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高校學生志愿者的共性需求分析與管理措施探討

2023-01-09 09:48
智庫時代 2022年14期
關鍵詞:高校學生志愿志愿者

梁 艷

(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很多國際會議和大型活動都需要志愿者服務,社會人士和高校學生都可以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需要具備一定的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還要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高校學生的時間比較自由,有良好的文化素養和專業的知識技能,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意愿比較強烈,是志愿者團隊的主要力量。為了更好地對活動現場和志愿者進行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保證服務質量。

一、高校學生志愿者的共性需求

(一)參與動機比較復雜

志愿服務的類型較多,高校學生會根據自己的想法參加不同的志愿服務。有的學生想要為社會服務,通過參與志愿服務發揮自己的特長,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有的學生非常關心社會中的弱勢群體,這類學生往往具有很強的同理心和責任心,想要為弱勢群體做一些事情。有的學生參加志愿服務的原因比較簡單,認為志愿服務能夠豐富自身閱歷,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學生非常享受服務的過程,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無論高校學生出于何種目的,都能在志愿服務中得到鍛煉,強化自身的奉獻精神,積累更多的經驗,獲得一份難忘的經歷。不同的動機會影響學生的行為和志愿服務的效果,應當明確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的原因,更好地管理高校學生志愿者。

(二)志愿服務時間有限

學校往往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志愿服務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要保證參加活動的過程不會對個人的學業產生影響,高校學生應當以學習為主,不能讓志愿服務影響學業。學生必須合理規劃自己的時間,在完成日常課業的基礎上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所以,志愿服務的時間會受到很大限制,高校需要考慮學生的課程安排,盡量將志愿服務安排在課余時間或假期,如果志愿服務的時間較長,或者時間集中在白天,就會影響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為了不耽誤學業,學生只能放棄志愿服務活動。從時間層面來看,高校學生更喜歡參加時間較短的志愿服務和不同類型的志愿活動[1]。

(三)志愿者的群體特性

雖然高校學生積極參加各種類型的志愿活動,但是每次參與志愿服務的時間較短,志愿服務缺乏一定的深度,高校學生對志愿者的理解不夠透徹,沒有仔細了解過組織功能和權利義務,這與學生群體的特點有一定關系。高校學生非?;钴S,有較強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和實踐,往往會對新鮮的事物產生興趣。學生與社會的接觸較少,一直在校園中學習和成長,而志愿活動為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的機會,學生可以在志愿服務中體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所以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意愿比較強烈,但是,高校學生缺乏一定的耐心,往往不會在同一個志愿活動中堅持過長的時間,當新鮮感逐漸消失后,學生就會終止志愿服務。另外,當代高校學生在舒適的環境中成長,具有較強的優越感,但是校園環境與社會環境的脫節影響了學生對社會的認知,部分學生特立獨行,難以融入集體,溝通能力較差,這些都為高校學生志愿者的管理帶來了挑戰。

二、高校學生志愿者活動的基本情況

(一)高校學生志愿者活動的類型

高校學生志愿者活動包含四種類型的活動:第一,幫困服務方面的志愿服務。高校學生精力旺盛,文化水平較高,可以幫助貧困地區和基層地區進行科教文衛方面的建設,如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和下鄉活動。志愿服務活動幫扶的對象主要是社會中的弱勢群體,如留守兒童和獨居老人等,在相關單位和機構的組織下,引導更多高校學生關注弱勢群體。第二,社區類的志愿服務。例如,醫學院的學生可以在社區宣傳醫療衛生健康的知識,法學專業的學生可以普及法律知識,為有需要的人群提供法律援助。高校學生還可以為社區中的孤寡老人、殘疾人提供幫助,在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中進行精神文明建設。第三,大型活動的志愿服務活動。主要為重要的國際會議、體育賽事等。例如,2022年的北京冬奧會,活動中包含1.4萬名北京地區高校學生志愿者,高校學生有語言方面的優勢,能夠進行對外聯絡、維護各類設施、維持現場秩序,確?;顒禹樌e辦。第四,社會公益有關的志愿活動。這類活動的涉及面較廣,如交通管理、環境保護、積雪清理等,這些活動能夠推動社會公益事業不斷發展,讓更多大學生和公眾關注社會公益。

