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遙感影像的自然保護區主要地物類型分布空間變化分析與研究

2023-02-05 13:57陳昉霖宋康明
經緯天地 2023年6期
關鍵詞:水渠保護區面積

陳昉霖,宋康明

(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060)

0 引言

濕地是位于陸生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的過渡性地帶。濕地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擁有眾多野生動植物資源,是重要的生態系統,有強大的生態凈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腎”的美名[1]。近年來,人們開墾濕地為耕地,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嚴重制約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為改善環境,防止濕地環境的人為破壞行為,需對濕地的動態變化進行實時監測[2]。

利用傳統實地調查的方式受人為因素制約嚴重。遙感影像具有不受地形特征制約、獲取信息及時且能在大尺度區域實施等優勢,因此利用遙感技術可作為監測濕地變化的有效手段[3]。同時,對于區域的歷史變化情況的追溯,遙感影像可作為重要的基礎數據和技術手段。

1 研究區和數據來源

1.1 研究區概況

本文選取某自然保護區為研究區,其區域內重點監測地塊為主要監測對象。研究區由沼澤地和湖泊組成,濕地周圍是農田和人工魚塘等,地域遼闊、生態原始、鳥類資源豐富。選取保護區范圍內3個地塊進行監測,每個地塊的具體面積分別為:1 號地塊為115.61 hm2、2 號地塊為23.08 hm2、3 號地塊為36.89 hm2。其地理空間分布情況如圖1 所示。

圖1 保護區地塊分布圖

1.2 數據源

本文以2002 為時間基點,對保護區監測地塊內的變化情況進行追溯,明確人為開墾的具體變化時間,可獲取到最早的影像為1997 年的航攝影像,選取1997 年航攝影像和2002 年的SPOT5 高空間分辨率遙感影像,具體數據情況如表1 所示。

表1 數據源情況統計表單位:m

1.2.1 航攝影像

1997 年航攝影像,為黑白航攝像片,空間分辨率為1 m。影像為黑白影像,沒有地物顏色信息,但是空間分辨率較高,地物紋理信息清晰,因此通過影像也可清晰對地物進行判讀。

1.2.2 SPOT5影像

SPOT5 衛星于2002 年5 月4 日發射,是法國SPOT 系列衛星的第5 顆衛星。影像為黑白2.5 m、彩色10 m 分辨率。SPOT 衛星上載有2 臺高分辨率幾何成像裝置(HRG)、1 臺高分辨率立體成像裝置(HRS)、1 臺寬視域植被探測儀(VGT)等,空間分辨率最高可達2.5 m。本文對多光譜和全色波段進行融合處理,獲取保護區范圍內2.5 m 的多光譜數據。

2 研究方法

根據2 期遙感衛星影像,對1997 年黑白航攝影像采用人工目視解譯方式進行地表類型提取,對2002 年SPOT5 影像采用自動解譯分類方法。根據2 期影像的提取結果,判斷監測區范圍內1997 年和2002 年的地表覆蓋類型變化情況,并統計各地表覆蓋類型面積、變化類型及面積。

2.1 SPOT5自動解譯分類方法

對SPOT5 遙感影像采用非監督方法進行影像的地物分類。非監督分類也稱聚類分析,是指人們事先對分類過程不施加任何的先驗知識,而僅憑數據(遙感影像地物的光譜特征的分布規律),即運用自然聚類的特性讓機器進行自學習并進行分類。它以集群為理論基礎,通過計算機對圖像進行集聚統計分析,是模式識別的一種方法[4-5]。非監督分類在遙感影像領域的主要算法為ISODATA、K-means。

本文選取K-means 分類方法。K-means 算法是由MacQueen 于1967 年提出來的。該算法事先給定需要劃分的類別數N,然后從數據集中找出k個樣本作為聚類的核心(初始種子),把其余的樣本按照某種方法(例如歐式距離法)分到各個類別中,每調整一個樣本,就重新計算此樣本所屬類別的均值,并且以此均值作為此類的新代表點,重復上述過程直至每類中心不再發生變化[6]。該算法屬于無監督學習,無需準備訓練集,原理簡單,實現起來較為容易,結果可解釋性較好,被廣泛應用于遙感影像分類和分割研究及應用中。

