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新時代西寧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幾點思考

2023-01-08 22:37
智庫時代 2022年2期
關鍵詞:西寧流動人口民族團結

趙 璐

(中共西寧市委黨校)

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好民族工作,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努力開創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西寧市作為青海省的省會城市,多民族聚居、多文化交融,全市總人口246.8萬人,有漢、回、藏、土、蒙古、撒拉等51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總人口70.51萬人,占西寧全市總人口的28.57%。與全國其他省會城市相比,少數民族人口占比最高。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是當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必然要求,是西寧“十四五”時期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內在要求,也是確保西寧各民族共同走向現代化的基本路徑。

西寧市在探索創新民族工作新路徑,不斷提升民族工作制度化、精細化、社會化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與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要求相比,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仍然存在:一是城鎮公共服務有待進一步增強。近年來,西寧城鎮化率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城鎮化率達到72.1%,城市人口規模明顯擴大,省會城市人口占比達到41.66%,省內人口流動逐漸增強,公共服務保障壓力日益加大,幫助少數民族適應城市手段增多。許多進城少數民族群眾存在“入學、入住、就業難”的問題,缺乏專業的就業培訓,對于居住環境、貧困程度、醫療保障等方面急需認真研究加以解決。二是預防化解涉及民族因素矛盾糾紛面臨新的挑戰。城市人員密集,網絡技術發達,信息傳播快,各種社會問題比較集中復雜,個別孤立的事件易被擴散利用,為矛盾糾紛的妥善處置增加了難度。城市少數民族與原聚居區少數民族關系密切,在城市發生的影響民族關系問題會在原聚居區產生反應,在原聚居區發生的問題又會在城市產生影響。三是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實路徑有待進一步探索。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概念還沒有厘清,對其豐富內涵和偉大意義宣傳教育不夠,尚未形成針對國民基礎教育、高職教育、干部教育、黨員教育、社會教育等不同人群的常態化教育培訓機制。民族團結宣傳和教育在廣大人民群眾中的重視程度還有待提升,有的社區僅僅對少數民族居民進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宣傳,而有的居民則認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針對少數民族的事,與自己并沒有什么關系,因而不愿意參加與民族團結相關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削弱了民族團結教育宣傳的覆蓋范圍和效果。

