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植保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

2022-12-26 14:03陳巴爾虎旗農牧和科技技術推廣中心張秀珍
河北農機 2022年10期
關鍵詞:植保農作物病蟲害

陳巴爾虎旗農牧和科技技術推廣中心 張秀珍

前言

為了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就必須采取有效的植物保護技術,才能改善傳統農業格局下資源溢出的現象,切實滿足物種多樣化、產量高額化的發展需求,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1]。植物保護技術,需要多學科、不同技術專業進行結合運用,例如使生物學科、植物學科、園藝學科等連接更為緊密。只有通過多學科的應用,科學分析植物生長需求的環境及養護方式,結合相關技術,采用有效的技術防控措施,才能夠提高植物的生存質量。同時對于植物生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病害、蟲害等問題進行針對性、可靠度較高的防治,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規律運用到植物生長的各階段,全面保護植被養護質量,實現農作物的綠色有機種植,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同時推進農業發展進程。

1 農業植保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

首先,有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提高產量的重要手段是有效應用植保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策略,這些手段的推廣普及使用具有重要的理論及實踐意義。當前,我國部分地區農作物的總產量出現了逐漸下降的趨勢,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植保技術的廣泛應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時,行業相關人士也強調了預防和治療病蟲害對農作物健康生長的重要性,并通過物理方法和生物技術等手段來治理農作物的病蟲災害[2]。在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先進的監測和控制系統來進行,這種手段能夠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

其次,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當前,人們十分關注的熱點話題就是食品的安全問題,想要使人們的健康得到保障,農作物的生產加工過程就需要更為嚴謹,要達到規定的標準。在實踐過程中,農作物的植保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方法對農作物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出現病蟲害時的物理保護以及物理防治方法的推廣實施,才能讓農作物的安全得到更大的保障[3]。

2 農業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2.1 防治手段欠缺

目前在防治農業病蟲害的過程中,很多采用了化學藥劑的方式來對農業病蟲害進行清除。這雖然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但是存在著較高的安全隱患。一是化學藥劑對自然環境有較大的破壞作用,同時也會傷害很多有益昆蟲,導致生物生態圈的破壞。二是化學藥劑的長期使用,會增加害蟲的抗藥能力,導致其原有的殺蟲效果降低,造成防治工作欠缺后續動力。三是化學藥劑的降解能力存在一定問題,在農藥噴灑后會有少量農藥殘留在土地中。如果對土地進行相應的清除工作,需要較多的人員去進行土體修整[4],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此外,長期使用化學藥劑會對土壤環境造成不利影響,給土壤自身的營養能力造成不可逆的損害。

2.2 狹窄的病蟲害防控面

病蟲害是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最不容忽視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農作物的實際產量。因此,切實有效地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結合目前病蟲害的實際防控效果來看,并沒有嚴格結合植物的病理特征和蟲害產生的影響進行治理,只是根據表層問題采取措施進行解決,無法發揮治理的根本效果。正因如此,也導致防治手段無法發揮實質性的作用,反而促使病蟲害問題不斷加深。究其根本,是針對病蟲害開展的防控面過于狹窄,沒有多角度、多方位分析,精確查找病蟲害根源問題,導致植物的生長受到危害,制約了農業發展[5]。

2.3 植保技術手段比較單一

植物保護是一項專業持久的工作,需要結合各類植物的特性、當前的生長狀態等,采取合適的防護措施有針對性開展。而當前植保手段十分單一和匱乏,只是簡單進行除草、蟲害滅殺等行為,這些手段過于簡單,并且在長期積累的情況下,還會有部分害蟲產生抗藥性,不僅無法解決蟲害問題,還會影響植物及其周邊生態環境,使得蟲害問題愈演愈烈,最后難以遏制。

