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交通文化融入行業院校思政教育的路徑分析①

2022-12-23 04:53姜維維
現代職業教育 2022年40期
關鍵詞:交通思政院校

姜維維

(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88)

行業院校作為交通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為社會培養交通行業專門人才,因此,應將交通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結合社會的需求進行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上的調整,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通文化素質,更好地滿足交通行業的人才需求。

一、新時代交通文化的含義解析

交通文化根植于交通運輸行業,我國的交通文化本質上是社會主義文化,同樣也是交通行業的靈魂。行業院校是培養交通行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應在學校的思政教育中融入交通文化,二者交叉融通,更能夠彰顯行業院校圍繞交通、服務交通的特點,不但可以夯實學生的職業素質,還提高了學生的交通文化底蘊,使其在未來的就業中更具競爭力。本文所談的交通文化包括交通物質文化、交通制度文化、交通精神文化三方面:其一,交通物質文化以交通產品、服務對象和交通景觀為主體,是一個外在的文化表現形式,主要涉及公路、橋梁、軌道、港口、車輛等;其二,交通制度文化包括交通發展規劃、交通規則、交通管理制度等內容,是一個外顯的文化底蘊,同時,交通發展中的綠色環境保護、“交旅融合”等發展理念也反映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特征;其三,交通精神文化是一種非物質的財富,主要有交通觀念、交通精神、交通形象等,如川藏、青藏公路上形成的堅韌奮斗、甘當路石的“兩路”文化。因此,行業院校尤其是交通類專業有著很強的職業特征,教師應注重交通文化內容的滲透,更好地讓學生了解與工作相關的理念和價值,培養其奉獻交通的精神,使其樹立教師甘為“鋪路石”的職業覺悟,深化其職業理想,為其未來成為優秀從業者做好鋪墊。

二、新時代交通文化融入行業院校思政教育的價值

(一)有利于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

交通文化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文明的重要內涵之一,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體現出不同的時代精神與文化創造成果,呈現出鮮明的行業文化特質,匯成交通行業特有的精神譜系。行業院校將交通文化滲透到思政教學中,不僅可以促進思政教育話語的變革與創新,而且能夠將交通專業課程內容傳達得更形象、通俗、有力,增強思政教育生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與就業崗位的精準對接

通過滲透交通文化,能夠讓學生接受交通行業文化的熏陶,自覺踐行“交通人”的使命,進一步激發學生專業學習的內在動力,也能提高學生對職業崗位的適應力,促進學生與就業崗位之間精準對接。在此過程中,以文化拓展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視角,為崗位專業性課程建設提供了職業價值導向。

(三)有助于凸顯行業院校的行業特色

在交通文化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過程中,行業院校除遵循文化建設和思政教育的一般規律以外,還應根據區域發展需要形成自身的人文特點,凸顯當地的歷史文化積淀,從而與區域社會發展需求相適應。在思政教育中因地制宜融入地方特色的交通文化元素,借助區域性的“橋梁文化”“運輸文化”等特色品牌科學整合教育資源,有助于構建行業院校交通+區域特色疊加的思政教育格局。

三、新時代交通文化融入行業院校思政教育的困境

(一)教師對新時代交通文化的感知和理解缺乏深度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大部分教師往往將重點放在專業知識的講解上,未能把握好知識傳授和價值評價導向之間的聯系,對全程教育價值觀的認識不夠深入。只是在進行理論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滲透小部分片段化的交通文化歷史相關內容,未能形成系統化的認知,將真正具有交通文化價值觀的內容傳遞給學生。

(二)教師開展行業思政教育的能力不足

專業教師行業思政教育能力不足是影響交通文化滲透的重要原因,影響著學生對交通文化的理解。目前,相當一部分專業教師的工作軌跡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行業從業經歷和行業整體認知,雖然課堂上能夠完成專業知識的講授,但德育方面的工作經驗甚少,缺少挖掘行業思政元素的能力。

(三)考核評價體制有待進一步健全

課程思政考核評價機制的偏頗影響著交通文化的滲透效果,現實中存在德育與智育分離的現象。評價機制中,對教師而言,其將自身能力提升的重點放在職位晉升、評優評先上,往往忽視育人工作效果的全面考核;對學生而言,其片面關注對交通專業類知識的掌握,忽視價值引領和素質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缺乏職業情感的培育和評價,導致學生全面發展受到制約的同時,職業歸屬感、職業黏性不高。

四、新時代交通文化在行業院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路徑

(一)引入交通企業行為規范,構建交通文化校園管理制度

交通行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中,應充分結合行業特色、崗位特點,融入交通崗位工作的考核標準,制訂更加全面、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使人才培養與交通行業人才需求匹配度更高。如,關于“工程機械應用與維護”的講解中,教師在參照管理法規、操作規范帶領學生進行實訓活動的同時,要闡釋中國制造、中國智造、中國創造的發展進程,滲透業內標桿企業的企業文化、經營理念,使學生在厚德+勵能的系統培訓中達到崗位預期。此外,制度文化是行業院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規范師生言行、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有效保障?,F代企業管理制度對員工有一定的約束性,但在校園生活的學生無法體會到企業制度文化,難以適應以后所面臨的企業環境,這也是目前不少畢業生在就業后頻頻跳槽、工作激情降低的重要原因。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發展,校園制度文化的建設應適當吸收交通企業的行為規范,強調制度剛性的同時,還應以學生為本,制定更具操作性、科學性的管理機制,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廣闊的空間。

