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邊境民族地區以農業產業化推動鄉村振興的研究
——以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為例

2023-02-07 21:56回鳳丹
延邊黨校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延邊州延邊龍頭企業

回鳳丹

(中共延邊州委黨校,吉林 延吉 133002)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重點。農業產業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民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鄉村振興的有效途徑。延邊地處吉林省的邊境民族地區,剛剛實現脫貧的鄉村,大多存在農業產業基礎薄弱的問題,缺乏支柱產業帶動農民增收,很容易造成脫貧后返貧。2020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發表的重要講話中講到,要推進農村三產融合、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這對新時代發展農業產業化實現鄉村振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思路[1]。

一、近年延邊農業發展取得的成效

(一)主要農業生產穩步增長

2022年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42.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7%。全年糧食種植面積37.27萬公頃,比上年增加0.60萬公頃。糧食總產量實現8年連續增長,2022年糧食總產量183.30萬噸,比上年增產2.4%,比2017年141.35萬噸增長24.5%。豬牛羊禽肉產量9.12萬噸,比上年增長4.5%,比2017年6.06萬噸增長50.5%。

(二)農業鄉村旅游卓有成效

近年來,延邊州充分利用中俄朝三國交界的邊境區位優勢和特色文化資源,與鄉村農業資源相結合,發展特色旅游產業,推動農村三產帶二產促一產,融合發展。如今,已有和龍、汪清、安圖、琿春4個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和龍市金達萊村旅游有限公司、敦化市雁鳴小鎮度假村等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企業19家,其他星級企業共56家。2022年全年接待國內游客639.19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85.33億元。

(三)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各級黨委政府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企業不斷創新、發展壯大,從而帶動農業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收、實現農民致富。目前,有吉林敖東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延邊眾達禽業發展有限公司、延邊佳禾米業有限公司、好記食品釀造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州級以上龍頭企業共有358戶,實現營業收入292.69億元。

(四)農業產業鏈條不斷延伸

延邊州圍繞優勢產業,依托政策拉動,特色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三產融合,建設了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拉長了農業產業鏈條。重點培育了延邊黃牛、大豆、黑木耳、人參加工、食用菌等產業園,其中龍井的延邊黃?,F代農業產業園、敦化市現代農業(大豆)產業園2家進入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9個進入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州級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共計22個,爭取政策資金共計2.6億元。敦化、延吉入圍人參產業集群,汪清、安圖、敦化入圍食用菌產業集群,和龍入圍水稻產業集群。圖們涼水鎮、龍井市東盛涌鎮等進入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實現從傳統的種植業向“種植+加工+旅游”的產業融合發展。近幾年來,全州的三產融合項目獲得中央資金扶持總計約4.5億元。2022年,全州投資5 000萬元以上“新農業”重點項目56個。

二、延邊農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比較效益總體不高

延邊州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生產成本高,農業、農產品競爭力弱。市場環境與生產要素的制約效應突出,農業比較效益低下。經測算,2021年全州新農業增加值為277.65億元,比上年增長2.2%,占GDP的比重達到了34.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12.0%,拉動GDP增長0.8個百分點。從以上數字可以看出,新農業占延邊GDP的比重較高,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也可以說是差強人意。但延邊2022年的人均GDP僅為44 007元,低于全省55 681元,更遠低于全國的85 698元。

(二)產業主體規模小,競爭優勢不足

全州農產品加工企業“小”而“散”的特點突出,總體上還處于以家庭作坊式生產為主的初級階段,有些甚至還是傳統手工作坊和簡單機械生產,加工能力弱、加工率較低、附加值不高,標準、價格、包裝、銷售不統一,質量檔次參差不齊,進入中、低端市場較多。與第二、三產業的加工、儲藏、運輸、銷售等環節聯接不緊密。目前,全州現有農產品加工企業6 000余家,其中州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8家,僅占不到6%。即使在龍頭企業中,規?;?、標準化程度也不高,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競爭力的“拳頭”產品極為有限,缺乏明顯的比較和競爭優勢。如,和龍大米年產量6.11萬噸,卻有大小加工廠60余家,各有原料收購渠道和銷售鏈條,同質化嚴重,存在不同程度地競爭、傾軋現象,無法形成規模效益。

(三)品牌效應不突出,體系有待完善

延邊州特色農產品雖然品質高,但由于技術含量低、深度開發少、勞動成本高等原因,導致亮點不突出、市場競爭力較弱、品牌效應不強。通過多年的調研,加上延邊農產品市場營銷的渠道分析,延邊的農產品著名品牌數量、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總體偏低。以大米為例,現有品牌20多個,缺少知名度高的龍頭品牌。在諸多的飼養延邊黃牛的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中,生產標準不統一,黃牛肉品質差別很大,造成了延邊黃牛品牌多,龍頭企業規模小。

