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辦高職華文教育“三教”改革實踐探索①
——以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2022-12-17 06:08王艷春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40期
關鍵詞:華文民辦漢語

王艷春

(廣州涉外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540)

近年來,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華文教育蓬勃發展,有關華文教育教學的研究也從多維度、多方面展開;另外,隨著高職教育深化改革的推進,“三教”改革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但是,在華文教育領域探討“三教”改革,相關的研究很少,不夠充分。特別是民辦高職院校開展華文教育“三教”改革,尚未引起關注和重視。而高職華文教育的“三教”改革勢在必行、亟須推進,特別是對于民辦高職華文教育來說,更要探索符合自身辦學規律的教育模式,促進內涵建設與特色發展,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華文教育教學水平,適應新時代華文教育發展的要求。

一、華文教育“三教”改革的意義

(一)落實國家教育改革的具體要求

民辦高職“三教”改革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 條”)等相關國家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增大了對職業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現代職業教育快速發展,同時,也對職業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舊有的教育教學模式受到挑戰,有關教師、教材、教法等“三教”改革勢在必行。針對學校辦學水平、教師教育教學能力以及人才培養質量、層次等方面,“三教”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了職業教育的發展質量問題。

(二)推進華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

民辦高職“三教”改革是推進華文教育發展的重要舉措。華文教育是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也是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媒介。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華文教育,從多方面加大對華文教育的支持力度。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海外逐步掀起學習漢語的熱潮,華文教育在海外得以蓬勃發展。但是,華文教育在迎來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日益凸顯出教師、教材、教法等一系列的“三教”問題亟須研究和解決,從而適應新時代華文教育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發展的要求。

(三)提升學校內涵建設的有效保障

“三教”改革是提升我校內涵建設的有效保障。華文教育是我?!白呦蚴澜纭钡囊淮笃放屏咙c和特色。在同類民辦高職院校中,我校是唯一一所獲得海外留學生招生資質的大專院校,也是唯一一所在海外建有華文分校的民辦高職院校,同時也是較早實施“走出去”“引進來”、在海外推廣華文教育的民辦教育機構。將華文教育、職業教育和文化傳播相結合,發揮民辦高職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改革華文教育中的“三教”問題,促進和提升學校的內涵建設,不斷推進華文教育的穩步發展,有利于民辦高職院校自身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壯大。

(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教”改革促進華文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叭獭备母锸翘嵘A文教育辦學質量和辦學水平的重要切入點。高職院校通過“三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不斷完善高職院校華文教育機制,把“華文教育+職業教育”作為核心理念,制定人才培養的標準,為海內外輸送漢語師資和漢語技能型人才,推進華文教育的特色發展。促進教法、教材的改革以及教師的可持續性發展,有利于華文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從而逐步形成具有“涉外”特色的高職華文教育體系。

二、華文教育“三教”問題現狀分析

華文教育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穩步向前。但是,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三教”問題也日益凸顯,制約著華文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一)師資問題

1.華文教師數量存在不足

隨著海外華文教育的蓬勃發展,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后,海外開展華文教育的學校和培訓機構存在華文教師師資短缺的問題,特別是技能型漢語教師缺失,制約了華文教育的普及和發展。

2.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升

由國內外派的教師,很多不會所在國語言,對當地的文化、國情欠缺了解,與學生的語言溝通存在障礙;本土的華文教師也存在學歷、年齡結構、知識能力等多方面的問題。師資隊伍素質良莠不齊,不能滿足當下對華文教育質量的更高要求。

(二)教材問題

1.教材的使用缺乏系統性

目前,海外華文教育沒有統一的課程大綱,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學目標不明,教材選擇隨意,整體教學缺乏規劃,難以考慮教學的規律性以及學生學習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從而導致華文教育的各個階段、各個層次之間缺乏有效銜接。

2.教材的編寫缺乏實用性

華文教育教材在內容上偏重中華文化,無法與所在國的實際情況相聯系,缺乏本土化和實用性。教材從編寫、出版到使用,歷經數年甚至更長時間而不更新,存在滯后性,因而出現脫離時代、在內容上偏離實際生活的情境。

(三)教法問題

1.華文教育定位有待明確

華文教育的定位即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從而影響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的實施。只有區分母語教學與第二語言習得、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在校生與非在校生、長期學習與短期培訓等不同目標定位,課堂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

海內外很多華文學校依然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理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缺乏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師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中心,學生則是被動地學習。對語言學習來說,教學效果不明顯。

三、華文教育“三教”改革可行性分析

(一)“三教”改革的必要性

華文教育中的“三教”問題,是制約華文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自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一方面,華文教育在海內外獲得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在發展過程中日益凸顯出“教師、教材、教法”的問題。因此,民辦高職亟須對“三教”問題進行綜合研究,探尋解決思路和對策,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以適應新時代華文教育的發展需求。

(二)“三教”改革的可能性

民辦高職開展華文教育,對“三教”問題進行綜合研究與改革,是基于政府領導下對“一帶一路”倡議中技能型漢語人才需求的積極響應?!耙粠б宦贰背h的推進使得海外亟須大量懂漢語的專業人才。而現有政府主導的漢語教學機構較少,華文教育產品資源配置單一,不能滿足多樣化發展需求。因此,高職院??衫米陨韮瀯?,配合國家政策,強化職業技能,運用學徒制、訂單式、“引企入?!焙汀耙H肫蟆?、“魯班工作坊”等多種培養模式,大力發展華文教育。

