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炎培的美育理念與職業學校學生的全面發展

2023-01-20 15:33劉澍芃
江蘇高職教育 2022年5期
關鍵詞:席勒黃炎培蔡元培

劉澍芃

(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大學 公共基礎課部,江蘇 南京 210023)

美育,全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培育審美素質、高尚情操和藝術創造、鑒賞能力的教育。審美教育的概念源出德國哲學家、文學家弗里德里?!は眨‵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1805)寫于18世紀末的《審美教育書簡》。20世紀初,蔡元培和王國維將之引入中國。蔡元培是中國現代審美教育的奠基人,道德勛業顯赫一時,與王國維在清末民初名望相埒,二人堪稱思想文化界倡行美育的“雙子星座”。蔡元培曾赴德考察學習,熟諳席勒的美學和美育學說,他與黃炎培既有師生之誼,又是教育事業和文化活動中志同道合的戰友,黃炎培對其深為服膺。蔡元培對黃炎培職業美育觀念的形成澤被良多。黃炎培在《吾師蔡孑民先生哀悼辭》特舉出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主張以美感教育,完成道德”之功,同時還在挽聯中稱頌其“講學獨倡美育”[1]3-5,切中肯綮地揭示了將美育引入教育工作是蔡元培彪炳青史的功績之一,足見他對蔡元培的美育理念了解之透辟深刻。

席勒、蔡元培和黃炎培之間有直接的思想承襲關系。黃炎培一生從事職業教育的理論建構和工作實踐,在職業教育中貫徹美育理念方面也多有嘗試和貢獻,他留下的大量有關職業美育的理論表述,即使在今天看來仍有很大啟迪和借鑒價值。然而,在以往的黃炎培研究中,其職業美育理念一直頗遭冷遇。因此,發掘黃炎培的職業美育思想對于完善黃炎培職業教育理論的研究格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健全人格:職業美育的目標

黃炎培以“健全人格”作為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早在1922年,其在《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五周年間之感想》一文中就旗幟鮮明地揭橥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健全優良之分子”[2]341。到1948年,時值中華職業學校成立三十周年,又在告畢業和肄業諸同學的演講中提出的五點“絕對不可忽視”的勉勵意見中將“人格必須完整”[1]215放在首位。黃炎培這一認識源于席勒“完全的人”的提法,蔡元培又對其作了新的闡釋。

席勒洞察到近代社會機器對人的限制和壓抑,在《審美教育書簡》中說這種情形把人“永遠束縛在整體的一個孤零零的小碎片上……永遠不能發展他本質的和諧”,使享受、審美與勞動、工作脫節,導致人性的物質和精神、感性和理性、知解力和想象力產生分裂。因此,席勒主張用“游戲沖動”(與“強迫”“壓力”對立的“自由”,即審美和藝術)溝通“感性沖動”和“形式沖動”,從而恢復人性的和諧、完整?!霸谌说囊磺袪顟B中,正是游戲而且只有游戲才使人成為完全的人,使人的雙重天性(指感性和理性)一下子發揮出來”[3]38-89。馮至認為“游戲一詞可以說是自由的同義詞,席勒認為,人在自由中才是全人,不是分裂的人”[3]9。席勒強調審美是一種不受外在物質強迫的自由活動,審美教育是實現人的自由的唯一途徑,因此應通過審美教育達到人性的圓滿實現。

學界一般是從人格、人性的維度來理解“完全的人”這一說法。在評介傳播席勒的作品和思想、倡行推廣審美教育上用力甚勤的蔡元培也堅持這一理論認知,提出“健全人格”乃審美教育之鵠的。黃炎培為蔡元培撰寫的挽聯稱贊他“求真一本自由”,意謂體現生命自由的“游戲”(審美和藝術)乃其審美教育的邏輯起點和終極指向。蔡元培于1920年在北京高等師范學?!督逃c社會》雜志社演說時強調要“養成健全人格”。同年在新加坡華僑中學發表演說時提到,人的天性“本喜自由游戲”,指出“健全的人格”的哺育養成是體、智、德、美四育作用的結果,并進一步引申說傳統的“禮”帶有強迫、嚴肅的性質,“樂”帶有自由、優美的性質,因此有必要把“注意美感”的美育“特提出來,與體智德并為 四 育”[4]82,261。在1931年 撰 寫 的《美 育 與 人生》中,他也強調體現生命自由的審美和藝術活動對于情感的陶冶有決定性意義,而完整、健全人格的養成則源于美育。