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還未能形成完整體系,還需要從品牌保護管理、品牌宣傳推介、品牌文化內涵等方面入手,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品牌影響、增強品牌效應。全州現有7個地理標志農產品,使用率總體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出應有價值和效益;州級以上知名商標240余個,但引領作用總體不強。由于缺少品牌支撐,產品附加值得不到充分體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比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產業發展質效。

(四)資金人才缺口大,發展缺乏后勁

一是各縣市政府與金融機構在疫情中積極對接,為企業提供低息貸款,為龍頭企業提供優惠貸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期間資金壓力。但企業后續生產經營所需貸款門檻高且手續繁雜,特別是中小型企業申請貸款缺乏有效抵押物,基本不具備貸款條件。由于流動資金不足,企業季節性大量收購農產品壓力大,實際生產能力遠達不到設計生產能力。

二是存在人口流失嚴重,技術人才欠缺問題。延邊地區特別是邊境村屯,勞動力嚴重不足,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技術性人才欠缺。農村空心化、老齡化問題突出,常住人口占戶籍人口比重30%以下的空心村達到211個,占到行政村總數的20.1%。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及人才外流,留守勞動力女性化和老齡化等問題致使農村勞動力整體素質偏低,企業缺乏擴大生產、創新發展的人才。

(五)利益機制不完善,存在農企矛盾

在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進程中,企業與農戶雙方的利益保障機制仍然不健全、不完善。一方面,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的是附和合同,農民利益難以保證,一些企業和個人收購時存在對農產品進行價格打壓,損害農民利益的現象。另一方面,農民存在不履行合同的情況。在多年的持續調研中,一家蔬菜出口企業反映最大的問題是,當市場行情好時,農戶就會不顧合同,把種植的蔬菜賣給出價高的商販,同時蔬菜出口企業所用的肥料、農藥都從韓國進口,到規定的交貨期限無法正常履行合同,企業就會承擔高額的罰款。

沒有完善的利益聯結、約束機制,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必定會舉步維艱。唯有使農戶的利益和企業的利益都得到切實的保證,延邊的農業產業化才能朝著正確的軌道走下去。如果都片面地注重個人利益,不注重整體利益;只想著短期利益,不顧長遠利益,農業產業化就難以發展起來,農民只能增產、增效,不可能增收。

三、促進延邊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農業的生產方式、組織方式、管理方式正發生質的變化。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適度規模經營,提升三農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助推鄉村振興和國民經濟穩定發展。

(一)發揮區域優勢,圍繞特色產業發展

延邊地處長白山脈,又瀕臨海洋,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吉林省糧食主產區,如長春市等大都屬于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由于氣候原因,延邊糧食作物的單產基本上介于吉林省糧食主產區的一半到三分之二之間。但延邊州的農產品品質優良,延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必須注重自身特點,圍繞特色發展,才能有真正的競爭力。

一是大力發展長白山人參產業。人參作為藥品和保健品倍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尤其是近年來林下參的發展頗具規模,其藥力和藥性相當于野山參,品質遠勝于傳統人工種植的人參?,F有的“延邊·中國參谷”品牌頗具影響力,加強人參產業園區建設,做大做強敖東、華瑞、大陽、可喜安、圖們江等人參精深加工企業,打造集人參種植、精深加工、文旅融合的國內最大的長白山人參產業發展集群。

二是復興延邊食用菌產業。延邊食用菌栽培歷史久遠,民間種植基礎非常好。今后一定要堅持食(藥)用菌園區化、規?;?、標準化生產,鞏固提升黑木耳產業發展,實現“小木耳、大產業”的跨越,做強桃園小木耳等黑木耳品牌。但種植黑木耳的廢棄塑料袋對環境的污染比較嚴重,必須抓好汪清環墾等廢棄菌袋處理,打造循環閉合產業鏈。加強延邊興林桑黃、安圖益隆杏鮑菇等產業,推動延邊州食(藥)用菌多元化發展。

三是做大做強以延邊黃牛為主的畜牧業產業。堅持穩定發展常規畜牧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畜牧業。打造以肉牛為重點,生豬、羊、雞、蜜蜂、梅花鹿、種貂和肉驢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依托延邊黃牛種質資源和地域優勢,扎實開展品種保護、選育擴繁,突出延邊畜牧集團、海蘭江、恒天然等龍頭企業帶動,提升規?;?、標準化養殖水平。

