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探究

2022-12-26 14:03長春科技學院劉江源
河北農機 2022年10期
關鍵詞:農業機械機械設備機械化

長春科技學院 劉江源

前言

信息技術的引導和支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著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與發展。在農業經濟發展期間,其發展態勢逐步朝著現代化、自動化的方向轉變,為了切實提升各個地區的農業生產效率,需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當前人口數量持續增多,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人們生活對農作物市場的實際需求,需要從節約種植、增加作物產量、信息技術應用等多個層面著手,從而切實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梢?,探究信息技術在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中的應用極其必要。

1 農業機械化水平簡析

農業機械化是指農業勞作是在借助農業機械設備輔助情況下完成的,此過程是用多樣化的機械、畜力工具直接取代手工作業。農業機械化可以顯著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及生產技術水平,進而實現生產效率提升、農民勞動量縮減及節約勞動力的目標。如在種植業中利用收割機、播種機、拖拉機等對土地實行收割、播種、翻耕和運輸等工作。在生產期間可借助電力與機械動力,而不再使用以往的畜力及人力進行勞作。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一共有3個階段。第1階段是半機械化時期,在19世紀中末期,其顯著特點則是農業普遍應用畜力牽引單一的農業機械。第2階段則是機械化時期?;緳C械化階段的發展通常是在20世紀左右,其核心體現的是農業上應用的牽引農業機械是拖拉機。第3階段則是機械綜合化時期,大概是20世紀中葉之后,核心體現則是在漁、牧、林、農等生產環節中應用較為先進的農業機械。自20世紀80年代之后,隨著電子計算機等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與發展,在農業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農業機械化也在持續朝著自動化方向拓展。自新中國成立之后,我國就已經實現了農業機械化,且隨著農業合作社及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推進與深入,國內農業機械化取得了顯著成效,并且也在持續的進步和發展中創新農業機械化技術,農業機械化水平也在持續提升。

2 農業機械化水平提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缺少信息技術人才

為了借助信息技術提升農業發展的利用率,要求農業工作人員一定要學習并掌握基礎的機械知識及設備操作技巧。然而在許多農村地區,年輕人外出務工,留在農村勞作的人員更多的是年齡較大的村民,其受教育水平不高且理解能力較差,因而很難掌握基礎性的操作知識要點,更有一些村民排斥新思想和新技術,無法將新技術與具體技能操作有效聯系起來。一些機構及部門不具備專業的技術性人才,因此很難提升農村地區的機械自動化水平。并且,許多農村地區很難招聘到專業的技術人員,技術崗位人才嚴重缺失,加之大學生沒有基本的管理及種植經驗,從而很難將農作物生產和機械設備自動化操作知識及原理有效融合。

2.2 農村勞動力減少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進步與發展,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許多行業及領域的快速發展,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農村遠赴他鄉務工,其目的在于獲得基本的生活、生存保障,以便更好地提升生活經濟條件及水平。經過持續的努力和奮斗,許多年輕人經常會把父母接到大城市居住,使得農村地區不但嚴重缺失年輕勞動力,而且農村人口數量也在日益減少,農村種植土地的人口數量也在逐漸銳減,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業機械化設備的應用無法落到實處。

2.3 機械產品價格較高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和發展,大多數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方式及機械化水平也在顯著提升,開始普遍運用規?;凹s化的方式開展生產,使得農民對機械設備產品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然而在具體設計機械產品期間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機械設備的制造成本普遍較高,從而使得農民很難接受機械售價。一些地區的農民的經濟收入較少,如果購買機械設備則會存在很大的經濟壓力。為了有效規避由于機械設備購買而造成的經濟負擔及壓力,許多農民經常選擇傳統的收割及種植方式?;诖?,農民很難有效提升作物產量,同時也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不利于新時代科學技術的快速進步和發展,更會影響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推廣[1]。