(二)增強教師的行業意識,提高交通文化的滲透力度

交通文化的滲透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行業院校滲透交通文化需要教師具備較高的行業意識和行業素養。首先,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交通文化的價值和時代要求,不斷增強自身的行業思維,提高自身的行業情懷,這樣才能自覺將交通文化滲透到專業知識講解中,達到預期的思政教育效果。其次,教師應聚焦交通行業的特色,豐富自身交通行業方面的知識儲備,并主動學習行業歷史、了解行業發展動態,逐步提升自身的交通行業素養。再次,交通文化的滲透也需要教師開展學術研究,圍繞思政教育的規律和發展要求,拓寬研究思路,凝練交通文化特色教育的方法途徑,提高思政教育針對性。最后,教師還應參加多種類型的行業實踐活動,通過行業沉浸實踐,更深入地接觸交通文化和行業精神,從而形成更具個人特色的教學模式。此外,行業院校應提供條件支持教師到交通企業進行實習交流,使其深入了解交通行業人才培養目標,并定期安排實地考察,了解行業最新的改革發展成果,不僅增強了專業教師對交通事業的情感認同,還提高了交通文化的滲透力度。

(三)依托校企合作平臺,將交通文化元素納入專業建設

專業建設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聚焦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行業院校應充分借力校企合作,把交通文化納入人才培養體系,在培養方案制訂、課程設置、教學改革等方面滲透交通文化,彰顯交通行業特色,達到校企文化相融。具體來說,應在通識課程基礎上,根據交通行業職業崗位要求進行專業課程內容及結構上的完善,將交通行業最前沿的技術、產品具象化、將交通未來發展趨勢前瞻性引入課程,培養行業后備人才的持續發展能力。另外,行業院校還應組織學校的交通類專業教師參與進修與培訓活動,定期到企業進行頂崗實踐,支持教師多參與交通行業科技服務等實踐,使他們融入行業發展場景中。如此,教師才能夠知情意相統一,有意識、有章法地將交通文化滲透到教學中,更加全面地傳遞交通文化,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認同感和使命感。

(四)挖掘交通行業資源,加強學生對行業工作的認識

交通文化特色思政教育應與行業保持同向同行、同頻共振,爭取行業對思政教育的支持。首先,鼓勵企業參與到交通文化思政教育方案的制訂中,并邀請交通行業一線專家、模范榜樣為學生講解交通行業的發展動態,宣講先進事跡,也可以聘請交通行業專家兼任本專業的思政教師,從行業視角參與交通文化教育的設計,并為學生的實踐學習提供指導。其次,搭建交通文化滲透的行業平臺,建立現場教學和實踐教學基地,借助寒暑假開展實踐活動,通過現場教學的方式加強對交通行業工作的感性認知,在此過程中體會交通人的使命和擔當。最后,行業院校具備行業資源優勢,也承擔著行業教育的職責和使命,應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所蘊含的交通文化思政教育元素,通過多學科融合的方式拓寬交通文化的滲透范疇,搜集潛心鉆研、精益求精的工匠故事,發掘路、橋、車、航等領域典型范例,以此達到對交通文化浸潤效果。此外,專業教師還應運用立體化的思政教育資源,將時事熱點融入教學過程,用鮮活的案例加強學生對交通文化的價值認同感,深化行業工作認知的同時,樹立堅定的從業信念。

(五)用交通文化引領社團文化建設,創造濃厚的校園文化環境

新時期交通文化是時代文化與交通建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反映了新時代交通人的道德觀念和崇高人格,包括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創新創優等。交通文化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應立足交通“先行官”優勢,傳承交通文化的先進性,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交通文化價值共振的校園氛圍。突出學生社團年輕態、凝聚力強的特點,發揮學生社團在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交通類社團的發展與建設中。社團活動的場景構建應體現交通行業的特點,富含交通文化底蘊,讓學生個性在交通主題實踐、活動體驗中得以發揚。圍繞交通行業文化研究、模型設計、志愿服務等主題,學生社團發揮圈層化優勢,真正實現校園文化的建設者與享有者的統一。

(六)引入交通文化價值理念,提高思政教育評價的科學性

在教學評價中引入交通文化價值理念,關注學生職業能力、職業習慣、職業道德等方面的培養,更好地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其職業素養和理想信念。在具體評價的過程中,應將知識、能力和價值引領共同納入考核機制中,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估兩個階段。其中,過程性評價最注重的是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包括日??记?、作業完成狀況、小組協作狀況、學習態度和情感、中期考核等;結果性評估應改變常規單一的卷面測評,側重于“知情意行”的整體評價。結合綜合性評價成果的運用,拓寬學生素質提升的維度和空間,也使得交通文化貫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與此同時,在考核學生的過程中,還應將職業素養、職業道德和行業情懷貫穿其中,提升鞏固情感與意志,更好地體現思政教育效益,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此外,考核評價的主體應多元化,包括專業教師、思政教師、企業導師、學生,更好地驗證學生在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中所體現的思維動態,凸顯出交通文化教育的作用,構建更科學、客觀的評價機制。

五、結語

交通行業院校在思政教育開展的過程中,應通過交通文化滲透的方式進行統籌規劃,加快推動思政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通過融合交通文化,進一步凸顯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意識和專業認同度,從而更好地解決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情感不深、意志不夠持久等問題。此外,基于交通文化的思政教育以“交通+”的形式整合了交通思政的優質案例和資源,更好地實現專業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還有助于培養其正確的行業價值理念,對其未來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猜你喜歡
交通思政院校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繁忙的交通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小小交通勸導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