利用ENVI 軟件對分類結果進行小圖斑去除,采用Majority/Minority、類成團(Clump)和類別篩選(Sieve)分析工具對影像分類結果中的小圖斑和噪聲等結果進行消除。在此基礎上進行適當的人工邊界修測,保證地物面積的準確性。

2.2 變化圖斑提取

基于2 期影像地表類型的分類結果,提取2 期同一位置地表類型不相同的圖斑。本文利用ArcMap 軟件,采用疊加分析工具,獲得1997 年至2002 年期間地表覆蓋類型的分布情況。

3 結果與分析

3.1 1997年監測區內提取結果

利用人工目視解譯方法對保護區監測地塊內進行地表類型提取,提取結果如圖2 所示,每種地物的面積情況如表2 所示。由結果可知:各地塊內地物類型分別為草地、水稻田、旱地和水渠,其中,每個地塊中草地占地面積最大;地塊1 和地塊2 均有人工修建水渠,占地面積分別為5.30 hm2和1.14 hm2;地塊1 和地塊3 都種植大面積水稻,種植面積為18.29 hm2和15.7 hm2;地塊3 種植部分旱地面積為1.34 hm2。

表2 1997 年各地塊內地物類型及面積統計表單位:hm2

圖2 1997 年地塊內地物分布圖

3.2 2002年監測區內提取結果

根據自動分類方法對2002 年影像進行地物提取,其地物的空間分布情況如圖3 所示,詳細面積情況如表3 所示。由結果可知:2002 年各地塊內地物類型分別為草地、水稻田和水渠,監測地塊內主要分布為草地;地塊1 和地塊2 保留部分人工水渠,面積分別為5.29 hm2和0.99 hm2;地塊3 中種植水稻,面積為1.84 hm2。

表3 2002 年各地塊內地物類型及面積統計情況單位:hm2

圖3 2002 年地塊內地物分布圖

圖4 1997—2002 年地表類型變化分布圖

3.3 1997年到2002年監測區內地物變化情況

基于2 期影像的地表類型的提取結果,對比分析監測區范圍內1997 年和2002 年的地物類型,得出地物變化類型的空間分布,如圖6 所示,并統計地物類型的變化面積和每種變化類型的占地面積,如表4 和表5 所示。由結果可知:1997 年到2002年,整體上草地面積增加,增加面積為33.65 hm2,旱地、水稻和水渠的面積在減少,減少面積分別為1.34 hm2、32.15 hm2和0.16 hm2。其中旱地、水稻和水渠都恢復為濕地,總體變化圖斑面積為33.65 hm2。由此可知,1997 年到2002 年期間,保護區內耕地和人工修建水渠還原為濕地,保護區采取退耕還濕,在此期間內,保護區的濕地為恢復狀態。

表4 1997—2002 年各地類面積變化情況單位:hm2

表5 1997—2002 年各地塊變化類型面積統計單位:hm2

4 結語

本文以高分辨率遙感影像為數據源,對保護區內重點監測地塊進行變化提取,并對變化類型和變化面積進行統計,結果表明:

1)對區域性地物類型變化進行歷史追溯時,遙感影像可作為一種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歷史上的地物類型和變化情況完成進行有效識別和分析。

2)1997 年航攝影像為黑白影像,基于影像紋理信息可對地物類型進行識別。

3)在1997 年至2002 年期間,監測地塊內旱地、水稻和水渠面積有所減少,主要變化為草地,保護區的濕地為恢復狀態。

猜你喜歡
水渠保護區面積
第一次走水渠
怎樣圍面積最大
最大的面積
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名錄與分布
巧用面積法解幾何題
我夜晚沿著水渠而上
黃河三角洲保護區自然資源的開發與保護
巧用面積求坐標
如何保護好興隆山保護區內的馬麝
最重的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