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對社交關系的影響

2022-12-17 18:07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2年17期
關鍵詞:教育工作者調控個體

劉 偉

作者單位:河南輕工職業學院

一、情緒管理及社交關系概述

(一)情緒管理的定義

情緒管理是指一個人察覺和表達自己的情緒、感受,并識別他人的情緒,依據某個目標來調控自己與他人的情緒的能力和技巧。每個人的大腦中,都有一套自己的“情緒手冊”。

(二)社交關系的定義

社交關系是指在一段時間及一定范圍內,人與人之間借由思想、感情、行為所表現的吸引、排斥、合作、競爭、領導、服從等互動關系,主要表現為人們心理上的距離遠近、個人對他人的心理傾向及相應行為等。從某種程度上講,社交關系與個人情緒表達密切相關??梢哉f,一個人的自我情緒管理能力對其社交關系的影響很大。

二、當代大學生情緒管理特點及趨向

(一)當代大學生情緒管理特點

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情緒總體上是積極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消極情緒,如孤獨、焦慮、不滿、茫然和失落等。若大學生長期存在消極情緒,則有可能會產生身心疾病。

此外,情緒是人類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體驗的外在表現[1]。大學生處于學生角色和職業角色的過渡階段,面對未知的前途容易產生焦慮、茫然等情緒。有關研究表明,情緒所帶來的心理壓力容易引發心理疾病。同時,個體情緒的變化與其情緒管理能力存在著密切關系,一個人的情緒管理能力對其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響[2]。研究表明,大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在情緒管理各因子得分上,情緒理解能力一項得分最高,然后依次是情緒覺察能力、情緒運用能力、情緒表現能力和情緒調控能力。在情緒管理能力總分上,女生高于男生,并且在情緒管理各個維度上存在年級差異。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問題進行探討。

(二)大學生近年情緒管理趨向

由于身處網絡時代,大學生身上普遍具有網絡時代的印記。隨著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微博、微信等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對于善于接受新鮮事物的當代大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相關調查顯示,微信、微博等網絡社交媒體在當代大學生中的普及率已達到九成以上,網上購物、網絡視頻直播、各類網絡游戲更是成為很多大學生消磨時間的選擇。在這種背景下,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且普遍追求個性。然而,部分當代大學生雖知識面廣泛,知識掌握卻不夠深入,對與自己無關的人或事缺乏熱情,對學習缺乏求真及鉆研的動力。因此,如何使大學生學會有效管理自我情緒已成為當下的嚴峻問題,并且亟待解決[3]。

三、掌握個人情緒管理能力的具體方法

(一)培養自我察覺能力

所謂自我覺察,指的是個人知道、了解、反省、思考自己在情緒、行為、想法、人際關系及個人特質等方面的狀況、變化及發生的原因。一旦有了自我覺察意識,就意味著個人開始超越自己的心智,讓覺察的自我從心智中分化出來,把自己的心智作為一個對象來加以認識。不管注意是向內指向自我的,還是向外指向環境的,都將會影響自我調控。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們的注意是指向環境的,但有時也指向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經歷可以使注意自發地指向自己,如看到鏡子中的自我、觀察自己的照片、被他人所評估,或僅僅是身為團體中的少數派。掌握了一定的自我察覺能力,就能夠通過對心智活動本身進行思考(即內?。﹣沓阶约旱男闹?,克服習慣性反應,進而使個人不再被習慣反應所驅使,從而能夠真正地反省、修正、超越自己。

自我覺察也存在于個體的主觀體驗中,當然,因產生的情緒較多,情緒調節的方法也不盡相同。例如,當出現憤怒和羞愧情緒時,可以通過解決問題進行情緒調節;當出現悲傷情緒時,可以通過尋求支持進行情緒調節;當出現傷感情緒時,可以通過遠離創傷源進行情緒調節[4]。由此可知,改變認知或者學會形成合理認知是進行情緒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提升情緒理解能力

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提高情緒理解能力對大學生來說都非常重要。情緒理解能力是一個人對情緒反應的認識,是對所面臨的情緒線索和情景信息進行解釋,并對其他個體的情緒體驗展開正確理解和合理采擇的能力。這一過程包括個體識別各種情緒表達、理解自身和他人情緒產生的原因,以及評價與情緒有關的線索,即“共情”過程。

善于共情的人能更好地理解他人,與他人友好交往。國內外大量理論和實踐研究表明,在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人際關系的過程中,個體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日常人際交往過程中,有的人能夠通過一個細微的眼神、細小的動作來準確地了解他人當下的需求和想法,進而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思考問題,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想法。對于這類人,我們通常會認為他們具有較強的共情能力。經過相關研究,有學者指出在影響人際關系前三位的因素中“不被人理解”位于首位。由此可知,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當一個人能夠對他人的情緒情感進行準確的理解并做出相應的行為時,他的人際交往能力肯定會被認為是良好的。然而,要做到準確理解別人的情緒情感,前提條件之一就是需要具備較強的共情能力。

