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經典閱讀與人文教育*

2023-01-08 13:41
智庫時代 2022年16期
關鍵詞:通識人文文本

李 芳

(武漢商學院)

一、經典和經典閱讀

關于“經典”,從詞源學上,最早“經”和“典”是分開的,“經”有作為典范的書籍的意思,“典”在《說文解字》中有記“典者,五帝之書也?!彼?,“典”指“重要的書籍”。后來,“經典”兩字常常放在一起,成為一個新的詞。作名詞時指具有權威性的著作,作形容詞時指著作的權威性或事物的典型性和影響。對“經典”一詞,很多研究學者都曾作出定義,如北京大學王余光教授在其著作《閱讀,與經典同行》中說:“我們常說的經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響的、經久不衰的著作,其內容或被大眾普遍接受,或在某專業領域具有典范性與權威性?!盵1]因此,經典指的就是古今中外在不同的知識領域里那些最具有權威性、典型性的著作。這些經典文本跨越歷史、跨越民族和國家,無論是何種文化背景,往往都蘊含著豐厚的文化積淀和人性內涵。關注人類精神生活中最根本性、最具有普遍意義的問題,是對人的生命和人性的根本的觀察、剖析、理解、領悟,濃縮成文字之后,流傳百世。當我們閱讀這些經典作品時,能夠跳脫時空的限制,在思想上達成共鳴。

近代以來,不同高校和知名作家都曾給大學生推薦過一些閱讀經典書目,如胡適、季羨林等。胡適《一個最低限度的國學書目》,季羨林《中外文學書目答目》,包括近年來市場上推出的哈佛大學113 位教授推薦的《最有影響的書》等,這些都是不同時代推薦的經典書目。在新的歷史時代下也應吸納一些新的經典,當然也包括時下網絡、電子媒體上的經典。同時一些經典著作知名的譯本、注釋都可以歸類于經典閱讀。

我們倡導大學生多閱讀經典,就在于大學生在閱讀經典作品的同時去主動了解、思考、人文涵養的這樣一個過程。這是大學生“養性”也是精神成長的必經途徑。同時閱讀經典也需要大學生能真正靜下心來,“磨練心性”,提升人文涵養。

二、當前大學生經典閱讀存在困境及其多重原因探析

通過對大學生經典閱讀現況調查材料的大量搜集、整理以及筆者對經典閱讀相關問題進行訪談的基礎上,發現目前大學生經典閱讀情況不容樂觀,大學生傾向于娛樂休閑閱讀,閱讀品位和質量不佳。同時因就業和學習的壓力,大學生在功利性閱讀明顯,通過一些影視作品對經典著作的理解不乏“誤讀”和“曲解”等等。面對當前經典閱讀存在的如此困境,我們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原因探析。

(一)時代和社會對大學生經典閱讀的影響

隨著現代化科技的快速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崛起,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給人們精神生活帶來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因學習和就業等壓力的多重影響,造成強烈的實用、實效、功利傾向。一方面,對大學生而言,在學業和就業的雙重壓力下,功利性閱讀壓倒一切,英語四六級考試,專業資格證書,考研,考托,考公務員,“出國熱”等,這類關系到大學生學業和就業的書籍占據了大學生閱讀的主要部分。同時各種計算機、金融、營銷等應用類書籍也比較受青睞,沒能靜下心來去親近經典文本。隨著數字化時代新媒體的發展,視覺圖像對文字閱讀產生極大沖擊,大學生更愿選擇那些更輕松的娛樂休閑等快餐式閱讀,從而與經典閱讀越來越疏遠。

(二)現行的教育考核體系對經典閱讀的影響

大學生為什么不愿讀經典?除上述所說受當前實用、功利的市場環境和社會氛圍影響,也與現行教育考核體系不無關系。雖然我們在倡導素質教育,但無論是日??己诉€是中考、高考,分數依然是衡量我們能否升學的唯一標尺。到了大學,一部分學生開始漠視學習,忙于各種資格證書考級、考研和參加社會實習,意識不到填充自己“內部”的重要性。我們在學校求學只是我們人生道路上的一段,每個人要樹立終身學習概念,不斷充實自我,完善自我,加強內在修養和整體素質提升才應該是大學生成長成才的必修之路。

