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的編輯意識和提升策略

2023-02-09 07:30安徽廣播電視臺曹晶
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 2023年24期
關鍵詞:視頻新聞受眾意識

■安徽廣播電視臺:曹晶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短視頻新聞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方式。根據《2023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達10.40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

目前,短視頻新聞是受眾最廣泛、最容易傳播的傳播形式之一,它可以通過聲光影的形式去報道新聞,傳播故事,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受眾獲得盡可能多的、有價值的信息。

自2019年起,各大主流媒體紛紛布局短視頻新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網、新華社的移動客戶端如今已極具社會影響力,主要央媒自有APP產品中,多款自有APP產品累計下載量過億,短視頻已成為新聞發布的主要方式。

1. 主流媒體短視頻新聞生產傳播特點

1.1 短視頻新聞生產逐漸凸顯新聞性

早期,短視頻新聞的制作門檻較低,一些非專業用戶對于社會“軟新聞”關注較高,其中一些選題更貼近社會受眾的心理需求。盡管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此類短視頻在基本的新聞六要素上是殘缺的,但它們仍然在平臺上獲得了極強的傳播效果。

在中國新聞獎第31屆媒體融合獎獲獎作品中,主流媒體創作的短視頻新聞大多圍繞災難、環保、輿論監督等公眾關切的、新聞性強的主題展開,記錄時代風貌、主旋律的作品是短視頻新聞行業的主流,反映時代的作品也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1]。

2021年1月22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新修訂的《互聯網用戶公眾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兑幎ā纷?021年2月22日起施行,第十八條列舉了公眾賬號生產運營者不得有十項違法違規行為,其中第三條備受關注——未經許可或者超越許可范圍提供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布等服務?!兑幎ā匪Q新聞信息,包括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社會公共事務的報道、評論,以及有關社會突發事件的報道、評論。

此項規定同時明確了沒有新聞資質的自媒體不能發新聞。在政策引領和激勵下,主流媒體生產的短視頻新聞和自媒體有了本質的不同,傳統媒體廣播電視在創作短視頻新聞時,更加注重新聞價值的挖掘,更具有原創性,凸顯新聞性的同時彰顯了主流媒體在新聞短視頻內容生產上的先天優勢。

1.2 短視頻新聞正在適應社交媒體的傳播特點

伴隨著短視頻新聞的發展,社交網絡成為傳播的重要載體,短視頻新聞正在適應社交媒體的傳播特點,在傳播過程中也在探索兼顧與社交媒體傳播的即時性、草根性、片段性、交叉鏈接性等特征的適配性,“群發”和“轉發”逐漸常態化。

短視頻新聞以聲音與影像為傳播符號,產生之初有著明顯的電視化特征。傳統電視新聞中播音語言和畫面緊密結合,傳遞新聞信息。而短視頻新聞注重以字幕強調新聞的關鍵信息,配合畫面敘事,進行內容呈現,這更符合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新聞傳播的具體環境?;ヂ摼W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多元化的內容被生產,用戶可以各取所需,受眾正在影響著內容生產者。所以,短視頻新聞基于媒介特性生產新聞內容,同時社交化特征明顯。

短視頻新聞在強調某個新聞事件時,畫面、文字、音效、BGM都要配合好,能夠做到適當給觀眾聽覺視覺上的刺激。同時,短視頻平臺、移動客戶端通常具有較強的社交屬性,創作者可以利用評論、轉發等功能,和觀眾進行互動交流,了解他們的反饋意見。這樣,受眾觀看時就會產生更強的代入感,縮短了內容與受眾的距離。

1.3 短視頻新聞創作者們正在不斷探索多元化的創新

技術賦能成為短視頻新聞創新創優的基礎。近年來,虛擬現實等技術手段,為觀眾帶來更豐富的視覺體驗。5G、AI、VR、AR等技術,釋放了主流媒體的短視頻新聞生產力。新聞信息與技術的融合進一步細化、深化,在向受眾傳達新聞信息的同時,形成了個性化的審美體驗。

例如,為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5周年,安徽臺推出了“紀念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短視頻新聞作品《只為記住您的樣子》。該作品充分利用新技術賦能,通過智能語音、動畫等技術的應用,讓烈士穿越時空“活”起來,并實現隔空對話。短視頻被多個平臺轉發,總瀏覽量近1000萬,傳播效果良好。

關于新聞類短視頻的創新?,F階段看來,技術條件以外,新聞短視頻的創新不是要做顛覆式的創作,而是要抓住每一部新聞短視頻作品中人物、事件的變化、環境的更迭進行差異性的表達。

