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基于科普社團組織的 科技傳播體系研究

2022-12-07 07:18劉國華聶中民竇曉利
中國高新科技 2022年16期
關鍵詞:農技協農戶農民

劉國華 岳 云 聶中民 竇曉利 楊 欣

(1.甘肅農業出版傳媒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30;2.甘肅省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聯合會,甘肅 蘭州 730000;3.甘肅科技報社,甘肅 蘭州 730070;4.甘肅省農業科學院,甘肅 蘭州 700070;5.蘭州獸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00)

相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分散小農戶小塊田耕種現象依然很突出,截至2020年底,仍有2.3億農戶耕種的耕地面積在10畝以下,這一群體占經營耕地農戶總數的85.2%,屬于絕大多數。如何采取有效方式讓大批量從事分散耕種的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科技體系,實現小農戶小塊田與職業農民大條田大農機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有機銜接,是確保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性要求,這就給農業科技的有效傳播帶來困難。隨著農業科技傳播體系的日漸完善和多樣化,國家農業技術專業推廣機構之外的社會組織,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獨特作用。

1 農業科技傳播組織的典型經驗

1.1 我國農業科技推廣與傳播的創新模式

多年來,我國高度重視科技在農業生產中的支撐作用,專門組建了國家農業技術專業推廣機構,建立了體系化的基層組織,通過配備人員編制和財政專門資金支持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在長期的實踐中,創造性地總結出很多典型模式,具有可推廣和借鑒的意義。

(1)曲周“科技小院”模式。依托中國農大科技優勢,曲周創新科技傳播新體制,建立“科技小院”,使曲周農業綠色發展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所謂科技小院,就是專門為接待中國農大研究生而準備的農家小院,每個小院定期駐扎3~5名研究生,這些研究生和農民一起在小院生活,同吃、同住、同勞動,一邊從事科學試驗研究,一邊幫助農戶掌握最新的農業科學技術,推廣試驗新品種栽培技術,幫助農戶解決病蟲害防治、土壤改良等難題。比如前衙葡萄科技小院、相公莊蘋果科技小院、岳莊甜葉菊科技小院等,都是這種模式的科技組織??萍夹≡鹤鳛榭蒲性盒Tr村的典范,是一種典型的科技社會組織,這個組織具有規模小、目標突出、效果明顯的特點,非常適合農業科技難點問題的攻關,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發揮著重點突破的戰斗堡壘作用。

(2)“太行山道路”模式。農業創新驛站是“太行山道路”在新時代探索發展的最新模式,整合了種植大戶、科技專家等多方優勢資源,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創新型農業技術傳播組織,農業創新驛站更加關注全產業鏈的培育,驛站不僅有農作物栽培方面的專家,更是匯聚了育種、土壤環境等多方面的專家,更重要的是驛站還吸收營銷管理和市場服務方面的人才,幫助農戶進行從種植、管護、倉儲到銷售的全程指導,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2 發達國家科普社團在科技傳播中的作用

從國際經驗可以看出,許多發達國家農業科技的發展也是通過頂層設計,利用協會等民間組織參與來實現的。德國通過民間科技傳播組織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林業、水利工程,推進物聯網試驗示范和遙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法國則通過民間科技組織,使農業科技向休閑觀光園區、特色小鎮、糧食生產功能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重點領域集中。綜合來看,通過民間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傳播,一方面可以高質量發展農業科技,另一方面農業科技在糧食生產功能區等運用還能夠減少農業科技投入成本和降低農業科技風險。

2 科普社團開展科技傳播的機制

2.1 項目支撐為農技協科技傳播奠定基礎

作為社會性組織,農技協組織沒有固定的工作任務,往往是通過項目實施來支持農業科技發展。通過實踐,總結出“發展好一個協會、做好一個項目、帶動一個產業”的目標,通過整合農業科技知識資源,提升供給能力,以多種方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業科技傳播,進一步激發社會力量參與農業技術推廣的熱情和積極性,充分發揮科技傳播的多元功能,有力促進文明鄉風、和諧鄉村等相關領域的發展。以甘肅為例,農業科技的傳播應用水平總體來說不高,需要更好地瞄準需求,精準發力,這樣才能有利于農業科技組織的優質高效發展。通過試點試驗探索推進農業科技組織發展的經驗,對引導農業科技高質量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2.2 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在科技傳播中發揮突出作用

