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右江灌區體制深化改革的探討

2023-02-01 12:43楊能有
廣西水利水電 2023年6期
關鍵詞:續建右江百色市

楊能有

(百色市右江灌區管理中心,廣西 百色 533000)

1 灌區概況

百色市右江灌區是廣西13個大型灌區之一,位于右江河谷地區的田陽區、田東縣境內,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也是蔬菜基地、糖料基地和水果基地,是中國芒果之鄉、南菜北運基地產業帶。

右江灌區具備城鄉生活供水、水庫防洪、農業灌溉、發電、生態環境保護等重要功能。灌溉水源工程百東河水庫由百色市右江灌區管理中心管理,龍須河水庫和28 座小型水庫分別由田東縣水利局和田陽區水利局管理。灌區內現有3 條干渠,總長78.9 km,其中百東河干渠46.035 km,設計流量13.8 m3/s;磺桑江干渠25.7 km,設計流量2.5 m3/s;龍須河干渠7.14 km,設計流量4.6 m3/s。支渠總長350 km,附屬建筑物800多座,骨干排水溝長75 km。灌區以自流灌溉為主,年灌溉用水量1.7億m3,年生活供水0.16 億m3。負責灌溉田陽區頭塘、田州、百育和田東縣祥周、平馬、林逢共6 個鎮53 個村32 145 戶群眾的耕地,設計灌溉面積32.56萬畝,現有效灌溉面積17萬畝。右江灌區主要種植水稻、番茄、蔬菜、芒果、香蕉、玉米、甘蔗等作物,糧經比67%,復種指數1.6,一年四季基本沒有閑田。

百色市右江灌區主體管理單位為百色市右江灌區管理中心,隸屬于百色市水利局副處級準公益性差額撥款事業單位,核定編制為55 人,現有在職在編人員41人(其中差額款事業編制22人,后勤服務聘用人員控制數19人)。

百色市右江灌區工程發揮效益以來,為田陽區、田東縣兩地的城鎮、農業生產及其他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由于體制改革不徹底,右江灌區的體制和運行機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不利于灌區的可持續發展,應盡快開展深化改革,確保灌區良性發展。

2 深化改革的必要性

2.1 工程年久失修,不利于安全運行管理

由于右江灌區原有骨干水利工程設施最初建設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至今已運行60 多年來,工程設施自然老化嚴重,支、干渠滲漏、積淤現象象比比皆是,一些工程只有主體,沒有配套設施,甚至有些工程長期帶病運行,留下了諸多運行、管理和安全隱患。雖然進行了11個年度14期項目的工程治理,但是由于投資有限,加之工程年久失修,尚未從根本上解決骨干工程中存在的問題,險工險段依然存在。干渠主體建筑物老化失修,閘門和啟閉設備損壞較多,渡槽混凝土裂縫和碳化嚴重,橋梁原有設計標準低,已不能滿足當前交通運輸和農業生產的需要。超載運行使橋梁開裂、變形、倒塌,危及行人和交通安全。

近幾年政府對右江灌區投入不多,缺乏工程維修養護資金,工程設施已逐漸跟不上田陽區、田東縣兩地的農業生產需要,灌區水利工程和效益形成惡性循環,嚴重影響當地農業生產。

2.2 重新調整單位分類和經費形式的必要性

2014 年10 月以來,隨著事業單位繳納養老保險政策實施,加上職工工資的逐年增長,中心每年需要交納單位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和職業年金等三大項費用支出劇增,加之近幾年來右江灌區管轄范圍內的田東、田陽兩縣(區)5 個河谷鄉鎮的工業及城鎮化快速發展,國家工業園區、公路、鐵路、建房等建設征地占用面積,造成灌區農業灌溉面積逐年減少,水費收入逐年減少,導致單位經濟收入逐年減少,造成單位經費緊缺,收不抵支,步履維艱。

目前,右江灌區的職業年金、養老保險已發生多次欠繳拖繳,職工獎勵性工資欠發等現象,職工思想波動較大,不利于對灌區水利工程的正常安全運行管理工作。

2.3 建設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的需要

2020 年3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規劃在“十四五”期間,開展已建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初步擬定從全國459 個大型灌區中,遴選151 個左右進行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其中預安排給廣西3個名額指標。經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和水利廳綜合考慮,選定右江灌區作為3 個預選入圍灌區之一。目前,項目實施方案已得到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和水利廳的批復,并上報水利部。已編制完成項目可研報告并報自治區水利廳、自治區發改委審查待批,項目總投資約2.8億元。根據《水利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十四五”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實施方案編制工作的通知》(辦農水〔2020〕56號)要求,“兩項經費”(公益性人員基本支出和公益性維修養護經費財政補助)落實率達到95%以上的灌區才可列入“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

