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肌肉能量技術聯合步態矯正訓練對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的影響*

2023-01-03 07:20郎海偉付解輝張澤升向明
中外醫學研究 2022年33期
關鍵詞:步態骨關節炎矯正

郎海偉 付解輝 張澤升 向明

老年膝骨關節炎為骨科多發性疾病,臨床發病與年齡、過度勞累、體重過重及外傷等密切相關。老年膝骨關節炎以膝關節退行性病理變化為基礎,會引起膝部酸痛不適、紅腫痛等癥狀,若不及時干預,可造成關節畸形,對患者日常生活活動造成嚴重影響[1-2]。臨床當前認為老年膝骨關節炎的治療關鍵在于消除炎癥,抑制關節軟骨分解,增加軟骨合成,預防軟骨進一步磨損,減輕疼痛癥狀,增強關節功能。步態矯正訓練是借助生物力學及運動學手段,對患者異?;蚴遣±聿綉B進行分析,并借助矯正鞋和鞋墊進行異常步態矯正[3]。肌肉能量技術是一種規范的肌肉收縮訓練方法,改善關節活動范圍,促進正常運動模式重建[4]。鑒于此,本研究就肌肉能量技術聯合步態矯正訓練對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的影響進行探討,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5月-2022年3月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收治的106例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納入標準:全部通過臨床影像學等檢查確定是膝骨關節炎,與文獻[5]《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內診斷標準相符;均為單側膝骨關節炎;年齡≥60歲;認知與意識正常,具備正常言語交流和理解能力。排除標準:既往有藥物過敏史;合并精神疾患;有神經系統疾病、造血系統疾??;有免疫異常及器官功能衰竭;凝血功能篩查顯示異常。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對照組(n=53)及研究組(n=53)。對照組中女24例,男29例;年齡60~82歲,平均(70.29±4.85)歲;病程2~9年,平均(6.75±1.76)年;體重指數19.45~27.85 kg/m2,平均(24.14±1.71)kg/m2。研究組中女21例,男32例;年齡60~85歲,平均(70.56±4.73)歲;病程2~10年,平均(6.89±1.65)年;體重指數19.24~28.02 kg/m2,平均(24.08±1.84)kg/m2。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醫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患者或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基礎治療。依據病情予以超聲波與超短波治療,其中超聲波療法開展移動法治療,配備的探頭直徑在2 cm,設定工作頻率在1 MHz,10 min/次,1次/d,持續治療10次。超短波療法:依據對置法,取電極片置于患膝部位,選擇微熱量治療,20 min/次,1次/d,持續治療10次。超短波電療機(汕頭市醫用設備廠有限公司,DLC-BⅡ,粵械注準20172090682)。

1.2.1 對照組 給予步態矯正訓練。(1)足內外旋步態矯正訓練:指導患者于步行過程中適當擴大足內外旋角度,10~15 min/次。(2)視覺反饋下步態矯正訓練:參考生物反饋治療儀(河南翔宇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XY-K-SWFK-Ⅱ)顯示屏上的提示內容開展步態訓練,包括按照紅綠燈的變化選擇行走或是停止,按照是否出現障礙物對抬腳、跨步的幅度進行調整,或是按照前進方位的改變調整轉體等,10~15 min/次。(3)軀干擺動下步態矯正訓練:由康復治療師輔助進行,要求患者在行走過程中擺動軀體的幅度擴增8°,10~15 min/次。(4)足外翻步態矯正訓練:要求患者在步行過程中將足外翻5°,一旦產生異常疼痛狀況需停止訓練,10~15 min/次。(5)裸足步行訓練:在患者家屬或康復治療師的看護情況下,要求患者裸足步行30 min。每日開展1次步態矯正訓練,持續4周。

1.2.2 研究組 給予肌肉能量技術聯合步態矯正訓練。(1)步態矯正訓練:具體同對照組。(2)肌肉能量技術:首先協助患者仰臥在治療床上,使小腿懸空在床邊,并呈彎曲狀,后由責任治療師對患者股骨遠端實施固定,患者將一只手放在股骨遠端,后使膝關節被動伸直,并在確定一個障礙點后,用25%阻力進行被動拉伸,亦可指導患者開展主動伸膝訓練,維持等長收縮5 s再放松,將膝關節伸直到最大范圍后維持30 s后于新障礙點處重復此操作步驟,共重復操作3次。其次,協助患者調整體位為俯臥位,控制小腿懸空在床邊,固定股骨遠端,再將另一只手放在脛骨遠端,被動屈曲訓練膝關節后,以25%阻力開展被動訓練。最后輔助患者開展主動屈膝訓練,維持等長收縮5 s后再放松,屈曲膝關節到最大范圍維持30 s,尋找障礙點并重復訓練,共重復3次。每日訓練1次,持續訓練4周。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1)膝關節疼痛程度:于訓練前及訓練4周后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膝關節疼痛程度,總分范圍0~10分,評分越高提示膝關節疼痛越嚴重[6]。(2)膝關節功能:于訓練前及訓練4周后通過骨關節指數評分法(WOMAC)、Lysholm膝關節評分量表(LKSS)評估兩組膝關節功能,WOMAC量表涉及日常功能活動、疼痛及僵硬內容,總分范圍是0~96分,評分越低提示膝關節功能恢復越好;LKSS量表涉及不穩定感、疼痛、上下樓梯、關節屈曲度及腫脹等8項內容,滿分是100分,評分越高代表膝關節功能恢復越好[7-8]。(3)日常生活能力:于訓練前及訓練4周后以Barthel指數(BI)實施評估,涉及上下樓梯、穿衣及平地走等10項內容,總分范圍是0~100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越高[9]。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膝關節疼痛程度比較

