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實施研究

2022-12-17 18:07丁培龍
教育信息化論壇 2022年17期
關鍵詞:英語課程立德育人

丁培龍

當前,我國已經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實施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培養優秀人才的戰略舉措。大學英語課程自當積極響應時代之問,從如何全面實施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視角出發,革新大學英語教學理念,完善課程體系,創新教學方法,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樹立文化自信、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培養優秀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一、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深化“三教”改革的必要性

(一)課程思政對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三教”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課程思政的重要地位及目標要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實施課程思政要將課程思政工作體系貫通于人才培養體系,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教材、教案課件及課堂教學、實訓實習、作業、第二課堂、畢業設計、考核評價等教學實施的各環節、各要素。要在夯實基礎知識、提升綜合能力的基礎上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和引領。教師要發揮實施課程思政的主力軍作用,切實提升課程思政建設的意識和能力。各學科教師要與思政課教師及其他相關教育教學人員開展集體教科研活動,以形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深入推進課堂教學模式、方法改革創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情境營造等方法,實現潤物無聲、浸潤立德的育人效果[1]?!洞髮W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也對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及“三教”改革提出同樣要求:要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全面融入課程思政,在課程建設、教材編寫、教學實施等各方面、各環節充分挖掘先進思想、高尚品德、優秀文化、科學精神等思政資源,在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同時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二)現行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及“三教”改革現狀不能完全適應課程思政要求

雖然國家已經對所有學校、課程及教師明確提出了全面實施課程思政的新要求,但是相關調查顯示,當前部分高校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及“三教”改革現狀尚不能完全適應全面實施課程思政的要求。其主要存在四點問題。

第一,《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雖然提出了實施課程思政的要求,但是在評價與測試環節并沒有提出關于思政評價的具體要求。這就使得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在評價方面缺乏系統性和徹底性[2]。

第二,到目前為止,部分高校尚未按照《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的要求重新修訂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其教學目標仍然是重英語交際技能培養、輕人文素養提升;教學內容方面以國外的、陳舊的話題居多,中國的、現代的元素較少,特別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優秀思想文化等元素體現較少。雖然有的教學大綱和教材中零星地涉及誠信、敬業、感恩等思政素養,但是不成體系,不徹底,總體缺乏中國特色與時代氣息。

第三,教材配套習題、學生課堂練習、期末測試評價、第二課堂乃至各級各類英語等級考試、比賽競賽等,聚焦英語語言知識、能力考查,很少涉及思政成效檢測。

第四,部分教師認為自己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實施思政力不從心,方法守舊,亟待提升相關能力和素養。

二、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應貫徹的原則

針對上述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中現存的突出問題,筆者建議應該貫徹系統性、耦合性、兼容性和時代性原則全面修訂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

堅持系統性原則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要將思政的目標、內容及要求分層、有序、完整地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的基礎目標、提高目標、發展目標及與之對應的通用英語、專門用途英語和跨文化交際英語三大類課程的教學大綱及教材體系,融入教學模式方法選擇、評價測試、資源開發及教師發展等課程實施的所有環節與要素,而且缺一不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不僅要做好頂層設計,而且要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評價測試、比賽競賽等各方面統籌設計好思政目標及內容體系。同時還要使各環節、各要素中的思政內容相互支撐,產生耦合性,形成課程思政增力。這樣才能為真正意義上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提供課程體系保障。

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不僅要堅持系統性和耦合性,還要貫徹兼容性和時代性。因為一切教育教學的根本目標在于育人。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是教書育人的基礎;培育先進思想,提升綜合素質是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大學英語課程本身具有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及能力的工具性和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塑造與引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文性。貫徹兼容性原則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首先要求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既要注重夯實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基礎、提高英語語言綜合應用能力,又要培育學生健康身心、優秀品質、道德修養、科學精神、政治認同、文化自信、世界眼光和國際意識。其次在教學內容建構上,應該在德智體美勞等多領域、多學科及在國外與國內、過去與現代等時空領域兼容選擇主題。同時,在教學模式與方法上,應該在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前提下,兼容各先進教學法之特長,營造輕松愉悅、積極向上的育人環境,浸潤施教,“立德樹人”。另外,在貫徹兼容性原則的同時,還應該堅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的立場。學生在學習借鑒世界其他國家先進思想、優秀文明和文化的同時,更要學會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塑造好中國形象,以及在全球治理中提供中國智慧,發揮中國作用。因此,從四大文明古國到我國老子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從孔孟的“仁義禮智信”、漢唐元明的“詩詞歌賦、書畫茶瓷”到歐洲的文藝復興,再到當今的“法治人權”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偉大思想,都可以是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3]。

