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醫藥治療慢性蕁麻疹的臨床研究進展*

2023-01-09 20:10王文博尤劍鵬張曼李彤覃倩包富龍鄧晶晶
西部中醫藥 2022年11期
關鍵詞:黃水維吾爾藏醫

王文博,尤劍鵬,張曼,李彤,覃倩,包富龍,鄧晶晶

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 南寧 530001

慢性蕁麻疹(chronic urticaria,CU)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每周發作2次以上且持續時間≥6周的瘙癢風團和(或)血管性水腫,少數會呈現胸悶、惡心等全身癥狀[1]。該病女性發病率為70.3%,男性發病率約為女性的一半,各年齡段均可發病,尤以20~40歲年齡段最常見[2-3]。其病程遷延難愈,常持續數月甚至數十年不愈。長期反復發作的風團及瘙癢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降低患者生活質量。而CU的病因復雜,有學者認為與食物、藥物、物理、感染、蚊蟲、精神及工作壓力等多種因素有關[4-5]。

目前,臨床對CU的治療多以抗組織胺類藥物為主,如H1受體阻斷劑、H2受體阻斷劑、擬交感神經藥物等,輔以鈣劑及維生素C,對于嚴重發作的CU常用皮質類固醇激素。雖然,現代醫學對CU的治療起效快、作用強,但停藥之后病情易反復[6];傳統醫學治療盡管見效較慢,但因其作用持久,副作用小而逐漸受到患者的青睞[7]。民族醫藥作為各民族醫療實踐經驗的結晶,對患者的生活環境、生活習慣以及用藥有更加全面的了解,能更好地對CU實現精準治療[8]。因此,防治CU的新治法或可進一步從民族醫學中挖掘?,F將近20年來各民族醫藥治療CU的經驗進行整理,以期從中探索有效治療經驗,裨益臨床實踐。

1 藏醫對CU的認識及治療

1.1 藏醫理論CU在藏醫中被稱為“隆疹”,屬“黃水病”或“蟲病”范疇,發病的誘因可以是寄生蟲、增多的“黃水”及“耑和德哇”紊亂[9]。由于飲食不當,血液中的廢物壅聚于膽而演變為“黃水”,擴散至機體內外,觸及具有刺激性的異物時發于皮下,或由飲食起居不當,外感寄生蟲而發“隆疹”[10]。一般情況下,藏醫從藥物、飲食、起居等方面治療CU,比如:針對白(寒性)“黃水病”,可以用酒、綿羊肉、陳酥油、旱懶肉、馬肉、蔗糖等做成酒制劑摸擦頭部,或由寄生蟲侵犯引起者藥用奇林翠雀、赤芍等做成植物油制劑抹擦頭部,起居方面禁忌潮濕寒冷和冷風受襲[11-12]。

1.2 藏醫治療方法

1.2.1 藏醫內服方藥據白瑪卓嘎[13]經驗,十味乳香加味丸、十八味歐曲珍寶丸等均具有干黃水作用,且均能治療黃水癥。同樣,久賣多杰[14]以干黃水為原則治療CU患者60例,再加具有活血功效的藏藥別沖-15味治療赫依琪蘇型“隆疹”、十八味貢丸治療黃水型“隆疹”、紅花-13味治療血熱型“隆疹”,有效率達100%(痊愈23例,顯效26例,好轉11例),驗證了藏藥治療CU疹(干黃水)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2.2 藏醫外治療法據藏醫《四部醫典》記載,藏醫外治法包括艾灸、擦涂、放血、金針、藥浴、油脂、熨敷等療法。其中運用金針和艾灸療法刺激相關穴位,可祛除黃水;運用油脂、擦涂和熨敷療法,將藥物施于患處,不僅能祛除黃水治療CU,還能緩解瘙癢感。藏藥藥浴是用炮制好的五味甘露浴、扎瓦等特色藥材進行藥浴,并協同放血療法,效果顯著[9]。

2 蒙古醫對CU的認識及治療

2.1 蒙古醫理論CU在蒙古醫(簡稱“蒙醫”)中被稱為“呼日布?!薄肮湃詹枷!?,亦被稱為赫依固布杜如[15-16]。蒙古醫“三根學說”指出,人體依靠“巴達干、希拉、赫依”這3種能量維持生命活動,“三根”偏盛偏衰,失去平衡而導致疾病,并將它歸為“赫依病”或“巴達干病”或“黃水病”范疇[17]。赫依或“黃水”發生太過、不及或搏亂等變化,失去相對平衡,損壞身體而致“呼日布?!保?8]。蒙古醫治療“呼日布?!币话惴譃閮戎魏屯庵?,內治常服用蒙古族藥物,外治則以五味甘露?。ǘ嗳~、刺柏葉、水柏枝、麻黃、小白蒿)進行藥?。?9]。