(三)經典文本自身對經典閱讀的影響

經典閱讀遭遇冷落和疏遠的尷尬困境,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也在于經典文本自身的特點。一些經典文本是文言文寫作,有著獨特的語法和語境表達,讀來不禁會感到艱深晦澀。因此,今天的大學生去翻閱這些經典文本原著,就有力不從心之感,久之就更不會主動去經典閱讀了。

(四)高校缺乏科學合理的通識課程體系構建

毋庸置疑,人文通識類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但是一些高校根本談不上一套系統的通識課程建設體系,部分高校即使有通識教育課程,但也存在著結構不合理,課程設置隨意化,師資隊伍薄弱,教學方法單一,課程評價單一等問題。就拿教學方法來說,一些通識課程嘗試打破傳統教師講授為主,然而實際教學過程中,繼“滿堂灌”變成“滿堂問”,其本質是一樣的,教師是主體,學生是受眾,學生作為個體缺乏對經典的獨特感受和理解,這種教學方式收效甚微。最重要的是它也消解了大學生對經典閱讀的興趣,經典閱讀自身的價值未能有效體現。

三、重視經典閱讀對大學生人文教育的重要意義

(一)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人文”是指人的內在精神世界和價值世界。什么是人文教育?可以說,傳授人文知識只是人文教育的內容或形式,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才是人文教育的終極目的和價值追求。人文教育的目的就是通過人文知識的傳授、環境熏陶,培養大學生成為有價值理性和健全人格的人。而人文精神就是關于人的精神,關于人的素質,關于人的教養。關于人格的培育和提升,就是怎樣把人培養成一個有靈魂的人,一個更加健全的人,一個更加全面發展的人,一個更加具有人性人情的人。人文精神的實質和核心,是強調“人之所以為人”。不僅關注人的生存問題,更關注人的存在問題。它是一種對人自身絕對的尊重和關愛,承認作為個體的人的價值,人的尊嚴,人的權力,人的自由以及人的自我實現和自我發展等。簡而言之,它的核心是引導人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凈化靈魂,拓展其精神生活空間,建構其完美的人格。同時人文精神在強調對個人自身關注的同時,也關注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2]

當前在教育領域,高校教育也存在著如一味追求就業率、高質量科研成果,熱衷高校排名。特別是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注重大學生專業教育而對大人文素質教育。因此我們更要重視和倡導大學生多讀經典,發揮經典文本對大學生人文素養提升的作用,非常有必要。

(二)經典閱讀涵養人文精神

正因為古今中外經典文本中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價值和思想意蘊,大學生閱讀經典文本對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意義重大。而且可以與流行的“快餐讀物”閱讀形成一種張力,這對學生的健康全面的發展也是必要的。[3]特別是在當前,大學生學習和生活也不可避免以“是否有用”作為衡量的標準。以致不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首先考慮是否“有用”,是否“對自己有利”,而不是出于對知識本身的興趣、個人特長和獲得知識的內在需求等,很多時候甚至當成就業的一個“砝碼”,反映在價值觀念上表現出強烈的實用、實效、功利傾向。一部分學生變得極度冷漠、自私、信仰危機,少有對人內在情感和精神追求的關注;而另一部分可能走向另一個極端,覺得一切無意義,沒有目標,終日得過且過,精神彷徨和無所適從......我們倡導大學生親近經典,閱讀經典,感受古今中外優秀著者對人生,對真、善、美的思考和探索,對拓寬學生的精神空間,促進學生良好人格的形成等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大學生閱讀經典其實就是一種尋找精神家園的過程,是一種自我精神成長的過程。

(三)經典閱讀是人文教學的重要途徑和方式

高校實施人文教育很大程度上還是離不開人文學科教學。而人文學科教學不同于自然學科,它更多的應該是體驗性的,感悟性的,它要求學習者能全身心投入其中,學習者以自己的經驗、認知、能力沉浸作品中,去真切地感悟和思考,同作品中的人物共情,直至領悟作品中的思想價值和文化意蘊,并從中獲得情感洗禮和價值升華。故而經典閱讀是人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同于一般的人文知識概念化的教學。學生進行經典閱讀是主動積極的狀態,主動深入文本,帶入角色,這種狀態有利于激發學生思維和思考探究的能力,而不是為了學分而學,也不是為了獲得一些人文理論知識加碼。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經典閱讀是人文教學必不可少的重要支撐??梢哉f,經典閱讀進入人文教學的領域,為人文教育注入新的源頭活水。