三、深化大學英語“三教”改革

(一)與時俱進,轉變、提升大學英語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理念與能力

教師是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確保教學質量、保證教育發展正確方向的最基礎、最活躍的人的資源。當前國家要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全體教師必須義不容辭地肩負起新時代的育人使命。教師自身更應該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終身修行,以新時代對教育教學提出的新思想武裝頭腦,使自己成為有堅定理想信念、有高尚人格品質、有寬厚仁愛之心、有扎實專業學識的好教師,用堅定的理想信仰、高尚的人格,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成人成才。另外,大學英語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依據全面實施課程思政的要求,持續提升重構教學目標、優化教學內容、開發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的能力,根據新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構建課程目標,設計教學任務,細化教學活動,制定考核標準。同時,大學英語教師還應該同其他學科教師,特別是思政課教師,開展集體教科研活動,以形成全體教師、所有學科、全過程實施思政的育人格局。

(二)完善大學英語教材建設,突出課程思政內容與要求

根據華東師范大學鐘啟泉教授等人對教材概念的界定,教材是指適當充當構成課程教學內容、擁有文化價值的信息性素材,包括構成課程標準內容的項目素材、構成教科書的內容素材、構成學術(科學)知識的概念性教材、構成教案的資源素材等,和為了實施教育教學活動所選擇的具體性材料,例如自然事物與現象、各種教具材料等。由此可見,教材是由教學行為中運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所構成的資源體系,是宏觀概念,其內涵和外延涵蓋了教科書,但不僅限于教科書;不過教科書是教材中最核心的內容之一。由于前文已經對大學英語課程的目標、內容、評價體系構建進行了論述,在此僅就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如何在大學英語教材建設中落實課程思政進行說明。

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全體英語和思政課教師在多輪集體研究的基礎上,依據《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進行了全面修訂,明確提出了實施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的具體要求;并對教科書內容進行了全面重構,設計了“個人品德、理想信念,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文化自信、政治認同,家國情懷、國際意識”模塊主題,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一帶一路’以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思政內容分層有序地設計到大學英語(通用英語、行業英語)教科書各分冊中;通過任務、項目等形式融合到各模塊(單元)的“話題探索、聽說、閱讀、翻譯、寫作”等環節中,并以演講比賽、寫作比賽、英語角等形式融入第二英語課堂。同時,將課程思政目標細化為具體教學任務,實施于課堂教學及第二課堂的各個環節之中。

(三)改革大學英語教學方法,浸潤立德、“三全育人”

一是創設大學英語浸潤環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大學英語教師育人思想和能力,完善大學英語課程體系,為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奠定了人力資源和內容體系基礎。但是要真正徹底有效地實施課程思政,還需要改革大學英語教育教學模式和方法,實施浸潤立德、“三全育人”。因為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潛能只有在合適的條件下才能釋放出來。這就要求創設一種潤物無聲的浸潤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影響學生的心理傾向,并使其將心理傾向轉換為學習行為。這樣才能使教育潛移默化、緩和持久、全面深刻地浸潤學生的思想、心理、心緒,改變學生的觀點和意識,提升學生綜合素養,使學生最終實現“光明正大、思行善政”。

大學英語課程要使學生在潛移默化的浸潤環境中受到思政元素影響。教師在構建浸潤環境時,應該選擇學生喜聞樂見同時又與教育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主題,組織學生樂于參與的教學活動,運用契合學生喜好并蘊含高尚道德情感的教學語言,采用靈活多樣又合乎學生學習成長規律的教學方式。同時,這些浸潤環境構成要素所蘊含的知識、能力、情感、思想等應該屬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易于學生的學習遷移,契合學生的健康情趣,能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思想認同,并且符合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要求,符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求。

二是構建大學英語“三全育人”的課程思政格局。實施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一項系統性、持久性、全面性的實踐。首先,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涉及的所有組織機構或個人都必須全面貫徹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制定《大學英語教學指南(2020版)》等教學指導文件的行政部門和領導、教材研發機構和專家、實施教學的教師和學生以及服務于大學英語教學的所有人員,都要在實施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方面同心同向、協同發力,形成全員育人機制。其次,課程思政應該全面系統地貫徹于大中小學英語課程體系中。要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與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的培養要求在時間和空間上進行科學規劃和布局,形成貫穿于各個英語教育階段的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立體融合的思政序列。

綜上所述,實施課程思政、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已成為新時代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新命題。國家已經對實施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提出了明確要求。當前全體大學英語教師及相關教育工作者需深化大學英語“三教”改革,秉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高校應以“實施課程思政及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新型人才”為主線,重點完善大學英語課程目標、內容及評價體系;高校應深化教法改革,實施浸潤立德、“三全育人”,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培養更多優秀人才[4]。

猜你喜歡
英語課程立德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維審視
育人鑄魂守初心 賡續前行譜新篇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建設及實踐路徑
家校社協同育人 共贏美好未來
談初中化學教育的立德樹人
教育“內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談立德樹人
科學素養視角下的高校創新人才培養:公共英語課程改革研究
圍繞六個“下功夫”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我們都是CEO”育人模式簡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