一般均衡理論認為在市場的作用下商品及要素的有效需求會不斷調制出新均衡。新的均衡狀態就是人民日益增長的需求被商品不斷滿足的過程,這也是支出法核算國民經濟的理論基礎。[11]在支出法中消費、投資、進出口“三駕馬車”對西藏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消費是引領投資的最終力量。另外隨著收入水平提高,西藏居民消費需求升級態勢顯著。為考量消費這一西藏經濟轉型升級新的內在動力,本文將消費、投資、進出口列入生產性需求動力,將城鄉居民生活變化和新消費業態列入生活性需求動力。

4.空間動力變革維度??唆敻衤≒aul Krugman)認為生產要素、知識科技在地理空間上的外溢性、擴散性,擴大了人類經濟活動范圍。從空間經濟學視角來看,一國或一地區經濟發展來自于城鄉經濟增長和各地區經濟增長兩個方面。[12]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新型城鎮化建設,西藏城鎮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通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農牧區發展的潛力活力不斷提升。資源要素由以往的單向分割流動轉向雙向“城鄉融合發展”轉變,城鄉融合與新型城鎮化齊頭并進將成為西藏經濟增長動力的新態勢。本文用城鎮人口、面積、設施代指城鎮化動力,用城鄉居民收支、公共服務代指城鄉融合動力。

(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基于以上評價體系構建理論邏輯分析,本文從要素、供給、需求、空間四個動力維度,選取了8個一級指標、24個二級指標來構建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各指標的選取換算、正負屬性及權重如表1所示。測度數據均來自《西藏自治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局官網地區統計數據。

表1 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測度指標體系及權重

(三)指標體系測度方法

三、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測度結果分析

(一)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圖1所示,2010—2020年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總體呈上升態勢,雖存在一定波動,但經濟發展質量成效顯著。從圖形波動來看西藏經濟發展易受投資政策影響,例如2016年50.76的小峰值源自當年超額完成了“十三五”期間年度平均投資①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藏自治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N].西藏日報,2017-02-14。。圖2所示,要素動力指數與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變動趨勢大致相似,2018年要素動力指數超過其他指數,成為推動西藏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供給動力指數基本呈“W”型波動,2012年我國產業結構開始深度調整,當年西藏供給指數跌入谷底,但隨著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指數開始回升至2016年的峰值。需求動力指數呈倒“V”型先升后降變動,投資拉動西藏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深層次矛盾問題在2017年開始顯露,由于自身產品消費市場不健全,導致資本儲蓄和消費購買雙雙外溢,需求驅動效應不斷降低??臻g動力指數整體上變動幅度不大,2010—2020年西藏城鎮化率提升了13.13%,但仍低于同期全國1.09個百分點。

(二)各維度測度結果分析

1.要素動力維度分析。表2所示,規模要素動力指數維持在4.68—7.27。其二級指標資本生產率在2010—2020年持續下滑,這與西藏資本總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要素邊際收益遞減的現實規律相符。勞動生產率在觀測期內增長迅速,主要是教育服務供給質量提升、農牧區沉積剩余勞動力轉移以及市場開放程度提高后凈流入人才增多綜合作用的結果。全要素生產率隨著西藏各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入,科技服務經濟社會的空間不斷拓展而穩定提升。創新要素動力指數增長迅速,特別是2016年后出現較大漲幅。研究中發現其二級指標政府研發投入變動往往在企業研發投入之前,主要是西藏民營主體規模較小,推動創新的實力不足、瓶頸較多,政府在科技創新市場中具有強大的引導性和規制力。

表2 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級指標測度結果

2.供給動力維度分析。表2所示,三次產業動力指數保持在2.39—9.34。從現實來看其變動與宏觀產業調控政策緊密相關,例如2016年的峰值主要受第一產業影響,當年西藏新型農牧區合作組織發展助推了農牧業效益增長;2020年指數異常是受第二產業影響,當年僅重點項目投資高達1678億元①西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西藏自治區202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報告[N].西藏日報,2021-02-10。。綠色產業動力指數保持在0.79—5.66。2015年的峰值源自西藏清潔能源產業的歷史性突破,當年首次實現藏電外送。2020年3.98的低值,主要是新冠疫情爆發影響了旅游業發展。其二級指標清潔能源增長率、旅游業增長率在觀測期內變動幅度不大,主要是綠色能源行業和旅游業都是資本密集型行業,單靠西藏自身積累發展較為緩慢,需借助國家宏觀戰略策略整體助推。

3.需求動力維度分析。表2所示,生產性需求動力指數基本呈“M”型變動,2018年達到峰值10.17,其在“十三五”期間更易受投資與消費雙重影響。2019年指數下降主要是國家部署實施的防范和化解重大風險行動,加大了基礎建設項目合規性效驗,影響固定投資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干預了消費增長。進出口在觀測期內受世界經濟下行、我國要素成本上漲以及西藏邊境局勢影響,對外貿易拉動經濟發展的動能有所衰減。生活性需求動力指數2016年后開始下滑收斂,2019年達到谷值1.51。主因是西藏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在2017、2018年出現較大收斂,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2017年降幅最大達14.39%,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在2018年降幅最大達13.74%。

