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技能大賽引領技工院校專業建設的實踐研究*

2022-12-15 13:38
模具制造 2022年9期
關鍵詞:世賽技工競賽

趙 錢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江蘇常州 213000)

1 引言

每兩年舉辦一次的世界技能大賽被譽為“技能界的奧林匹克”,世界技能大賽(后續簡稱世賽)是由世界技能組織非政府機構組織實施,我國自2010年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組織參加世賽,已經連續參加了3 屆,特別是第45屆,中國代表隊參加了世賽所有的比賽項目,獲得的金牌數與獎牌數在世界各國排名中名列前茅,2021年第46屆世賽由于受新冠疫情影響,計劃在2022年中國上海舉辦。代表國家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既能體現選手個人的技能水平也反映了國家或地區的技能發展水平。黨和國家領導人對職業技能競賽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第46屆世賽申辦會議上作重要視頻講話,指示要求把第46屆世賽努力辦成一屆富有新意、影響廣泛的世界技能大賽。

我國的技工院校是參加世界技能大賽的主力軍,世賽在國內的影響力不斷深入,各級各類院校越來越認識到,能夠參加世賽是一份榮譽,也是互相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通過比賽不僅展現了自身的技藝技能水平,而且通過比賽可以促進專業的發展和對技能人才的培養。當前,制造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需要,研究世賽項目,總結競賽賽經驗和競賽成果轉化,將世賽規范引入到普惠的教育教學中,把世賽標準融入課堂,提高技工院校對人才的培養要求,提升專業辦學層次和質量,更好的服務于當地產業。

2 世界技能大賽的核心價值與競賽項目設置的分析

2.1 世界技能大賽核心價值的分析

世界技能組織的核心價值是多元化、卓越、公平、創新、正直、合作與透明[1]。但凡參與世賽的各類人員,都應遵守世界技能組織的道德與行為準則,以推廣和支持其核心價值和原則,通過最高水平的誠信與誠實來公平的踐行世界技能組織的宗旨,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公眾對技能人才的認可,展示技能在實現經濟發展和個人成功中的重要性。同時,以各成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職業技能標準和技能水平的提高,在世界范圍推動職業技能事業發展[2]。我國的技工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一種職業教育,踐行了世賽競賽規則的核心價值觀,引導青少年關注、熱愛、投身技能活動,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傳承技術文明和創新技術文明。

2.2 世界技能大賽競賽項目特點的分析

世賽競賽項目的設置與世界經濟發展密切聯系,競賽的內容展現了當今社會產業的發展水平,目前主要分為6個行業類別,分別為運輸與物流、結構與建筑技術、制造與工程技術、運輸與物流、創意藝術與時尚、社會與個人服務[3]。截止到2019年,第45屆世賽,一共設置了56 個比賽項目,新增5 個項目;2022 年第46 屆世賽,將設置63 個比賽項目,其中9 個分為新增項目。從世賽項目設置的不斷變化可以看出其特點,每一屆除了項目數量是動態變動外,傳統的競賽項目也在根據新需求不斷演變,通過國際技能發展形勢,世界技能組織不斷地對競賽項目進行“更新”與“擴展”,始終保持“維新”狀態,具有前瞻性。因此,世賽圍繞行業發展趨勢,遷移到競賽項目上,使技能不斷發展,也反映了世賽的強大“生命力”。所以,參加世賽,通過世界性的技能交流,促進職業教育體系和技能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世界水平不斷對接,真正實現技能人才對產業升級轉型的“助推力”。

3 世界技能大賽競賽選手的培養途徑分析

參賽選手一生只能參加一次世賽,而且競賽規則對選手的年齡有著嚴格的限定,目前除了3個團隊項目將年齡放寬到25周歲,其余競賽項目的參賽選手年齡不超過22周歲。從國內的職業教育體系來看,教委相關部門管轄的中職院校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管轄的技工院校,通過對入學年齡15、16歲學生經過3年多的培養,逐漸成為有競爭力的選手。技工院校由于在學制設置上有5 年制與6 年制,學生在校時間長,有充足的時間進行培養;同時,面向各類行業和企業職業崗位需要,專業設置比較靈活,與世賽的許多競賽項目匹配性較高,因此在職業教育體系中參與世賽項目的選手,主要是由國內的技工院校培養,一般分為3個階段培養。