基于以上不足,對如何立足新時代,推動西寧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有幾點思考。

一、構建“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格局,推動西寧民族工作提質增效

構建“民族團結進步+”融合發展大格局,不斷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與文化旅游產業、社會治理、民生改善、基層黨建深度融合,在實踐中探索出新時期民族工作的新路徑。一是堅持加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黨建引領,推動工作落實,把創新社會治理,加強黨的基層建設作為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的主線,提升各級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對支部工作開展標準化建設、規范化達標等工作,對軟弱渙散的基層黨組織及時跟進整治。加強黨建綜合服務中心建設,總結推廣城西區“石榴籽”黨支部的成功經驗,積極探索構建新型社區“石榴籽”黨支部。二是全面實施民族團結進步+社區治理,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推動建立相互嵌入的社區結構和社區環境,幫助跨省及省內流動的少數民族融入社區,在社區建立民族政策法規、科學技術知識、職業技能培訓、城市文化規范的培訓制度,充分調動各類社會組織提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城市生活適應能力。廣泛宣傳不同民族居民和家族鄰里和睦、互尊互助、聯合創業的典型事跡。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從城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領域的規劃引導,倡導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做好新建社區的規劃引導,在城市更新項目中綜合考慮相互嵌入問題,在新城規劃、新區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戶區改造項目等規劃建設和居住分配中,建設互嵌社區,引導各民族居民互嵌居住。三是大力發展民族團結進步+民生改善,增進民生福祉。利用西寧少數民族文化特點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保護生態,增加就業,促進增收,讓各族群眾共享城市發展成果;實現“公共服務同治”,不斷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快建設健康西寧,著力解決各族群眾“看病難”的問題,提高全市各族群眾的健康水平;加快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使現有教育布局更加優化;健全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大力實施住房提升計劃,嚴格落實保供穩價措施。四是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互聯網,助力創建活動。不斷豐富創新創建宣傳載體,以互聯網作為宣傳主陣地打造網絡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新平臺。利用各級宣傳網站和新媒體客戶端、微信公眾號適時推送黨的民族政策,及時轉載有關于民族工作的會議講話精神。組織融媒體編寫“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民族團結進步故事,以案為例,解讀黨的民族政策。以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為引領,建成電子商務產業園及電商服務平臺進行促銷,加速西寧市地區特色產品銷售,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優秀農產品。以互聯網為平臺,運用多種方式宣傳展示西寧優秀傳統文化,推動當地優秀傳統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發展文化產業。五是充分挖掘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族文化,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進一步保護和發展西寧市少數民族傳統文化,不斷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展示各種優秀中華文化、培育文化人才、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增進西寧各族群眾的文化認同。進一步挖掘西寧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好傳承保護宣傳工作。做好藏醫藥、回醫藥等民族醫藥的傳承發展,打造民族醫藥特色產業。西寧世居少數民族歷史悠久、文化豐富,依托民族特色文化,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引導,大力發展體現不同民族風俗的特色文化旅游。挖掘西寧世居少數民族與當地民族的交往交流歷史,打造獨具地方特點和民族特色的特色村寨作為西寧旅游的亮點和品牌。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庫,組織當地民族文化傳承人系統普查、挖掘、收集、整理西寧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河湟文化、飲食文化、服飾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制作一批高質量的文藝精品上傳網絡,弘揚普及西寧歷史文化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二、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根基

持續全面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以民族團結進步“十進”活動,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分類、分層、分人群推進,進一步擴大社會教育的覆蓋面。一是加強學校教育,發揮思政課的主渠道和滲透作用。樹立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正確闡釋各民族同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納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相關課程。加強各級高校尤其是職業技術學校的思政課教學,在基礎課和專業課程中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結合“四史”宣傳教育,講清楚中華民族,尤其是西寧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積極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增進“五個認同”。二是切實擴大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社會覆蓋面。要在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全過程中加深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理解,不能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課程僅僅作為各級社會主義學院主體班次的課程,還要作為基礎課程納入黨校(行政學院)的各類班次培訓中,尤其是入黨積極分子,以及村、社區黨員培訓的內容,引導各級黨員干部不斷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偉大內涵。完善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擴大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社會覆蓋面,發揮西寧社區干部學院的優勢,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納入基層黨組織領導的社區教育,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與文明城市創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相融合,探索建立家庭教育機制,讓民族團結進步思想浸潤人心,推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制度固定化、方式生活化、效果長期化。三是豐富創新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載體和方式。根據不同的受眾人群特點,探索有效的宣傳方式。積極發揮“紅袖標”志愿者、街道巡防員、小區樓(棟)長等隊伍作用,結合法規宣傳月、政策宣講日等時機,深入轄區小區、居民家中開展法規宣傳、民族政策宣講等活動。邀請專家、法律援助人員進小區開展“民族知識”講座,利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組開展“講民族故事”“賞民族風俗”“話民族團結”等各類宣講活動。用民族團結短語、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典型事跡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四是大力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全社會的普及和使用。全面把握新時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要求,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從機關單位、學校、家庭、社會教育等多方面一起發力,利用宣傳教育、主題演講、技能比拼等系列活動,提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的水平和質量。

