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研究

2023-01-23 09:35邱珊珊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 2022年24期
關鍵詞:商業模式辦公虛擬現實

邱珊珊

(貴州商學院,貴陽 550002)

1 我國中小企業的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以中小企業為代表的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在創造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激發了經濟活力,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可以充分發揮自身業務靈活的特點,但是受制于企業規模,中小企業也有其自身的不足。因此,只有正確認識中小企業的特點,才能就商業模式創新進行深入研究。

1.1 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較短

在對我國中小企業進行研究時發現,相比于國外中小企業動輒上百年的壽命,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存在時間只有1~3 年,其中固然有市場競爭激烈下優勝劣汰的原因,但是從中也能發現,缺乏明確的商業模式、盲目擴大規模是大部分中小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現階段部分企業領導將企業規模擴大作為經營第一原則,因此,在企業發展初期就急于擴張,沒有考慮到企業本身的組織架構與商業模式是否能夠發揮支撐作用?,F階段,大部分中小企業受制于企業實力與人才儲備,當經營困難時很難依靠自身實力度過困難時期,而當經營狀況良好時,又容易缺乏正確領導,容易陷入盲目擴張局面,造成企業風險增大,陷入經營困境。此外,我國部分中小企業的經營者文化水平不高,既缺乏管理與運營能力,又缺乏職業經理人理念,在實際經營中由于自身判斷失誤及眼界狹窄,企業經營失敗現象也很常見。從目前來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成熟,人們也更加重視在企業運營和管理中引入專業人才,未來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有望延長,改變目前壽命偏短的局面。

1.2 中小企業普遍缺乏核心技術

由于我國市場經濟起步較晚,加之長期以來制造業企業處于產業鏈低端,企業科技水平普遍不高,而我國憑借低廉的勞動力價格,成為世界工廠。加入世貿組織后,我國沿海地區大量中小企業成為全球化下供應鏈的一環,在逐步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也逐漸暴露了缺乏核心技術的問題。由于西方發達國家掌握了核心技術,將生產端放在我國,而研發與設計則放在本國,這就造成我國雖然生產了大量工業制成品,但是獲得的利潤卻很低,缺乏核心技術,這也意味著企業沒有議價權。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升高,大量外資企業選擇向勞動力成本更為低廉的地區轉移,這對我國中小企業的持續發展造成沖擊。需要認識到,在這個過程中,部分中小企業重視科研投入,打造自有品牌,成功掌握產業核心技術,逐漸成長為行業龍頭,這也證明,缺乏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很難發展壯大。

1.3 中小企業商業模式雷同,創新性不足

事實上,中小企業對于活躍經濟、提供就業崗位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目前來看,中小企業也面臨最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由于準入門檻較低,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極易受到同行業的模仿與競爭,此外,相比于國有企業、上市公司、外企,中小企業的商業模式缺乏獨一性,容易被對手模仿,快速復制商業模式。中小企業作為市場機制下的參與者,在面對激烈競爭時,往往缺乏資源與精力來進行創新,而對商業模式快速復制則可以實現迅速占領市場的目的,幫助企業迅速獲得利潤。此外,商業模式創新也意味著一定的風險,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也是考驗。隨著我國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日益重視,加之中小企業普遍認識到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性,相信未來會有更多中小企業投入資源進行商業模式創新,以便進一步發展壯大。

1.4 中小企業人才短缺

目前,中小企業發展中人才短缺的情況非常普遍,這主要是由3 個方面造成的:從中小企業主的角度來看,由于企業規模較小,對人才的需求并不強烈,加之我國的文化是一種典型的熟人文化,中小企業主一般喜歡雇傭親戚擔任重要工作,這限制了人才的引進;從員工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普遍實力較弱,缺乏抵御風險的能力,這極易造成工作不穩定,影響其職業生涯的整體發展;從管理的角度來看,中小企業在薪資待遇、企業福利等方面與大企業有明顯差距,無法為人才提供有吸引力的待遇和就業環境。隨著用人理念的轉變和中小企業管理理念的優化,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主認識到人才的重要性,逐步走上管理正規化道路,規范企業人員招聘和管理。此外,越來越多的人才不再將企業規模作為就業評估的標準,而是選擇將企業發展平臺與自身相結合,以此選擇更合適的就業崗位。

