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語言建構中落實要素在思維助推中“減負提質”
——以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為例

2022-12-28 07:57費浩芳
江西教育 2022年46期
關鍵詞:減負提質

■ 費浩芳

在落實“雙減”政策過程中,小學語文教育要堅持“理念為先、素養為核”的觀念,推進語文課堂要素的扎實達成,實現語文學科的“提質增效”。統編小學語文教材通過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雙線并行的形式組織、架構單元內容。教學時,教師要基于語文要素,探索閱讀教學策略,在明晰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基礎上,有效把握單元語文要素。在以“學為中心、落實語用”的教學理念引導下,聚焦語文要素的落地,在品讀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無痕地讓語文要素內化遷移,幫助學生實現深度思考。

一、要素解構:單元要素逐層推進

(一)瞻前顧后,明晰要素之“核”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語文要素為“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此前,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詞語”。從“理解難懂的詞語”到“理解難懂的句子”,體現了要素在能力訓練層級上的梯度式上升。此外,這一單元“語文園地交流平臺”也給出了“理解難懂的句子和理解難懂的詞語,方法比較相近”的提示。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進行學法的遷移、鏈接,教學難理解的句子時,可以讓回顧學生之前學到的相關方法,讓學生通過看圖片、聯系上下文和結合生活經驗等方法進行學習。

(二)縱橫比照,厘清要素之“序”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為《童年的水墨畫》,以詩歌形式描繪了童年生活的三個場景,需要學生通過發揮想象、聯系上下文和結合生活經驗等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豐富對童年生活的感受;第二篇課文《剃頭大師》則要求學生掌握和遷移上述閱讀方法;第三篇《肥皂泡》則要求學生運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豐富想象,加深對畫面與文字的理解;最后一篇課文《我不能失信》則需要學生運用與強化習得的閱讀方法,聯系生活實際,感受與體會小慶齡的守信品質。

(三)整體貫通:聯結要素之“鏈”

從學段目標的設置來看,學生在第二學段學習了理解難懂詞句的方法,為第三學段“抓住關鍵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結合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等語文要素的訓練搭好了進階學習的支架。教師只有注重教材的前后銜接,才能在教學中更加自如地指導學生落實語文素養。

二、語用整合:課時要素適恰落地

(一)循序漸進——化適時表達為支架,夯實語言積累

豐富的語言積累是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積累時要注意手段和策略,如機械式積累就會影響學習效率,反而得不償失。教師應轉變語用觀念,從學生實際出發,探尋有效路徑。

例如,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剃頭大師》的教學中,筆者對“如何理解‘大師’一詞”,進行了如下設計。

第一步:生活經驗融入,“大師”原認知。由讀題切入,結合生活經驗談自己原先理解的大師,并輔以梅蘭芳和齊白石的資料,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解。由此,一般意義上的大師形象深入學生內心。

第二步:人物角色梳理,“大師”初匹配。初讀課文后,將課文人物與別稱進行對應,為“我”與“大師”尋找關聯,為文本研讀做準備。

第三步:聚焦難懂句子,“大師”深體悟。進一步運用所學方法,對比與聚焦核心句段,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對“剃頭大師”重新審視與研讀。

(二)多元鏈接——以即時語用為關鍵,指向語言建構

語言建構與運用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小學階段是語言建構的關鍵時期,教師要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讓學生能更高效地完成知識的內化。

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剃頭大師》的教學中,筆者將主問題“小沙為什么稱剃頭老師傅為‘害人精’?畫出你覺得難懂的句子,嘗試用學過的方法讀懂它”作為支架,依托這一問題落實課時的語文要素,讓學生在回答的過程中把握語用核心,進行方法回顧與拓展。課堂教學的基本操作流程為:難懂的句子即時生成→自主嘗試解決問題→學習資源適時介入→結合生活感受體驗→讀悟加深理解體會→學習方法小結推進。在此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使學生能自我助學、共享共學,達成語言的建構。

(三)融合言意——以常態語用為載體,實現深度思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蹦敲丛谡Z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抓好語用點,實現言意兼得呢?筆者認為關注常態語用不僅可以實現言意兼得,還能推動學生深度思考。