四、構建經典閱讀教學,打通人文素質通道

(一)將經典閱讀有效納入高校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

上文呈現大學生經典閱讀困境時談到了經典作品本身由于年代久遠和大學生自身閱讀能力限制,尤其是在當前網絡信息時代下,年輕人更加傾向于娛樂閱讀和淺閱讀,導致很多大學生對經典閱讀敬而遠之。因此倡導高校設置就業和人生規劃方面的課程,讓學生找到未來的道路和人生的方向,重拾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心。同時將經典閱讀納入通識教育課程體系構建,注重與專業融合打通,引導學生閱讀和理解。同時對經典文本進行有選擇的系統選編,補充完善相關資料,運用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消除他們與經典文本之間的疏離感。

(二)有效引導學生正確選擇經典閱讀文本,掌握閱讀方法

我們課程之外也要倡導大學生多讀經典,那讀什么樣的經典呢?一是要根據所學專業,讀專業領域里的經典文本、經典著作。二是要結合自己的興趣和志趣,選擇一些文化經典文本,開闊視野,愉悅身心,沉淀思考。別林斯基曾指出:“閱讀一本不適合自己的書,比不閱讀還要壞。我們必須學會一種本領,選擇最有價值,最適合自己需要的讀物?!盵3],同時我們還必須引導學生重視深閱讀。什么是深閱讀?深閱讀就是真正沉浸下去,在閱讀的同時不斷進行思考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全面提升自己的審美感悟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變革教學方式,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方式

當前一些人文學科的教學模式流程單一,最典型的就是文史加通論,這就好比我們在中學學習語文時,不管是賞析何種類型作品,總是事無例外圍繞作品時代背景、作者介紹、中心思想、字詞段意等“解剖式”理解和學習。長此以往,人文學科自身的生動性和多樣性被消解,教師更多的還是知識的輸出,學生缺乏對經典作品最直接的感受和思考。人文教育變成一般的知識教育、“知道教育”。

高校應持續推進通識課程教學改革,在課程設置上更加科學合理。同時在教學方法上擯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著力營造充滿活力、師生良性互動的課堂氣氛。以學生為中心,鼓勵學生通過閱讀經典文本,自主思考,并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暢所欲言勇于交流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不同觀點的碰撞。立足于學生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以達到提升人文素養的目的。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課程思政和人文思想的融合,使學生在閱讀經典文本時能體悟到文本中人文思想的熏染和洗禮,從而有效達到人文經典課程教學、培養完善人格塑造精神的教育目標。

(四)構建多元的通識課程成績評價體系

在通識課程實施中,教師應建立合理、有效、科學的評價方式,而不是單一以分數來對學生人文課程進行衡量和評價。這一指標體系可以由學生課堂表現和期末綜合評定兩部分按一定比例進行綜合評定。課堂表現是學生課堂參與情況的體現,形式也應是多樣的,可以是讀書報告,也可以是討論交流發言。期末測評以鑒賞性讀后感、小論文形式呈現,以考查學生分析能力、語言能力,最終的指向是讓學生體驗作品,與作品人物命運共鳴,獲得人文體驗和人文情懷。

(五)提升教師人文素養,加快教師專業化成長

除了加強人文教師隊伍建設外,還要關注人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我們的通識課程教師自身要有深厚的人文功底和人文素養,同時注重教師自身素養的積累和提升,不斷完善和提升自己,用心做好學生成長的引路人。

綜上,高校肩負著立德樹人職責,要把“育人”放在首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不僅僅是高校,我們的社會、家庭都要重視大學生經典閱讀,提倡并有效引導,以經典閱讀為載體,有效提高大學生整體人文素質。

猜你喜歡
通識人文文本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通識少年小課堂 無線電尋寶之旅
通識少年“種”石油
通識少年小課堂 血液之旅
通識少年·拿破侖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