三、推動標準化管理,提升西寧民族工作社會管理服務水平

城市民族工作既是城市工作,也是民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寧民族工作要把重心放在加強和改進城市民族工作上,依托社區,充分挖掘,積極培育從事民族事務的專業人員,不斷推動西寧民族工作的精細化、規范化和標準化。一是統一思想認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對于當前西寧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民族工作面臨的重大問題和重要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定期研究、分析研判,密切掌握民族工作動態和趨勢。堅持加強黨的統一領導,形成全社會廣泛參與的民族工作格局。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干部隊伍專業化建設,大力培養選拔民族工作專業人才,加強對民族工作干部的教育培訓,提升民族工作部門干部能力水平。二是確立地方標準,推動“服務規范標準化”。借鑒2020年浙江省出臺的全國首個《城市民族工作服務指南》,把民族工作以標準的形式固化。根據西寧實際,建立關于城市民族工作兼具規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標準,建立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長效機制,完善社區服務,引導少數民族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從單純的服務管理向積極構建環境、文化和心理的互嵌式社區轉變。三是運用信息技術,推動“互聯互享標準化”。搭建大數據網絡統戰平臺,利用互聯網不斷提升民族工作智能化服務水平。通過采集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姓名、民族、身份證號、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子女狀況、戶籍地址、現居地址、工作單位及地址、郵編以及是否有居住證等基礎信息,完善就業、醫療、教育、養老等各類信息的整合,讓西寧各族群眾都能更加便利地享受均等化、精細化、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四、提高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推進西寧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需要運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態度、專業的方法、精細的標準,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的效能。要堅持運用法治理念和法治方式處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糾紛,及時解決在日常生活中因民族習俗引發的小摩擦小糾紛,維護各族群眾的合法權益。一是加強完善民族工作法律規范體系。近些年,西寧城市快速發展,少數民族跨省跨區域的流動使得西寧市各民族人口結構、分布狀況和發展差距都發生了改變,要根據民族工作的新特點盡快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進一步完善與民族工作相關的法律條例,以法治化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升法治思維能力。二是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等多調聯動的工作機制。深入開展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開啟化解矛盾糾紛“大聯調”機制,開展堅決糾正和防止針對少數民族歧視性做法督查。排查摸底熱難點問題,最大程度消除社會不穩定因素,把問題和隱患化解在基層,進一步提升各族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健全社區民主協商。三是推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化。積極探索社區“石榴籽家園”打造新模式,充分發揮社區在調節利益糾紛、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專業性、行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各類調解組織在維護社會穩定中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加強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教育引導和服務管理,及時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制定并落實防范化解措施,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和睦共處。

五、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體系,打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美好生活家園

近年來,隨著西寧城鎮化的快速發展,省際省內人口流動明顯增強,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工作是西寧城市民族工作的重點。西寧市要立足新時代,不斷探索民族工作的新路徑,引導各族群眾相互尊重、和睦相處。一是提高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信息化水平。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完善對少數民族流動人口信息采集,打造網絡智慧服務平臺,實現各部門相關信息共享共用,建立綜合協調網絡。完善流入地與流出地兩頭的對接機制,增強民族工作的社會聯動性。二是搭建全覆蓋網絡化服務體系。加強各部門資源共享、工作協同,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提供全方位貼心式的服務,比如詳盡的法律咨詢、最新的就業政策、如何習得城市規范以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等,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能夠讓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更好、更快、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滿足城市中各族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三是完善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管理。將少數民族流動人口融入社區為民服務體系建設,充分利用社區黨建責任網格,建立起流入地和流出地跨區域協作機制,利用大數據網絡信息技術手段形成信息互通、人員互動、銜接互補、共同負責的工作格局。同時邀請各民族代表人士參與城市民族事務的服務管理,建立完善參政議政、創業商貿、交往交流交融、公共服務的機制,開展社區民族創業就業培訓,鼓勵創辦社區商業服務實體。提升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生活品質,使西寧成為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和諧美麗的幸福家園。

開創新時代西寧民族工作新局面,要按照增進共同性的方向改進民族工作,不斷推進鞏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的創建成果,努力推動新時代西寧民族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西寧流動人口民族團結
基于雙變量probit的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研究
民族團結之歌
輕輕松松聊漢語——“中國夏都”西寧
數說流動人口
數說流動人口
流動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記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關于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創民族團結和諧之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