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時代新人路徑探析
——以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為例

2022-12-05 06:37
活力 2022年19期
關鍵詞:英華紅色學院

江 斌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福州 350101)

引 言

紅色基因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其蘊藏著偉大的精神力量,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接班人的根本任務,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如何突出人格性和人文性,重新審視紅色基因的豐富內涵和時代意蘊,以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為例,筆者深入探究學院的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的內在契合,從而達到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目的,譜寫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篇章。

一、紅色基因傳承在現實中存在的瓶頸及原因

(一)“自我為中心”思想嚴重

經調查發現,現在的大學生群體普遍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尤其是“00”后更為突出,這種以自我為標準的行為制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壁壘,使得學生群體中出現相互之間無法包容接納與和諧共處的窘境,更不可能承擔起民族復興的使命任務。

(二)主流價值引領不足

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加速調整演變的背景下,隨著大數據、新媒體、互聯網的普及,信息的傳播已經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正處于三觀養成的重要階段又具有較強的信息接收能力的大學生群體來說,他們大多涉世未深,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較容易受到網絡上良莠不齊的文化影響;另外,當代大學生處于安逸享樂的環境之中,對于各種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的分辨與把握能力尚有不足,特別是主流價值無法凸顯出來的時候,其價值觀念、理想信念、文化素養的形成與塑造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與影響,稍有不慎便會誤入歧途。

(三)缺乏系統性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黨史教育的形成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載體,但基于歷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缺乏系統的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著缺乏系統的整體設計,使育人的形式片面化、碎片化,導致教育教學質量無法實現量化監控的問題。

(四)整合資源研究不夠

“紅色基因承載著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不畏犧牲的英雄氣概、改革創新的鮮明品格”。它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大量的歷史素材和豐富的教學資源,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空泛不聚焦的現象。許多的高職院校重在氛圍的宣傳,但對于如何創新并利用好厚重的紅色文化積淀,以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資源來培養人才、提升人才的人文素養方面的研究還亟待深入探索解決。

(五)考評考核標準不統一

基于歷史文化的高職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在育人過程與育人成效中缺乏統一的監控考評考核機制,成效的評價標準模糊不一致,在遇到實際問題時,無法及時地做出有效的診斷和給予行之有效的改進意見,特別是在人員流動性較大的民辦高職院校中尤為明顯。

二、傳承紅色基因,培養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解決方法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的辦學歷史可以溯到1881年創辦的福州英華書院(俗稱“英華齋”),140年來,有40多位英華人為中國“站起來”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有包括16位院士在內的許許多多英華人為了中國“富起來、強起來”,在各行各業奉獻了自己的熱血與青春,他們為英華積淀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筆者認為,深入挖掘福州英華百年老校文化素材,采用系統論和實證研究方法,在傳承紅色基因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融合全面推進“一體兩翼多維驅動”的育人模式,將會有效解決上述問題,有助于實現培養時代新人的目標。

(一)一體:以物質文化為載體,助推英華文化軟實力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深邃豐厚的紅色文化底蘊有利于增強學院思政教育的號召力和感染力的同時,也能讓紅色文化的內涵得到豐富和發展。那么如何彰顯它的內在價值,筆者認為可以通過幾種途徑:一是將新建校史館與新校區建設等工作齊頭并舉,并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充實與完善;二是在主體建筑群中樹立一些歷代著名英華先驅們的雕塑并賦碑文,在校園里營造出濃厚的紅色文化氛圍;三是通過層層篩選,將具有代表性的英華名人、校友的格言、留言和各級領導對英華的關心、勉勵語錄制作成精美的展板,掛圖懸掛在學院的走廊等醒目的位置,宣揚英華文化,讓在校的師生們耳濡目染地了解英華歷史;四是在新校區的建設過程中,仿造老英華建筑風格,恢復老英華的建筑名稱,喚起英華記憶,讓英華基因潛移默化地在師生群體中代代相傳。

(二)兩翼:以課堂教學與課后實踐相結合做兩翼,弘揚英華紅色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生命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黨領導高校工作的具體體現,也是開展高校黨的建設的重要抓手。筆者認為,對此學院可制定并實行課堂內外相互補充、主輔渠道相互促進、理論實踐相互印證的思想政治教育機制。在充分研究、挖掘英華校史、英華英烈、英華院士先賢事跡的基礎上,凝練英華紅色基因的核心理念,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引領下,傳承英華紅色文化并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具體來說,就是可采用將理想信念教育、黨的理論知識、校園文化熏陶、社會實踐養成和英華校史教育相融合,發揮好英華校史的獨特優勢,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堅持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統一,讓英華的優良革命愛國傳統與新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凝練轉化為鑄魂育人的課程資源,融入諸如“思想道德修養和法律基礎”等相關課程的建設中去,使這些課程同向同行,形成英華學院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此外,還可以定期開展一些實踐性校史教育活動,如前往福建革命歷史紀念館、龍山會議紀念館等一批具有英華元素的革命歷史紀念館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我院師生參觀學習、聆聽講解,讓他們銘記光輝歷史,傳承弘揚愛國革命傳統文化。亦可借力于具有英華特色的“英華齋”文化講壇,邀請張鈸院士、盧耀如院士等多位知名校友返校講授自身與英華的故事,對英華文化基因內涵進行闡釋,引導學生從具體事例中直接、真切地感悟到紅色基因的存在,使師生近距離感受英華英雄烈士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增強紅色教育的實效??偠灾?,要從教育教學模式上徹底改變思政教育呆板、枯燥的狀況,真正實現讓英華精神在傳承活動中盡顯生動活潑的格局。

