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教師成長的校本培養策略及思索

2023-01-05 11:57牡丹江市第十七中學
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 2022年3期
關鍵詞:青年教師崗位班主任

牡丹江市第十七中學 王 佳 宿 玲

隨著教育事業的飛速發展,各校青年教師所占比例均在不斷增大,青年教師素質不但影響著當前學校的教育質量,而且決定著學校未來的教育質量。青年教師承上啟下、繼往開來,能否培養和建立好這支隊伍,從現實和歷史兩個角度來看,都涉及教育改革和發展能否順利進行的大問題,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就是抓住了教育的未來,抓住了社會的未來。

牡丹江市第十七中學開展了“青年教師成長的校本培養研究”的課題研究,研究發現青年教師成長應建立多維體系,立足根本、著眼整體,既要符合青年教師成長的內在需求、尊重青年教師的成長規律,兼顧青年教師成長培養的核心意義,又要關注學校發展的迫切需要和實際困難,為學校的長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

一、青年教師成長的校本培養研究的總體方向

青年教師成長的校本培養要緊密圍繞學校的辦學特點和發展方向,挖掘和整合各類資源,為青年教師成長創設“友愛、互助、競爭、和諧”的平臺,完善青年教師專業培養的各類制度,建立合理的培養機制和保障機制。

學校要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學習、實踐、研究、反思,深入研究不同學科教學特點,重視不同教師的發展個性,引導青年教師確立學科發展的目標、提高教育教學的能力、優化教育教學的效果,更好地發掘自身的創新潛質,形成個性化的教育教學特色。

學校要讓青年教師獲得自我成長意識,幫助青年教師建立分步發展的目標計劃,將校內培養與校外培訓結合、將學習培訓與實踐鍛煉結合,建構青年教師自我適合、自愿堅持、自覺成長的具有本校特點和教師個性的青年教師專業培養的規范體系。

二、青年教師成長的校本培養的實踐策略

青年教師成長的校本培養其實并不是新鮮詞匯,幾乎所有學校都有培養的意識,但是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對青年教師采取模式化培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青年教師的個性發展和自我實現。在教育的新階段,青年教師群體已是以90 后,甚至是00 后為主體,其在思想、行為、情感上受媒體時代的影響,呈現多元化,對自我的感知、個性的展示,獲得自己空間的訴求感更為明顯,對教師與學生關系的理解也明顯不同。所以,學校必須摒棄以往陳舊固化的培養方式,要兼顧青年教師的內外需求,創設青年教師適應、接納、喜愛、有效的培養模式,并形成系統的、合理的培養體系。

1.建立青年教師理論培養體系,以精神塑造喚起職業自豪

青年教師的理論培養不能僅停留在以往法律法規及文件的學習方面,單純的法規培訓只能硬性規范青年教師的行為,不能引發情感共鳴和行為自覺。青年教師對教師職業的理解大部分停留在學生時代的感受和社會對教師的評價,在言論自由、消息龐雜、難以辨析的媒體時代,如何在精神層面引導青年教師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自覺約束自己的行為,忠誠履行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是青年教師培養的核心。

學校應重視培養青年教師的職業認同感,理解教師身份和職責。在此層面的引導務必避免枯燥生硬的理論說教,甚至進行“道德綁架”,將教師錯誤宣傳為無所不能、無欲無求的“神圣”。學校應讓青年教師感受平凡崗位的無限魅力,比如利用師德師風先進個人事跡宣講,開展老教師事跡講座,激勵青年教師傳承教育精神。同時,學校應營造幸福和諧的育人氛圍,傳遞樂觀積極的力量,減少負面消極的情緒,讓青年教師從精神上接納、融入教師生活,減緩角色轉化過程中的沖擊和排斥。

特別需要注意,青年教師理論培養過程中,心理學理論培訓的重要性不容忽視。青年教師的成長環境和社會時代的影響,教師心理意識誤區和隱性心理障礙日益凸顯,教師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關系到教育方向和成效,只有樹立健康的教師心理,才能保障教育的溫度。同時,基礎心理學對青年教師理解學生、掌握教育教學規律、開展德育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并可以發揮積極作用。

