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財務會計的數字化轉型分析

2023-01-05 03:33張躍坤太原學院
財會學習 2022年34期
關鍵詞:智移云大智移云財務數據

張躍坤 太原學院

引言

“大智移云”時代下,傳統的企業財務會計模式受到了較大的沖擊,傳統財務會計體系與企業的實際經濟發展矛盾日益增大,這是挑戰也是機遇。隨著企業的發展和轉型的需要,通過數字化與智能化改善運營、提升企業生產效率、從而促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已成為大多數企業的選擇。本文主要就“大智移云”時代下,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的困境和對策以及轉型的重要性進行了探討和分析。

一、“大智移云”時代概述

(一)“大智移云”時代的概念

“大智移云”指的是將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先進技術綜合到一起,實現先進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從而共同推動產業結構變革[1]。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對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和進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對企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質量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2]。

在財務會計領域中,“大智移云”是指依托云計算技術、大數據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先進信息技術,通過優化財務流程,提高財務管理效率、降低財務成本,提高各項財務管理操作及財務運作流程的規范程度推動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3]。事實證明,“大智移云”背景下充分實現會計財務的數字化轉型升級既是企業進步和發展的要求,同時也是時代技術對財務工作的要求。

(二)“大智移云”時代的特點

“大智移云”時代的基本特征為:速度較快、真實性高、數據類型較多、價值密度較低、數據量較大,這些特點彌補了傳統財務會計工作中的應用局限[3]。大數據時代,企業日常業務中產生的數據量劇增,主要包括業務數據、技術數據、財務數據等,這些數據是否能夠快速、準確和全面的利用,關乎到企業的經營管理質量和水平[4]。

二、“大智移云”時代下企業財務會計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一)觀念陳舊,“小會計”難實現“大財務”

隨著云數據時代的來臨,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將面臨越來越多的財務數據,海量的數據不僅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量,在后續數據的管理與應用上也面臨了更高的挑戰。傳統的財務會計思想更多地關注于企業日常財務工作中數據的收集和記錄,如編制日記賬、賬簿、報表等會計業務,而非數據的進一步處理與運用上。財務會計更多扮演的是單純的“賬房先生”角色,只利用其核算職能,其監督職能被逐漸淡化,財務數據對企業未來規劃和發展的指示作用更是被忽略。

其中,中小企業的財務會計數字化轉型進程更為緩慢。一方面,源于企業管理者思想意識不到位,認為企業規模小,財務會計需要處理的業務少,一人多崗的情況也較為普遍,財務數字化轉型的需求不強。另一方面,相較于大企業資金雄厚的支持,中小企業管理者則不愿意花費較多資金來完成財務數字化的升級,認為升級轉型所帶來的收益遠不足企業轉型所需要投入的費用,即使維持傳統的會計模式,也足以應對企業財務方面的業務需求,缺乏長遠眼光,也不利于下一步企業的擴張和政府財政部門的全面監管,精準幫扶。

(二)管理缺位,財務數據常與業務環節脫節

在實際工作中,部分企業財務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和監管制度,崗位職責不明晰,財務會計工作精細化處理不到位,監督職能無法有效發揮作用。一方面,企業內部會計制度不夠完善。財務審批手續較為煩瑣,且過度依賴人工,形式化嚴重,財務人員疲于完成程序化的審批上報工作,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在崗位職責方面,既有崗位的交叉牽制,也出現無人監管負責的“真空地帶”,這就造成了財務問題無法溯源,經過的環節和涉及的員工過多,責任不明確,容易出現推諉,也不利于快速找到錯誤根源,快速解決。另一方面,財務數據沒有得到充分使用。傳統的財務報表多是針對財務指標數據的編制,對于非財務指標數據和信息披露較少。財務數據也多用于記錄已完成的業務和反映企業之前的經營狀況,這就導致財務監督工作也多為事后監督,缺少過程管理。由此可見,企業的財務數據沒有真正融入其他業務活動中,也未參與到企業的管理和決策中,無法充分發揮其事前預測,事中監管,事后反饋的作用,財務工作較為滯后和被動。

