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態城市”理念的城市規劃工作改進研究

2022-12-05 08:46江西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門窗 2022年11期
關鍵詞:生態城市城市規劃理念

王 禎 江西中煤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 前言

隨著人口的增長,許多資源枯竭,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破壞。近年來,危害人類健康的霧霾出現在許多城市,使人們越來越重視生態環境的建設。城市空氣質量差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環境的尊重。為了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創造綠色健康的宜居城市,我們應該在現代城市規劃中建設生態城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及環境可持續發展。

2 生態城市概述

2.1 生態城市的含義

2.1.1 生態城市的定義

所謂生態城市是指人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的新型社會關系。不同于以往的城市設計理念,生態城市作為一種新的文化理念能滿足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以生態視角作為城市建設的標桿,為人們提供更健康的居住環境,實現與自然的和諧[1]。

2.1.2 生態城市的內涵

生態城市是人與自然共同繁榮的復雜系統,它不同于以往的城市結構,人與自然是互補、和諧、可持續的。與綠色城市不同,生態城市不僅要提高城市的生態水平,還要改善人類的長期生存環境,不僅要為利益服務,更要滿足人的生活需要。

2.2 生態城市理念的城市特點

2.2.1 和諧性

和諧是生態城市最直接的目標,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目標也體現在城市規劃中。生態城市創造了充滿人文情懷的和諧環境,人們的積極參與也給城市帶來了活力和熱情。

2.2.2 持續性

可持續發展理念是國家政治經濟建設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在生態城市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這一原則的基本前提是充分貫徹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使各種資源長期有效協調,從而使城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2.2.3 區域合理性

生態城市的區域劃分是必然的、合理的,城鄉一體化是建立平等的城鄉關系和合理的區域布局的前提。區域合理性不僅可以有效改善城鄉環境差異,使城鄉環境趨于平衡,改善整體自然環境,而且還間接影響城鄉之間的生態經濟效益。

2.3 生態城市的規劃原則

城市規劃的合理性直接決定著城市的發展,城市規劃必須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結合影響城市發展過程的相關因素進行研究、分析和規劃。同時指出生態城市規劃的重點,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2]。

2.3.1 控制城市人口數量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城市化進程加快,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導致交通擁堵,因此政府部門開始控制城市人口的擴張。建設生態城市,要對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鎮給予特殊待遇。對于特大城市和大城市,應采取登記限制等政策來控制人口;在中等城市要合理控制外來人口數量,但不能用嚴格的指標來限制;對于小城市,可以發展工業、生產等產業,擴大就業,吸收人口,做好基礎設施建設。此外,要有優惠的政策和法規來支持城市發展,從而顯著改善城市人口的經濟狀況,確保城市的競爭力和可持續性。

2.3.2 控制城市土地

隨著人口的增長,城市的人均土地占有量逐漸減少,尤其是大城市。為了提高城市人口的整體生活質量和人均土地占有量,必須積極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城市土地的擴大。城市土地的擴大與城市土壤的控制和生態系統的保護之間有著較大的矛盾,因此,必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城市土地,以協調社會、經濟和自然的關系。

2.3.3 合理城市布局

在城市布局中,必須充分重視城市功能,科學合理地確定城市的具體規模、定位和水平。實現城鄉生態建設,在城市布局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協調有機農業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農業和生產力的發展趨勢是有機農業。(2)協調城市生態與城市發展的關系,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2.4 生態城市規劃的結構

城市結構要能夠充分體現生態城市的功能。優化城市生態系統,首先要調整和控制生態結構。生態城市結構規劃大致可分為生態區域規劃、生態植物規劃和環境安全控制規劃。

3 “生態城市”理念在城市規劃中的重要性

3.1 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將“生態城市”的概念引入城市規劃中,符合自然規律,可實現低碳、循環、生態發展的理念。綠色生態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主題,無論是經濟、建筑還是農業發展,生態一直是人們共同追求的目標。因此,將“生態城市”引入城市規劃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3]。

3.2 生態城市促使規劃更加科學合理

城市的快速發展帶來了許多問題,如擁堵、環境破壞和污染。城市發展需要將綠色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規劃,體現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促進城市的發展。

3.3 生態城市促使城市內涵的提升

城市環境決定了人們對城市的感受能力。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而生態城市整合了社會、歷史、文化、經濟等因素,保證了城市的發展。

4 城市規劃在生態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

4.1 規劃部門的生態文明理念較薄弱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深化,城市規劃必然會參與到市場競爭的洪流中。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國家越來越重視生態文明,把生態文明提升到戰略高度。在新的社會形勢下,相關城市規劃工作人員也應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自覺提高環保意識。

4.2 各類環境污染問題的挑戰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種環境問題層出不窮,嚴重制約著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著人們的生命和健康,尤其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正面臨著環境破壞的嚴峻挑戰。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霧霾,霧霾天氣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這與中國城市工業化的不斷發展和城市規劃的不合理密切相關。因此,在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下,建設生態城市解決環境問題,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變得尤為重要。

4.3 城市規劃布局欠佳,綠地面積不足

目前,我國許多城市存在著綠地空間不足、結構不科學等問題,在建設的過程中,城市綠地通常被劃分為不同的區域。我國綠地面積有限,草地占整個綠地的大部分,而樹木只占一小部分,導致城市綠化面積嚴重缺乏。

4.4 綠色植物種類單調、缺乏生物多樣性

在提升城市美學的生態城市規劃過程中,對生態環境的空間結構沒有科學合理的規劃,通常由單一的樹種種植,生態環境最穩定的喬、灌、木、草組合極為罕見,導致城市綠化單一,既無法體現城市的特點,又不能充分滿足景觀的生態效益。