目前,灌區為70%差額公益性單位,達不到列入國家“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兩項經費”落實率95%以上的標準,對右江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形成“卡脖子”。

2.4 專業人才缺乏,優化內部人事結構的必要性

人員編制結構優化是灌區管理實現現代化的核心。根據百色市委編辦《關于右江灌區管理局內設機構和領導職數的批復》(百編〔2015〕140 號)規定,右江灌區管理中心設有5個內設機構,下屬5個站所,人員編制數55名。人員結構: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3名,總工程師1名,內設機構及下屬站所正科長級10 名,副科長級10 名,管理或技術人員28名,后勤服務聘用控制數2名;2020年市委編辦《關于重新核定市水利局下屬事業單位后勤服務聘用人員控制數等事項的通知》(百編〔2020〕165 號)規定,右江灌區管理中心重新核定差額事業編制30人,后勤服務聘用人員控制數25名。但由于單位屬于差額撥款性質,各項保障不到位,難以吸引和留住技術人才,而近幾年灌區又處于體制改革工作階段不允許使用編制,所以人員老化較為嚴重,正科、副科級和專業技術崗位無法達到聘用標準,目前,右江灌區管理中心現有在職事業編制22名,后勤服務聘用控制數19名,領導職數為: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2名,內設機構及下屬站所正科長級0名,副科長級7名,空崗空編比較多,編制人員結構不合理。

如今,整個灌區水庫、渠道防汛值班、供水配水管理、工程巡查管護、水毀工程修復等均人員配備不齊,在崗人員身兼多崗。造成汛期值班安排不合理、用水浪費、配水不均,工程不能及時修復等嚴重影響,灌區都處于低質量艱難運行。因此,及時優化編制結構較為迫切。

2.5 灌區事、企分離,純公益性事業服務的需要

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自治區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群團組織與所屬企業脫鉤工作的通知》(桂政辦發〔2016〕26號)和百色市機構改革領導小組《關于機構改革期間推進和規范事業單位調整的通知》(百機構改革辦〔2019〕53號)精神,為了貫徹落實事業單位與管轄企業剝離,加強水管單位純公益性事業服務職責,右江灌區管理中心應及時剝離生產經營活動和職責。

目前,百色右江灌區管理中心尚未剝離的生產經營活動和職責有百色右江灌區管理中心漁業銷售組(百東河水庫壩后水電站)、農業灌溉和城鎮供水等水費收繳。以上活動和職責近3 年收益情況:百色市右江灌區管理中心漁業銷售組(百東河水庫壩后水電站)渠首水電站裝機容量為2×800 kW,年發電量約220萬kWh,2019年、2020年、2021年發電收入分別為30.09 萬、54.83 萬、55.62 萬元;2019 年、2020年、2021年右江灌區管理中心水費總收入分別為168.77萬、136.17萬、238.34萬元。

2.6 農民對農業灌溉水費抗拒,水費征收困難

目前,右江灌區農業灌溉水費仍由灌區職工走村入戶、一戶一收,由于缺乏有效的行政措施和法律做支撐,全靠群眾主動繳費意識,很多群眾不愿意繳納灌區農業灌溉水費。特別是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惠農政策后,不少群眾甚至以國家免征農業稅、補貼農民種糧為由,對征收農業灌溉水費不配合和抗拒,經常拖欠、甚至拒絕繳納農業灌溉水費。雖然灌區在農業灌溉水費征收過程中做了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但整個征收工作仍不理想。農業灌溉水費收入是灌區收入的關鍵部分,占灌區很大比重的經濟來源,水費征收不上,干部職工待遇無法落實,水利工程不能維修養護,嚴重影響了灌區水利工程的有效管理和灌溉供水服務質量。

3 加快深化改革的建議

通過加快對右江灌區體制的深化改革,進一步提高灌區運行管理水平,提升業務服務質量,建立健全灌區水利工程管理體制和高效運行管理機制,提高灌區轄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轄區糧食穩定增產增收,為百色右江河谷流域農業生產提供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水資源保障。

