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護理中采用針對性營養護理干預路徑的效果分析

2023-01-11 02:23陳紅玲
健康之友 2023年1期
關鍵詞:營養學潰瘍性結腸炎

陳紅玲

(臨沂市中心醫院 山東 臨沂 276400)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作為近些年來當中,臨床最為常見且高發的炎癥性腸疾病,治療的周期相對較長,且極易出現反復發作事件[1]。主要癥狀則是腹痛、黏液膿血便、腹瀉等,對于患者身心健康具有一定干擾,并且病情的持續進展,可導致患者自身機體營養狀態遭受影響,從而干擾其病情恢復[2]。因此,關注患者機體營養水平,配合科學護理手段,有效改善其營養狀態,對于病情奠定良好的恢復基礎尤為必要。

1 基線資料與方法

1.1 基線資料

對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本院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94例予以項目研究,基于電腦抽檢法進行分組,對照組與實驗組均為47例。

實驗組47例的患者當中,最短患病時間1個月,最長時間15個月,(7.12±0.34)個月,其中男性22例,女性25例,最小年齡25周歲,最大年齡69周歲,平均年齡(43.26±0.57)周歲。

對照組47例的患者當中,最短患病時間1個月,最長時間14個月,(7.09±0.32)個月,其中男性23例,女性24例,最小年齡26周歲,最大年齡70周歲,平均年齡(43.28±0.59)周歲。

將2組基線資料均代入統計學軟件SPSS 24.00中進行數據處理,對比結果當(P>0.05)則證實2組之間具備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開展常規護理手段,主要包含用藥指導、心理疏導、常規環境管理、病情監測等。

實驗組在此基礎之上開展針對性營養護理干預路徑,其一,評估風險,掌握患者疾病嚴重程度以及基本營養狀況,同時了解其飲食習慣與生活習慣,觀察其存在的其他風險因素,根據既往護理經驗以及實際狀態制定相應影響支持方案。其二,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開展營養攝入管理,掌握其體質量,合理控制患者每日所需的熱量,可將其熱量攝入控制在100kcal/kg,蛋白質則控制攝入在1-1.5g/kg。如果患者腎功能障礙較為明顯,則需要對其供給進行調整,并且需要每日以植物脂肪為主,控制在0.6g/kg即可,而碳水化合物則是每日控制的攝入量則控制在250-300g之內,占據每日總營養的攝入量60%左右。其三,告知患者日常生活當中的飲食所需注意事項,給予生活方面進行干預與指導,每日的日常生活飲食需要秉持科學、合理的標準,不僅需要合理的攝入纖維以及水果,還需要禁食油炸食物以及辛辣刺激食物[3]。飲食方面則是秉持少食多餐的原則,以高纖維素、低脂肪、高蛋白、低鹽、低纖維、易消化、低脂肪等為主要方向。另外需要配合適當的身體功能鍛煉,從而有效提升其自身機體免疫功能。

1.3評價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其護理滿意度、干預前后營養學指標、癥狀改善時間等結果進行統計。

癥狀改善時間根據患者臨床實際情況統計,包括腹痛癥狀消失時間、腹瀉癥狀消失時間、發熱癥狀消失時間。

營養學指標同樣根據其實際改變情況統計,包括血清蛋白、血紅蛋白、血白蛋白、血清總蛋白。

護理滿意度則是根據院內自制量表予以調查,本次調查表發放97份,均全部回收,滿意度評價標準包含非常滿意(90分上)、一般滿意(89分以下60分以上)、不滿意(59分以下)等,最后評價總體滿意度則為60分以上。

1.4 統計學處理

2 研究結果

2.1 比對2組患者臨床護理滿意度結果

統計分析2組臨床護理的滿意度效果,實驗組97.87%的護理滿意度對比對照組85.11%明顯較高,由此可以得知,護理滿意度的提升對其護理干預的選擇具有重要作用,2組數據結果對比也具備明顯差異P<0.05,見表1。

表1 對比2組臨床護理滿意度(n/%)

2.2 比較2組患者干預后臨床癥狀改善時間數據結果

分析2組腹痛、腹瀉、發熱癥狀改善情況,實驗組各項癥狀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組間經過統計學處理后,差異對比顯著P<0.05,見表2。

表2 比較2組干預后臨床癥狀改善時間

2.3 統計2組干預前后營養學指標變化情況數據結果

探究與分析血清蛋白、血紅蛋白、血白蛋白、血清總蛋白等指標變化結果,干預前2組對比營養學指標對比無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四項指標解決均低于對照組,此結果表明,選取合理的干預手段,對其營養學指標控制與改善尤為重要,數據結果帶入統計學后對比結果為P<0.05,見表3。

表3 比較2組干預前后營養學指標變化情況

3 討論

潰瘍性結腸炎屬于一種非特異性、慢性的結腸以及直腸炎癥疾病,該種疾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且其病變發展也僅限于黏膜下層以及大腸黏膜[4]。主要的病變位置均位于乙狀結腸以及直腸,當然也有部分患者可延伸到結腸,甚至整個結腸。疾病可發生在任何年齡,不僅持續時間較長,且極易反復發作[5]。作為近些年來發病率明顯具有上升趨勢的一種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疾病的持續進展,患者會出現腹痛、腹瀉、嘔吐、便血等相關癥狀,部分患者也會出現比較明顯的胃腸功能紊亂,對其自身營養消化以及吸收均會造成嚴重干擾[6]。因此通過有效的干預手段來改善其機體營養狀態則尤為重要,但常規護理干預具備一些局限性以及規?;?,無法針對患者實際情況對其護理方案進行調整,從而導致整體效果不盡如人意[7]。但開展針對性營養護理,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給予制定較為符合的個性化飲食模式,全面了解患者自身機體營養狀態,觀察其病情狀態以及并發癥情況,從而對其實際護理方案進行靈活的調整,合理滿足患者自身機體營養需求[8]。

綜上所述,對于針對性營養護理干預路徑的開展,可有效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營養狀況進行有效改善,對于其癥狀改善效果顯著,整體滿意度也相對較高。

猜你喜歡
營養學潰瘍性結腸炎
“結腸炎”背后的親子關系問題
探討互動教學法在護理專業營養學教學的效果
足底潰瘍性扁平苔蘚合并普禿一例
中西醫結合治療潰瘍性結腸炎40例
愈瘍消潰方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活動期30例
辨證論治慢性腹瀉型結腸炎45例
治療脾腎陽虛型潰瘍性結腸炎30例
玉米皮膳食纖維酸奶的工藝優化及營養學評價
離子選擇微電極技術及其在植物營養學研究中的應用
2010年《動物營養學報》審稿專家名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