四是做大做強以冷水魚林蛙為主的特色水產養殖產業。大力發展地域冷水魚、林蛙增養殖,推動特色養殖業產業升級。到2025年,力爭養殖水面面積穩定2萬公頃以上,水產品總產量達到1.5萬噸以上,特色水產養殖業總產值達到120億以上。

(二)加強對龍頭企業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的扶持

無論是做什么事業都需要引領者,龍頭企業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就是發展農業產業化的引領者。為此,在2001年11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中央明確提出:“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盵2]加強對龍頭企業與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的扶持已經成為延邊州農業發展的共識。

延邊的農業農村局對未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展望是:力爭到十四五末,州級以上龍頭企業發展到390戶,比2021年末增加41戶,營業收入達到357億元,較比2021年末增加88億元,增長32%。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發展到18戶,比2021年末增加12戶,營業收入實現222億元,較2021年末增加187億元(含延吉卷煙廠。如果不計入延吉卷煙廠,17戶國家級龍頭企業十四五末銷售收入為72億元,較比于2021年末增加37億元,增長105.7%);省級龍頭企業發展到100戶,比2021年末增加44戶,營業收入實現55億元,較比2021年末增加23億元(不含延吉卷煙廠),增長71.9%。州級龍頭企業穩定在280戶左右,與2021年末基本持平,營業收入突破80億元,相比于2021年末增加29億元,增長56.8%。州級以上龍頭企業實現聯農帶農20萬戶以上。

未來,要從中央和省里爭取政策,從創建數量和政策扶持等方面,向延邊州傾斜,支持延邊州創建國家級、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做大做強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議研究龍頭企業重大扶持措施,制定扶持政策,建立龍頭企業創建獎勵機制,設立獎勵基金,對于創建成功的國家級、省級龍頭企業,給予適當獎勵[3]。

(三)打造延邊特色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圍繞延邊州人參、大米、食用菌、延邊黃牛等優勢農產品資源,加大科研的投入,培育優良的品種,提升產品的品質,打造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占有率高的品牌,尤其是打造延邊農產品精深加工領軍企業和國內外知名品牌。政府引導,域內企業合作,整體推動,打造“延邊”特色產品的區域公用品牌,樹立“延邊”品牌形象,唱響“延邊”品牌美譽度,把“延邊”品牌做大做強。政府搭建平臺,鼓勵相關企業通過參加各類農產品交易會等展銷活動,宣傳推介帶有“延邊”特色標志的農產品,打開延邊產品知名度。通過旅游,文旅融合推介“延邊”農特產品。與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尤其是幫扶延邊的寧波開展協作,通過在大型商超設置專柜、開設網店、直播帶貨等線下線上結合的方式,拓寬品牌銷售渠道。

(四)健全服務保障體系,破除企業發展瓶頸

針對企業后續生產經營所需貸款門檻高且手續繁雜,流動資金不足,實際生產能力遠小于設計生產能力;現有稅收制度對規?;a的不利影響,人口缺口等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放寬貸款審批的門檻,破除資金瓶頸。龍頭企業貸款普遍缺乏抵押物,貸款很困難,建議金融部門放寬貸款審批的門檻,采取多種形式的抵押物,比如2021年,通過“農地貸”等政策發放貸款19億元。發展農業產業化是利國利民的偉大事業,金融部門要從這個高度來扶持農業產業化的經營。

二是創新與完善財政稅收支持,破除人才等瓶頸。國家或政府相關部門,應通過調研走訪,了解企業擴大規模發展的財稅政策壁壘,制定切實有效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通過財政補貼、生產補償等途徑,對企業引進農產品深加工和機械化設備應用給予相應的資金扶持。通過制定人才補貼政策,為企業引進專業技術人才提供政策支撐。通過增加邊境補貼,緩解邊境村屯的空心化問題。

三是推進農村“三治”結合,改善農企矛盾。針對部分企業和農戶的違約行為,要推進農村的“自治、德治、法治”的三治結合建設,建立道德規范、誠信為本的思想。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高法治意識,規范合同的訂立,自覺用法律維護企業和個人的利益。

猜你喜歡
延邊州延邊龍頭企業
山西省級扶貧龍頭企業和扶貧農民專業合作社名單出爐
《延邊大學學報》(社科版)2020年總目錄
奮進的交響 輝煌的樂章
2018年全球農化產品銷售前20名的龍頭企業
“圖們江論壇2018”在延邊大學舉行
?? -?? ?? ?? ?? ????? ?????? ?? ??
共青團吉林省延邊州委積極組織抗洪搶險
2016年湖南省新認定農業產業化省級龍頭企業名單
再生資源行業持續整合 龍頭企業強者恒強
基于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居住區景觀設計初探——以延邊州汪清林業局綠美家園小區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