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物細無聲”的隱形資助讓受助學生更有尊嚴

2023-01-09 00:47周賽君劉陸雪
晨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潤物細無聲助學隱形

周賽君 劉陸雪 田 潤

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過程中,資助主體開展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必然有自己的基本價值立場與價值態度。[1]資助主體的價值取向是否符合資助工作的客觀規律及資助對象的現實需求是判斷其是否適用于指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開展的重要標準。當前,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基本要求的高校學生資助工作,雖然突出了資助的公平性,實施了精準幫扶,使得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有實際獲得感,但對學生的“潤物細無聲”的隱形資助還亟須延伸與拓展,要在資助工作中體現人文關懷。

一、問題的提出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等一系列深刻論述,對新時代教育工作進行全面部署。[2]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資助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務。國家對高校的資助工作要求也越來越嚴格,越來越細致。不論從覆蓋范圍、資助力度上還是資助精確性上都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各高校不斷探索新的資助育人工作思路和方法,在資助工作當中,緊密結合“助困”“扶智”和“扶志”,力求推動所有學生的全方位能力提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突出“育人”目的。

對高校來說,實現學生和政策目標的共贏是具有一定挑戰性的事情。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會發現一些問題,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是以經濟資助為基礎的,在這基礎上不斷豐富和發展資助的內涵,而“顯性”或者說“可視化”的資助模式有時反而為學生或者資助工作帶來一定的困擾。比如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自尊心較強,不希望自己的經濟情況被老師或者同學知道,導致其可能即使處于經濟困難中也不愿申請助學金或困難補助等。因此,如何借助大數據平臺建立“隱形資助”模式,并給予他們“靜悄悄”的資助和關愛,成為資助工作者面臨的一個難題,也給資助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隱形資助的價值所在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任務。學生資助的最終目的在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使他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和進步的機會。[3]隱形資助正是通過有效的信息渠道認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后,用“隱形”方式對其進行資助,這是一種更加注重資助工作的人文關懷,有效保護受助學生的個人隱私的一種資助方式。它不僅僅是在物資方面給予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更多的關注和傾斜,還應給予他們生活和學習上更多的關心和幫助,為他們的興趣培養、能力提升、視野開闊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隱形資助的實質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去標簽化”,是以育人為導向和目的,在尊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個人隱私下注重對其人文精神關懷,注重物質資助與精神慰藉的有機結合,注重鼓勵其自立自強,樹立自信并追求全面發展。

三、隱形資助模式的實踐與探索

學校在多年資助育人實踐中, 立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潤物細無聲”的資助理念為指導思想,創新工作思路,構建了“價值引領、物質托底、能力提升”三位一體的隱形資助育人模式,聚焦立德樹人,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質,堅守經濟資助不打折,在保護學生自尊前提下提升學生能力發展。全面打造有智慧、有溫度、有內涵的隱形資助育人體系,深入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實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堅強保障和堅實后盾。

(一)動態監測的隱形托底:餐飲預警系統

在“潤物細無聲”這一資助理念的指導下,上海某高校自2012年開始就嘗試推出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隱形資助模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餐飲預警機制,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通過動態監測的隱形托底,及時發現校園中日常餐飲消費較少、有異常的學生。隱形資助模式的“去標簽化”過程,既反映了對貧困大學生的經濟關懷,也使接受資助者個體的尊嚴受到尊重,體現了關懷中的人文精神。這一做法讓學校對困難學生能夠做到主動發現、主動干預,保護學生的隱私,實現精準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預警機制的實施,是對學校已有幫困體系的有效補充,是學校資助信息化工作的大膽創新。

學校根據前期在全校范圍內的科學調研,總結學生的常規情況,進而篩選有效預警數據,及時進行預警關注。學校建立可調取的學生日常餐飲消費基本信息,并通過走訪調研,制定多種預警目標及其相應的預警標準線。最終通過計算機分析形成預警信息,根據預警標準線,生成在預警目標下需要關注的學生。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在預警機制發出預警警報后,學校將會與受關注學生個人單獨聯系,實現一對一的了解,對于確實存在經濟困難的學生,立刻采取幫助、引導的管理方式,最終實現主動的“靜悄悄”資助(見圖1)。