黃炎培也十分重視完美、健全人格的養成在職業教育中的積極作用和重要地位,在席勒“全面的人”和蔡元培“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提出“健全優良之分子”和“人格必須完整”的說法。席勒以推行審美教育為消除社會頑疾、塑造完整人格的當務之急,在《審美教育書簡》中說“美在自由之前先行……人們在經驗中要解決的政治問題必須假道美學問題,因為正是通過美人們才可以走向自由”[3]18,強調恢復人的天性的和諧與統一、實現道德完善和人格圓滿是政治自由的先決條件,視審美為實現人的自由、改造社會和國家的唯一路徑。從本質上看,這種從歷史唯心主義出發、視審美教育對于改造社會的意義超過了政治經濟革命的觀點其實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認識。

席勒的學說于19、20世紀之交傳入中國后,在當時的特定語境下產生了相當明顯的影響。蔡元培也極其重視美育的意義,置“養成健全人格”于“提倡共和精神”之先,并表示“第二句話離不了第一句話”[4]82,言下之意即人是通過審美的自由王國而達到政治的自由王國的。顯而易見,蔡元培的觀點與席勒一脈相承。他在“教育救國”理念的統攝下,將以陶養感情為旨歸的美育列為教育工作的五大支柱(五育)之一。黃炎培則進一步指出,推行審美教育是達到“國無不教之民,民無不樂之生,乃至野無曠土,肆無窳器,市無游氓,因之而社會國家秩序以大寧”[2]182境界的必經之路。蔡元培和黃炎培皆視美育為改造國民性的手段,培養健全、完美人格的根本訴求不僅僅體現為個體的絕對自由和價值,還帶有極大的政治、社會方面的功利性和進取色彩。這一點與席勒由審美的自由王國進入政治的自由王國的理念是一致的。黃炎培建國前躬身踐行職業教育的倡導、管理和發展,其有關職業美育的話語大都是在此時期表述的。在特定情境的影響下,黃炎培也與席勒一樣,將審美教育置于國家政治問題之先,沒有擺對二者的位置,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方向偏差。但是,他將審美教育引入職業教育,亦堪稱慧眼獨具。他確立了美育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其“健全優良之分子”和“人格必須完整”的觀點是對席勒的“完全的人”說和蔡元培的“健全人格”說在職業教育領域的具體運用。在職業教育實踐中,黃炎培較為準確地體察、把握住了職業美育的核心價值取向。這成為黃炎培職業美育思想中價值較高、進取性較強的亮點。

黃炎培職業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學生健全優良的人格,圍繞“知、意、情”全面提升,達到真、善、美統一的理想境界,以德、智、體、美全面素質的鑄就和發展為結穴。人的心理活動和功能包括知、意、情三方面,分別對應真、善、美。審美教育雖然主要屬于美學范疇,但與哲學、邏輯學的“知”和倫理學的“意”緊密相連。席勒研究和倡行審美教育就是希冀恢復人的本性的完整,達到真善美的統一。蔡元培也從真善美統一的角度闡釋教育的功能和價值。他在1924年撰寫的《簡易哲學綱要》中寫道,“美的玩賞,可以使馳逐于官覺沖動的人,經過這種超脫意欲的觀照,而引到真與善的最高價值上”[5]233-234,并以“游 戲”“游戲 的沖動”解 說席勒審美教育理論,強調審美教育是驅使人從自然的人升華到道德的人的正軌。他還在1927年大學院建立時草擬的演講詞《真善美》中說“心理上有知、意、情三作用,以真、善、美為目的”[6]137。黃炎培也認為知能、道德、審美和創造美能力的培育形成三位一體,都是健全完整人格的組成部分。他說:“人有知,乃求真。有為,乃求善。有感,乃求美?!保?]377在他看來,真善美雖鼎足而三,卻又構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黃炎培在《中華職業教育社成立五年間之感想》一文中指出,職業教育“共同之大目標”即“養成青年自求知識之能力、鞏固之意志、優美之感情,不惟以之應用于職業,且能進而協助社會、國家”[2]340。這也是完美、健全的人格的內容和標準。其中“知識之能力,鞏固之意志,優美之感情”,即知、意、情三個方面的要求。這都足以說明,黃炎培對美育在職校學生健全完美的人格養成的作用和地位是十分重視的。