3 信息技術在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中的應用

3.1 在提升農機作業效率中的技術應用

3.1.1 玉米收割機內部結構

由于各個地區的氣候條件、地理環境不同,其農業機械化體系構建及技術應用也存在顯著差異。就我國北方地區而言,經常是春季種植玉米作物,對比分析其他作物,不管是收割還是播種過程均需投入許多的人力物力、資金成本。在沒有應用信息技術之前,許多錯綜復雜的內容及繁瑣流程都要借助人工處理的方式完成,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村土地所有者的成本支出。就社會穩定發展層面而言,若是農業生產并未持續創新和改革,那么當前的農業發展模式依舊處于早期的人工作業模式。為了規避上述情況發生,需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在農業勞作中的應用,尤其是收割技術。就農業勞動強度和經濟壓力層面來看,不僅可以為農民節省更多的生產成本,還能保障農民農業生產效益實現最大化[2]。

3.1.2 機械設備生命周期管理技術的應用

在具體的農業生產作業期間,應用農業機械化設備極其重要,其原因在于農業機械的積極作用及優勢貫穿于農業機械設備的整個生命周期。農業工作人員及部門需深層次地分析和研究農業機械生命周期,熟悉并掌握農業機械化制造流程,增進用戶和生產制造企業之間的溝通與聯系,并結合應用的機械產品實現全程跟蹤管理,進而提升農業生產期間的機械化水平。

3.1.3 農業信息采集

就農業生產角度而言,農業信息采集過程也極其重要。以往收集農情信息的方式過于滯后、單一,很難滿足新時代農業發展的實際需求。如人們在采集農情信息期間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可以顯著提升農業生產過程中的機械化水平。在收集土壤養分期間利用光譜技術可以精準測量土壤內的氮含量及有機碳,從而合理構建監測模型,并深層次地分析和研究土壤內的有機物質,可見,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采集農情信息過程中的應用成效顯著。

3.1.4 農業機械整體操作

不管是農作物收割還是播種,集約化生產很難脫離農業機械化設備而實現應用。在諸多行業及領域的具體發展期間已經普遍應用了農業機械化設備,已經有效融合了農業機械化發展和信息技術,可以切實提升各個區域的農業機械化生產能力。如在種植農作物期間借助播種檢測技術可以實現對播種質量的有效檢測;并且借助高速播種技術還能夠合理控制種植的深淺度及均勻度,從而保障農業的穩定長遠發展。除此之外,還有農機作業導航可結合農業種植的具體需求調整導航系數參數,進而為農業領域實現深入的發展提供充足支持。而加強噴藥導航技術體系建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種植人員安全勞作[3]。

3.2 在提升農業機械制造水平中的技術應用

3.2.1 自適應制造

在農業領域機械化發展過程中,一定要具備真實的農業種植環境?;诖?,目標導向農業部門可針對性地創新現代化的機器設備。借助信息技術可創建自適應的機械設備體系,并充分保障自適應機械設備可以在真實的農業種植環境中靈活的應用和推廣,從而充分保障農民種植活動的高效完成。在研究機械化創新期間需要全面調研農業的發展環境,并結合各個地區的農業種植環境和機械設備標準,針對性地建設機械化作業體系。如對于平原地區而言,在規劃農業機械化發展進程中要結合區域性的種植條件,著重創新大型機械以此來提升整體作業的質量及效率。如果是在山區等偏遠地區機械化地開發農業種植環境期間,則需高度重視設備的多樣化功能,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農民能夠靈活地借助機械設備開展農業勞作。

3.2.2 虛擬制造

機械化逐步在農業行業及領域形成了一種主流趨勢,許多先進的技術方式也不斷涌現?;谛畔⒓夹g,虛擬制造逐步形成特定的智能化技術方式,在推進農業持續進步和發展期間優勢顯著。此技術是借助計算機,以模型、編程設置等信息技術創建的立體化的空間模型。虛擬設置農業種植環境,運用模型直觀展示各項數據參數而后進行分析和模擬設計,進而為后期機械化作業規范化、統一化發展提供數據參考。在此期間能夠切實凸顯CAD的功能優勢,創建系統性的虛擬制造體系,以此實現對機械設備的優化和創新。

3.2.3 電子智能制造

此技術極具信息化的發展特征,當前已經實現了機械化的全面發展,所以,需高度重視智能化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并且此技術是主流的經典工藝,其智能化特征顯著,在機械化生產中應用此技術可以切實提升工作質量及效率,還能實現自動化控制機械設備,最大限度地保障作業環境的穩定及安全。然而在發展此技術期間,國內諸多領域及環節依舊存在難點。在零件精細化層面依舊需要借助國外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國內精細化的發展,從而給農業機械化成本控制帶來嚴重影響。所以,一些部門一定要實時關注機械化的發展態勢,持續研發零件制造技術,快速推進農業機械化的進步與發展。