(三)技術落后,傳統財務數據存在安全隱患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企業財務數據也逐步由傳統的紙質材料轉變為電子材料,雖解決了財務數據的長期保存問題,但對財務數字化系統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部分企業信息化基礎設置仍不完善,財務數據在傳送過程中沒有加密程序,防火墻等抵御第三方入侵的防泄漏措施較為落后,存在數據在傳送過程中被截取和更改的風險。此外,在數據備份過程中也加大了財務數據的安全隱患,有遺失泄漏的風險。同時,大量的數據同時傳輸和保存,也可能會造成數據擁堵錯亂,造成財務數據未得到完整準確的保存。此外,財務軟件服務商擁有后臺查閱和管理企業數據的權限,因此也存在一定信息泄漏的風險。

(四)人才缺乏,數字化能力已成為職業剛需

財務會計人員是直接將會計知識運用到企業經營中的主體,是財務數據的主要的記錄者和處理者。無論是財務信息化的建設,還是云財務系統的使用,都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執業要求,企業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但目前,大部分財務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有待提升,除了缺乏財務會計數字化轉型的意識,不愿意也不會使用各種先進財務軟件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實際工作中,財務人員疲于完成各類會計憑證的編制、會計賬簿的登錄等日常業務,不愿意花費時間或沒有時間學習這些財務軟件的操作方法及會計交叉學科的前沿理論知識,無法做到完成數字化財務人員的角色轉變和職能擴展的需求,導致企業在飛速發展的市場環境中,競爭力不足,發展疲軟。

三、“大智移云”時代下企業財務會計轉型的路徑

(一)破除思維藩籬,更新企業財務理念

“大智移云”背景下,企業內部應自上而下深刻認識到企業財務數字化的重要性。從“小會計”到“大財務”,從簿記、核算到監督,從決策者管理到全員管理,從經濟效益到社會責任,都需要考慮到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首先,相關部門應向企業管理者宣傳和強調財務數字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快企業財務會計數字化的轉型進程。其次,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和財務會計人員,也應順應時代發展,主動突破傳統思想壁壘,不斷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在日常財務工作中,企業管理者要深刻意識到除了財務指標數據,財務報表中不披露的數據對生產經營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企業的管理者應加大宣傳力度,使企業員工了解“云財務”和財務共享理念,尤其是財務會計人員,使其深刻認識到“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會計轉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提高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視程度。

(二)堅持制度創新,擴大數據增值服務

通過企業財務數字化轉型,完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優化財務會計工作流程,依托智能化的財務軟件,完成自動審批,減少人工參與,使業務處理更加高效。數據系統自動記錄財務數據的錄入和查看人員,完善問責機制,消除企業的監管空白,提高會計業務處理的精準度。

此外,財務會計人員的職責更多地轉向對數據的分析和使用上,而非簡單的記錄留存。以云建設為抓手,建立管理中臺,積極推進企業內部財務數據共享,消除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加大部門間協同合作。在業務中,利用財務數據進行事前預測,幫助相關部門進行分析決策,事后進行數據差異復盤,實現數據有效利用,加快數據價值轉換,輔助提高決策質量,推動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完成財務角色從“管控+服務”轉向“賦能+創新”,實現業財融合。

(三)增強信息安全,強化財務數據保障

財務數據是一個企業最核心的部分之一,產品成本、利潤及銷售定價等都是影響企業未來經營和融資的高度機密。為了保證財務數據的安全,企業可以根據機密程度對財務數據的進行分級管理,通過設置加密、限制訪問和多人審批等各類數據管控措施,嚴格保證財務數據的安全性能。此外,定期升級維護財務系統的防火墻,進行消殺工作,對于關鍵節點的財務數據進行自動備份,保證數據在傳輸和儲存過程中的安全與準確。完善相關的管控監督流程,加強對員工保密意識和安全操作的培訓,提高其對數據安全的重視程度。在對財務軟件供應商進行背調時,應查看其是否有各方備案,多家考察,最大程度上降低數據泄漏的風險,推動企業財務數字化快速發展。

