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南省農地規模經營模式探析

2022-12-27 11:28
農村.農業.農民 2022年5期
關鍵詞:農地農場農戶

焦 瑞

一、研究基礎

農地規模經營,就是加強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有效分工和高效合作,這一思想由來已久。馬克思、恩格斯認為農地規模經營的本質是基于資本、勞動的有效集約化,用物化勞動替代活勞動。實踐證明,實施農地規模經營有助于農地獲得較高的投資產出,提升農地生產效率。我國大部分學者支持實施農地適度規模經營,認為其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現代化、市場化、專業化,進而實現農地集約化經營,并從不同農地背景研究中探索出多種農地規模經營模式。毛小報等(2002)提出農地股份公司模式以實現農地企業化、規?;M而提高農地效率;于學江(2003)提出將農地經營權轉讓給企業,從而由專業化公司規?;洜I;錢克明(2014)提出加快成立和建設農地合作組織,從而提高農地產出效率;蔣和平(2015)提出了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6種類型:政府推動型、龍頭企業帶動型、種養大戶或農場經營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動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動型、“企業+農戶”合作型;唐芳(2016)歸納出農地規模經營有四種形式:農業企業、農村專業合作社、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西方的農業企業按照農地經營規模的大小大致劃分為公司農場、合伙農場和家庭農場三類。其中,家庭農場為主要發展模式,其他各種模式作為輔助同樣發揮著重大作用。美國以家庭農場為主,實施兼業經營,但農場合作社也是其規模經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3年,美國共有農場合作社3086個,幾乎覆蓋了所有農場家庭,成為農村重要雇主。法國在1962年成立了30多個由國家控制的非營利性機構“農村安置與土地整治公司”,使分散的土地都能達到標準經營面積。日本生產合作組織對日本擴大農地經營規模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國內外的研究與實踐為本文提供了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

二、河南提高農地規模生產的模式分析

(一)農地集中生產模式

農地集中生產模式是最典型、最有效的提高農地生產規模的模式,最適合于通過農地流轉或非流轉的有效形式實現農地集中的平原地區。農地集中生產模式的主要做法是,農村集體組織、股份制組織、合作組織或農村經營大戶結合本地區實際,通過集體化或轉讓等形式的農地流轉方式,也可以通過轉包、反租倒包或入股等形式的農地非流轉方式,把農村土地集中起來進行生產和經營。無論是從總體來看還是從實踐效果來看,農地集中生產模式都比較適合于經濟水平相對發達或者農地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

相比經濟落后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農村勞動力有較多的機會從事非農生產活動,較高的非農收入使得農村勞動力從事農業勞動的機會成本增高。因此,經濟發達地區的農村家庭勞動力的職業分化非常明顯,大部分農村勞動力積極從事非農生產或者成為兼業農民從事兼業經營,農地流轉的意愿非常強烈。一方面,在經濟相對發達的平原地區,在農地承包經營權不可轉讓的時候,較高的非農業從業機會成本使大多數農村勞動力放棄農業經營,從而出現農地撂荒的情景。另一方面,經濟發達地區的非農產業優勢明顯,地方政府的財稅來源廣泛、充足,農村家庭稅負相對較輕,從事農業生產的收益仍然大于農業生產投入,推動農業規?;a仍然是有利可圖的。因此,在經濟較為發達的農村地區,應制定合理化的農地流轉政策,推動農地經營權轉讓,使農地逐步集中到從事農業生產有比較優勢的農村集體組織、股份制組織、合作社組織或農村經營大戶手中,從而促進農地集中化生產。

(二)訂單農業生產模式

訂單農業生產模式下,龍頭企業負責農業生產的全過程管理,產前提供農業生產要素、產中進行農業技術支持、產后負責農產品加工經營,而眾多小農戶有龍頭企業的指導下負責農業產中管理,利益分配可采用多種形式。訂單農業生產模式是在保持現有農業承包經營現狀的前提下以龍頭企業為主導進行的統一化生產和統一化經營。規?;纳a和經營有效地把分散農戶的小生產與外部大市場連接越來,既可以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又可以分散農戶的市場風險,增加農業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訂單農業生產模式適合于不容易通過農地流轉實現“化零為整”進行規模生產的山地和丘陵地區。山地型和丘陵型的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農地資源稟賦劣勢明顯,勞動力成本高形成的從事農業生產的機會成本較高以及土地對農民的“最后保障功能”,造就了該地區大量的兼業農民,加之推行農業機械化的困難,使得農業生產效率低下。推行訂單農業生產模式,充分發揮了龍頭企業的中介作用和主導功能。龍頭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適時修正訂單契約內容,及時調整農產品種植面積和種植結構,能夠大大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當然,訂單農業生產模式的成功不單單取決于龍頭企業組織能力、經營能力和融資能力,還需要分散農戶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以實現對農業的精耕細作。

(三)家庭農場生產模式

在河南當前通過政府財政補貼以彌補農業利潤普遍較低的前提下,家庭農場生產模式對促進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城鎮化進程使部分農民離開農村成為城鎮產業工人,市場經濟用腳投票的方式使農民進一步分化并促使農村土地集中。家庭農場成員的自雇特性及最強的責任心使家庭農場生產模式的監督成本幾乎為零。家庭農場生產模式是農戶家庭從事農業內部規模生產的主要形式。該模式通過生產加工農業產品、龍頭企業統一購買和銷售農產品甚至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發揮比較優勢,克服了小農生產與市場聯系脆弱的缺陷,實現了合作化基礎上的縱向一體化,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家庭農戶農業生產效益。如果家庭農場主能夠結合當地生產傳統并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農產品種植結構,家庭農場生產模式的效果會更佳。

(四)專業合作生產模式

家庭農場生產模式固然是實現農地規?;a的可供選擇模式之一,但是這種農戶家庭內部規模生產經營模式并不適合大范圍推廣實施。原因在于河南當前的城鎮化水平和工業化程度均不夠高,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尚未健全,農民綜合素質普遍較低。因此,實施農戶家庭外部規模生產經營則更為現實。農業專業合作生產模式就是實現農戶家庭外部規?;a的一種適宜模式,其通過專業合作社組織分散的農戶家庭,在不改變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用租賃經營、入股等方式引導農戶圍繞共同的市場需求進行生產,從而實現農業生產的組織化、專業化和適度規?;?。

三、結語

本文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進行河南省農地規模經營模式分析,旨在研究在農地規模經營的基礎上,提高農地生產效率進而搭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從而實現農業現代化。在梳理農業規模理論的基礎上,結合當下學者對空間異質性的研究,統籌研究平原、山區、丘陵地形下農地規模經營模式,更加符合河南農地面積大、地形復雜的現實情況。在文獻、調研的基礎上,歸納分析了河南省農地規模經營五種模式,即農地集中生產模式、訂單農業生產模式、家庭農場生產模式、專業合作生產模式、產業園區生產模式,希望能為河南省農地規模經營實施路徑提供有效借鑒。

猜你喜歡
農地農場農戶
農地規模經營法律規制的理論闡釋與制度重構
家庭非農收入、養老保障與農地流轉參與
——基于農地福利保障調節效應的分析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農場假期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農戶致富新選擇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農場
農村土地流轉問題及對策研究
小田變大田破解農地零碎化
一號農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