此外,學校還制定了預警信息定期匯總制度,實現與院系的雙向反饋,并根據與受關注學生的后期回訪,了解預警系統的開展成效和學生輿情,不斷完善預警信息的修訂。

圖1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餐飲預警機制實施方式

(二)潤物無聲的關愛保障:云端愛心屋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高校以慈善助學作為資助體系的有效補充,在高校重視并開展校園公益慈善文化教育,營造校園慈善氛圍,加強學生對公益慈善的認識,培養學生參與公益慈善的能力,引導學生有序參與公益慈善事業,借助慈善助學不斷豐富和發展隱形資助的內涵。

慈善助學是與國家助學互為補充的一種助學形式。2005年,上海某高校在全國高校中首創了慈善愛心屋。慈善愛心屋是上海特色的慈善助學方式之一,作為上海慈善事業的品牌在全國推廣和傳播,資助育人成效顯著,具有一定的輻射引領與推廣作用。慈善愛心屋在物質幫困、人文關懷、慈善公益等方面展開了深入探索,在途徑和載體上推進慈善助學、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

慈善愛心屋構建了“物資幫困、素質提升、服務社會”三位一體的助人育人模式。在物資幫困方面,愛心屋的愛心超市有一個類似淘寶的頁面,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需要什么物資,都可以在網站上“靜悄悄”地申請、選取,負責老師審核通過后,學生憑校園卡在線下愛心屋領取。愛心超市物品種類繁多,學習和生活用品一應俱全,根據調查,84.5%的學生表示慈善愛心屋的物資種類符合學生的需求,所領取的衣物、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讓他們印象深刻。

學生資助要從經濟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轉變,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愛心屋也在不斷變化,以求滿足同學們日益增長的對個人發展能力的提升。慈善愛心屋特設立了互動學習中心,以“ABC資助育人理念”為指導,通過領袖講堂、企業見習、素質拓展、美育講座等活動,開辟了一條全新的資助育人渠道,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素質和綜合能力。

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高校培養的學生不僅有物資獲得感、能力的提升,還需要引導學生有序參與公益慈善事業,以小我服務大我。某高校建立了上海高校首家慈善義工隊,并擔任首屆和第二屆上海高校慈善義工聯隊隊長單位,把資助工作從對學生的物資幫扶向素質提升,向服務社會、回報社會,樹立社會責任感的方向推進與發展。慈善育人“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顯著,愛心屋涌現出一批能自強、懂感恩、會反哺的典型學生代表,他們在祖國需要的地方揮灑青春。

調查對象當中,95%的學生認為獲得資助(含物資及資金)需要回饋社會。其中,認為需要回饋社會的原因主要是依次是“社會責任”“感恩之心”“多一份愛心多一份希望”,所占比例分別為37.3%、35.1%和27.6%。當被問及“你希望回饋社會的方式”時,93.1%的學生表示希望通過“現金捐贈、實物捐贈、社會義務工作三者結合”以及“社會義務工作”兩種途徑回饋社會。

近八成學生表示參加慈善活動對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提升個人能力有重要作用。從參加慈善活動的收獲來看,參加慈善活動增強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學生超過一半,所占比例為52.8%;參加慈善活動提升了個人實踐能力的比例為26.9%;讓自己對慈善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的比例為10.5%;培養自己關心公益事業的熱情的比例為8.3%。由此可見,如何通過慈善事業進一步提升受助學生的慈善理念,為他們創造更加廣闊的發展平臺和機會,對于高校慈善事業的長遠發展與傳播都有著很積極的意義。