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肥皂泡》的教學中,由于學習了單元前兩課,學生對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句子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師引導學生理解這課難懂的句子“有時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這脆薄的球,會扯成長圓的形式,顫巍巍的,光影零亂”時,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步:默讀,畫出優美語句。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語言的優美。

第二步:聚焦、圈畫關鍵詞句。反饋交流,想象畫面,加深對詞句的理解。

第三步:理解“難理解的詞”。運用“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借助插圖、借助工具書”等方法,加深對“顫巍巍”“光影零亂”等難理解詞的感知,進一步說說整個句子的意思,教師及時小結學習方法。

第四步:朗讀感受,深度體悟。交流感受后進一步朗讀推進,深入文本內核。

第五步:對比聯結,拓展聯讀。教師小結文本的表達特點,進而出示聯讀材料,比較其與課文寫法的不同,梳理總結。

第六步:想象說話,思維深拓。思考“吹肥皂泡的孩子們可能會說些什么?”進一步回扣課文中心句,再次朗讀回歸。

在重點句教學中,教師要緊扣要素,聚焦難理解的詞句,讓學生在多形式讀悟中促成言意的融合,從而實現深度閱讀。

三、實踐內化:語文要素高效達成

(一)重組多維情境,思維可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設計主題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利用任務式教學的方法,分解學習任務,并對下一階段任務做出判斷、進行規劃。

如教學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剃頭大師》時,教師要逐步為學生搭建學習情境支架,如讓學生將“老師傅剃頭”與“‘我’剃頭”在使用工具、開出的價錢、小沙感受、剃頭結果等方面進行對比,讓學習任務清晰可見。這樣,不僅學習方法能得到鞏固,而且學習過程更為高效。

(二)激活深度體驗,學力聯結

課堂需要激發學生真實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心得。而注重情感的交流體驗是語文教學的特點,因而,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使學生有獨特的情感體驗。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肥皂泡》一課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思考“泡泡飛去哪兒了”這一問題時,筆者引導學生充分朗讀,并創設體驗性情境,如設計“你們想不想與肥皂泡一起去旅行?”“如果我們自己也變成了肥皂泡,會看到些什么?又有哪些新的發現?”等問題,讓學生各抒己見,談談對“肥皂泡”的理解。此時,學生對肥皂泡有了更深的體悟,學習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三)喚醒生活內驅,學用融通

內驅力是個體在需求推進下喚醒自我的一種狀態。教師應通過生活化聯結觸發學生的內驅力,從而達成學用融通的效果。

在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下冊《童年的水墨畫》一課的教學中,在學生難以回答“文中的‘水葫蘆’還是這個意思嗎”時,教師可以通過聯結生活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內驅力。就此,筆者通過以下教學流程對學生展開引導。

第一步:導學單設疑?;谡鎸崒W情,通過圖片、資料、生活經驗等方法展開對“水葫蘆”的理解。

第二步:詞組串解疑。教師提問“文中的‘水葫蘆’還是這個意思嗎”,學生自主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經驗,通過“水葫蘆”串起“鉆入水中”“兩排銀牙”等關鍵詞,理解戲水的孩童就是“水葫蘆”。

第三步:比照式釋疑。通過“演一演、讀一讀、比一比”的方法,學生在思考與體悟中理解了快樂戲水的孩童與水葫蘆的相似之處,從而深入感受孩童水性的高超和戲水的樂趣。

聯結學生生活,能喚醒學生的記憶,喚起學生的思考,幫助學生理解難懂的句子,達到學用融通的效果。進而,教師小結學習方法,為后幾篇課文的教學做了學法上的鋪墊。

只有有效落實語文要素,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語文教師要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有效組織語文課堂教學,實現語文要素的高效落地,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語文核心素養。

猜你喜歡
減負提質
淺談多媒體教學在“減負提質”中的作用
優化作業設計落實減負提質
小學語文教學減負提質的實踐探索
試論減輕學生心理負擔在減負提質中的作用
小學數學教學“減負提質”的途徑探究
淺析中小學生的減負問題
高中英語減負提質教學策略研究
心靈之窗
轉變教學行為 落實“減負提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