二、有業與樂業的統一:職業美育的理論基石

發掘和闡述黃炎培職業美育的理論必須從他關于美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定位和意義的論述入手。一般認為,黃炎培“做學合一”“手腦并用”的主張是其在職業教育領域的指導方針和實踐原則,屬于實用主義教育思想的范圍。其實,這一主張更突出地反映了黃炎培欲使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社會教育彼此融通、優勢互補的意向。黃炎培從“生存是第一要務”出發,揭示了所有類型的教育在邏輯起點和核心本質上的共性?!堵殬I教育之理論與實際》中寫道,“世界一切問題的中心,是人類;人類一切問題的中心,是生活……有生活,必有需要、有供給,那么人類必定有各個的特性、各個的特長,而人與人間亦必定有彼此相感的精神和相結的方式,在人群遞嬗間,更必定有老輩根據的經驗,來供給后輩的仿效,從仿效中獲得改進的門徑……這理論的主干,是不易磨滅的”[7]163。他表明,一切形式的教育都是“人類知識、能力之傳遞與演進的作用”,并沿著這一邏輯進一步推衍說職業教育也是“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發展其能力,同時盡其對群之服務”[3]260-261。他為商務印書館1930年版《教育大辭書》中的“職業教育”條目釋文,進一步將“獲得生活的供給”具體地表述為“獲得生活之供給與樂趣”[2]496,語義更為明確、充實、完整。當然,他并不是孤立地談“個性”,而是把個體與群體緊密結合起來。眾所周知,黃炎培視“敬業樂群”為職業教育的核心價值取向,“敬業”涵括有業前提下樂業的內容,“樂群”則反映了與人同樂、舍己為群的價值取向。這就表明,他已經認識到人既是自然性的個體,又是社會性的存在。人的全面發展必須以人和社會的關系為前提,當個體和社會相互協調時,才能真正實現個體的全面發展。

黃炎培將職業教育的價值取向和培養目標概括為“為己”和“為群”兩方面,一是使受教育者“獲得生活之供給和樂趣”,二是使培養的人才能“盡其對群的義務”[2]496。他曾在為中華職業教育社起草的《宣言書》中說職業教育的意義“語小,個人之生活系焉;語大,世界、國家之文化系焉”[2]179。他語及職業教育原則時有一點不應忽略,即特別看重“依其個性”,并把“依其個性”視為職業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前提?!段抑松^與吾人從事職業教育之基本理論》中將職業教育目的歸納為四端,依次為“謀個性之發展”、“為個人謀生之準備”(為己)、“為個人服務社會之準備”和“為國家及世界增進生產力之準備”(為群)[7]381。其中將“個性之發展”置為職業教育目的之首,可見他將理想個性的造就視為職業教育的靈魂和結穴。在黃炎培看來,職業教育并非僅僅培養精通某一技能的工匠,而是著眼于受教育者健全完美人格的培育和鑄就,既能獲取生活的供給,又能獲得生活的樂趣,而后者也正是審美教育的鵠的。根據黃炎培對教育意義的闡述,我們可以將其觀點概括為:為適應生存需要、獲取生活的供給,產生了依循人們各自的個性而傳授經驗和知識的教育,教育也就同時具備實用和審美兩種功能和特質,職業教育同樣要重視個性的發展和美育的作用。

在黃炎培的心目中,實用教育與審美教育是統一的、并行不悖的、水乳交融的,是職業教育宗旨的兩極,職業教育的實用性質并不意味著將審美教育排斥在外。黃炎培在職業教育中提出“有業”與“樂業”相統一的理念,強調它們互為輔翼,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體現了深刻的人文關懷和以人為本的意識。他以“使無業者有業,使有業者樂業”[2]496為職業教育的“最終目的”,前者強調其實用性,后者突出其審美性,并以此為依據定位審美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職業教育注重傳授專業知識和技藝、培養實際生產操作能力,教學科目的劃分也格外細致,尤其側重于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所以往往被人誤解以為難以與審美教育結合。然而,黃炎培則將實用和審美緊密聯系起來,使美育成為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板塊。他涇渭分明地將實用教育與實利教育區分開來,主張實用教育涵括知識、技能與道德等項,不能單純講求實利,更不可偏廢精神陶冶。他認為職業教育大廈的建構當以“有業”與“樂業”相輔相成、彼此融通為理論基石和發展方向。如果說“有業”的歸宿集中體現在滿足個人和社會的生活需要,那么“樂業”的意蘊則側重于人的完美個性的發展,體現了濃重的“游戲”(生命自由)底色。他堅持有業和樂業的統一,實用和審美的互濟,知意情、真善美相輔共融,從而奠定了非實用性質的美育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

