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栽培種植技術及養護措施分析

2022-12-26 14:03何正和游躍明
河北農機 2022年10期
關鍵詞:林木樹種根系

何正和 游躍明

1、江西七彩樹林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2、黎川縣生態林場

前言

林業作為重要自然資源,其資源的合理利用與優化配置可保護國內生態環境,促進林業生態的健康發展?,F如今植樹造林已成為生態環境保護與綠化建設的關鍵,有必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充分把握林業栽培與種植技術要點,加強對樹木養護措施的應用,做好土壤管理工作,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合理選擇樹種,兼顧地域氣候環境與土壤質量,選擇抗病害能力更強的樹種,從而不斷優化我國林業資源結構。

1 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與養護的重要意義

當前,傳統的發展理念已無法滿足綠色發展要求,林業發展期間,綠化樹木的栽培種植與養護是保障樹木健康生長的關鍵,其技術應用的重要性體現如下:(1)林業栽培種植可提高城市美感,生態建設需通過綠化樹木的栽植而擴大城市植被覆蓋面積,是植被與建筑相統一,在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帶來的影響同時,美化城市環境。此外,林業栽培種植可改善城市環境,與鄉村地區相比,城市污染更加嚴重,這與人口密度有著一定關系,加強城市綠化景觀建設,有利于降低空氣污染,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發揮綠植的光合作用,最終改善城市環境。(2)樹木栽培與養護可保護瀕危樹種,對于高齡樹種或者瀕危樹種,缺乏合理的栽植手段會給樹木帶來損傷危害,保護名貴樹種就要加強移植栽培管理,使其生長于適宜的環境內。(3)林業栽培種植技術的應用可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部分地區土壤植被覆蓋率偏低,雨季會有泥沙沖入河流,從而給周圍居民帶來洪澇災害。但是樹木栽植后,其根部會深深的扎入土地深處,根系抓住土壤,確保土壤內的水分不會流失[1]。

2 林業栽培種植技術要點

2.1 科學選地與選種

2.1.1 選地要點

表1為某林場種植的柳杉與杉木蓄積量與出材量情況,接下來林場將會進一步加強對柳杉與杉木的種植。種植之前,需科學選擇培育方式,苗圃育苗可提高幼苗發芽率,而其中的土壤選擇將會直接影響樹苗發育,需根據土壤土質情況選擇適宜樹苗生長的土壤材料,必要時可改良土壤,盡可能地為樹苗生長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優質的環境能夠為林木提供足夠的營養成分,且土壤內水分充足。為保障樹木生長,挖溝槽時應控制大小,深度維持在35~40cm即可。依據樹苗大小設置溝槽長度與寬度,一般達到70cm即可,雨季時須做好排水工作,確保樹木所需水分能夠均衡吸收。

表1 某林場柳杉與杉木種植情況統計(單位:立方米)

2.1.2 選種要點

林木栽培與種植期間,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林木種植的品種,確定最佳種植方式,提高林木種植后的成活率。所選的樹木類型應有一定的生命力和病蟲害抵御能力,且對環境適應性較強。培育苗木的同時也要重視林木數量多樣性,種植各種類型的林木,做好林地間作與密度的科學安排,從而達到混交林種植效果。國內溫帶地區一般會將樅樹與松樹混交,比如冷山與橡樹種植在一起,憑借這類樹種良好的過渡特性,提高樹木成活率。

林木栽培種植時,不同的樹種對于栽培要求不同,工作人員需根據樹種的特征進行栽培與移植,以此降低栽培種植期間對樹木造成損傷,提高樹木移植后的成活率。對此,以下建議可供參考:(1)對于喬木的選種,這種樹木一般形象高大,移植栽培時應保證樹干挺直,彎曲時確定樹木種類最適宜的彎曲弧度,防止多處彎曲。栽植之前保證樹木完整性,加強對根部的保護,謹防病蟲害問題發生。(2)對于灌木的選種,應保證樹木栽植前沒有任何染病現象,栽植時降低對于樹木根部的損傷。保證灌木叢枝條數量,明確區分灌木的主干,運輸期間加強對樹根與樹干部位的保護。(3)對于綠籬苗的栽培種植,應保證整體樹形飽滿且根系方法,枝葉要求繁茂,沒有任何病蟲害問題,需根據樹種的栽培技術要求,提高栽培效率,確保栽植之后的植被活性。(4)選擇幼苗時,要求苗木的根系達到30cm,且不能對苗木表面造成損傷。選擇苗木時,可根據自然地理條件來選擇,比如土壤干燥的地區栽植冬青和松樹這類耐旱性較強的苗木[2]。