在新時代背景下,為了進一步提升慈善愛心屋的品牌形象和品質,為高校慈善育人注入新的發展活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切實提升學生的獲得感,學校對愛心屋靜悄悄的幫扶模式進行優化升級,打造了“云端愛心屋”,即慈善愛心屋2.0版本,這是對隱形資助工作的傳承、創新和發展。云端愛心屋是依托信息化管理實現學生自主選擇、自選地址,學校統一結算的“你下單、我買單”模式。管理員將資助中心選定的上千種商品發布在平臺上,讓所有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看見,并隨時隨地隨意選擇想要的物資,完全做到線上操作。同時,管理員可以實現全程跟蹤,能夠了解現當代大學生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更能給我們精準資助提供一些幫助、思考和建議。網上下單、自選地址是完全的線上操作,更能夠保護學生的隱私,更受學生喜愛。

慈善愛心屋作為上海高校的特色品牌,其發展需要有公民慈善意識和社會慈善價值觀的支撐,而這種氛圍和支撐的形式就需要慈善助學品牌的引導,通過慈善助學品牌的宣傳和引導,進一步推進上海特色的高校慈善助學品牌建設,培育和弘揚無私奉獻的慈善精神,倡導愛心和奉獻精神,以卓有成效的慈善品牌宣傳工作,激發當代青年學生參與、支持慈善助學的熱情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其個人綜合能力的同時,推動慈善助學事業的發展。

(三)潛移默化的人才助力:助力揚帆計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了“六個下功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等內容,學校也深刻地認識到資助育人不僅要聚焦面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物質保障,更要聚焦全體學生尤其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提升。在這一背景下,學校連續四年實施“助力揚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能力素質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助力揚帆計劃”),讓“授人以漁”的發展型資助模式在校園生根發芽、全面開花。

助力揚帆計劃“ABC資助育人”的理念為資助育人工作的核心目標,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創新資助育人的平臺。該計劃以院系項目申報的形式,因“系”制宜,發揮院系的自主性,集合全校的能力、資源去推動資助育人工作?;顒右约彝ソ洕щy學生為核心目標群體,但在具體開展中并不設壁壘和標簽化,凡感興趣或有需要的學生皆可參加。這一“去標簽化”的隱形資助項目一推出便得到了各院系的積極響應和支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資助育人活動在校園里蓬勃開展。

助力揚帆計劃在從“輸血型”資助向“造血型”資助轉變的探索中全面統籌人才培養各方面的育人資源和育人力量,在實施過程中真正地實現了“五育并舉”,踐行了全面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根本任務(見圖2)。

德——堅定理想信念,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和品德修養上下功夫。項目立足于提升學生的人生價值,堅定學生的個人理想,樹立學生的精神支柱,使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融于整個計劃之中,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國家、服務社會、發展自我。智——聚焦特殊群體,增強學生的學業能力。針對本科、研究生、少數民族生等不同群體的學生,開展各種類型的能力拓展訓練。體與美——培育積極風尚,讓學生發現更好的自己。項目充分考慮到每個院系的特色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如體育進社區、文創產品開發、繪畫技能課程等等。體與美的熏陶,能夠讓以往鮮少接觸這些方面教育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現更好的自己、樹立健全人格。勞——提升勞動技能,讓學生找到奮斗的自信。勞動教育和資助育人工作密不可分,高校的勤工助學基地一直都是勞動教育的良好的實踐平臺。

圖2 助力揚帆計劃堅持五育并舉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當前資助工作要求不斷提高,基于在物質幫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精神資助的原則,圍繞提高困難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其職業發展的“授人以漁”角度做好資助育人,是學生資助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教育工作者要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資助育人的原則,按照大學生成長成才發展規律,進一步優化資助配置,探索更加貼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實際需求的資助形式。

無論是“去標簽化”的校園卡資助,還是慈善助學都是高校隱形資助的重要實施路徑,是發展型資助的有力補充??傊?,有效推進隱形資助“資助”和“育人”實效,需要充分利用大數據,建設精準學生畫像的數字化系統;提升慈善育人品牌,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融合育人之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這將有利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隱形資助提升獲得滿足感,為推動社會更高質量的發展蓄力奠基。

猜你喜歡
潤物細無聲助學隱形
隨風潛入夜 潤物細無聲——初中班級管理之我見
潤物細無聲
隱形人
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0感無暇” 隱形妝
關愛·幫扶·助學
為助學一諾千金
郭萬里“三幫”助學子
扎實幫困助學造福貧困少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