(1)規范性認知與習慣培養。

不同類型的職業院校,為了培養選手達到參賽的要求,在選拔階段有著不同的方法??紤]到培養出綜合能力極強的選手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來不斷篩選,因此,學生入學的第一年進行基礎能力摸底,以言語理解與表達、數字推理與運算、常識判斷與推理、資料分析等進行初選。同時,以冠軍選手的感召力、影響力和成長經歷,作為新生開學第一堂課的內容,進行宣講,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新生,另外,通過選手非凡的參賽事跡,鼓勵學生熱愛專業,鉆研技能。學校通過組建基礎集訓隊,對初選的學生課后集中授課,加強專業理論基礎的學習,同時根據世賽項目的通用技能進行基礎訓練。注重培養學生操作規范的認知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通過幾個階段的考核,按照考核分數進行末位淘汰,達到初期選拔的目的。

(2)競賽綜合能力與素質培養。

結合學生對參賽項目的主觀意愿和初期選拔階段的基礎上,將學生按照競賽項目進行分流,進入梯隊培養。梯隊教練是由相關專業的骨干教師,組建成競賽項目的教練團隊,根據世界技能大賽競賽項目技術規范,分析競賽項目的最新要求和標準,制定培養方案和具體的訓練計劃進行實施,訓練選手的競賽能力,通過訓練使選手能夠達到競賽項目中所要求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此期間,特別關注選手的學習能力以及個人心理素質的綜合表現,由于學習強度大,部分選手會表現出畏懼心理,會出現自動離隊的情況,教練團隊一方面會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對選手心理疏導。另外,一方面幫助選手化解心理和思想上存在的各種問題,增加對抗形式的內部比賽,使選手能夠鍛煉承受抗壓的能力。

(3)舉一反三與創新思維培養。

通過中期對選手的綜合培養,選手基本達到了世賽參賽的基礎能力,但對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與競賽經驗,以及臨場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通過末期選拔的階段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進行歷練。在末期選拔階段,選手想要拿高分或者是滿分,需要自我突破,體現在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上,該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需要多次強化練習;另外一方面需要進行不同環境的拉練;其次需要通過市級、省級層面的競賽不斷積累競賽經驗,同時教練團隊在此過程中,根據選手出現的規律性和偶然性問題,進行有效反饋,形成個人的記錄與總結,更要注重培養選手在細節上的把控能力與創新能力,當出現類似問題時,選手自然而然就能夠舉一反三,抓住癥結所在,迅速解決。另外,鼓勵并要求選手更加追究一種精益求精的境界,提出突破行業的技術標準要求,這也正是世界技能大賽核心價值的體現,為培養出世賽項目的種子選手奠定堅實基礎。

4 技工院校專業建設的現狀分析

專業建設的水平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從世賽主要的技術規范和競賽選手培養途徑的分析,當前技工院校的專業建設水平,在課程標準的適用性、學習任務的典型性、教學評價的有效性與教學基礎設施的匹配性存在一定的滯后。

(1)課程標準的適應性欠缺。

技工院校的課程標準主要采用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養標準,以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經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構建課程體系,并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根據工作過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課程。一體化課程表現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融通合一,專業學習和工作實踐學做合一,能力培養和工作崗位對接合一特征[4]。

2017 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數控加工等10個《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及一體化課程規范(試行)的通知》,常州技師學院作為牽頭校對《模具制造專業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及一體化課程規范(試行)》進行了開發編寫。由于制定標準與標準實施之間存在較大的時間差,特別是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對世賽技術規范的不斷深入學習,對應的人才培養標準與課程規范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專業教學的要求。雖然標準的開發成果豐富,但成果適應性還需要進一步補充。

(2)學習任務缺乏典型性。

學習任務在一體化教學模式中,典型性教學課題是按照國家職業技能的培養要求和技能人才的培養規律進行設置的,是以職業能力為培養目標,通過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內容,以企業的工作過程實現學生的學習過程。雖然在一體化課程規范中明確了在中級、高級、技師的3個層級的典型工作任務,但對規范中的職業能力要求所對應的教學內容出現嚴重固化,例如在模具工等級認定中,學習任務還是沿用鉗工工種為主的手工操作,對現代模具技術的應用缺乏主要提煉,所以,專業教學還不能支撐學生在未來崗位對新技術、新工藝的有效培養。特別表現在教師對學習任務典型性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學師資的整體專業素質并不能滿足一體化的教學要求,一體化課程改革與企業生產實際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學生學習的資源相對單一,不能匹配典型性任務的教學需要,很難達到職業技能的培養要求。