3.3 在建設農業機械化過程中的應用

3.3.1 農業機械電子裝備

農業機械化生產期間離不開信息技術,如電子裝備技術,并且在農業機械中會將自動化裝置及監控裝置設計在內部。在生產期間經常會用到拖拉機,而為了更好地提升企業使用效率,則需要應用信息技術提升其機械化及智能化水平,并在農業機械中應用分布控制技術和網絡技術。在使用農業機械大型設備期間,信息技術的應用一定要結合ECU,以充分保障自動化及智能化建設工作的穩步進行,而且要根據具體需求及情況合理設置網絡通信協議及標準接口,從而切實提升農業生產的智能化水平[4]。

3.3.2 農業機械人機接口

農民在具體操作農業機械期間一定要有效融合人工和信息技術。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和發展,使得傳統的儀表盤已經被電子監視儀表所取代,以充分發揮智能化顯示終端的優勢與功能,進一步升級人機交互界面。所以,可以在農業機械中廣泛應用人機接口技術。就新時代的智能化建設而言,實現人機接口可謂是發展的必然選擇及趨勢。在農業生產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豐富人際交互界面的功能,切實利用計算機設備及技術,以此來實現對農業機械的合理控制。

3.3.3 總線通訊功能的應用

為了有效實現農業機械設備的標準化及通用化,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要應用機械駕駛平臺,借助終端設備完成各項功能的展示。綜合性分析機械設備,可以精準掌握各個設備的類型、型號,在搭建通信線路期間可靈活利用總線技術,科學配置線路以實現其接口的完美配置。在具體設計期間需要充分保障機械設備和信息技術的兼容性,在應用信息技術和落實各項工作期間需要立足總線通信技術,嚴格把控各項技術要點[5]。

3.3.4 導航技術

在具體的農業生產期間,為了節省人工、物力及成本投入,會應用農業機械。然而人工操作期間,不可避免地會堆積或者推移大量的工作,若是此現象無法控制則會加重工作人員的負擔,也會影響農業機械導航各項功能的發揮。農業機械設備可以實現自動化控制,大幅度降低工作人員的任務量,還能切實提升農業機械化工作的質量與效率。應用導航技術可以針對性地制定作業路線,最大限度地保障導航設備的適用性及合理性,科學控制設備運行的方向,盡可能將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有效降低,以此充分保障農業生產作業的連續性及高效性[6]。

3.4 信息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的完善措施

農業推廣部門需高度重視機械化,推動的技術創新,針對機械化作業體系、機械設備、工藝等需要持續優化和完善,不斷致力于創建高效的農業作業環境。在技術創新期間還要深層次挖掘自動化技術,以期可以構建智能化的機械作業體系,盡可能將農業領域中的人工成本損耗降到最低,推進農業種植實現大規模的拓展,以此來凸顯機械化的應用水平。與此同時,還要加強對農業作業人員的素質培訓。在提升農業機械化應用信息技術的發展進程中農業企業需要持續加強作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定期組織針對性的專業技能培訓和實操演練,為農民普及更多企業專業性的農業知識,讓更多的農民掌握機械化操作的方式及要點,切實將農業種植的綜合水平全面提升。并且,還要加強機械化作業的宣傳工作,讓農民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和發展。最后則是加強農業機械化管理機制建設,實時監督機械化的市場運作情況及環境,從而充分保障市場環境的安全與和諧。

4 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信息技術在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中的應用極具現實價值和意義。農業工作人員需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應用中的優勢和價值,全面了解機械自動化操作的基礎知識及要點,提升信息化應用水平,以此顯著提升農業機械化的水平,促使農民種植作物產量的增產,實現農業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歡
農業機械機械設備機械化
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及安全管理對策
2021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
機電機械設備安裝中存在的隱患及解決方法
食品機械設備的維修管理策略
大棚有了機械化 一人管理也不怕
廣州鈺鉑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關于水稻一種兩收機械化栽培技術要點探討
2020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
廣州鈺鉑機械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農業機械的保養與維修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