2.2 土壤管理

林木栽植期間應關注樹木生長習性,考慮到林木生存環境,加大對樹木土壤管理工作的重視,這是因為土壤是樹木生存質量的一項影響因素。土壤特征會對樹木栽植后的成活率產生影響,所以工作人員在栽植之前應掌握當前土壤特性,確保此刻的土壤條件可滿足樹木生長所需。關于土壤處理技術,相應要點如下:(1)在樹木栽植前對土壤取樣分析,加深對土壤理化性質的了解,將土壤中的營養成分與樹木所需營養種類對比,根據土壤條件與樹木特性,找出最佳栽植地點。如果土壤內缺乏營養物質,需提前改良土壤,以滿足樹木生長需求為目的尋找最佳栽植地點,增強土壤養分。檢測土壤酸堿性,確定土壤內含有的營養成分,篩選出適宜該樹種生長的土壤。如果營養物質不足,可人工施肥,但需要注意土壤問題。(2)栽植前要科學整地,根據栽植計劃做好整地工作,如果栽植區域為市區,整地時應避免浮塵過多,可安排灑水車輛進行處理,規避浮塵污染問題發生。(3)根據樹木實際生長需要做好翻地工作,期間一般以樹木為依據確定翻地深度,翻地的同時要及時清除石塊等雜物,為栽培種植做好準備工作。

2.3 起苗運輸

完成選種、選地以及土壤管理后,接下來要進行起苗運輸工作。不管是起苗,或者是運輸環節,這兩方面都要求工作人員掌握樹木移栽管理知識,起苗期間避免根系受損。需提前對樹木完成斷根,使苗木的新生根被完好的包裹于土球中,在根部位置用生根粉,加強對根部傷口區域的處理。接下來,加強對土球大小的有效控制,使土球可以完整的包裹根系,運輸期間用稻草包裹根部,避免車輛運輸造成的顛簸導致土球散落。運輸時做好樹木上方部位的有效覆蓋,比如蓋一層遮陽布,避免水分蒸發,降低運輸期間對樹木造成的不必要損壞。

2.4 樹形修剪

依據提前的栽植計劃挖穴,排查地下管道或其他隱蔽物,按照樹木特征確定樹木種植穴長度、寬度以及深度。如果栽植小型樹木,可將其放入種植穴后填土澆水,再對周圍土壤壓實處理。如果樹木較大,需借助輔助設備完成栽植操作。栽植之后,按照樹木種類進行樹形修剪,清理干枯枝葉或染病樹枝,確保樹木主干完整性,所以應適度修剪。樹木修剪時須注意以下要點:第一次修剪幼苗無需對靠近根部的樹枝修剪,第二次修剪可去除多余樹枝,觀察樹木是否傾斜,及時手動修復。

做好抹芽修剪工作。移栽之后的樹木對于新的生長環境需要經歷一段適應期,這一過程中樹木無法有效吸收養分,所以必須做好抹芽修剪處理,以此保持樹勢,使苗木能夠吸收充足的養分。樹干處的萌芽需要全部剝除,切口位置的嫩芽需要剝稀,只有這樣做才能保持樹木主體擁有充足的營養供給。如果樹木體征特殊,在修剪時也要做好針對性處理,比如常綠樹木的修剪需要及時去除叢生枝葉和病蟲枝,如果有內堂枝,也需要剔除,修剪后可對該位置涂抹藥劑[3]。

2.5 施肥灌溉

化肥可為樹木生長提供必備的營養條件,林木栽植與培育期間,應按照樹木的實際情況科學選擇肥料,從而提高樹根生長速度,盡快在土壤內產生地下根。樹木種植環節,結合土壤營養情況,及時補充氮磷鉀等元素,使土壤的養分結構得到優化。期間避免對藥物與化肥的濫用,防止水體與土壤出現富營養化的問題,保持樹木的抗病能力。對此,有必要定期加強施肥管理,按照不同季節下的樹木生長狀態合理分配肥料使用量。

林木培育期間,灌溉水管理可增加林木水分,但必須確保水質清潔,按照地域性自然條件做好灌溉用水的管理,防止用水過多而造成根系腐爛。與此同時,還應按照當地降水量特征,將灌溉用水作為穩定林木需水量的重要影響因素,發揮土壤的節水作用。合理應用排水設施,及時排除多余的水分,避免降雨時林木蓄水過快增加,同時遵循節約灌溉的原則,防止灌溉時對水資源造成浪費。如圖1所示,采用噴灌方式可有效節約水資源。