2 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面臨的困境

2.1 缺乏重啟能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企業積極響應國家防疫政策,按照防疫規定有序安排生產生活秩序。但由于封控期間收入不足,一些行業還不得不承擔租金等固定支出,因此,企業面臨較大的經營壓力。以餐飲行業為例,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外出就餐的意愿大幅下降,部分地區的餐飲企業在此期間保持靜默,導致餐飲企業紛紛倒閉。一些中小企業位于產業鏈的中下游,具有較強的替代性,當疫情發生時,其往往被國內外企業取代,失去市場。此外,現代工業發展迅速,在疫情背景下,保持供應鏈的穩定性是企業經營者首要考慮的問題。面對疫情反復,更多企業選擇與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合作,中小企業的市場前景進一步惡化。疫情自爆發以來,國內新增中小企業數量驟減,大量中小企業破產,不但對就業市場造成巨大沖擊,也反映了中小企業對于風險抵抗能力較差,缺乏重啟能力。

2.2 缺乏金融支持

自疫情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業的金融政策,通過稅收減免等形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然而,面對市場環境的不確定性和對外貿易不振,中小企業紛紛收縮規模,投資意愿下降,金融政策的支持效果并不明顯。一方面,出于風險控制目的,我國銀行更愿意投資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在政策和力度上明顯趨于保守;另一方面,目前針對中小企業的金融產品不夠豐富,主要以企業貸款的形式存在。在市場下行周期中,企業生產規模萎縮,缺乏貸款意愿,銀行需要打造更多創新型金融工具來支持企業的發展。與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相比,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較高。面對疫情反復,中小企業需要拓寬融資渠道,應用創新型金融工具,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幫助中小企業度過危機。

2.3 以線下為主的商業模式亟待創新

疫情防控期間,傳統的線下商業活動受到很大影響,以同城配送為代表的外賣行業在保障疫情下人們的正常生活需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目前來看,人類或將與新冠病毒長期共存,因此,中小企業以線下為導向的商業模式應根據疫情特點進行重構,以滿足疫情防控下的商業需求。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由于其業務規模較小,客戶基礎穩定,在其商業模式中更加強調傳統的線下消費渠道。對于消費者來說,疫情防控期間對非接觸式商務服務的需求大幅增加,以在線教育、新零售、遠程醫療和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其迅速進入人們的生活,展示了新技術的潛在應用價值。隨著5G 技術應用的日益成熟,基于人工智能的VR、AR 技術將廣泛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更多的線下服務內容將通過信息技術連接起來,創造更具想象力的商業模式,中小企業需要重組自身的商業模式,以適應疫情下的商業運營和發展。

3 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策略

近年來,5G 技術的發展使物聯網、虛擬現實、區塊鏈等名詞耳熟能詳,但是由于應用場景有限,這些概念在生活中的實際滲透性并不強,新的商業模式雖然在孕育中,但是并沒有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新冠肺炎疫情則催生了“非接觸商業”,以新零售、線上教育、遠程辦公、虛擬現實、線上娛樂等為代表,滿足了疫情防控期間人們的生產與生活需求。在具體的商業應用場景中,如無接觸外賣2.0、無人零售、智能配送機器人、消毒機器人、醫療機器人、遠程心理咨詢、遠程簽約、遠程財稅服務等,則展示了新技術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優勢。新技術必然催生新的商業模式,中小企業要在疫情背景下充分研究商業模式的創新。

3.1 以新零售為代表的無接觸商業模式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新零售概念就被人所提出,以蔬菜、生鮮產品為主,實現足不出戶就可完成購物。隨著新零售逐漸發展成熟,以“前置倉”為代表的零售服務正在進入人們的生活,人們購買商品不再需要到傳統商超與市場,而是通過網絡下訂單,由“前置倉”發貨,送貨上門,由于采取同城配送模式,因此,時間縮短到1 小時左右,既能滿足購物需求,也能保障食材的新鮮。疫情防控期間,為了防止疫情擴散,部分區域實施臨時靜默管理,此時,新零售顯示出了其優勢,使用非接觸式配送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風險,并且滿足人們的購物需求。需要認識到的是,新零售商業模式仍處于初始階段。為了真正實現無接觸,中小企業需要構建無人業務,包括自動售貨機、無人結賬和無人配送。一方面,采用無人業務可以降低零售業的成本,增加利潤;另一方面,可以幫助減少疫情防控期間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疫情的反復給傳統超市的經營帶來了巨大壓力,然而,對于中小零售企業來說,采用新零售商業模式可以借助疫情為傳統零售運營業務帶來新的機遇,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