三、標舉藝術:職業審美教育的實施

黃炎培十分重視美育在職業教育中的貫徹和施行,提出了很多富有啟示性、指導性的具體意見和措施。他認為,追求完美健全人格的審美教育“以開發性靈、激勵志趣為事”[8]185,是把人從物質和精神的強迫中解放出來的、體現生命自由的、訴諸靈性和美感的、充滿生活樂趣的存在狀態和活動形式,可以促使人釋放自然天性。他倡揚“取自然”而排抑“取強制”[8]184,并主張課程設置應體現出審美特質。譬如,他曾說國文教學須“由應用而漸近于美術,美術的文字,非第求能解已也,字法句法,以有所本為美,以能運用成語成典為美”[9]46,并將應用性的文章與審美性文章區別開來,說“論文章之學,如目的純為應用,則多讀近世文為宜。如研究美術文字……非多讀秦漢以前文不可”[8]265。此二處的“美術”乃審美或藝術之謂。除課程設置外,黃炎培還很重視教學環境對審美教育的重要作用,這一點與蔡元培極為相似。蔡元培在1927年《創辦國立藝術大學之提案》中就強調“除適當之課程外,尤應注意學校的環境”[6]134。黃炎培認為,受教育者的求知欲、好奇心和期待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氛圍的引導。因此,營造和諧、寬松、優美的環境,將技能教育、道德教育和審美教育熔于一爐,讓學生在體驗和享受情感愉悅中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是非常必要的。黃炎培認為,教具布局和桌椅陳設要“以不同為貴……獎勵學生能各出心裁,以翻新其花樣。翻新之目的,一在價廉,一在美觀,一在耐久”[8]177,認為教室內“優美之裝飾”是培養學生興趣和美感的手段,它能使學生“常得活潑之天機”,借領略自然天趣達到“點綴花鳥以誘起其美感”的效應[8]173-174,在觀摩、欣賞、審視美的基礎上進而創造出美。

審美是人從物質領域進入精神境界的軌道,藝術使心靈擺脫了物質需求的羈絆和壓抑,具有再現客觀世界和超脫現實人生兩重功能,“在這里,‘教益’就是把情感釋放在實際生活中,‘樂趣’就是把情感釋放在娛樂的虛擬情境中”[10]84。因此,藝術在審美教育中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席勒認為藝術是精神自由的、歡快輕松的、令人愉悅的活動,藝術活動與游戲和諧、自由和快樂的本性一致,摒棄了一切物質和生活的強迫性和沉重感。蔡元培更進一步就課程設置說“語言與自然、歷史之課程,亦多足以引起美感”,它們雖蘊含審美教育的因子,卻只能間接發揮美育效應,而“游戲、音樂、圖畫、手工等,固為直接的美育”[6]600。后者皆為藝術科目之屬,在審美教育中的價值和地位自然比實用性專業更為突出。黃炎培也特別注重藝術教育,希冀通過藝術陶冶提高學生文化、精神和審美的素質,尤其是審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他在為《教育大辭書》撰寫的“職業教育”詞條中談到職業教育十大類別時,將“各項藝術以為業者”歸入“為謀人群身心之健全發育”“為謀人群心靈之安慰”之系列[2]497-498。重視藝術在審美教育中的意義,乃其所處時代潮流影響的結晶。力倡美育的蔡元培在藝術活動和教學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興趣和精力,并在《創辦國立藝術大學之提案》宣稱“美育乃近代教育之骨干”,而“美育之實施,直以藝術為教育”[6]133。對藝術在職業教育中作用的重視,黃炎培與蔡元培的相關言論可彼此印證。無論中西,“樂教”傳統都源遠流長,黃炎培的有關言說極大地豐富了“樂教”理論。他始終秉持藝術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的理念,主張教師的職責在于激發、啟迪學生內在的“游戲”(自由)本性,學生亦可通過游戲而煥發出健全人格并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