推進農業科技要有承載主體,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至關重要。這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社擁有一定的資金實力,能夠更好地應用農業科技,同時這些龍頭企業和合作社也有推動農業科技發展的人才保障。尤其是一些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農業科技需求更為密集,空間更為集中,投入產出更容易見效。例如:很多地區都以“農科協+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開展土地托管服務和訂單農業生產,依托面向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科技服務機構,開展“保姆式”全托管和“菜單式”半托管方式,推出涉及農業作業各類科技服務,一方面向農戶提供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組織專家進行全過程的技術指導,并負責產品的收購;另一方面,組織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農業專家和教授授課,重點培訓種植大戶、家庭農場主,保障生產出高品質的農產品,實現了種植有保障、銷售有渠道、產出高 回報。

2.3 農技協與新型職業農民構建聯結機制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農業為職業、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生產經營并達到相當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新型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標志著“農民”不再單純被認為是一種身份,更多地成為一種可自由選擇的職業。新型職業農民在推進農業科技傳播、帶動鄉村產業振興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事實上,在我國的傳統農業中,農業技術的試驗和傳播一直是以“土專家”和“種田能手”為主體的,他們是農業科技傳播的核心主體,通過核心主體帶動一般主體,提升發展質量和獲得感,使一般主體帶動農民參與科技傳播,促進鄉村振興,帶動農民就業、增收。這些“土專家”和“種田能手”就是新型職業農民的雛形。

因此,新型職業農民是農技協組織聯系廣大農民的最主要通道,通過積極推廣農業先進技術、開展科技服務、普及農業科學知識,搭建技術信息交流平臺,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有力推進了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

3 提升科普社團農業科技傳播能力的措施

3.1 建立創新服務為中心的農業科技傳播生態系統

農業科技傳播的生態系統是一個小范圍的生態系統,系統內的農業科技專家、新型職業農民、農戶、龍頭企業等各個主體通過資金循環、技術或專利流動以及優勢互補的方式相互依存??萍紓鞑サ纳鷳B模式本質在于創新,以共同體的方式協同發展。要加強農技協等科普社團組織科技創新服務平臺建設,將創新資源與要素進行匯聚與整合,根據農業科技傳播服務內容的不同,可將創新平臺分成多個子模塊,比如土地資源子模塊、種子技術子模塊、栽培技術子模塊、研發服務子模塊、檢測服務子模塊等,發揮龍頭企業的作用,通過為企業提供各類設施租賃、信息咨詢、技術開發和產權保護等全方位的服務,促進農業企業的創新活動。

3.2 深化農科教融合的農業科技傳播人才培訓機制

農業科技人才隊伍薄弱,是當前推進鄉村振興面臨的突出問題。農技協是廣泛聯系農業技術人才的專門機構,積極探索構建線上線下融合培訓機制,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引進農業科技領軍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專業化人才保障?;鶎涌破丈鐖F組織需要進一步完善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吸引各類優秀技術、管理、經營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員隊伍,形成科技特派員服務基層的長效機制。通過建立健全農技協組織科技人才參與實施鄉村振興的機制體制,強化實踐育人,讓廣大的鄉村、企業車間等成為科學研究的實驗室,讓有技能的新型職業農民、企業技術人員成為科技創新的導師,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

3.3 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科技知識傳播的效率

對于農技協等科普社團來說,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開展農業科技傳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從“農業110”開始,我國有20多個省建立起了基于農業技術咨詢熱線的農業科技傳播體系,這使得傳媒技術在農業科技傳播中的作用突顯起來。在農業科技傳播中,可以通過網絡技術、計算機處理技術、無線技術、衛星技術、通信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等手段,實現不受時空和內容限制的農技知識傳播,可以說,新媒體為農業科技傳播開辟了新思路,基層農技協組織不但可以通過網站、公眾號、App、抖音等各類新媒體端口開發普及農業科技知識的內容,最關鍵的一點,還可以通過新媒體技術,采集農業科技傳播大數據,針對不同人群對農技知識的興趣,通過大數據畫像和分析,進行農業科技的定向傳播,大幅提高農業科技知識的接受率,采用受眾樂于接受的形式,實現多角度、全覆蓋農業科技傳播。新媒體的雙向互動,為農業科普社會組織開展農業科技傳播開辟了新的途徑,顯著提高了農業科技傳播的效率。

猜你喜歡
農技協農戶農民
璧山區農技協聯合會赴潼南區考察學習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農戶致富新選擇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酉陽縣農技協聯合會召開一屆四次理事會
璧山區農技協聯合會開展臍橙種植實用技術培訓
饸饹面“貸”富農民
我省取得中國農技協兩項轉型升級項目試點
農戶如何稱取和配制小用量固體農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