(二)高校學生志愿者管理存在的問題

高校學生志愿者活動具有較強的組織性、流動性,有著多樣化的活動形式和較大的覆蓋范圍,但是在實際的組織和管理中存在較多問題。對志愿服務活動進行策劃和宣傳時,沒有明確的目的,沒有強調奉獻精神,學生沒有深入了解活動的內容和志愿者的要求,經常會在報名之后失去積極性。部分高校過度干預志愿服務活動,強制學生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如果學生不是自愿參加活動,將會影響服務的質量和志愿者的管理。高校學生報名后需要接受志愿者培訓,但志愿者培訓往往會受到經費和場地的影響,無法提供系統的培訓,培訓的方式也比較落后,沒有和志愿服務活動結合起來。志愿服務是學生自愿參與的,為了激勵高校學生,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其中,往往會為擔當志愿者的學生提供一定的獎勵,但是,有些活動完全沒有任何獎勵,無法激發學生參加志愿活動的積極性。部分學生缺少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沒有理解志愿服務的要求,沒有盡到志愿者的義務。有些活動需要大量志愿者,對其進行培訓和管理時,需要參考組織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相關規定,但是,志愿者的管理制度并不完善,無法保證管理的效果,也無法保證活動開展的效果。

三、高校志愿者的管理措施

(一)加強組織管理

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有專門的組織,應改變組織內部的管理模式。首先,建立溝通機制,組織中的各個部門缺少溝通會影響培訓和管理工作的開展,在溝通機制的要求下,各部門要加強溝通,如果志愿服務活動臨時發生變化,或者在服務中遇到突發事件,各部門人員能夠及時進行溝通,快速制定應對措施,以最快的速度解決問題,讓志愿者有序開展各項工作,減少突發事件對志愿服務的影響[2]。

其次,確定志愿服務的目標,有些志愿服務活動沒有設置目標,志愿者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提供服務,無法保證志愿服務的質量。在前期策劃志愿服務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并不是強制性的要求,可以通過目標引導學生志愿者,讓學生理解志愿服務的精神和理念。例如,在關愛孤寡老人的志愿活動中,將“微笑服務”當成目標,微笑能夠拉近志愿者和老人的距離,讓老人產生一種親切感,從志愿者的微笑中感受到溫暖,通過真誠的微笑保證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

最后,對部門和崗位進行調整。有些志愿服務活動的時間相對較長,每個部門都有各自的工作任務,可以根據志愿服務活動的需要設立臨時性的部門,對組織中的人員進行調整,將人員安排到臨時設立的部門中,專門負責志愿服務活動的相關工作。另外,還可以采用崗位輪換制度,很多學生都想參與到志愿服務活動中,但是志愿服務的崗位較少,只有一部分學生能夠成為志愿者,為了讓更多學生都有機會參加志愿活動,可以采用崗位輪換的方法,以多人一崗代替原本的一人一崗,一個崗位可以安排多個學生,合理安排各個學生的志愿服務時間,這種方式能夠減輕學生的負擔,避免志愿活動過度影響學業,同時也能讓更多學生體驗到志愿服務的生活,相同崗位的學生還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指導,以最好的狀態提供服務,即使某個學生臨時終止志愿服務,也不會影響正常的志愿服務,其他學生能夠快速填補空缺,體現出較強的靈活性。雖然輪崗機制的建立比較復雜,但是實踐之后會大大提高志愿者管理的效率,也會讓高校學生更加認同組織的安排。

(二)提供專業培訓

雖然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活動的意愿比較強烈,但是很多學生并未參與過志愿服務活動,必須對學生進行培訓,在培訓之后才能正式進行志愿服務。培訓工作是志愿服務的基礎,也是高校學生成為志愿者的前提,雖然志愿者培訓會受到經費和場地等因素的影響,但是,為了保證志愿服務的質量,必須克服各種困難,確保志愿者接受專業的培訓。在培訓的過程中,應當為高校學生志愿者介紹志愿服務的法律法規,介紹整個志愿服務活動的流程和要求,使高校學生志愿者了解自身的權利,在服務期間履行志愿者的義務。培訓期間,應強調奉獻精神與服務精神,向志愿者宣傳志愿服務的理念和目標,使志愿者保持真誠、負責的態度,將奉獻精神貫徹到志愿服務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志愿者培訓應秉持自愿原則,志愿者培訓與學校中的課程考核不同,不可以強制要求學生。通過專業的培訓,高校學生志愿者能夠掌握一種或多種技能,將專業技能應用于志愿服務工作中,使高校學生志愿者更好地幫助他人[3]。

志愿者培訓應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培訓的內容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在一項大型活動中,志愿者的工作包含不同的類型,有著不同的服務內容,需要不同的技能,必須根據志愿服務活動中各個崗位的要求進行培訓,為不同崗位的志愿者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合理設計培訓的內容,采用不同的培訓方式。例如,在禮儀迎賓的志愿服務中,需要對志愿者的儀態表情和語言動作進行培訓。在醫療救助志愿者的培訓中,要對志愿者進行醫療救助方面的專業培訓,保證志愿者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如果志愿者沒有掌握專業技能,有可能會耽誤救助工作,錯過最佳的救助時機。在實際的醫療救助志愿服務活動中,部分志愿者的體能較差,不了解急救常識,無法為醫療救助提供幫助,只有提供專業的技能培訓,才能保證醫療救助的有效性,保護人們的生命安全。