4.空間動力維度分析。表2所示,城鎮化動力指數在觀測期內上漲幅度較大,2014年后指數長期維持在5以上。脫貧攻堅中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對西藏城鎮化影響深刻,大量農牧民群眾遷入各級城鎮并市民化,直接加速了城鎮化進程,城鎮化率、城鎮面積都出現不同程度增長,西藏城鎮化率由2010年的22.67%提升至2020年的35.79%。城鄉融合動力指數不斷降低,主要是其二級指標均為逆向指標,逆向指標越小對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越強。城鄉收入相對差距、城鄉支出相對差距、城鄉公共服務相對差距由2010年的3.7、4.63、4.86分別下降至2020年的2.81、2.79、1.06,表明西藏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實現了重大突破。

四、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經濟動力變革視角,從生產要素、產品供給、需求支出、空間均衡四個經濟運行維度,采用熵值法測度了2010—2020年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根據測度結果得到以下結論:西藏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在觀測期呈波動上升態勢,2017年前需求是經濟發展的首要動力,2018年后要素成為第一驅動。要素動力中創新驅動能力顯著增強,但傳統要素中資本的邊際效用不斷遞減。供給動力長期相對穩健,三次產業穩步優化,綠色產業嶄露頭角。需求動力中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作用無可替代,恩格爾系數2017年后收斂速度明顯加快??臻g動力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迅猛,城鄉融合速度加快。

(一)要素動力方面,資本和勞動等傳統生產要素快速積累,對西藏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發揮了至關重要作用

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將要素動力從“量”向“質”進行實質性轉換。資本變革要以提升質量為主,引導資本向實體經濟、信息產業、新興領域投入,壯大數字經濟規模,積極融入“東數西算”產業格局。勞動變革要以人力資本積累提升為主,在人口紅利衰減的背景下,通過優化職業教育、提升國民教育、擴大人才開放、打通資源堵點等方式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全要素生產率變革要以技術創新為主,要結合自身科研稟賦配置好財政科研資金,降低微觀主體科技制度性交易成本,同時要盤活科研閑置資源、開放研究場所、共享設備數據為創新提供便宜條件。

(二)供給動力方面,要按照“優化一產、壯大二產、提升三產”的產業發展新導向,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

農牧業變革要在確保糧食和生態安全的基礎上,圍繞農牧產品市場需求變化,提升農牧生產抗災和市場抗壓能力,促進農牧業生產由增量向提質轉變。制造業變革要以產業升級轉型為重點,加強優勢礦藏、綠色建材等重點工業基礎生產能力,立足優勢資源,聚焦關鍵性、前沿性產業領域,大力發展以水電光熱為主的綠色能源產業,構建低碳清潔、循環高效的全產業鏈、價值鏈。服務業變革要以提高生活性服務業效率為核心,要全面深化改革,厘清服務業市場準入門檻,深化文化旅游產業深度融合,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擴大服務半徑。

(三)需求動力方面,面對國際國內需求環境的深刻變化,西藏需求動力變革必須圍繞國內需求大市場、國際國內需求雙循環做文章

投資變革要聚焦發展質量效益,以招商引資力度調動市場積極性,要緊貼國家戰略需求,加強高原適用關鍵核心技術政府投資,提升服務融入新發展格局的綜合能力。進出口變革要以拓展高質量外貿空間為重點,引導企業優化產品結構,提升出口產品附加值,立足面向南亞開放大通道戰略支點,推進邊貿口岸、航空口岸、邊境經濟合作區等新型外貿平臺建設。消費變革要以滿足人民消費升級為切入點,通過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增加居民收入,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提升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深入挖掘本土消費潛力和活力。

(四)空間動力方面,區域協調發展是西藏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的重要載體

城鎮化變革的核心在于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一方面要提升拉薩等區域中心城市的承載力、輻射力,另一方面要加大特色小城鎮建設,實施高原“縣域突破”戰略,引導更多資本、人才、科技匯聚增強縣域經濟,培育更多特色產業強縣。城鄉融合變革要以重塑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和提升固邊興邊能力為重點,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和邊境內陸協調聯動。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的基礎上,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大力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激活農牧區要素生產需求綜合能力。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加大資金政策傾斜,構建生活有保障、固邊有動力、發展有支撐的新格局,提升邊境地區經濟動能和安全潛能。

猜你喜歡
變革西藏要素
都是西藏的“錯”
神奇瑰麗的西藏
一個人的西藏
西藏:存在與虛無
也談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新媒體將帶來六大變革
變革中的戶籍制度
創新IT 賦能變革
變革中的轉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