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推進研究

2023-01-08 15:45丁霄霄巢志紅
交通與港航 2022年1期
關鍵詞:保險機構責任保險事故

丁霄霄,巢志紅

1.上海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2.上海市交通發展研究中心

0 引 言

開展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作有利于發揮保險機構在預防、控制風險領域的特長和優勢,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有利于強化企業的安全責任意識,推進社會治理創新,提高政府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行政效能。交通運輸行業作為高危領域之一,需要響應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本文梳理了我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的發展歷程,對比了安全生產責任保險與其他險種的不同,從政府、保險服務、企業三方面研究歸納了交通領域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推進難點,從制度建設和平臺建設兩方面提出了推進交通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發展的對策建議。

1 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發展歷程

1.1 我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發展歷程

我國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以下簡稱“安責險”)經歷了探索起步(2006—2008年)、正式確立(2009年)、推廣發展(2010—2016年)和強制實施(2017年底至今)四個階段[1]。

2006年6月,《國務院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安責險的保險概念;同年9月,(原)安監總局、(原)保監會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安全生產領域責任保險健全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的意見》后,各地自行組織開展安責險試點工作。

2009年7月,《關于在高危行業推進安全生產責任保險的指導意見》印發。

2016年12月,《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印發,提出在高危行業領域強制實施安責險。

2017年12月,《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印發,明確自2018年1月1日起,從國家級別開始逐步實施安責險制度。

2019年8月,《安全生產責任保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規范》發布。

2021年9月1日起,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施行。根據新《安全生產法》,屬于國家規定的高危行業、領域的生產經營單位應當投保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安責險從此成為法定保險。

1.2 安責險與其他險別的關系

安責險與工傷保險、雇主責任險、公眾責任險等險種保障范圍有重復和交叉,但在保險保障功能、效果等方面又存在著較大的區別[2]。

性質不同。安責險強調各方主動參與事故預防;工傷保險是社會保險制度,是為了達到廣覆蓋面而采取低賠付標準的強制性險種。相較于安責險,雇主責任險的保險范圍較窄。

功能不同。安責險綜合了雇主責任險、意外傷害保險和第三者責任險的功能特點,進一步擴大險種保障效果,還收窄了除外責任:對一般商業險種不予賠付的投保企業的“投保企業的重大過失責任”和“違反安全法規的行為”列入保障范圍,同時加強了對各類安全生產事故的事前風險管理,具有事故預防功能??傮w而言,安責險與其他相關險種相比,覆蓋群體范圍更廣、保障更充分、賠償更及時、預防服務更到位。

1.3 交通行業安責險推行現狀

在推進交通行業安責險的過程中,部分省市在組織管理體系、政策銜接工作、費率調節機制、事故預防機制、平臺建設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和顯著成效。

組織管理。湖南省建立了交通運輸安責險推廣工作領導小組,實行由領導小組領導下的聯席會議制度,引入了第三方保險經紀機構。山東省按照“屬地管理”和“行業指導”相結合原則推進交通運輸高危領域安責險工作,強調了管理考核,將安責險試點工作納入“平安交通”考核或評價指標內容,將企業安責險推進情況作為日常檢查、專項督查的重要內容。

政策銜接。寧波市明確企業投保的保險產品中已涵蓋第三者人身傷亡和財產損失賠償、從業人員人身傷亡賠償、事故搶險救援、事故鑒定、醫療救護、法律訴訟等保障范圍的,視為已投保安責險;明確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強制實施的從業人員工傷保險、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道路運輸承運人責任險(司乘人員責任險)、水路客運承運人責任險、船舶油污險等保險產品,繼續按要求實施,并納入安責險統計與管理。天津市明確在《天津市交通運輸行業企業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實施方案》印發前已經投保承運人責任險等與安全生產相關的其他險種的企業,應補充、完善保險責任,強化事故預防服務功能,待原保險合同期滿后,調整為安責險。