(三)建立高校志愿者服務制度

完善的制度能夠為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提供保障,應加強制度的建設,使志愿服務更加規范,通過規范化的管理和服務踐行志愿服務的理念,做到長遠發展與健康發展。志愿者服務制度能夠為志愿者管理工作提供指導,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務質量,履行公共服務的職能,體現出志愿服務的社會價值。志愿者服務組織應當對高校學生志愿者進行分類,根據志愿服務活動的需求進行規劃,在招募的過程中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長和意愿,將學生安排到合適的服務崗位上,充分發揮高校學生的優勢。根據志愿者分類的情況進行培訓,使高校學生志愿者不斷成長,在培訓過程中掌握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并在志愿服務工作中運用這些知識和技能,實現志愿服務的目標和志愿者的個人價值。志愿者服務組織要加強文化建設,宣傳志愿服務的精神理念,營造良好的氛圍,讓整個志愿者團隊更加和諧。

首先,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對志愿者的精神品質、服務態度和專業能力進行評價,對志愿服務的質量和效果進行評價,將考核評價機制貫穿到志愿服務的全過程。適當的考核評價能夠讓高校學生志愿者不斷進步,端正學生的服務態度,對志愿者服務工作的完成情況進行考核,總結志愿者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志愿服務的經驗,優化志愿者管理模式,促使志愿者不斷改正和成長??己嗽u價結果能夠反映志愿者的表現,應對表現優秀的志愿者提供獎勵,志愿者服務組織可以對志愿者的服務情況進行監督,高校學生志愿者也可以針對組織和活動提出自己的建議,讓高校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更加完善[4]。

其次,建立跟蹤反饋機制和激勵機制。當志愿服務活動出現問題時,組織可以在跟蹤反饋機制的幫助下快速發現問題并作出反應,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可以成立監督小組,對志愿者和志愿服務活動進行跟蹤監督,了解志愿者的服務情況,及時解決服務中的問題,使志愿者保持積極的服務態度。監督人員要到活動現場進行督導,與志愿者進行溝通,對活動現場的突發情況進行處理。督導人員可以采用單獨面談的方式,在交談的過程中了解志愿者的思想動態和服務情況,培養志愿者的奉獻精神與團結協作精神。如果志愿者的表現非常優秀,應當對其進行鼓勵,激發志愿者的內在動力。志愿服務組織應當認可優秀志愿者的工作,采用多樣化的激勵措施,例如,對志愿服務進行宣傳,邀請記者采訪優秀志愿者,通過典型案例宣傳志愿服務精神。組織還可以采用精神激勵的方法,根據志愿者的個人興趣,為其提供更多志愿服務的機會,在其他志愿服務活動中,優先選擇之前表現優秀的志愿者。組織可以用物質方式進行激勵,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報酬,通過多種激勵方式,增強志愿者的價值感和榮譽感,讓優秀的志愿者成為高校學生的榜樣,鼓勵更多高校學生參加志愿活動[5]。

最后,建立協調機制。良好的協調機制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實現志愿服務目標,使高校志愿服務組織長遠發展。一方面,協調好內部關系,組織要對志愿者進行指導,及時發現志愿者服務工作中的問題,招募志愿者和安排服務工作的時候,要考慮志愿者的個人意愿和能力特長,避免志愿者對組織的安排產生不滿。高校學生有著不同的追求,有些學生想要參加國際性志愿服務活動,有些學生想要幫助弱勢群體,有些學生想要獲得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應當根據高校學生的個人意愿合理安排服務工作。另一方面,協調好外部關系。志愿服務活動的發展不夠成熟,很多高校學生并不了解志愿服務活動,也沒有參加過志愿活動,社會認同感較低,很多人受到功利主義的影響,認為志愿服務就是一種無償勞動。要想推動志愿服務不斷發展,就要加強宣傳,為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充足的經費,做好政策上的保障,讓人們正確認識志愿服務活動,協調好志愿服務組織和社會的關系,為高校學生志愿者活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四、結論

高校學生能夠在志愿服務活動中留下寶貴的回憶、發揮專業特長并實現個人價值,要想讓高校學生志愿者得到鍛煉、不斷成長,需要創新高校學生志愿者管理模式,完善志愿者服務機制和管理制度,及時解決活動現場和志愿者的問題,鼓勵更多高校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滿足高校學生的需求。

猜你喜歡
高校學生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我是志愿者
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及作用發揮探索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應用探索
擁有《鹿鳴》書與卡,填報志愿成行家
高校學生意外傷害事件應對與處理
志愿中國
為志愿者加油
小小志愿 大大愛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