(四)重視人才培養,提升業者綜合能力

“大智移云”背景下,為了滿足企業財務會計數字化轉型發展的需要,企業應提高財務會計從業人員的準入門檻,加大對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科學設計績效考核方案。從業者除了需要掌握會計賬目的處理外,還要學會利用軟件對財務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參與到企業業務決策和發展規劃當中。一方面,國內各大高校及高職應增設財務會計與統計學交叉課程,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將數字化學習融入傳統財務會計學習中,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另一方面,對在職財務人員進行二次培訓。企業可以選擇與高校合作或與財務數字化軟件供應商合作,對財務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使其掌握最新的知識體系及軟件的使用方法,并將課程考核納入工資績效體系,激勵和獎勵員工不斷學習,提高綜合業務素質,完善自身的知識儲備體系。

四、“大智移云”時代下企業財務會計數字化轉型的展望

(一)財務智能化,增強企業抗風險能力

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主要是記錄已發生業務的財務數據,通過生成財務報表等財務信息,向經營者或投資監管方展示企業經營成果。計算量大,且涉及多個部門,出錯率較高,將這一過程數字化,通過系統計算完成,準確率得以保證。另外,企業經過財務會計數字化轉型,財務工作重點從記錄財務業務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上,轉移到了財務數據的使用功能上,實現預測運營,實時感知,智能決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使許多企業面臨了停工停產,甚至是資金鏈的斷裂,在這種不穩定不確定環境下,企業更需要進行財務數字化轉型,通過事前的財務數據分析,精準投資風險較低的優質項目,共同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二)運營輕量化,提高企業運行效率

隨著大數據在財務會計領域的大范圍推廣和使用,企業對財務會計人員的需求也在不斷減少。通過智能化取代傳統人力,縮減員工規模,減少人力成本。并且,通過數字化轉型,企業優化其核心業務流程,從業務源頭開始采集數據,通過數據驅動合同、供應鏈、分包與財務的業務協同,過程中落實管控,實現“業財資稅融”一體化發展。例如在費用報銷業務中,財務云系統可以利用OCR識別對發票進行預處理,自動匹配生成相應的業務報賬和經費報銷單,對需要進行納稅申報的款項,生成稅金計提納稅報賬單。傳統財務報賬處理需要一周甚至更久的時間,但在完成數字化轉型后,只需要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就可以完成,也不需要經多道手續審批,大大提升了企業運行的效率,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

(三)發展可持續化,培育企業創新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不論是挖掘數據還是處理數據都會依托于財務數據系統。企業間的業務競爭,也逐步演變為對數據掌握和分析能力的競爭。數據獲取能力強,處理速度快且準確,都為企業贏得了先機。

完成企業財務會計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順應大數據時代發展的需要。2021年4月財政部印發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強調要切實加快財會數字化轉型步伐,為會計事業發展提供新引擎、構筑新優勢。財務智能化的發展是經濟發展需求和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管理應用相結合的自然產物。盡管當前我國財務智能化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但實踐的迅猛發展和智能化變革的演進邏輯表明,財會行業的未來發展將在專業引領和業務需求的指引下,由場景、數據和技術驅動,重視“用數據來管理、用數據來決策、用數據來創新”,用技術驅動數字經濟不斷發展。

結語

智能化時代背景下,以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深刻影響商業實踐和財務變革。財務數字化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財務人員轉型勢在必行,企業財務會計體系也急需重構。財務會計人員亟須從以核算為主的“賬房先生”,走近業務鏈,逐漸轉變為具有財務預測、分析與控制、資本運作和一定的大數據分析與處理、創新創業等能力的復合型財務人才。不少知名企業也已逐步構建起自己的數字化財務體系,在增強企業綜合實力的前提下,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有利位置保駕護航。財務數字化轉型和企業智能化轉型,應協同進行,彼此促進,共同提升企業的綜合能力,助力企業蓬勃發展。

猜你喜歡
智移云大智移云財務數據
“大智移云”背景下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的策略研究
大智移云時代對企業財務會計的影響與對策研究
基于“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會計教育教學創新模式研究
“大智移云”時代背景下高職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與研究
2018上市公司中報主要財務數據(8)
2017上市公司年報主要財務數據(6)
2017年上市公司年報主要財務數據(1)
2018上市公司中報主要財務數據(3)
廊坊智慧城市建設思考
“大智移云”助力河北產業升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