3 農業植保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

3.1 農業植保技術分析

首先物理防治技術。物理防治主要通過人為干擾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工作。最常見的是捕殺法,主要是通過人工對病蟲進行捕殺;誘殺法主要是根據病蟲的某一特征,利用其特點進行捕殺;趨避法主要是對病蟲害的特性加以防治,如蚜蟲具有趨黃性,就可以使用黃色的粘蟲板來誘殺蚜蟲。種子的浸泡、汰除是健康種子和病蟲害種子之間外觀辨別的一種主要辦法。最常見的通過排除和篩選,可以有效保證優質種子應用到農業種植當中[6]。浸種主要是通過藥劑和鹽水,通過殺蟲等方式,保證其日后的使用。通過各種物理防治手段,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其次化學防治技術?;瘜W防治是目前使用頻率最高且應用相對較為簡單的一種防治方法。在農藥使用期間需要依據農作物和病害的實際特征進行科學的分析,選擇相應的農藥類型,并進行噴灑。對劑量的控制應該按照不同的病蟲害進運行。如針對黏蟲對禾谷類作物的危害,工作人員可以對幼蟲3齡前展開相應的控制。農業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主要包括??莶?、黑粉病、螻蛄等。其中,立枯病對于農作物的危害較大,需要保證農藥制劑的準確。黑粉病對農作物的葉片、莖部都會產生危害。螻蛄病主要在成蟲階段,對農作物根部造成很大的危害,可以使用千蟲克和敵百蟲等稀釋后進行防治。在掌握病蟲害的基本信息后,同樣應對農藥產生的后果進行一定的分析,否則會對農作物后續生長和食品安全造成較大的影響。

最后生物防治技術。在目前的農業種植環境中,受到大量的病蟲害后,農戶會使用化學防治的方式。該防治操作較為簡單,成本低一些,但是很容易造成后續的危害以及環境的損害。在保證病蟲害防治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病蟲害,是目前農業生產中要求急需解決的問題。生物防治技術是一項較新的防治方法,既可以有效地保證農樹上的害蟲得到清除,還能降低對于環境的造成的污染。生物防治的技術原理是通過生物物種的基本特性和相克法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一般選擇病蟲害的天敵進行綠色防護,這種效果可以產生良好的殺蟲功效,對環境保護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

除了上述植保技術,在以后的農業植保工作中,要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理念。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可持續發展戰略及綠色節能環保等戰略在不斷推動行業進行轉型,高消耗、高污染的產業體系正逐步被綠色節能的產業體系替代,農業行業也當逐步提高完善,實現綠色節能無污染的目標。特別是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可能產生的農業堆積的問題,應當盡快解決改善。因此,我國應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利用先進設備和完善的技術體系進行動態管理,實時分析病蟲害發生規律,提取精準的信息數據,計算測量所需投入的農業劑量,減少農藥的過量及堆積問題,全面提高指標技術的防控效果,實現農業產業的綠色健康發展。

與此同時,也要提高植保技術的落實效率。農業植物保護工作需要針對農作物的生長全過程進行,這就對植物保護技術的持續作用有了一定要求,不但要切實有效地落實技術措施,還要做好各階段技術措施的銜接工作。因此,需要建立完整有效的技術體系??梢圆扇≡囼炋镌囼灥姆椒?,來評判各植保技術在植物生長每個階段中的職能效用,保護農作物健康生長的同時,還能掌握農作物生長過程中的一些規律,為后期應用植保技術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只有建立完整有效的技術體系并落實,幫助農民在農作物各個生長階段正確使用植保技術,才能切實規避農作物生長可能發生的風險危害,提高農作物產量以及質量。

3.2 病蟲害防治的具體措施

第一,要完善病蟲害防治體系。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中,一般都是在植物出現一定癥狀時才被動開展,導致病蟲害防治工作出現延誤,從而影響農作物的生長質量。因此,應當全面完善病蟲害防治體系,在前期階段,需選取質量好、成活率高的植物種子,并做好種子的浸泡和養護,提高植物種子自身的抗病毒能力。其次,結合種子生長特性,對種植區域的生態氣候、地質條件等進行測量判定,確保植物種植區域的優良性。最后是針對種子的生長階段進一步采取科學管理,如定期清理雜草、修剪枝丫、觀測植物狀態等,全面系統科學地管理植物,將病蟲害工作系統化、提前化,完善病蟲害防治體系,提高植物生長質量。