(三)增強情緒調控能力

在學習或生活中,提高情緒調控能力對于大學生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情緒調控能力,是指一個人在對情緒狀態自我覺知的基礎上,有效地擺脫焦慮、沮喪、激動、憤怒或煩惱等消極情緒的能力。積極的情緒調控有助于自身與外界進行更加和諧的交流。對于情緒調控,大學生可以在空閑時間多閱讀書籍。書籍作為精神食糧,不僅能滋養我們的心靈,更能培養和提高我們的情商。情商高的人遇到事情往往能理性面對,情緒調控能力較強,而情商較低的人遇事則通常以感性思維來面對,情緒調控能力較弱,事情的處理結果也總是差強人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通過閱讀書籍等方式進行情緒調控外,少用電子設備也是管理情緒的辦法之一。有研究表明:大學生對手機信息的依賴程度與個體的身心健康水平有關,如當出現焦慮情緒時,往往會存在“心理真空”。手機依賴者在使用移動設備上往往會表現為帶有一定的強迫性。當長時間不看手機時,其會產生想要使用手機的心理沖動。嚴重的手機依賴癥會影響大學生的日常行為與生活節奏,并且使他們性格孤獨、自卑和缺乏自信。

(四)學會積極心理暗示

在學習或生活中,大學生要學會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因為它能引導自身提高情緒調控能力。一是要選擇能調適自己不良情緒的最佳語言和狀態,二是眼睛要經??从行睦戆凳咀饔玫恼Z言,發揮耳濡目染的作用,以影響并支配自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增強個人的情緒調控能力。因此,大學生可以通過情緒轉移來適當釋放自己的壓力和負面情緒,使自己的心態保持平衡。

這可以使用著名的艾利斯情緒管理ABC理論進行論證。在該理論中,A指誘發事件,B指個體在遇到誘發事件后產生的信念,C指某些特定情境下個體的情緒及行為反應的結果。通常情況下,人們認為A直接引起C,而艾利斯情緒管理ABC理論則指出A只是間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因此,在艾利斯情緒管理ABC理論的應用過程中,個體會對頭腦中的不合理信念進行分析、辯論,從而找到情緒產生的根源,進而樹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并通過此過程來改變情緒及行為反應的結果[5]。

四、結論與啟示

情緒總會因某事而觸發,而這時,大學生應該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情緒,學會自我調節情緒。任何問題都具有兩面性,情緒也不例外。只要大學生能夠適當地覺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緒,掌控并宣泄不良情緒,學會適當表達、有效調控自身情緒,就能夠達到收獲良好社交關系的目的,同時也可以充分發揮情緒管理在自我發展道路上的重要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注意三點。

(一)關注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態

大學生群體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其所處年齡段有其相應的特征。因此,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要體現出統一性和整體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有針對性和側重點。比如,針對情緒不太穩定的大一學生,應建立學生入學心理健康檔案,在平時對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多加關注,通過組織活動、開展講座等形式提高大一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進而減少乃至避免大一學生在新環境中因不適應而引發不良情緒的情況出現;針對大二學生,相關教育工作者應持續關注人際交往能力較差、性格特別內向、心理素質較差的學生,并對大二學生因專業知識學習或者考試所可能引起的焦慮等心理問題進行預防和處理,提前為學生升入大三可能會面臨的心理問題的解決打好基礎;由于職業院校大三學生考慮的多是就業、擇業或考研等問題,因此針對大三學生,相關教育工作者應持續關注學生學業壓力和考試焦慮等問題,增加就業指導課程,多關注大三學生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心態變化,并通過邀請已經畢業或即將畢業的學生分享自己的狀態,讓學生有一個可以思考的方向或者能夠在以后避免可能會出現的類似問題,也可以通過組織團體輔導活動讓學生適當地宣泄情緒[6]。

(二)關注性格內向學生的心理狀態

有關研究表明,因朋友較少,不良情緒不能得到很好的釋放,部分性格內向的學生情緒管理能力較差,進而產生了不良的行為反應。由此可知,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相關教育工作者及相關部門應采用多種方式,鼓勵性格內向的學生積極與他人交往。比如,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可以通過組織開展以情緒宣泄為主題的團體輔導活動,讓學生交流交友、分享宣泄不良情緒。這不僅能夠讓學生在活動中吐露自己的心聲,還能夠幫助學生從其他同學的情緒發泄方式上受到啟發,并且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友機會。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為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提供表達觀點的機會,增強其自信心,使其更愿意主動表達自己的觀點。

(三)關注各類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

從某種程度上講,生理健康對個體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響,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關注各類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

對于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的學生,學??蛇m當開展一些有助于鍛煉身體的活動,使學生既可以鍛煉身體,又可以放松心情;相關教育工作者應鼓勵學生多參加活動,增強身體素質。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針對該類學生建立相應的檔案,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對其進行心理健康測查、個體咨詢和團體心理輔導。在心理健康測查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選擇信效度較高的問卷,以保證測查質量。但是,測試次數不可過于頻繁,以免學生在測試過程中產生不滿等負面情緒。在咨詢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教授學生一些調節情緒的方式方法,使學生通過合理的情緒療法消除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進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主題團體輔導活動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團隊的力量幫助這類學生意識到即使身體素質比較差,但自己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個體,可以多接觸新朋友,建立屬于自己的朋友圈。除了關注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的學生外,相關教育工作者還應告訴身體狀況良好的學生要多關心、關注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的學生,而不是排斥他們。

猜你喜歡
教育工作者調控個體
樓市調控是否放松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碘-125粒子調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襲
對新時代教育工作者師德師風建設的探究
如何調控困意
經濟穩中有進 調控托而不舉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我們真的懂孩子嗎?——一個教育工作者談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
德國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嚴重短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