(3)教學效果的評價不全面。

教學評價是根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與結果的綜合判斷,通過判斷對整個教學活動做必要的調整,實現學習收益的最大化。技工院校開展的一體化教學評價,主要是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過程評價表現為“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實施。在學生自我評價中,由于技工院校學生自身年齡的特點,低年級的學生還并不具備自我評價的能力,主要通過理論知識測試與實操考核進行綜合評價。對于中技學段以后的學生,專業基礎理論與操作基本技能有了普遍的認知和掌握,以學習任務為導向的一體化教學過程中,課堂中的自評與互評,學生具備了對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判斷能力。技工院校在教學實踐中,雖然工作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完成任務,但質量不高,不良產品占比較大,產品質量意識薄弱,學習的整體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教學目標。主要反映出教學的評價內容不夠全面具體,指標不明確,是影響學習效果的原因之一。借鑒世界技能大賽先進的評測理念,融入世界技能大賽測評方法,建立規范的、適應性強的考核評價體系,精準評測,確??荚u體系符合專業學習效果的實際。

(4)教學基礎設施不健全。

實訓場地的配置是有效教學的必備條件之一,典型工作任務的實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真實的工作體驗,促進學生掌握企業工作崗位的職業技能和必要的專業理論知識。所以,健全的教學基礎設施以及實訓場所是技工院校實現高水平專業教學的重要前提。當前,國內的技工院校,一般根據當地產業發展情況進行深入調研,確定開設專業的必要性,但后期受培養人才的規模、實訓室的建設標準、建設資金、配套實施等調整的限制,使得實訓條件不能完全配套專業性教學,大多數技工院校的教學基礎設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在機械制造類專業教學中,成本投入較大,另外設施設備得不到及時的更新,多數技工院校的教學質量將達不到企業對技能人才的培養要求,教學質量也受到較大的影響。

5 世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實施策略

為了充分發揮世賽高端引領作用,常州技師學院在模具專業發展、課程改革、師資培養、人才評價、教學資源開發與世界先進標準對接,探索世賽成果轉化的技術路徑與方法,提升成果轉化對專業建設的實用性和可推廣性,實現普惠的大眾教育具有重要意義。

(1)組建多元的教學轉化團隊。

目前,許多技工院校的世賽教練專職培養世賽選手,并沒有融入到日常教學工作中,受比賽特點的影響,將比賽訓練與教育教學完全分開,兩者之間沒有交集。技工院??梢栽趯W院教學研究中心或教務處的指導下,形成制度性文件。常州技師學院通過成立世界技能大賽研究團隊,由專職教練、教研室主任、專業骨干教師、企業行家共同參與,聘請世賽項目中國技術指導專家,對當前競賽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進行分享。使教學團隊深入了解世賽項目的理論知識與技術水平,并且進一步對世賽項目全流程體驗,專職教練全程培訓和指導。通過多方的參與,教學團隊能夠明確大眾教學和精英教學的區別,對世賽項目轉化的實用性才有清晰的認識,對提高轉化效果的質量有促進作用,也增加了教學團隊的轉化能力。

(2)建立完善的課程標準。

雖然學院已具備對接世賽標準深化專業課程改革工作的基礎,技工院校的世賽基地盡管有著較為成熟的選手培養經驗,但將世賽標準轉化為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中間仍有差距,需要科學的方法。首先,要根據世賽項目中的競賽配置、技術文件、選手培養方案等內容,對接當前專業的設備配置、課標內容、師資力量,然后,根據競賽選手表現出的職業興趣、技術水平、質量意識、創新思維、技術遷移能力等方面的特質,對競賽選手和普通選手的差異性進行詳細研究,得出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意見,融入一些可以在大眾學生中推廣的特質,形成可實施的課程標準,應用到實際教學中。