圖1 林木噴灌

3 林業栽培養護措施

3.1 扶正培土

栽植之后樹木的根系部位需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固定于土壤深處,期間人們對分析氣候環境給樹木生長帶來的影響。無論樹木規模多大,栽植后都會受天氣影響,比如大風或暴雨天氣會造成樹木連根拔起,或傾斜角度過大不利于后期生長。定期做好樹木栽植情況的巡視,如果莖干與根部位置存在一定的位移風險,應及時扶正,再經過培土或支撐的方式保持樹木整體穩定。培土時須考慮土壤對根系的穩定作用,同時為根系提供相應的呼吸空間,土壤填充既不能太實,也不能太松[4]。

做好培土除草工作,定期松動土壤可有效增加內部透氣性,便于樹木的根系進行呼吸,有利于樹木生長。對于土壤,透氣性的增強可以讓土壤內部生物高效循環,防止土壤遇到板結問題。培土操作期間,應關注土壤松動時是否會對樹木根系造成影響,防止樹木生長質量受到影響。此外,松土時還可以施加腐熟后的農家肥,這是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式,同時也能提高土壤內部營養成分的含量,最大限度上為樹木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增強樹木長勢。

除草工作需要與培土一同進行,土壤肥沃可以促進樹木長勢,同時也會生長出雜草,雜草的存在會爭奪樹木養分,吸收土壤內的水分,不利于樹木生長,甚至新栽植的樹木會死亡。除草時需謹慎使用化學藥劑,噴灑藥劑時注意不能對樹木造成任何傷害。比如使用樹木專用除草劑,對于針葉類苗木,除了新播出苗之后的50天內,生育期內都可使用除草劑;對于闊葉類苗木,未發芽展葉之前使用除草劑,地面封閉效果良好。對于1.6m高度以上的闊葉苗木,建議在樹冠下方定向使用除草劑,除草與封閉效果最佳。

3.2 樹木防寒保溫

冬季對樹木進行防寒保護。氣溫下降或晝夜溫差較大會導致苗木遭受凍害威脅,導致樹干凍裂,所以冬季來臨時應加強對樹木的防寒保護,入冬前包裹與涂白,將石灰水、石硫合劑以及鹽混合后涂白。如果樹木新栽植或耐寒性較差,可在樹木的主干位置包裹草繩。低矮樹木可覆蓋草席,高大樹木可進行包扎,樹干基部做好培土保溫,再用幾層麥秸和塑料布包裹樹干,防止樹木凍害。如果樹種耐寒性較強,可在來風口位置使用擋風材料,如圖2所示,此方法為樹木設置擋風屏障,以此達到理想的保溫防寒效果。

圖2 樹木防寒保溫

為樹木澆灌防凍水,這是根據防凍水的水熱比較大特點,避免土壤溫度下降過快,從而對土壤與樹根起到良好的保溫防寒效果。正常情況下,地表溫度低于5℃之前需對樹木澆水1次;地表溫度低于0℃時,土壤會因為其中的水分而結冰,該時期需澆水1次,使樹木根系不會被風抽干。冬季可對樹木根莖位置培土,澆凍水之后進行根部培土,隨后根據封堰情況,在根部培80~100cm、高30~50cm的土堰,避免苗木根部凍害。必要時可采用化學防凍措施,這是一種針對樹木的防凍應急措施,低溫季節來臨前如果日均氣溫下降5~10℃時,可使用防凍霜400倍液噴霧,對樹木整株噴涂防凍液,以此達到殺菌、殺蟲卵的效果。

3.3 病蟲害防治

對于病蟲害的預防與治理始終是林木培育的重要任務。常見的林木病蟲害防治措施就是將石灰、鹽以及水混合后,其混合溶液涂白林莖,將莖表面病原體及時去除,防治其他病原體附著在上。對于蟲害,可繁殖害蟲天敵,以生物措施防治害蟲,同時加強對林木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病蟲害現象,避免問題蔓延。建立病蟲害預警機制,小規模病蟲害可人工手段解決。采用監測技術,掌握病蟲害發生規律,在高發季節做好樹木發病動態的實時監測,以科學化手段防控病蟲害問題,進一步發揮樹木栽植后的綠化功能,不斷改善當前生態環境質量。

4 結語

總而言之,林木的栽植與培育是改善生態環境污染問題的重要手段,同時也符合資源開發與環境美化,有利于生態平衡。在樹種栽植與養護工作中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做好選地選種、施肥灌溉、苗木運輸以及病蟲害等工作,及時修剪樹形,提高樹木種植成活率。

猜你喜歡
林木樹種根系
果樹根系修剪的作用
山桐子雌樹根系結構分析*
國家林草局發布2020年度林木良種名錄
什么是碳中和?
基于GC-MS流蘇樹種子揮發性成分分析
不同光照對油松根系形態的影響研究
樹種的志向
樹種的志向
沙地柏根系抗拉力學特性研究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