2.建立青年教師教學培養體系,以“藍青工程”搭建職業提升平臺

青年教師的學科素養普遍較高,但是大部分青年教師缺少教育實踐經驗,對教學過程存在許多盲點和誤解。對青年教師在教學方面的培養是一項綜合而復雜的工作,需要依托長期的接觸、觀察和指導。綜合研究結果發現,“藍青工程”師徒結對活動仍然是最有效的培養方式,針對每一位青年教師設立成長檔案,師傅跟幫教,指導教師除責任要求的示范、講解、聽課、評課外,還要幫助青年教師梳理教育教學流程和重難點,在與青年教師溝通、磨合中,潛移默化地滲透師德師風教育,引導青年教師深入理解學情和學生心理等,輔助青年教師逐漸形成完整獨立的教育體系。

在青年教師教學培養過程中,學校應注意全面性,要對每學期的成果進行驗收和總結,針對青年教師的問題和短板開設專項培訓或過關驗收,力爭一學期一個課型一個主題,目標明確、逐一突破、循序漸進,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

學校要認識到學校特色也許恰是青年教師成長的枷鎖,課堂教學要百花齊放,充分展示個性,就不能將青年教師變成師傅的復印版。作為“藍青工程”培養的補充,應激勵青年教師學習意識,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和比賽,具備資源檢索、整合和利用的能力,充分發揮潛能,合理展示個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才是青年教師培養的最終目標和學??沙掷m發展的不竭動力。

3.建立青年教師崗位培養體系,以崗位實踐促進綜合能力提升

青年教師不僅是學校教學的主力軍,更是學校發展的中堅力量,發掘青年教師潛能,培養班主任及中層崗位接班人也是學校青年教師成長培養的重要任務。班主任是教師又愛又恨的崗位,尤其對青年教師而言,更是“愛得無從下手、愛得力不從心”的崗位。如果直接安排青年教師承擔班主任崗位,并單純期望以壓力促進自主成長,在一定程度上只會加重青年教師的焦慮情緒,甚至提前讓青年教師產生職業倦怠感。

學校應轉變培養意識,幫助青年教師適應班主任崗位。如設置副班主任崗位,讓青年教師在實踐中了解學生,發揮優勢、彌補或規避缺點,掌握班級日常管理的方法,熟悉學生成長規律和心理,為日后的班主任工作奠定基礎。學校還應注重青年班主任的班科任配備,一般在七年級安排兩名有經驗的班主任,配一名青年班主任,起到老帶新的作用,手把手地進行日常工作能力跟蹤培養,督促青年班主任盡快進入角色,熟悉班級管理日常,了解學生行為和心理特點,掌握和科任教師以及家長等溝通的技巧;在青年班主任的班級,一般配備有教學經驗、在班級管理方面有方法有能力的科任教師,減輕青年教師壓力,提供班級管理經驗和示范,便于青年班主任在交流中獲取有效信息、借鑒管理方法。

如果學校中層干部急缺,可以實行“邊擔崗位邊培養”的制度,根據青年教師性格和能力特點安排進入各部門擔任干事,讓青年教師承擔職責,促進青年教師主動學習使用辦公軟件、教育教學設備等,鍛煉演講、朗誦、寫稿、主持、組織活動等能力,讓青年教師在工作實踐中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查找、彌補不足,從而培養有目標感、責任感、積極感、學力感、專業感的崗位人才,推動學校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

4.建立青年教師素質培養體系,以研修活動激勵自覺成長

青年教師成長不僅是學校的要求,更應是青年教師自覺的追求。不論是哪種形式的培養,最終都應是激發青年教師成長的自愿。在所有引導和幫助中,青年教師之間的互動力效果最為顯著。學校要注重青年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建立青年教師研修社,激發良性互助和競爭,促進青年教師綜合素質的持續和自覺提升。

學校以青年教師研修社為平臺,發揮督促和引導作用,打造教師基本功培養機制,開展鋼筆字、粉筆字、普通話等每日一曬活動,引導青年教師樹立終身學習觀,養成良好的自我學習習慣,提高青年教師基本功;組織青年教師相互交流,通過讀書分享、探討案例、暢談感受、傾訴困惑、研究解決方法、介紹成長經驗等方式,激發共鳴、排遣壓力,產生成長愿望和動力;根據常見問題或熱門話題開展專題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學校提供平臺,進行全校的展示和推廣。

