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關聯理論視域下的語言交際與認知

2022-12-28 06:05張冠男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關聯話語語境

張冠男

(南京郵電大學通達學院,江蘇揚州 225127)

交際與認知是語言形成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人類智能機制。人們在處理復雜的語言信息的基礎上,往往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認知行為或交際任務,主要包括語音識別、結構分析、參數分析、信息提取、信息源聚類推理等,從而對信息結構進行處理。因此,有必要尋找到一種不同的方法來解釋話語的生成[1]。語言交際與認知系統是一種全新的系統,如果用普通的認知模型來代替傳統模型,可能更符合語言現實,能夠更客觀地反映人類的語言智能。

1 相關概述

有關語言認知與交際的建設工作,一般應該注重工作實效,這是新形勢下值得進一步探究與思考的問題。

1.1 語碼模式與限制

認知與交際是包括兩個信息處理工具的過程,一個工具修飾另一個工具的外部環境。因此,在第二個工具的建構過程中,構造了一個類似于第一個存儲的相關表達形式。在亞里士多德的表述中,認知與交際理論是一個偏向于單一的模型。近年來,許多哲學家,特別是保羅·格蕾絲和大衛·劉易斯,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傳播理論模型,我們稱之為“推理模式”。在關聯理論中,我們提出了一些論點來證明共同知識的概念,這在心理學上是難以實現的。

1.2 推理模式

19世紀50年代,格蕾絲發表了一篇題為《意義》的文章,引起了當前學術界的許多爭論。格蕾絲通過分析的方式提出了一種新的認知——交際模型,即我們如何在關聯理論中使用它來假設。以瑪麗和彼得為例,瑪麗特意告訴彼得自己喉嚨痛,她所要做的就是讓彼得聽到她嘶啞的聲音,給他提供一個明確的證據,即可以證明瑪麗的喉嚨痛。想象一下,瑪麗6月2 日告訴彼得,她在前一個圣誕夜得了喉嚨痛,所以她不太可能直接證明自身喉嚨痛,那么,她該怎么辦?她可能會說:“圣誕節晚上我喉嚨痛?!爆旣愔苯訉Ρ说命c頭,也就是直接告訴他在圣誕節晚上喉嚨痛?,旣惖淖钪饕康氖歉嬖V彼得她喉嚨痛。以這個為例,可以很好地說明信息可以通過多種不同的方式傳遞,可以是提供直接證據,也可以是提供信息傳遞的方式。

1.3 關聯性和明示推理交際

人的認知與交際是一個整體,它的目的是提高個人知識結構的數量和質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一個人在認知環境中想要認識另一個人,當他處在同一個環境中時,他可以推斷得出相關的論斷。一種思想,包含了在這種環境中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來影響它的思想動態。信息的目的就是創造一種更為坦率的認知和交際的形式。認知與交際的目的是在交流者和聽眾之間創造一種坦率的交流方式[2]。在使聽者理解信息的同時,也明白了明示推理交際的相關意圖,通過交際產生刺激,使兩者之間產生相同的關聯性,通過對交際意圖進行一定的刺激使聽者明白多項信息。

2 關聯理論視域下的語言認知與交際的規則策略

在語言認知與交際方面,不僅要考慮語法,還要考慮語言規則。在這里,我們需要區分語言規則和語言策略。語言規則決定了語言系統的規范與準則。語言策略是讀者根據語言環境和經驗從多種角度進行選擇的最合適的方法之一。語言策略從本質上講,是認知和交際的基礎,它不僅與語言規則產生非常強的關聯性,而且還受到語言使用的限制。在語言策略研究方面,Grice 提出了著名的理論與原則,主要包括4 個標準:質、量、關聯和方式。通過對Grice 理論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會話有4 個標準,但合作原則可以用一種新的方式來解釋。為了更好地理解會話過程或關聯準則,它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其他準則的運行,但對關聯準則的描述還不夠具體,主要體現在關聯的特征、性質與自身等。在其理論中,關聯標準并沒有像其他標準那樣受到重視[3]。因此,這也導致關系的性質是模糊的、不夠明確具體的。

2.1 關聯理論的背景

基于Grice 會話理論,Dance Partners 和Roan Wilson 在《交際與認知的重要性》一書中對“關聯理論”進行了詳細的闡述,這一理論在西方語言學界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在我國,沈家璇教授在1986年出版的《研究與發展》中對關聯理論進行了評述,認為關聯理論主要是以J.A.F 的認知理論為基礎的。人類大腦是一個中樞系統,它在中樞神經系統中傳遞外部刺激信號(SITM-US),一般由中樞系統處理。1980年代,Fedor 提出了一個重要的課題,即認知過程不能被檢驗,中央處理系統的非模塊性具有兩大難點:(1)中央處理系統的功能理念是比較固定的。(2)在中心過程它不能被壓縮,也就是說它不能限制人類的認知活動,總是試圖獲得最大的影響。他們把交際過程解釋為一個“信號演繹交際”的過程,每個人都應該堅持重要性原則,以傾聽為重要手段,選擇最合適的語境。威爾遜認為認知環境,主要是在同一個外部環境中進行交流。在認知、推理、信息提取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能力[4]。因此,在心理表征建設上,相關的能力水平都與認知與交際存在聯系。