2.2 蒙古醫治療方法

2.2.1 蒙古醫內服方藥郭玉華[20]和其木格[21]使用蒙古藥查干湯聯合巴特日七味丸和噶日迪五味丸治療CU,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常規西醫治療,觀察組用巴特日七味丸、查干湯和噶日迪五味丸,發現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郭玉華治療88例患者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7%、84.1%,其木格治療66例患者中,觀察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97.06%、88.4%)。而查干湯聯合巴特日七味丸和噶日迪五味丸蘊含祛黃水之意,與藏醫類似,祛黃水對治療CU有效,而調解赫依也能達到預期效果。高志清[13]用蒙古醫藥治療CU,認為應在燥黃水和調解赫依的基礎上加暖胃祛風、清血熱蒙古藥(治療165例,總有效率為100%)。

2.2.2 蒙古醫外治療法烏云[22]根據《甘露點滴》及《蒙醫藥選編》,用傳統五味甘露?。ǘ嗳~、刺柏葉、水柏枝、麻黃、小白蒿、花椒、大料等)治療CU,達到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燥協日烏素(燥黃水)等效果。哈斯畢力格[23]用蒙古醫塔本阿爾山?。ù贪?、照山白、麻黃、水柏枝、小白蒿等)治療CU,“塔本阿爾山”藥浴祛赫依、燥黃水功效突出(治療患者82例,總有效率為100%)。兩種治法皆體現蒙古醫調整機體內部偏盛偏衰的“赫依”“協日”“巴達干”,從而達到防治CU的效果。

2.2.3 蒙古醫綜合療法白春梅[24]和梅榮[25]均采取蒙古藥結合藥浴的方式治療CU,發現內治法從整體上調理“赫依”“協日”,達到清熱解毒、祛黃水、調赫依的效果,外治法能緩解CU發病時的極度瘙癢感,內外合治,既減輕患者痛苦,也從根本上調理機體狀態,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且在隨訪的42例患者中,治愈后半年到一年未復發,有效降低了復發率。靈萄[26]和薩日蓋[27]以蒙古醫的整體觀理論為指導,以燥黃水消黏、升胃火、易消化為治則,結合常規西醫治療CU,靈萄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93%,高于對照組的80.30%;薩日蓋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8.53%。蒙古藥調理氣血、祛黃水,西藥緩解瘙癢感,蒙古藥和西醫的結合與蒙古醫內外治法的結合有異曲同工之妙。

3 維吾爾醫對CU的認識及治療

3.1 維吾爾醫理論CU在維吾爾醫學(簡稱“維醫”)中歸為體質型氣質失調疾病,“合力提”(體液)學說認為在人體生命活動中,4種體液不斷保持一定比例的平衡狀態,機體才能保持穩定的健康狀態,而處于正常生理功能的肝臟以各種營養物質為原料,在四大物質(自然界火、氣、水、土)和人體氣質的影響下,產生4種體液。在各種致病因素作用下,引起機體正常體液量和質的改變,形成異常致病性黏液質、膽液質及血液質,導致皮膚及黏膜局限性反復發作的水腫性皮損。調整失調氣質為治則,治法一般分為3種:致病體液成熟法、致病體液排泄法、失調體液平衡法[28-29]。

3.2 維吾爾醫綜合療法在治療CU方面,維吾爾醫診療學的特點是調理機體內的體液,內外同治。伊合帕爾·木拉提[30]運用綜合療法包括成熟、清除、內服外用等方法分階段治療CU,根據不同異常黏液質選擇不同異常黏液質成熟劑、異常黏液質清除劑。例如第一階段用膽液質成熟劑,待膽液質成熟后用相應的清除劑,第二階段用相應的外用藥外敷或外浴來調節體液平衡,使其恢復正常的平衡狀態。此種獨特的分階段治療法將疾病機理演變過程、病情變化程度均詮釋在用藥過程中,簡化了治病思路,臨床療效確切(治療162例患者,總有效率為95.06%)。

穆巴拉克·派祖拉[31]采用維吾爾醫古典醫籍《美贊尼·提甫》中記載的方劑復方迪那爾合劑來調節異常體液,發現維吾爾藥組較西藥組療效好且能有效降低抗人C反應蛋白。茹先姑·麥麥提依明[32]將維吾爾藥熏蒸與拔火罐相結合治療CU,治療組在風門穴和曲池穴等穴位進行拔罐,調節氣血、行氣止癢,同時采用艾葉等進行熏蒸,通過清除異常黏液質調節體液,與常規西藥組相比,維吾爾藥熏蒸和拔火罐結合療效更佳(治療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7.5%、72.9%)??梢?,在維吾爾醫學中,調節異常體液能防治CU。

4 壯醫對CU的認識及治療

4.1 壯醫理論CU屬壯醫學“風毒病”范疇,壯醫的毒虛致病理論認為,CU的致病因素中,“毒”首當其沖,風毒侵犯人體肌膚后在機體內游走不定或結于局部,壅滯維持人體生機和反映疾病動態的“龍路、火路”,繼而發病。壯醫特色目診法中“勒答”(眼睛)可示:白睛脈絡多而散布毫無規則。以除毒、通龍路或通火路為治則,治療措施有內、外治法等,外治法以藥線點灸為主,療效明顯[33-35]。