(三)多維驅動:開展師生群體喜聞樂見的主題活動,唱響英華文化最強音

1.驅動一:開展膺續“紅色基因”活動,讓英華文化“活”起來

傳承紅色基因,讓它成為廣大師生的自覺追求,那就要從他們喜聞樂見的事情入手。以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為例,2021年學院舉辦了第一屆“英華院士激勵如蘭杯”現場寫作大賽,包括閩江師專、師大附中、財經職專等25所中學、中職、高職學校選拔推薦80名選手參賽,新華社、光明網、福建日報等省市媒體多次給予報道;同年,學院圍繞1927年英華第一任華人校長陳芝美先生提出的“四愛”的教育理念進行了研究,積極推進和培育“四愛精神”,開展了一次“四愛”教師的評比活動。筆者認為,在今后可通過每年開展“四愛”教師評比、“四愛”宣傳大使等活動,使融入英華文化的“四愛”精神在每位英華教師的心中生根發芽。另外,在今后的每年校慶之時,在校內可組織開展“爾乃世之光”校史知多少、校慶黑板報評比、校歌大合唱比賽、我愛英華攝影攝像展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帶動全院師生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與開拓者。此外,還可拓寬宣傳渠道,通過???、網絡等傳播范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的宣傳渠道集中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活動,弘揚英華紅色精神,加強宣傳力度,增強對外影響力,拓展宣傳深度。

2.驅動二:提升學生專業技術水平,讓英華文化“強”起來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的,福州英華職業學院是一所民辦高校,故可將英華勤奮學習的優良傳統與“工匠文化”建設進行融合。在過去,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為了培育師生的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連續五年堅持舉辦校級技能競賽、大學生職業技能競賽與技能展示活動。為了提倡創新創業理念,還曾舉辦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暨“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挖掘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熱情和活力,從整體上營造出了以“職業技能”為主題的濃厚的文化氛圍。此外還可進一步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實現強強聯手,持續開展“二元制”、現代學徒制等合作辦學模式,不斷促進產業文化進教育、行業文化進專業、企業文化進課程,以此來達到提升學生的專業職業素養的目的。

3.驅動三:踐行“英華齋”素質提升計劃,讓英華文化“實”起來

福州英華職業學院為了培養出“四有”時代新人,將英華報效祖國的優良紅色傳統與新時代對青年的需求相結合,創新性地打造出彰顯英華特色的素質培養體系——“英華齋”大學生素質提升計劃。在此計劃實施的過程中,學院獲得嘉獎無數,如2018年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隊入選團中央2018年“鏡頭中的三下鄉”最佳攝影獎;2019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共繪美麗萬安”鄉村振興計劃得到了當地政府的一致好評,我院學生的墻繪作品作為福建省唯一一所民辦高職院校獲得福建省團委和人民日報聯合主辦的“人民墻繪大賽”墻面作品獎。筆者認為,今后可以堅持舉辦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等活動,一方面,它創新性地增強了紅色基因傳承的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學生群體得到思想政治素養、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進而讓一代又一代的英華學子自覺擔當起膺續紅色基因的使命。

4.驅動四:發揮黨員隊伍力量,讓英華文化“聚”起來

據有關部門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福建省高等學校共有黨員115 260名,其中高校在職教職工37 171名,大學生黨員62 045名,可見高校的黨員隊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筆者認為,在傳承紅色基因的任務上黨員隊伍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應該發揮出隊伍的聚合力。為此,學院可從加強教師隊伍的紅色文化素養,提高學生先進典型的示范榜樣,發揮學生干部的協同帶動作用入手,組建不同的黨員服務團隊開展富有英華元素的紅色文化活動,在黨員隊伍里培養一支兼具英華紅色文化傳承、弘揚與發展能力的專業人才團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黨史學習教育、文化產業開發等方面提供人才保障,助力紅色文化傳承,開展好黨建共建活動,特別是可圍繞學院所在地周邊做好“近鄰黨建”工作,開展好黨史教育知識普及宣講、家政服務等各類黨員志愿者服務活動,同時宣揚好英華紅色文化,建立一條合理有效的紅色基因傳承途徑,讓英華的紅色基因世代流傳。

結 語

將思想引領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立足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挖掘百年校史文化中的紅色基因,大力選樹紅色榜樣,積極構建黨史與校史學習相互結合、校內與校外資源相互補充、線上與線下教育相互協同的教育教學模式。以初心鑄恒心,通過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引導學生學習紅色文化、講述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在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索紅色文化與各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共生之路,把鑄師生之“魂”,造育人之“器”作為基本指導思想,從革命先驅者的身上汲取精神營養和培育文化自信,用靜態的物質文化“塑形”,用動態的行為文化“植根”,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培養一批帶著紅色基因的可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猜你喜歡
英華紅色學院
Empirical Likelihood for Partially Linear Models Under Associated Errors
紅色是什么
我可愛的小門牙
紅色在哪里?
追憶紅色浪漫
海盜學院(12)
海盜學院(7)
How to Teach English Reading Effectively
西行學院
她被父親送進精神病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