(3)形成科學的教學評價。

技工院校經過課程改革后,形成了一體化課程體系,即把學習活動與工作任務融為一體實施教學活動,一體化的教學評價同時需要與專業課程相適應。在教學評價體系中,雖然將企業對員工的評價模式借鑒到教學評價中,但一體化教學的評價標準不夠全面,通過世賽項目的評價方法可以發現,評價學生競賽能力水平的標準具有評估功能、引導功能、激勵功能等3個要素。在評價內容上應體現量化性,即能對典型工作任務的主體進行全面實施評價,又能在客觀可測的條件下進行精準評測,引導學生從60分合格往高品質產品的方向努力。在評價方式上,主要是針對產品不能進行精準測評的內容,需要主觀性的評判,可以通過學生、教師、競賽教練,甚至邀請企業行家一起,通過小組的形式進行打分,實現評價數據的真實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生動力,促進學生對完成工作任務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升學生自我的工作價值。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還要充分考慮到評價內容的可操作性、可衡量性,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的興趣[5]。

6 塑料模具工程賽項對專業建設的實踐

(1)世賽項目選手學習目標與課程學習目標的融合。

技工院校的一體化課程目標一般都是從典型工作任務中精煉并概括出所要學習的知識點與技能點,最終使學生能夠掌握或達到某種能力。原一體化課程目標,是基于活動任務本身展開學習,基本符合一體化教學活動要求,但在具體的學習目標中必要的知識點與技能點沒有充分概括,學生對完成任務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標準沒有完整體現,將會影響學生的整體學習質量。所以,常州技師學院教學團隊參考世界技能大賽塑料模具工程項目,將選手具備的各種能力與標準融入學習目標中,比如選手對模具零件表面拋光的能力和達到的標準,整合到塑料模具維修的學習活動中,并給出了具體的拋光參考值,使學生在修復模具零件時,可以對照具體的表面粗糙度值,能有效強化學習拋光技能,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2)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學質量與師資的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息息相關,一流的師資隊伍其教學效果也比較突出。在人社部對技工院校教學模式大力改革與引導下,各技工院校在一體化教師(即“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部分教師能力不足的弊端逐漸顯現,其技能水平、教學實踐能力不能滿足企業更高層次的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這部分教師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到技工院校任教,即使有過企業經歷也僅局限于參觀或短暫的企業實習,并未真正參與企業生產實踐、技術改革及管理,在教學中體現的是知識水平高于技能水平[6]。因此,直接參與企業生產實踐,可以接觸到企業的技術,了解企業的生產實際,也有更多機會與一線工人、技術部門員工實時交流,熟悉企業運營情況,了解企業對各崗位技能的真實需求,也有利于后面模具專業教育教學的開展。

(3)世賽項目評價標準的轉化。

對比世賽項目的評價標準,一體化的教學評價非常粗放,沒有具體的參考性評價指標,不同的教師,對同一問題的評判有很大的偏差。對于學生的學習效果評價,多半是取決于教師個人的教學經驗,并不能精準反映學生的學習質量,自由裁量權較大。通過模具專業的教學實踐,得出兩個方面,一是評測的答案要有統一性,二是評測的內容要具有可測性,這也是世賽項目對選手評估的重要依據。由于世賽項目的評價標準更加細化和準確,評分的內容客觀明確,對于主觀的評價也有相應的詳細說明,真實考察了個人對完成工作任務所要具備的各種能力,同時實現科學的評價需要持續提煉企業最新的技術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更新評價內容,以企業的生產質量為準繩,學生以交付合格產品為驗收標準進行評價。

7 結語

技工教育作為培養我國技能人才的重要陣地,建設一流技工院校和一流專業課程,促進技工院校改革創新發展,就成為了技工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7]。發展技工教育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在堅持學習內容與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將繼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重要抓手,充分發揮世界技能大賽成果轉化對技工院校技能人才的引領示范作用,堅持高端引領,更加準確、更加包容地做好人才培養標準與企業用工標準、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激勵廣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猜你喜歡
世賽技工競賽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從技工到英雄
一技之長 能動天下
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中國代表團社會贊助簽約儀式暨服裝發布活動在京舉行
人社部組織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先進事跡巡回報告會(二)
對新時期技工院校班級管理工作的思考
創新思維競賽(3)
借鑒世賽經驗 推進教學改革
創新思維競賽(6)
技工與專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