費率調節。湖南省交通行業企業安責險的保費由基準指導費率、差別費率和浮動費率綜合確定,費率調節的依據包括:生產經營單位的事故記錄和等級、安全風險程度、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安全生產誠信等級、隱患排查治理及整改情況、安全生產領域聯合懲戒“黑名單”納入情況和近年賠付率。天津市安責險的保費由基礎費率、分級費率和浮動費率綜合確定,基礎費率根據企業生產經營范圍、從業人員數量、責任限額等因素確定;分級費率根據企業或項目風險等級、企業安全管理水平等因素確定;浮動費率根據往年度安全生產事故情況等因素確定。

事故預防。天津市成立事故預防服務工作委員會,負責對事故預防工作計劃、事故預防資金提取和使用、第三方技術服務機構選定等重要事項進行集體研究。浙江省提出各設區市應急管理部門引導保險機構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委托相對統一的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事故預防服務。鼓勵第三方服務機構分類制定服務目錄,針對不同類型企業開展訂制式服務。強調第三方服務機構接受委托后,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再委托(專業技術鑒定事項除外)。

平臺建設。湖南省建設了安責險防災防損信息管理平臺。浙江省提出由承保機構(或第三方服務機構)建立事故預防技術服務信息管理系統,由省應急管理廳建立全省安責險信息管理系統,各相關單位逐步建立相配套的信息監測系統,形成與執法監管的動態實時信息共享機制,實現管理閉環。

2 交通行業安責險推進難點[3]

2.1 政策推動力度不足

安責險的初期拓展耗時較長,需要行業安全監管部門借助行政力量來推動?!秾嵤┺k法》適用于所有高危行業,未根據各行業的特點進一步細化,未對保險機構為交通運輸行業各細分領域參保企業開展事故預防技術服務的頻率、標準、細則、防災減損服務費費率的調整、保費費率的收取標準、投保、風控、理賠全過程的監督考核機制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明確,在制度上缺少對行業安責險規范發展具體的要求和指導。

2.2 保險服務能力不足

行業壁壘有待突破。安責險包含7類事故預防技術服務工作,即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安全風險辨識、評估和安全評價、生產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編制和演練、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安全生產科技推廣應用和其他有關事故預防工作。交通行業包含多個細分領域,不同領域的風險特點、風險程度各異,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在交通行業推行安責險,需要有強大的專業性人才隊伍作為支撐,相關人員既要熟悉保險條款,又要熟知交通行業各細分領域的風險特征。但目前,既掌握保險知識又熟悉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產知識的機構及人員極度匱乏,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安責險在交通行業的推進。

存在逆向選擇風險。交通運輸行業同一細分領域不同企業間的風險程度各不相同。風險等級較高的企業會積極投保以分散自身過量的風險,而風險等級較低的企業投保安責險的積極性不足。保險機構對各參保高危企業的具體風險掌握不清,予以承保之后,易導致風險大量積聚,若不能科學有效地分散風險,很大程度上可能危及保險機構的償付能力,進而導致目前很多保險機構不愿承保安責險,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安責險的供給。

預防服務成本較高。在交通行業各細分領域,安全生產風險辨識千差萬別,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方式多種多樣,安全評價內容不同、制度不同、標準不同,導致服務價格的不同,事故預防費用與保費比例無法清晰界定,進一步導致防損服務成本較高;且企業保費中規定用于防災防損的部分,往往無法覆蓋第三方機構開展安全服務的支出,導致保險機構賠付成本和賠付風險一直居高不下。

制度優勢發揮受限。從部分地區的實踐來看,由于缺乏專業的服務團隊、科學的保險模式和先進的風控工具,現階段保險機構只較好地履行了風險保障義務,只發揮了經濟上的作用,而保險金融參與安全管理的杠桿作用還未完全發揮出來,亟需對保險機構開展事故預防技術服務工作進行規范引導,確保安責險制度發揮應有作用。

2.3 企業參與意愿不足

一是大多數企業對于安責險的內涵認識不足,易將安責險與其他險種混淆,未意識到安責險對事故預防產生重要作用,認為目前購買的保險已經能夠滿足本企業的風險保障需求。

二是部分安全生產體系較為完善、各項安全生產設備較為齊全、事故率較低的企業,更多地認為購買安責險為企業經營增加了經濟負擔,并未從風險防范、保障雇員權益的高度來看待安責險制度的實施。