與蔡元培一樣,黃炎培在藝術各門類的課程中也特別看重美術,尤其是繪畫。美術兼有技藝和“游戲”兩種性質,集實用和審美于一體,突出體現了跳出物質束縛和強制、激勵生命活力和精神自由的性質,集中反映了功利性和審美性合一的特點,是美育精神的重要載體,也是美育意蘊最厚實、最充裕的文化元素。職業教育中的美術專業貫融了審美教育的理念,具有開發人的天趣、展示人的個性、表達人對自身生命和社會生活的體驗感悟的特點,對人的生活情趣的陶冶、審美能力的提升、文化品位的增強、精神心理的塑造和綜合素質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黃炎培認為,圖畫課不僅培養“觀察物體”和“摹寫之技能”,同時具有“養其美感”之功效[8]105-106。他在國內外訪學觀摩過程中,始終將美術教育作為主要視察對象,并留下了大量的文字史料。就繪畫教學的美育功用而言,黃炎培對描摹法興趣不大,唯獨推崇擺脫了范本束縛的寫生畫,對熔寫生和圖案兩種技法于一爐的繪畫作品尤為青睞。他說“取法于天然物”的“美術之裝飾品”,其“目的為應用”但又以“天然物”為“藍本”,有利于激勵和發揮人的天性,“使學生??刺烊恢锲?,既足以活潑其天機,又可以作圖畫”[8]274。他對當時流行的直接以實物或景觀為描繪對象的寫生畫特別是彩繪最感興趣,說它們“蓋皆取天然物,用寫生畫摹取其色彩形態,依之而自由變化……此美術家以天然濟人功之不足者也”[8]220。

這種主張在暢適性靈的精神狀態下體物感興、馳騁神采、揮灑筆墨的藝術創造觀,反映出黃炎培深受席勒“游戲沖動”說的影響。席勒在《審美教育書簡》中表示,美是游戲沖動的對象,通過審美地、自由地觀照自然才能創作出天趣盎然、生氣灌注的作品。黃炎培強調師法自然、啟發天趣的主張也與蔡元培完全一致。蔡氏認為自然的美才是真美,才是美育的材料,特別強調并大力提倡實物寫生的重要作用,對臨摹之作嗤之以鼻,嘲笑說這樣的東西“失卻生氣,和機器差不多……不可算美”[2]262。

審美教育是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體系的一個重要板塊。他既注重教育的實用價值和技藝、能力的培養,也強調美育、德育在健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黃炎培職業美育思想是在職業教育實踐中形成的,同時又吸納了前人和時輩的理論因子,反映了職業教育宗旨和訴求的一個重要方面。

四、結語

縱覽20世紀初的中國學術界和教育界,王國維提出教育“三部”(智、德、美),蔡元培標舉“五育并舉”,皆將美育作為教育方針的重要組件之一。黃炎培的職業美育思想突出地反映了時代潮流,對今天的職業美育工作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但是,由于蔡元培和黃炎培的美育思想源于席勒,尚缺乏借助、運用更先進的理論對席勒的說法作高屋建瓴式的辨析和把握,固其不足也相當明顯。

席勒的美育觀是對法國大革命從熱切向往和歡呼轉向恐懼和失望進而退身轉向哲學、美學的純粹理性沉思的產物。他以審美教育為濟世良藥和通往自由的唯一門徑,否認政治經濟革命的必要性。蔡元培處于清末民初國運貧弱艱危、民智民德卑薄之際,在“立人”和重塑國魂的時代潮流沖擊下,希冀以審美教育為起衰振溺、提升民族素質之利器。其初衷雖大可稱道,然而在當時舊中國的歷史條件下,實際上也是空谷足音,難見成效。黃炎培是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的開拓者,他早年對馬克思主義雖有一定的接觸和了解,但真正深入鉆研還是在建國以后,而他留下來的有關職業美育的言說絕大部分都寫于新中國成立以前。他通過在職業教育中貫徹美育精神以啟發人的天趣生機的做法與席勒恢復人性的圓滿完美、蔡元培追求高尚情操一脈相接。但席勒和蔡元培的理論都是建立在抽象的人性論和唯心主義歷史觀的基礎上的,屬于資產階級人本主義范疇,都有其局限性和片面性。在舊中國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職業教育的黃炎培是在席勒和蔡元培相關話語的基礎上建構職業美育理論的,自然也帶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我們固然不能苛求前賢,但探索和審視這份文化思想遺產時應持客觀分析的態度,這樣才能對當下職業美育建設有所裨益。馬克思精辟、準確地指出私有制是導致人格分裂、人不能全面發展的根源,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的建立乃實現人的本質的全面發展、真正達到美育的終極指向的唯一前提和路徑。我們在吸納、借鑒黃炎培職業美育觀念的積極元素時,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進一步完善職業美育的理論和實踐。

猜你喜歡
席勒黃炎培蔡元培
文學巨匠歌德論摯友席勒
克里姆特&席勒:挑戰一切『有所掩飾』
黃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讀書多、著述多
席勒的爛蘋果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見
黃炎培教子從小事做起
打 得 好
蔡元培的氣度
蔡元培借衣服
黃炎培感動了日本特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