2.2 關聯理論在語言認知與交際的關聯

關聯理論是認知語用學中的一種關聯理論:交際與認知。該文以關聯理論的概念為基礎,分析了言語交際中的話語理論。關聯原則包括認知原則,也就是說,人類的認知傾向于符合交際的最大關聯原則。交際原則即交際中的每一個詞(或推理中的其他動詞)都應該假設為同一個話語或行為。在關聯理論中,關聯被認為是話語、思想、行為、情境等在認知過程中的一種特征。

關聯理論認為,人們對新信息的處理是建立在語境的基礎上的。因此,關聯理論是一種新的信息處理理論,對于信息的處理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接受和理解話語的過程中,新的信息可以增加或加強原有的假設,也可以否定原有的假設,使得假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接近于真實性。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認知加工對特定輸入的影響越大,關聯性越強;反之,加工越小,關聯性越弱,兩者之間起到反比的效果。根據關聯理論,需要理解語篇的語境不再被視為預設前提。首先確定語境,聯系具體的交流情況;其次確定關聯度,緊密聯系兩者之間的密切關聯情況;最后確定相關信息,明確交流的具體內容。在關聯理論、語境假設和認知假設的基礎上,聽者根據語境信息做出語境假設。為了在交際中取得成功,我們在語篇和語境假設之間找到了最佳的聯系,并通過關聯推理從隱含語境中推導出關聯相關度,實現兩者之間的關系最為密切[5]。關聯理論挑戰了格蕾絲的會話理論,認為交際不是建立在合作原則之上的。為了達到成功的交際目的,說話人和聽話人唯一的共同目標就是相互理解。

2.3 關聯理論的語言認知與交際的語用推理

關聯原則不是傳統的,而是描述性的,因為任何語言交際活動都必須具有關聯性,人們不是試圖證明某一交際活動是否具有關聯性,而是要找到這種關聯性。然而,我們如何才能知道哪種現象對他們的努力最有意義呢?有些現象似乎會自動引起人們的注意,如鮮艷的顏色、沁人的氣味、嬰兒的哭鬧等,而對這些現象的反應是一種可以接受的聯想反映。在認知系統中,話語也是直接的,因為話語是一種信號,是一種交際刺激,關聯假說不是最大關聯假說(用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的效果)。最佳關聯(以最小的努力獲得足夠的認知效果)考慮到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的利益,說話人更受關聯原則的支配。因此,說話人不能指望找到對聽者的信念系統有最大認知影響的說話人,但說話人也有傳遞信息的目的,因為他們知道聽者將盡最大努力識別信息,并根據自己的興趣排列語句。

3 關聯理論在語言交際與認知中的意義

3.1 重要作用

關聯理論的重要作用在于它提出了兩個獨到的觀點:一是語篇理解是一個語境過程,是語篇與語境相關信息兩者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二是關聯理論不僅提出了關聯理論相關原則,即在特定的語境中,通過對關聯的研究來選擇實現,也創造性地提出了最佳關聯的概念。在正常的交際中,接受者總是遵循最佳關聯標準,在認知過程中,試圖獲得足夠的語境輸入效果。語境效果就是語境意義,是新信息與語境相互作用的結果。語境是關聯理論中的語境假設,它指的是一種假設,即聽話者存在于世界之外,但對世界的影響是比較重要的。語境是不可自由獲得的,它要求人們付出一定的努力去思考和推理。經過思考和推理,話語能否獲得語境效果取決于兩個因素。首先,記憶和想象力是構成語言的必要條件;其次,語言本身的視覺復雜性、心理作用越大,關聯性越弱、越復雜。心理努力越大,語境的影響就越大,關系越密切,獲得這些效果所需的心理努力就越少。更重要的是,通過最小的心理努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認知對語言的理解程度。然而,在交際過程中,人們只希望在理解語言的過程中,通過一定的心理努力,獲得足夠的語境,從而產生最佳的語境效果。在語境中,話語與語境的結合使人們更容易根據語境來理解話語,而這兩種最佳關系又是基于最大關聯的最佳關系,最有可能得到正確的理解,這也就是人們喜歡在理論的基礎上用間接的方式說話的重要原因[6]。

在語言認知與交際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一個是編碼—解碼模式;另一個是明示和推理。首先,要確定邏輯內容的第一個任務是通過對話語的內容進行準確解碼和識別來實現形式邏輯,一般可以分為識別、指代、選擇方法3 個子任務,運用最小的努力獲得最大的關聯程度;其次,準備把握關聯理論的相關內容,對于預設的效果進行系統的分析與闡述,擁有著不同的語境和效果,實現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根據不同的原則總結出具體的實踐方案。