三是部分企業認為,即使是高危行業,同一企業不同性質崗位間的風險與風險程度各異。相比之下,行政崗位的從業人員面臨的風險遠低于一線工作崗位人員,按要求為所有從業人員投保安責險沒有必要。

四是對于保險機構提供事故預防服務能力的不信任。保險機構缺乏交通行業高危領域的專業人才,其在行業的險種推廣和防災防損服務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投保安責險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 推進交通行業安責險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以制度建設為支撐點穩步推進安責險[4-5]

(1)出臺交通行業安責險實施細則。為確保交通運輸行業安責險制度有效實施,建議各地制訂行業安責險實施細則。明確行業推行安責險的總體要求、實施辦法、保險產品(保險責任、保障額度、保險期限、條款費率、保費繳納)、事故預防、保障措施等。

(2)編制安責險信息管理平臺建設標準。政府層面建立安責險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的標準規范,作為安責險配套標準,加強對各地區的安責險信息化工作的指導。行業層面建立運營規范。主承保公司統一安責險運營服務流程和服務標準,有序推進運營服務和風險管控服務,使所有參保企業得到統一的承保、理賠和事故預防服務。

(3)制定行業各領域專項技術服務規范。一是確定第三方準入機制。監管部門及保險機構加強對引入的第三方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及專家的監督管理。二是細化技術服務標準。分領域制訂交通運輸行業安責險事故預防服務技術標準,細化分類分規模實操辦法,指導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提高專業化、標準化水平。三是完善監督考核機制。監管層面,政府部門自行或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依據規范對保險機構進行服務評價。自查層面,保險機構建立事故預防技術服務工作責任制,建立服務評估和改進機制,每年對事故預防技術服務的質量和效果進行自評或第三方評估。受保險機構委托開展安責險事故預防技術服務的安全生產專業技術人員和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依據規范開展技術服務質量自查,針對年度評估、回訪、投保單位投訴、政府相關部門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制定并落實改進措施,持續提高事故預防技術服務質量。

3.2 以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加速推進安責險

安責險信息化平臺建設是加強安責險監管以及開展事故預防服務的有力手段。安責險信息化平臺的功能主要有面向行業管理部門的行業管理功能、保險機構及企業的保險業務管理功能和面向第三方服務機構與專家的風控服務功能。

(1)行業管理功能。安責險信息化平臺通過加強數據融合與挖掘,建立安責險大數據庫。政府管理部門通過平臺獲取生產企業風險數據和保險公司服務數據,掌握轄區內的安責險投保情況、企業風險情況及保險機構服務情況,為政府應急管理、綜合監管以及行業風險研判提供了數據支持,可大大提高行業安全監管效率。

(2)保險業務管理功能。安責險信息化平臺的保險業務管理功能實現了投保、理賠、服務管理等保險業務的線上運行,可記錄安責險全過程信息,提高了保險機構的服務效率,實現安責險痕跡化管理。

(3)風控服務功能。安責險信息化平臺的風控服務功能主要體現在實現了線上與線下服務的融合,即平臺通過整合線下安全生產技術服務力量,有效聯通保險機構、生產經營企業、安全生產專業技術人員與安全生產技術服務機構,可在線上為安全生產風險企業匹配相應安全生產服務專家,在線下為企業開展事故預防技術服務。

4 結 語

推行安責險對維護高危行業作業人員的安全、利用金融杠桿促使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高全行業安全服務能力有著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交通運輸行業安責險的發展面臨著諸多難題:政府部門行政資源力量不足,缺乏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抓手;保險機構風險管理基礎建設欠缺,專業人才與專業技術不足;行業企業對安責險認識不充分,投保意愿不足。因此,建議借鑒其他領域發展經驗,在完善相關制度的基礎上,借助平臺建設,高效發展安責險,助推安全生產多元共治。

猜你喜歡
保險機構責任保險事故
港口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制度探究
學中文
董事責任保險對公司治理水平的影響
廢棄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淺析存款保險機構
如何解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污染問題
——環境污染責任險發展分析
責任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