3.2 創新中小企業融資模式

疫情反復對中小企業的經營活動產生了較大影響,傳統金融服務模式在疫情下存在明顯的短板。作為中小企業,其資金有限,對流動資金的靈活性要求很高。然而受制于疫情管控,現階段中小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現金流不足。傳統的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具有審核周期長和偏好大額貸款的特點。疫情之下,中小企業更加看重短期靈活的金融服務,要求金融機構提供小額短期貸款,以彌補現金流不足的問題。首先,金融服務是現代商業之母,疫情之下,傳統的金融商業服務模式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服務創新。例如,疫情防控期間,銀行等金融機構提倡無接觸服務,對于資質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可以采用在線審核方式,幫助企業辦理各種金融服務,針對疫情期間部分中小企業現金流不足的情況,金融機構應根據企業經營健康程度推出信用貸產品,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其次,在后疫情時代,中小企業要完善自身的內部治理以及有效提升管理水平,積極主動地公開相關信息,尤其是財務信息,通過互聯網平臺等多元化渠道共享中小企業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對稱造成融資困難。同時,中小企業應主動拓寬融資渠道,降低對傳統融資模式的依賴程度,推進融資結構優化,有效降低融資成本。

3.3 基于線上辦公的新商業模式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傳染性較強,因此,封閉空間的集體辦公面臨著更大的防疫壓力。對于服務型企業來說,遠程辦公可以降低疫情感染風險,借助辦公軟件可以正常開展業務。以釘釘、騰訊會議、企業微信為代表的辦公軟件在此次疫情中得到了廣泛應用。疫情防控期間,部分企業通過遠程網上辦公實現了公司業務的正常運行,減輕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疫情防控期間,租用辦公場地對一家中小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而遠程在線辦公模式成本低、靈活性好,并且免去了企業員工的通勤時間。隨著遠程在線辦公的優勢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認可,傳統的企業運營和辦公模式受到了挑戰?;谠诰€辦公的新商業模式將取代傳統的線下辦公。對于知識服務企業來說,采用在線辦公將在人員招聘、管理、考核、商業模式等方面進行全面改革,這將催生基于信息技術的遠程辦公,進一步改變當前的公司結構,更適應信息技術下的商業組織和企業運營。

3.4 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文旅產業商業模式變革

在疫情防控期間,長期的居家隔離對人們的身心健康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這需要人們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此時,可以充分發揮VR 技術的優勢。當人們無法外出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旅游、購物、游戲、體育等場景,這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和社交。隨著5G 技術的發展,網絡傳輸速度更快,延遲更低,VR 虛擬現實體驗將無限接近真實體驗。疫情防控期間,人們更渴望在封閉的環境中看到遠方的風景,借助VR 技術,人們足不出戶就能看遍祖國大好河山。在VR 設備和VR 游戲的加持下,人們也可以在家中進行健身。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是對傳統社交和休閑娛樂的轉變。傳統的中小文旅企業將改變原來以線下服務為主的經營策略,專注于線上服務內容的打造。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向云客戶呈現原始的面對面服務,不僅可以解決有限的文化旅游資源保護與商業服務之間的矛盾,還可以拓寬旅游人群,豐富體驗內容,實現文化旅游與休閑娛樂的有機結合,幫助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模式。

4 結語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小企業影響巨大,但是在此過程中也要看到新技術應用帶來了商業模式的創新,在疫情背景下,中小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業務調整靈活的特點,開展商業模式創新,緊跟技術發展潮流,實現自身發展壯大。

猜你喜歡
商業模式辦公虛擬現實
AKTION MENSCH總部辦公空間
虛擬現實技術在中學校園中的應用
Sharecuse共享辦公空間
X-workingspace辦公空間
商業模式從0到N
風口上的虛擬現實
虛擬現實技術向科幻小說借靈感
傳統媒體商業模式坍塌的根源
淺談虛擬現實
廣場辦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