訓練前兩組膝關節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4周后,兩組膝關節VAS評分均降低,研究組膝關節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膝關節疼痛程度比較[分,(±s)]

表1 兩組膝關節疼痛程度比較[分,(±s)]

組別 訓練前 訓練4周后 t值 P值對照組(n=53) 7.98±1.23 4.72±1.18 13.924 0.000研究組(n=53) 7.86±1.35 2.20±0.39 29.323 0.000 t值 0.478 14.762 P值 0.633 0.000

2.2 兩組膝關節功能比較

訓練前,兩組WOMAC、LKS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4周后,兩組WOMAC評分均降低,LKSS評分均增高,研究組WOMAC評分低于對照組,LKS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膝關節功能比較[分,(±s)]

表2 兩組膝關節功能比較[分,(±s)]

*與本組訓練前比較,P<0.05。

組別 WOMAC評分LKSS評分訓練前 訓練4周后 訓練前 訓練4周后對照組(n=53) 72.67±5.84 58.83±5.71* 49.50±8.37 77.39±7.83*研究組(n=53) 72.45±6.12 41.26±5.64* 49.82±8.16 85.56±6.02*t值 0.189 15.938 0.199 6.022 P值 0.850 0.000 0.842 0.000

2.3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比較

訓練前,兩組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訓練4周后,兩組BI評分均增高,研究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BI評分比較[分,(±s)]

表3 兩組BI評分比較[分,(±s)]

組別 訓練前 訓練4周后 t值 P值對照組(n=53) 54.57±8.52 80.85±5.34 19.751 0.000研究組(n=53) 53.94±8.26 88.23±6.05 25.092 0.000 t值 0.387 6.658 P值 0.700 0.000

3 討論

膝骨關節炎是以骨質增生、膝關節軟骨退變等為特征的慢性關節腔炎癥性疾病,疾病進展較為緩慢,但持續發展會造成關節畸形,致使關節靈活性及活動能力降低,影響患者日常正常生活。臨床對于膝骨關節炎的具體病因、發病機制仍未完全明晰,臨床多在藥物治療基礎上輔以功能訓練,對畸形進行有效矯正,促進關節功能改善[10]。

人類步行是相對復雜的過程,此過程需全身肌肉參與,涉及人體重心的移位及骨盆傾斜旋轉、關節內外旋、關節伸屈等,若膝關節等受損,可對步行能力造成影響[11]。步態矯正訓練時借助運動學及生物力學手段,分析患者的病理或是異常步態,通過矯正鞋或是矯正鞋墊,調控受損關節運動過程中受力,從而矯正異常步態,促進功能恢復,減輕局部疼痛[12]。而肌肉能量技術是需要患者自主參與的訓練方法,通過輕柔等長收縮及自發抑制、交互抑制訓練,促使肌肉放松、拉長,相較于被動靜態的肌肉拉伸,能更好地增強薄弱肌肉肌力,擴大關節的活動度,為后期肌肉拉伸奠定良好基礎[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訓練4周后,兩組膝關節VAS、WOMAC評分均降低,研究組膝關節VAS、WOMAC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LKSS、BI評分均增高,研究組LKSS、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肌肉能量技術與步態矯正訓練聯合訓練能更好地緩解膝關節疼痛,促進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功能康復,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其原因為步態矯正訓練開展過程中要求患者步行期間適當擴大足內外旋角度,能使膝關節的內收力矩相關波峰降低,降低步行過程中膝關節的受力,促進膝關節的力學環境改善。而肌肉能量技術通過阻力對抗訓練,可有效降低肌肉內筋膜、本體感受器、肌腱、骨關節等敏感性,減輕局部疼痛,并能夠整合感覺、運動功能,增加活動受限關節活動范圍,維持膝關節結構內關節鏈、肌肉鏈平衡,糾正機體受損過程中出現的主動及被動肌肉力量失衡、身體位置失衡等情況,加速膝關節功能康復。兩種訓練方法聯合應用,可優勢互補,協同增強訓練效果,促進疼痛緩解,加速膝關節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復。但本研究可能由于納入樣本量較少,且觀察時間較短,可能對研究結果的可信度造成一定影響,后期仍需完善試驗設計,增加樣本量納入范圍及觀察指標,延長觀察時間,旨在為臨床提供更為可靠的參考。

綜上所述,肌肉能量技術聯合步態矯正訓練能更好地減輕老年膝骨關節炎患者關節疼痛程度,加速膝關節功能康復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可于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步態骨關節炎矯正
基于步態參數分析的老年跌倒人群步態特征研究
抗抑郁藥帕羅西汀或可用于治療骨關節炎
骨關節炎患者應保持適量運動
寬帶發射機IQ不平衡的矯正方法
血糖血脂對骨關節炎的影響
攻心治本開展社區矯正
基于面部和步態識別的兒童走失尋回系統
步態識人
“忘穿秋褲”會得骨關節炎嗎
矯正牙齒,現在開始也不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