第二,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目前大多數處理農作物病蟲害問題的手段都是農藥噴灑滅殺,但不科學的農業配比,不僅不能實現病蟲害滅殺功效,還會對農作物產生一定損害,使蟲害產生抗性,甚至過量堆積農藥污染農作物。因此,要根據農作物的生長屬性、生長環境及病理特征等,例如蚜蟲、粉虱等蟲害會使農作物發病,葉片產生有色斑點卷曲變形無法進行光合作用,針對該類型蟲害要仔細分析配比,確保農藥噴灑的配比劑量,不僅能有效滅殺害蟲,還能減輕對植物葉片的進一步損傷,切實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實現綠色有效的病蟲害管控,保障農作物的綠色健康發展。

第三,實現病蟲害防控多態化。要想真正實現農作物病蟲害防控工作的綠色生態化,就必須實現病蟲害防控的多態化開展,可以將修剪枝葉、涂抹藥粉以及害蟲趨光特性衍生的燈光誘色等物理防治手段與以治蟲的生態防治手段相結合,高效滅殺成年害蟲的同時,還能降低農業噴灑的化學污染,多態化開展病蟲害防控工作,有效解決病蟲害問題并保護植物和生態環境,是農業行業實現可持續化發展的一大進步。

第四,提高農作物種植水平。目前,信息化應用在農業工程中,可以有效地對病蟲害進行科學的防治,實現自動化、動態化的監控。在第一時間對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進行準確控制,這樣的方式適用于大面積的種植過程,并可減少人工操作帶來的負擔。除此之外,也要加強生產管理。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對于后續的種植來說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不僅可以抵抗環境的多樣變化,同時也對病蟲害的防治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在種植前,需要依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的耐候性種子在氣候干燥、溫差較大的地區,需要提前對種子進行暴曬。通過溫水進行泡種,第一時間內檢查出種子是否合格,對于不合格的種子要進行去除,與此同時,還要科學地選擇多種實踐方式,注重田間的種植技術要點,避免雜草叢生導致病蟲害的發生。

第五,加大宣傳力度,普及病蟲害防治基礎知識。農業生產的主管部門要認真分析本區農業種植業的發展情況,找出發展中存在的缺陷,并且根據問題出現的原因,提出作物植保技術和病蟲害的防治措施,根據農業生產以及當地農業發展的需要,制定并分發農業技術手冊給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提高農業生產的科學性,學習農業生產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改變一些從事農業生產工作人員存在的誤解,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民的生產效果。農業進行生產的同時,有關部門要加強基礎研究,結合農業生產技術指導小組通過講座和專業培訓來回答農業生產人員存在的主要問題,加強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普及,比如,各個農業管理部門應請專家對病蟲害的防治展開詳細講解,講解病蟲害的要點和防治技巧。如在蚜蟲治理過程中,技術人員可以向當地農戶講解土壤、農作物成分的組成,深入研究蚜蟲病害的機理,為了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同時可以進行藥劑控制使用70%噻蟲嗪劑進行相應的防治,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通過認真指導,管理專業人員可以革新作物保護方法,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促進農業植保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利用。

第六,組建專業植保技術團隊。植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非常復雜、對專業技能要求相對較高的工作,因此,對工作人員的要求也相對較高,不僅要掌握對應的專業技能,還應當具備高尚的職業情操,能切實完成每一項病蟲害防治工作。但專業的工作人員需求量高、儲備少、培育時間長,因此組建專業技術團隊還存在一定難度。針對當前問題,可以將從事基層農業植物種植的農民群眾發展為專業技術人員,結合農民自身對農作物生長屬性等層面的理解,再進行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的灌輸培養,全面提高農民的專業素養,也能更好地落實植物保護技術,推動農業行業發展。

4 結語

綜上所述,在農業生產中,必須積極運用科學的防治理念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不斷完善病蟲害的預防監測控制系統,實現農業生產的現代化和智能化。同時,農業生產實踐需要及時發現問題,比如農業物理技術和病蟲害控制方面的宣傳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等問題,并需要針對這些問題提供相關的整改方案以及調整措施,這樣才能使農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

猜你喜歡
植保農作物病蟲害
高溫干旱持續 農作物亟須“防護傘”
俄發現保護農作物新方法
夏季農作物如何防熱害
春季葡萄苗病蟲害咋樣防治
壺關縣:開展2021年植保無人機操作手培訓
厲害了!農作物“喝”上環保酵素
夏季玉米主要病蟲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蟲害
全力以赴“蟲口奪糧”保豐收,天津植保在行動
植保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