當然,從宏觀上看,新聞短視頻的創作和表現形式還將迎來很大的變化。從近幾年的一些趨勢來看,越來越多新聞短視頻和傳統媒體新聞報道正在產生化學反應,對于這些,我們也在積極關注探索,平衡內容科技與表達的關系。

2. 短視頻新聞編輯需要具備一些特定意識

從新聞事件到新聞短視頻不是一次簡單的翻譯,而是一次精細化創作,脫離不了專業的內容制作團隊。我們深知,好作品的活力和創作力來源于每一個創作者,為此,我們應當培育更加專業的團隊、更專業的編輯。創作者需具備一些特定的意識以確保信息準確有效地傳遞。

2.1 政治意識

政治意識始終是新聞工作者的首要意識,衡量一個編輯是否勝任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他懂不懂政治、講不講政治。講政治,要時刻站在政治的高度,對黨中央的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進行深刻領會,凝練有意義的選題。這需要不斷深入地學習,練就一雙政治慧眼,把握事物的內在聯系和客觀規律,增強政治辨別力和判斷力。準確把握社會發展新特征、新趨勢,找準方向、做好報道。

政治意識的提高要靠持之以恒地深入學習,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各門類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熟知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中國的傳統文化等等,理性研判編輯內容,扎扎實實地把政治意識落實在選題策劃和編輯之中[2]。

2.2 法規意識

短視頻新聞的主創、編輯需要關注社會責任和倫理道德。作為專業人士,編輯應該始終堅守新聞倫理,遵循職業道德準則,應該尊重事實,尊重個人隱私,避免侵犯他人權益。同時,編輯還應該關注社會問題,傳遞正能量,引導公眾客觀看待和理解事件。

編輯在制作和發布短視頻新聞時,必須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包括但不限于版權法、隱私法和誹謗法等。這不僅能保護自身免受法律糾紛,也能確保新聞報道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3 內容質量意識

編輯短視頻新聞需要關注事件內容的準確性和客觀性。對于一個短視頻新聞編輯來說,在創意和策劃階段就需要做好充分準備,根據事件性質與主題確定視頻風格與表現形式,并確定講述角度和選材范圍。

編輯要有強烈的新聞價值意識,即能夠識別并挑選出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進行報道。這包括對事件的新穎性、重要性、影響力和公眾關注度的判斷。同時,編輯也需要理解新聞的價值并非只在于時效性,更在于其能否引發公眾的思考,提供新的視角或深入解析某一問題。

在制作環節也需要非常注重細節。主創從拍攝到后期剪輯,要確保視頻畫面和音效質量達到最佳狀態。在后期制作時,可以選用輕型剪輯軟件進行精細剪輯、修剪;加入畫面文案以增強氛圍;運用配樂等手段進行營造聲音氛圍。同時,在上線發布前應嚴格審查內容合規性與技術運營規范。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虛假信息充斥著網絡空間。新聞是理性的殿堂,作為專業人士,編輯應該具備辨別真偽的能力,確保所發布的短視頻新聞內容真實可信,對待每一個新聞事件都要有公正的態度,避免因為個人的情感或者立場影響新聞的公正性。同時,也要尊重事實,不偏袒任何一方,確保新聞的真實性[3]。

2.4 受眾意識

在融媒體時代,受眾對于新聞的獲取方式和內容呈現方式有了更高的要求。編輯應該了解受眾的喜好和習慣,注重創新,采用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和技術手段,提高短視頻新聞的吸引力和可讀性。

這方面,短視頻新聞的編輯需要注重信息的全面性和深度。由于短視頻的時長限制,編輯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傳遞盡可能多的信息。因此,編輯應該善于篩選和提煉新聞要點,將關鍵信息傳達給觀眾。同時,編輯在“短平快”地創作之外還應該注重深度報道,通過多角度、多維度的分析,使觀眾對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3. 短視頻新聞編輯意識的提升策略

隨著融合新聞日益精品化,推動了短視頻新聞編輯在生產機制、生產流程方面的持續創新。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不斷探索相應的提升策略,積累了一定的創作經驗。

3.1 兼顧新聞價值和傳播效果

一定程度上,內容生產的質量決定著傳播效果。創作者要選擇具有新聞價值和社會關注度的事件作為拍攝主題,可以關注熱點事件、突發事件、政策變動等方面的內容,確保選題具有時效性、新穎性和吸引力。