3.2 評價

Sperber 和Wilson 從認知的角度提出了一種有效的信息處理機制,認為信息處理的有效性總是與一個特定的目標相聯系的,并據此提出了相關原則來取代合作原則。事實上,在提出了4 個會話標準之后,劉華對禮貌原則、合作原則進一步完善,阮葵對言語行為理論進行了修正,并將其應用于交際。為了解釋言語交際,有學者還提出了內隱推理的“十步”模型,并結合國外其他學者的研究理論模型提出了一種新的內隱推理模型,即SAS。然而,關聯原則試圖將以往語用學中的許多原則統一起來,有助于提高語用學的準確性和系統性。語用學關聯原則和合作原則的主要區別在于對交際的解釋,試圖區分顯性話語和隱性話語。關聯理論試圖從整體上解釋“圖式—推理交際”,包括顯性和隱性兩個方面[7]。關聯理論提出了“相互反思”的概念,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具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因此,人們創造的“認知環境”必須考慮到不同的知識結構和信念的差異。

關聯理論也有些許不足之處。第一,關聯理論的目的不在于研究過程,也不在于語言研究,而在于對語言的理解;第二,由于認知科學理論自身的局限性,關聯理論在推理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最終會與關聯理論產生矛盾;第三,在語言交際中,有時人們無法理解語言,從而阻礙了交際的處理。這些現象的存在表明話語解釋的結論是正確的。關聯理論僅從人類認知結構的角度來探討主體對思維過程的影響,而沒有考慮到客觀、信念體系、目的等因素[8]。從不同的出發點來看,人們有不同的想法和信仰,得出的結論也會不同,因此,語境的影響也會發生變化。

3.3 關聯理論的演繹機制

基于人類的心智模型,關聯理論是一種演繹系統,這一系統廣泛存在于人腦,且以形式化的方式存在。在實際演繹機制使用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知道演繹系統的形式化方式到底以怎樣的形式存在。在傳統的語用推理應用的過程中,演繹機制主要是以非形式的方式出現,那么我們也需要知道形式和非形式的區別,以此更好地了解和應用演繹機制。

一般來說,非形式演繹機制主要涵蓋了一些規則,這些規則包括and、then、if、or 等各種邏輯連詞。在邏輯演算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了解如何使用演繹規則、使用的前提條件以及我們會得到怎樣的結論。然而,在非形式推理的過程中,我們不知道以什么為前提,使用什么規則,因此也無法推斷出能得到什么樣的結論。因此,很多語用學家,如格賴斯在實際對語用推理系統建設發展的過程中得出的結論都是這樣的。我們在實際推理或了解會話含義時,可以利用推理的方式了解到聽話人是怎樣利用演繹規則去推理的[9]。然而,在推理的過程中,我們所使用的規則、結論不同,可能會得出與說話者意思不同的結論。這就表明,演繹系統在實際演繹的過程中存在不確定性。

演繹的過程是按照以下程序來開展的,一般在演繹機制中可能會存在由假設構成的規則。利用演繹機制可以將其中的假設讀懂并提出其中的邏輯成分,使其應用于假設的演繹規則。在輸出假設時,系統也會得到一個規則。一個規則提交關于輸入假設的描述時,機制就會檢測是否在記憶中有合適的假設。若是存在合適的假設,那么系統就會得出相應的規則[10]。然而,若是假設要輸入在記憶中,那么系統就會首先去探究這個假設是否存在,或者是是否存在否定假設。若是存在假設,演繹系統就會拒絕寫入,這樣可以很好地避免出現重復的問題。對于非形式系統,這一系統是一個完整的系統,也是邏輯學家為了完整而創建的。在這一系統中存在很多假設,這些假設由無限蘊含。也就是說,完整的系統就是能夠得到一系列邏輯隱含一樣的演繹規則。

4 結語

該文主要對關聯理論、語言交際、語言認知等部分進行了詳細的解讀與分析,從多個維度進行了推理與研究,有助于提升對關聯理論的研究,實現新形勢下對于關聯理論的全新認識,助力于日常的語言認知與交際相關工作的開展,促進了社會化文明步伐的不斷加快。因此,在日常的語言交流過程中,要注重對于信息的處理和資源的分配,加強語言認知與交際的能力和水平,以便實現最好的成效,達到一般性的認知理論水平,提高日常的交流溝通能力。

猜你喜歡
關聯話語語境
創作與做夢:精神分析語境下的“植田調”解讀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主題語境八:語言學習(1)
主題語境九:個人信息(1)
“一帶一路”遞進,關聯民生更緊
奇趣搭配
智趣
跟蹤導練(三)2
試論棋例裁決難點——無關聯①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