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濕地既有“綠色顏值”又有“金色價值”

2022-12-18 12:02葉青
中國科技財富 2022年11期
關鍵詞:海珠觀鳥廣州市

文/葉青

進入10月,正是候鳥開始遷徙的季節,也是廣州觀鳥的最佳時機?!耙恢?、兩只、三只……哇,蒼鷺太多了,我怎么數也數不清?!痹谖挥趶V州市核心城區的海珠濕地觀鳥棧道上,觀鳥的小朋友樂樂開心得手舞足蹈。樂樂一家住在海珠濕地附近,閑暇時都來此觀鳥。樂樂媽說:“這幾年能很明顯感受到鳥類的數量越來越多,時不時還能見到一些候鳥‘新面孔’?!?/p>

如何推進生態保護與修復,完善超大城市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體系,是我國生態修復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海珠濕地用了10年時間探索,走出了一條城市中央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修復的生態之路。這也是廣州市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走出的一條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利用的濕地生態保護之路。

十年間鳥類種群增加兩倍多

廣州地處南嶺山地向珠江口的過渡地帶,擁有得天獨厚的“山、水、林、田、湖、?!弊匀毁Y源稟賦,河流水系發達,孕育了豐富多樣的濕地類型。根據近期濕地資源本底調查顯示,廣州市濕地總面積約7萬余公頃。

然而,廣州作為超大城市,如何才能平衡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關系,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海珠濕地為代表的廣州濕地公園開始了探索之路。

海珠濕地突出的特點在于其地處世界超大城市中心區域,是鑲嵌在城市中軸線上的“綠心”。2012年,廣州市政府將面積達1.1萬多畝的果園集體農用地征作國有,并通過立法確保所征土地保留農用地性質,禁止在保護區內開展任何商業開發建設活動,為城央濕地夯實保護基礎。廣州“綠心”的保護從此開啟新紀元。

“我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將生態優勢轉換為發展動力?!睆V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景觀與旅游規劃設計所所長胡峰說。

海珠濕地為各類生物創造“食、住、行、游”四類場景,構建果、稻、蟲、魚、鳥城央生態鏈?;谒B行為模式的棲息地設計,海珠濕地的4座鳥島增加了鳥類棲息面積22989平方米。根據各種類水鳥的腿長、喙長和頸長等身體特征,為它們打造了5.3公頃水深合適、可安心起降的“水鳥食堂”,讓海珠濕地從國際候鳥遷徙路線上的“臨時停歇地”升級為重要的“能量補給站”。

這些修復方案,使海珠濕地的生物多樣性逐年上升。近兩年,海珠濕地連續發現海珠斯螢葉甲、海珠琺軸甲兩個全球昆蟲新物種,以及9個中國新紀錄種,包括1個新紀錄科和3個新紀錄屬,都是在中國首次發現并記錄。同時,鳥類種群,十年間從77種上升到187種,是原來的2.42倍。如今,鷺鳥群飛的景象在海珠濕地已是平常事。

從“城市公園”變為“綠色家園”

保護濕地,對城市發展有何意義?暨南大學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資源經濟專委會副主任傅京燕指出,保護和建設濕地促使生物多樣性增加,產生了良好的生態價值。

“生態產品可通過發揮其生態功能,減少特定災害或相關環境現象造成的經濟損失,這也是其經濟價值的一種方式?!彼硎?,“濕地可以其獨有的生態功能助力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釋放生態紅利,能吸引新型產業,尤其是數字經濟、創意經濟等相關產業在區域內聚集、發展?!?/p>

在胡峰看來,海珠濕地為城市提供了全面的生態服務,利用8種生態工藝,永續調節周邊10平方公里內澇、污染、熱島等問題,既有“綠色顏值”,也有“金色價值”,為全球提供了一個可復制、可推廣的良好范例。

從“城市公園”變為“綠色家園”,市民能在海珠濕地感受到融匯了繁華都市和自然生態的美景。

“我們在海珠濕地開展科研項目約90余項,加強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生態定位站建設,形成多領域多方參與的科研監測體系,為研究城市與濕地協同發展提供科學樣本?!睆V州市海珠區濕地保護管理辦公室主任蔡瑩說。

濕地,正潤澤著廣州這座千年花城,呈現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麗畫卷。

“廣州已建立以濕地公園為主體,濕地保護小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等其他保護形式為補充的濕地保護體系?!睆V州市林業和園林局副局長吳敏介紹,截至目前,廣州共建成濕地公園25個(其中國家濕地公園2個),設立濕地保護小區32個,建成自然保護地89處。

廣州堅持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原則,推進紅樹林、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重點區域的生態修復,利用生物、物理等措施修復重建濕地生態系統,修復面積3800公頃,有效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功能的同時,為公眾休憩、科普教育和科學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和平臺。

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以海珠濕地為代表,廣州針對不同類型的濕地,探索實踐濕地生態修復,總結出富有廣州特色的生態修復方案,為國內其他地區提供了借鑒。海珠濕地、花都湖濕地、南沙濕地等濕地生態系統功能不斷提升,物種多樣性不斷豐富,成為濕地保護修復典范。

據各點最新監測數據,廣州市濕地范圍有維管束植物835種,動物1208種,其中昆蟲738種,鳥類187種。

尤為突出的是,廣州積極探索濕地保護修復和生態價值轉化途徑,因地制宜、一地一策,既為廣大市民提供優質的游憩休閑生態產品,又提升了周邊地區的營商環境水平,走出一條濕地治理服務城市發展的新路子,實現了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

南沙濕地作為廣州南部的生態調節器,為推進落實“南沙方案”提供生態綠核支撐。

花都湖濕地從一個千瘡百孔的采石場,變成了今日白鷺嬉戲、水草豐美的國家濕地公園,每年接待游客近千萬。

天河濕地公園基于海綿城市理念,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綜合措施,建設成為集水質凈化、雨洪調蓄以及休憩科普于一體的多功能智慧濕地,為天河智慧城夯實生態基底。

黑臉琵鷺、銀鷗流連于城市中央的麓湖景區,水獺、豹貓、赤麂、白鷴……這些廣州人舊時常見的野生動物重現人們視野,這些情景見證著廣州生態環境的持續向好。

猜你喜歡
海珠觀鳥廣州市
Learnable three-dimensional Gabor convolutional network with global affinity attention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Spatial and spectral filtering of tapered lasers by using tapered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grating
麓湖春天觀景
濕地觀鳥
廣州市嶺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海珠濕地
觀鳥記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廣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汽車維修與保養(2020年4期)2020-07-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