青年教師的自我研修是與心靈對話的橋梁,可以有效避免青年教師聽從式模仿、封閉式成長。同時,有利于培養青年教師教科研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意識地辨析、總結、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為青年教師向專業型、研究型、綜合型教師轉變奠定基礎。

三、青年教師成長的校本培養的實踐思索

1.“藍青工程”師徒結對方式對青年教師成長作用顯著

在選擇指導教師時,不能僅關注指導教師的師德師風和教學能力等方面,還應在指導教師和青年教師的個性特長、教學風格、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加以衡量,如果相斥性太強,有可能不利于青年教師的成長。如有的指導教師性格開朗、個性幽默,個人教學風格與性格關系密切,課堂氛圍也比較活潑靈動,但是徒弟性格內向低調,不擅長表達,不容易駕馭氛圍較熱烈的課堂。這種情況下,青年教師雖然可以認同指導教師的風格,也可以有一定的模仿,但很難達成情感認同,反而容易使青年教師迷失方向,錯誤地改造自己。如果結對的指導教師是一位同樣內斂細膩、潤物無聲的教師,那么青年教師就可以產生情感共鳴,在培養過程中也更容易發揮出自身的特色,激發成長的自愿和自信,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青年教師成長培養應關注教師的性別和婚姻狀況

青年教師中有很多未婚女教師,女性青年教師面對婚姻和生育的需求,不可避免地與工作產生沖突。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女性青年教師應加速崗位培養進程,尤其27 歲左右的女教師,如果不在最初1~2 年內承擔班主任工作,而是按照舊的模式,要求其先帶一輪畢業班,那么3~5 年后,該教師即面對迫切的生育需求,生育后又面對孩子較小、精力和能力不足的問題,甚至可能整個職業生涯都沒有機會承擔班主任工作,這將嚴重影響青年女教師的成長。

3.承擔班主任工作是加速青年教師成長的最有效的輔助手段。

班主任可以使教師感受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如果不做班主任就不會嘗到當教師的真正滋味”。班主任工作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管理的平臺,一個鍛煉自己的機會,可有效地提升組織能力、協調能力、應變能力、溝通能力等。同時,青年教師不熟悉學生、不了解學生的成長過程、培養需求、個性行為等,對學科教學和自身素質提升有很大的負面影響,而作為班主任,則可有效接觸學生,激發思索、競爭和變通,對青年教師成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四、青年教師成長的校本培養的實踐建議

青年教師成長的培養必須立足校情、學情以及青年教師的自身特點,遵循循序漸進和發展自愿的原則,兼顧理論、教學、崗位、素質思維培養,培養能力全面的青年教師。

應對每一位新入職教師打造適合的職業成長規劃,充分考慮青年教師的優缺點、性格特點、婚育情況等,不能盲目、模式化地對其培養。應給予青年教師充分的尊重和包容,不應施加過大強度和壓力,要從情感角度關心青年教師的心理、情感、家庭狀況,保障青年教師之間融洽地交流,避免惡性競爭。

給予青年教師個人成長空間,協調教學任務和崗位任務,有短期培養和長期熏陶兩種模式的配合,避免青年教師產生消極應對思想和職業厭倦,甚至危害身心健康。

青年教師的成長培養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學校不能以短期效果為評價標準,要給青年教師足夠的成長時間和空間,切不可因一時的教育教學效果不佳而中斷青年教師的工作或調換崗位,阻礙青年教師成長。學校只有給予青年教師大膽嘗試的勇氣、實踐磨煉的機會和崗位,才能在和諧包容的氛圍中發揮青年教師的優勢,發掘青年教師的潛能,探索出符合學校發展的有效途徑,使青年教師獲得個性化培養和突破性成長。

猜你喜歡
青年教師崗位班主任
如何做好一個班主任
青春,在為國奮斗的崗位上閃光
中隊崗位該如何設置
如何指導青年教師上好一節數學達標課
用人文關懷激勵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夸夸我的班主任
青年教師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走進“90后”崗位能手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長
實施HR崗位輪換 打造復合型HRM團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