(三)“三教”改革的前瞻性

加強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和學校內涵建設,開展教師、教材、教法“三教”研究,成為當前職業院校提升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通過“三教”改革,提升民辦高職華文教育品牌,實施“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辦學思路,積極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建立海外教學、實習基地,創辦海外華文分校,大力開展“華文教育+職業教育”,深化國際合作,突出辦學特色,形成具有民辦高職“涉外”特色的華文教育體系,為國內外培養和輸送漢語復合型人才。

四、民辦高職華文教育“三教”改革舉措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華文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體,也是“三教”改革的重心。華文教育的發展需要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創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民辦高職華文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核心,是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以此來應對華文教育職業化、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加強專業標準、資格認證、課程設置之間的緊密銜接,構建師資培養、評價與認證體系,是高職華文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要素。同時,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通過提高教科研能力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優化人才培養質量

人才培養是“三教”改革的目的和意義所在。民辦高職華文教育應找準專業定位,不斷探索符合市場規律和職業標準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走出去”與“請進來”的辦學方針,將“華文教育+職業教育”的核心理念植入人才培養目標中,開展“漢語+對外漢語教師職業”“專業、職業+漢語技能”“留學生+專業、職業”“職業+漢語培訓”等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漢語學習與技能培養等多種人才培養路徑,多方位、多層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創新教育教學模式

以學生的能力本位為核心,重建課堂教學的新秩序,使學生成為知識構建的主體,而教師則成為學生學習的主導。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認知規律明確教師角色定位。在華文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情境教學法、案例分析法、項目式教學法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肯定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采取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運用翻轉課堂、微課堂等教學方式,逐步加大實踐化教學比例,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的主動參與,并以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體現民辦高職教育培育技能型人才的特點,全方位培養復合型漢語人才。

(四)深化課程體系改革

高職華文教育“三教”改革中,教材是順利完成教學過程的物質載體。一方面,漢語教學應有統一的規范標準,因此應制定全國通用的漢語教學大綱,促進華文教育的規范化、標準化,并為教材的選擇、使用、編寫提供依據。另一方面,高職華文教育課程體系的設置應適應國別化、本土化的要求。特別是海外華文教育機構,應落實教材本土化工作。在標準化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融入當地的教育教學理念,并適應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需求,構建漢語知識與職業能力培養相結合的課程體系,滿足不斷發展的華文教育需求。

(五)構建三位一體課堂

根據高職華文教育培養技能型漢語人才的目標,積極推行校內課堂、網絡課堂、校外(企業)課堂等三種課堂教學模式,加大實踐課程比例,創新教學模式。在校內課堂完成漢語理論知識體系構建;網絡課堂構建虛擬學習空間,培養學生進一步學習、溝通、強化知識的能力;校外(企業)課堂創新實踐教學,校企雙師授課,構建職業化能力。全面推廣實踐化教學模式,制定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對接實踐性課程。加強高校之間合作,實現漢語精品課程網絡資源共享。

(六)拓展海外華文教育

開拓海外華文教育,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機構合作、校校合作,創建華文分校,開拓實習基地和教學基地,提升高職華文教育的辦學水平。擴大華文教育規模,增加“走出去”與“請進來”的學生數量。培養技能型、復合型漢語人才,為海外華文教育輸送師資;同時也為外國留學生打開實習和就業通道。滿足國際化漢語人才培養目標,加大教師和學生的輸出力度,拓展發展空間,擴大華文教育范圍和影響力。探索華文教育國別化和本土化,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國際化漢語人才,提升漢語影響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

(七)完善教育評價標準

為了推進高職華文教育“三教”改革,評估其有效性,需建立并完善教育教學的評價標準與反饋改進機制。從行業、學校,專業、課程,教師、學生等方面構建人才培養質量保證體系,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對教師、教材、教法的數據進行分析,對行業評價、專家評價、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進行跟蹤,不斷優化和完善華文教育教學標準,推動人才培養模式的持續改進,提升高職華文教育質量。

五、結語

民辦高職院校通過“三教”改革研究與實踐,不斷完善高職院校華文教育機制,把“華文教育+職業教育”作為核心理念,制定人才培養標準,通過實施“走出去”與“請進來”的辦學思路,積極開展中外文化交流,建立海外教學、實習基地,創辦海外華文分校,大力開展“華文教育+職業教育”,深化國際合作,突出辦學特色,形成具有民辦高職“涉外”特色的華文教育體系,為海內外輸送漢語師資和漢語技能型人才,推進華文教育的穩步發展。從國家戰略高度思考民辦高職院校配合“一帶一路”倡議,大力發展華文教育的重大意義,探索符合自身發展道路的辦學之路,為華文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猜你喜歡
華文民辦漢語
新時代加強民辦中小學黨建工作的必要性
“和而不同”的華文教育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教育部要求各地為民辦幼兒園紓困
義不容辭,爭為華文教育的“播種人”——連線常州外派華文教師
淺議小學語文閱讀指導策略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民辦少兒英文圖書館工作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