4.5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缺乏科學指導

在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盲目引進外來樹種,不重視本土優質樹種,直接導致外來樹種無法適應當地生態環境。同時,一些外來樹種的種植直接導致當地樹種的永久性減少。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對地域文化的重視不夠,文化遺產極其薄弱,各區域必須緊密結合當地的具體情況,積極整合區域特色,確保生態城市建設的質量。

5 基于“生態理念”下城市規劃工作的改進措施

5.1 加強環境承載力分析作為區域發展的條件

所謂環境可持續性是指在人口和經濟保持相對穩定的同時,環境資源持續為人類活動提供住房和資源的綜合系統。環境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類活動對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支持,因此,人類活動必須控制在地球可持續性的范圍內。例如,中國是一個水資源匱乏的國家,在很多地區能夠承載的人口和工業非常有限;再比如,過高的旅游密度會導致許多生態、經濟和社會沖突,甚至影響區域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4]。

5.2 以轉型為主線科學制定城市發展戰略

生態城市理論的出現,不僅是對傳統城市發展模式的優化和改進,也是對城市發展新理念的期待。因此,有必要積極探索城市發展的路徑,引入綠色理念,促進城市發展。一是加快城市產業結構轉型和現代化,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降低能源消耗。城市產業結構現代化是以資源型城市的高層次分類、優化、適應和轉型為基礎的,產業結構調整政策是以農業產業化和農業資本化為基礎的。一些城市重視自然資源,但其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根據城市發展類型的不同,可以找到不同的發展模式。二是為城市產業空間結構的轉移和優化提供了依據。通過城市規劃可以合理安排和調整城市的生產結構,優化中小城市的工業發展。城市群間產業空間交通的優化與現代化應充分考慮區域經濟發展,實現整體優化。東、中、西部城市之間的工業空間運輸必須與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目標相結合,以技術轉移為核心的產業空間運輸必須與區域效益和低碳城市生態安全發展相結合。三是循環經濟模式為城市工業發展服務。政府應該從不同角度制定合理的政策并有效實施,以市場力量改造現有產業體系,建設生態工業園和工業廠房,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5.3 劃定生態分區加強區域空間管制

生態區劃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區域生態系統,促進區域發展。區域生態系統及其子系統的邊界應根據區域的自然和地理背景來確定,區域生態系統的確定是由區域特征、空間特征、社會經濟特征和土地利用特征決定的。通過對區域生態系統的診斷和評價,確定區域生態環境、水土資源,構建分區域技術體系,為實施生態管理奠定科學基礎。

5.4 建構完善的城市綠地系統措施

城市綠地是城市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一些建筑師和工程師已經意識到環境保護與城市發展的密切關系,并逐漸將環境的概念融入到工作中。在實踐中,植物與建筑結構的結合促進了景觀的發展,減少城市熱島的負面影響。在水文方面,它的優點是能有效地阻斷降水,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周邊設施可以有效改善空氣質量,減少環境污染。目前,確定城市綠化率的方法有三種:一是按照規劃者的要求進行城市規劃;二是區域內綠化功能的標準;三是根據未來土地開發綠地面積指數確定。城市綠地系統的空間布局應以城市生態過程、綠色道路、公共綠地和綠地公園為基礎。在合理規劃城市綠地的基礎上,統一城市人工林和大型自然景觀,充分發揮生態系統的生態功能,保證城市生態系統的順利運行,優化城市經濟發展條件,促進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效益。此外,可以增加城市植物種類,如表1所示。

表1 長沙市城市主干道植物配置種類

5.5 牢固樹立可持續發展理念

建設生態城市,增加公眾參與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環境意識,鼓勵居民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1)公民必須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避免污染和資源浪費。

(2)必須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積極利用新媒體渠道加強傳播,強調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支持綠色城市建設,積極提出綠色城市建設規劃和方案。

(3)建立生態城市信息平臺,及時發布生態城市發展趨勢,提高居民對生態城市的認識。城市環境必須進行積極、科學、合理地管理。同時,居民可以在城市信息平臺上表達自己的意見[5]。

(4)在生態城市建設過程中,從不同的角度做好公共關系,通過張貼海報,規范日常行為,減少生活垃圾,促進城市環境管理的順利發展。

5.6 健全生態城市規劃管理機制

目前,城市環境管理環節之間有著各自的方式,必須積極處理,科學合理地進行管理。

(1)完善生態城市規劃管理制度,根據生態城市和可持續城市規劃的理念和不同的設計要求,明確不同的管理規則,促進管理活動的穩定實施。

(2)科學合理轉變政府職能是政府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開展生態城市建設,鼓勵各部委共同規劃實施生態城市,充分發揮生態城市作用,建設生態城市。

(3)建立公平的監督機制,全面監督綠色服務的實現,推動生態活動順利實施,取得良好效果。

6 結束語

人們的需求從經濟需求向環境需求轉變,實施可持續發展政策是目前的主要任務之一,環境規劃在確保城市可持續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在城市規劃時,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生態城市”的理念,為現代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猜你喜歡
生態城市城市規劃理念
建筑設計應對低碳理念的相關思考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新形勢下的建筑設計與城市規劃
生態景觀在城市規劃中的應用探索
城市設計與城市規劃一體化探討
淺談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生態城市規劃建設與中國城市發展
海綿城市理念在園林工程中的應用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進醫改
中醫理念的現代闡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