4.2 壯醫外治療法一般情況下,治療“風毒病”首選具有調氣、祛毒等作用的外治法。滕紅麗[36]運用壯醫藥浴聯合藥線點灸治療CU,皮損分布、瘙癢等癥狀評分和血清免疫球蛋白E(serum immunoglobulin E,IgE)等均改善(P<0.001),證實壯醫藥浴聯合藥線點灸療法治療CU安全有效。由此看來,壯醫藥線點灸可通過祛除機體內的“風毒”來通龍路和火路,藥浴則祛“虛”調氣,調節身體機能。

5 瑤醫對CU的認識及治療

5.1 瑤醫理論瑤醫稱CU為“漿朋比”,屬瑤醫“痧癥”范疇,主要由于先天稟賦不耐、元氣虧虛、久病虛勞、內生毒邪,或體虛復感風、濕、熱(火)毒,毒邪浸入神路(筋脈),三元失諧,氣血盈虧失衡,氣血不能萬化,加之邪氣入脈,神路不通,氣行郁滯,毒邪向內達臟腑,向外透皮竅,而誘發本病?,庒t藥多通過解毒除蠱、啟關透竅治療本病,如采用清疹方內服,或通過藥浴外洗,并結合刺血療法、瑤藥竹罐療法等治療[37-38]。

5.2 瑤醫治療方法

5.2.1 瑤醫外治療法陳云亮[39]研究經典瑤醫方(茶籽油3 g,功勞葉、百部、地膚子、防風、忍冬藤、蛇床子各50 g,浮萍30 g,鮮韭菜150 g,熬制后外搽身體)發現,瑤醫經典方實際上是調節機體內、外環境的盈虧平衡,盈虧平衡對改善蕁麻疹患者的皮膚癥狀和預后有積極作用(治療組癥狀積分低于常規西醫組)。

5.2.2 瑤醫綜合療法尤劍鵬主任醫師在調研廣西區恭城、金秀、富川等瑤族自治縣的過程中發現,瑤醫清疹方(浮萍、虎杖、青水龍、蓮花燈、不出林、桑寄生、燈心草、千斤力、大補藤)內服、藥浴方(黃皮兆、扛板歸、水浸木、水楊梅、楓樹皮)外洗及刺血、瑤藥竹罐療法治療CU效果明顯。

6 傣醫對CU的認識及治療

傣醫稱CU為“悶慢涼”,歸為“癍疹類”范疇。由于人體維持正常生命活動需要“佤約塔(風)、阿波塔(水)、爹卓塔(火)、巴他維塔(土)”4種物質保持相對平衡,所以當四塔偏盛或不足,“毒”入侵機體,可導致CU。治療需調節四塔平衡、解毒、消疔瘡。張鵬飛[40]用傣藥解毒劑“雅解沙把”治療CU,發現其既能平調四塔五蘊,又能清熱解毒、安心定神??梢?,蘊含“雅解”的傣藥能防治CU。

7 小結

藏醫、蒙古醫、維吾爾醫、壯醫、瑤醫、傣醫對于CU的病因、機理、治則、治法的認識有較完整的理論體系,治療也取得一定臨床療效。然而CU病因復雜,臨床常以口服西藥為主,雖起效快,但治療方法單一,長期服用易產生耐受性,因此,亟待發掘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在防治CU中,民族醫藥具有突出優勢,但仍存在以下問題:1)CU的治療個人經驗報道較少,樣本量數據較欠缺,循證醫學證據不夠充分;2)對于CU的療效指標等方面未達成統一認識,缺乏客觀標準和規范化的診療過程;3)缺乏外治法及成藥治療該病的臨床研究等。

基于目前的問題,應加強以下3方面的研究:1)整合民族醫藥的藥物資源和治法,采取大樣本、精確設計的臨床研究,獲取更充分的循證醫學證據;2)建立統一的療效評價標準,制定規范化的診療過程,如:先推進行成民族醫學防治CU的地方性療效評價標準,再進一步量化分析和推廣,從而形成范圍更大、適用性更廣的標準;3)深入挖掘和整理民族醫藥原始資料,推動民族醫學與現代醫學技術結合,探索民族醫的成藥、外治法對CU的治療優勢,以期更便捷、更系統地治療該病。

猜你喜歡
黃水維吾爾藏醫
基于藏醫經典古籍《四部醫典》的文獻傳承發展研究
基于數據挖掘的藏醫放血療法治療高血壓選穴規律
藏醫催瀉療法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動期回顧性研究
基于數據挖掘的藏藥三黃水類方治療“黃水病”用藥規律研究
理發店店主堅守24年的“約定”
探析維吾爾文學作品中的生態女性主義
維吾爾“十二木卡姆”在新時期的傳承發揚路徑探討
高墻內的暖“心”人
高墻內的暖“心”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