3.2 做好拍攝前后的各項工作

編輯在編寫腳本時,要明確視頻的主題、核心觀點和關鍵信息,使觀眾在短時間內了解到事件的全貌,還要注意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避免使用空洞的套話。在拍攝前,團隊需要對拍攝地點、人物、事件等信息進行充分了解,做好拍攝計劃。同時,準備好拍攝設備,確保拍攝過程順利進行。在拍攝過程中,要確保畫面質量,避免抖動、失焦等問題。此外,合理運用鏡頭語言,如特寫、切換等,增強視頻的觀賞性[4]。

3.3 嚴格審核新聞類短視頻發布

新聞類短視頻具有很強的時效性,記者要緊跟事件發展,及時更新視頻內容。在發布前,要對視頻進行多次檢查,確保信息準確無誤。

這些工作不一定要編輯親力親為,但是最終生成的新聞一定會由編輯來審核。短視頻新聞編輯是一份非??简灳C合能力的工作,是對一個人思維的錘煉,它包含了學習能力、適應能力、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包含了對社會和人心的觀照,需要肩負起相應的社會責任,最終會在短視頻作品中有所體現。

3.4 以新的視角挖掘新聞價值

近兩年,短視頻新聞仍然以策劃性、主題性報道為主,這一類型的短視頻新聞可以深入挖掘新聞價值,追求深度表達。編輯需要理解新聞的價值并非只在于時效性,更在于其能否引發公眾的思考,提供新的視角或深入解析某一問題。

例如,2022年12月31日,安徽臺推出了以黨中央、國務院決策實施的重大水利工程--引江濟淮工程為主題的兩篇報道,短視頻新聞《引江濟淮,通了!》和廣播新聞專題《西移一公里》。

這兩篇報道在當年的省級新聞獎評選中分別獲一、二等獎,同樣的選題,幾乎同樣的制作團隊,作為主創之一,筆者認為這兩篇報道能夠快速傳遞信息、引起公眾關注和思考,得益于團隊對深度表達的追求。

為了挖掘引江濟淮工程中的生動故事,主創提前著手策劃采訪制作,歷時一個月,踏訪引江濟淮工程沿線,先后到安慶樅陽、合肥廬江等地進行采訪和拍攝,采訪了多位設計人員、一線建設者、專家學者和相關部門負責人。深入的采訪,讓作品展現出豐滿的故事細節,并于工程試通水當天推出這一作品。作品在宏觀講述這一歷史性工程試通水試通航的同時,深刻闡釋了這一工程的生態意義。

廣播專題報道《西移一公里》呈現了為了保護菜子湖生態,河道向西移了一公里,這是該工程建設為了保護生態環境的典型事例,記者由此切入,講述引江濟淮工程建設在保護生態環境所做的綠色文章。短視頻新聞《引江濟淮,通了!》在相關內容的基礎上加入了工程試通水通航的現場畫面,凸顯了新聞事件的現場性、即時性。報道引領受眾現場感受了工程的壯美場景,體會了工程的歷史意義。在前階段素材的積累下,最后完成的作品顯得更有深度、有價值。

以下是一些創作積累和深度表達的建議:

(1)深入調查和研究:在創作過程中,需要進行深入的調查和研究,從多個來源獲取信息并進行分析。這樣可以確保視頻內容準確、全面,同時為深度評論提供堅實的基礎。

(2)用故事來呈現:故事是吸引觀眾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讓觀眾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信息。因此,在創作過程中,可以通過講述具體的案例來呈現事件的影響和背后的故事。

(3)注重分析:有獨特的角度和深入的分析,這樣才能引起受眾的思考和共鳴。在創作過程中,需要對事件進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提出有深度、有見地的觀點和見解。

(4)通過視覺手段表達:視覺手段是新聞短視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通過畫面、音樂和字幕等手段來表達觀點和情感[5]。在創作過程中,需要注重畫面的設計和音樂的選擇,通過視覺和聽覺的聯合來深入表達觀點和情感。

4. 結束語

短視頻新聞編輯應具備政治意識、法規意識、內容質量意識、受眾意識,不斷提升自身素養和專業能力,深入挖掘新聞價值,才能更好地滿足融媒體時代受眾的需求,發揮其在新聞傳播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歡
視頻新聞受眾意識
人的意識可以“上傳”嗎?
對移動新媒體時代網絡短視頻新聞的發展探索
短視頻新聞如何把握視角、視覺、視野、視界——重大主題報道研修班培訓心得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增強“四個意識”發揮“四大作用”
變的是載體,不變的是共情——從一則視頻新聞的傳播看融媒體的變與不變
意識不會死
強化五個意識 堅持五個履職
從媒介融合角度淺談網絡視頻新聞的發展
用心感動受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