3.1 加快灌區剝離生產經營活動和職責

為確保右江灌區更好的運行管理,增強純公益性事業服務,結合灌區實際,應加快剝離右江灌區管理中心生產經營活動和職責。參考其他大型灌區改革方式,建議對符合剝離條件的百色右江灌區管理中心漁業銷售組(百東河水庫壩后水電站)、農業灌溉和城鎮供水等水費收繳事業性職責,剝離劃歸百色市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屬國資企業進行統一管理和征收水費,歸屬管理權最終以百色市人民政府審定為準。

涉及到的資產和人員,加快清產核資審計和人員安置的工作,請有資質的審計公司進行產權資產審計,與需要安置的人員進行妥善協商。對百色右江灌區管理中心漁業銷售組(百東河水庫壩后水電站)的5 位運行人員,可按照“人隨資產走”或“個人自謀職業”的自愿原則安置;原負責水費收繳的工作人員均為灌區中心在職在編的運行、管護人員兼任,剝離后,將此類人員歸灌區統一管理,安排在純公益性崗位工作,做到改革不留安置遺留隱患。

3.2 加快對灌區重新調整單位的分類和經費形式

為了保障右江灌區水利工程維護能夠正常安全運行,也保證灌區農業灌溉能夠正常供水,又能確保灌區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促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同時,著力解決廣大干部職工后顧之憂和生活困難問題,激發職工工作積極性,穩定職工思想,避免發生職工集體上訪事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右江灌區應加快對單位的分類和經費形式的重新調整,積極對接百色市水利局、財政局、市委編辦、市人力資源保障局、司法局等部門,將右江灌區管理中心單位分類由公益二類調整為公益一類,經費管理形式從財政差額撥款調整為財政全額撥款。

3.3 加快優化灌區人員編制結構

人員編制優化后,更有利于專業化管理,因此,應加快對右江灌區管理中心的人員編制結構進行優化和補充。

根據灌區工作內容和履行法定職責業務要求,為避免管理不到位、責任缺失等問題,建議對人員編制合理配置,在編制總量55 名不變的情況下,調整人員編制結構,適當減少后勤服務聘用控制數,適量增加專業技術事業編制5~10名,增加專業技術高等級崗位的設置;對有能力、有擔當,又符合提拔條件的職工干部盡快進行提拔和晉升,合理縮短提拔和晉升流程時間,及時補齊空崗空編。調整后有利于灌區工程管理的正常安全運行需要,結構上也較為合理,在今后管理工作中更加專業化。

3.4 推動實施右江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

積極對接相關上級業務部門,推動總投資約為2.8億元的右江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落地。

按照右江灌區“十四五”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本次改造工程建設包括:改造6座攔河堰壩,拆除重建、續建干、支渠100.386 km,拆除重建渠系建筑物337 座,改造部分排水建筑物,修復硬化管理道路28.56 km及灌區信息自動化改造等。

通過現代化改造,加固干支渠工程,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升至0.55以上;提升骨干工程設施配套率,消除灌區運行安全隱患,完好率達到90%以上,灌溉設計保證率85%以上;完善信息化配套設施,灌區信息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提升灌區水資源管理能力;增強灌區水生態管理和監測,凈化水質、維護生物多樣性,改善灌區生態環境;“兩費”落實率達到95%,推進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爭取2035年基本實現右江灌區現代化。

3.5 農業灌溉水費征收改革

改革后農業水費職責已劃出,右江灌區不再參與農業水費征收工作。農業水費征收工作由百色市政府指定國資企業負責,水費收入歸市財政或國資企業受益。當然,最好的情況是,農業水費直接由國家財政代為支付,以減輕種糧成本和農民負擔,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區域糧食安全。

體制深化改革后,右江灌區下屬管理站、所人員不征收水費,免除繁重的農業灌溉水費征收工作,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灌區水利工程的管理和維修養護工作,專注于業務管理,確保工程高效安全運行,充分發揮灌區工程效益。

4 結語

大型灌區體制深化改革是建設現代化大型灌區的一項重任,通過體制深化改革,盡早補齊大型灌區基礎設施短板,建立大型灌區工程長效運行機制,推進大型灌區標準化規范化管理,提高大型灌區灌溉保證率和水資源利用率,提升大型灌區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實現大型灌區現代化、良性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續建右江百色市
右江民族醫學院2023年招生簡章
百色市2012-2019年農村中小學生營養改善狀況評估
閉月羞花
右江民族醫學院2021年招生簡章
右江民族醫學院成人高等教育2020年招生簡章
Applying emotion factors in English teaching
自密實堆石混凝土在水庫大壩尾留續建工程的應用
安徽省淠史杭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建設管理體制的實踐和探索
淺談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主要設計思路
安徽省淠史杭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十三五規劃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