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畫好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發展同心圓

2023-02-09 08:59曹賢文
語言戰略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同心圓學術領域

曹賢文

學術世界的版圖中存在著數量眾多的領域,這些領域及其邊界構成了不同的學科。國際中文教育是學術世界版圖中一個勃勃興起的領域,棲居于本領地的學科成員,應當擁有哪些共同的信念和文化,需要遵循什么樣的價值取向、學科思維、學科規訓和學科行為,應當深耕什么樣的學科知識體系,建構何種學科理論體系、方法體系和實踐體系,是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下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本學科知識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需要回答的基本問題。

歷史經驗證明,一門學科要實現持續性發展,須具備兩個條件:第一,學科主體知識體系要堅固,否則難以抵擋來自其他知識體系的沖擊;第二,能自覺地吸收其他學科中有益于自身學科發展的元素,實現自身主體知識的發展。故而,國際中文教育學科領域的快速擴大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作為一門學科,國際中文教育各專業需要具有可辨認的同一性,擁有共同的學術領域和關注點。學術共同體成員應以確保本學科專業健康發展為使命,成為所在學科專業的責任人、守護人。一門學科如能組成趨同性的群體,就會呈現出一定的集體性和相互認同;反之,如果是一個趨異性的群體,將呈現出分裂性和思想觀念上的斷裂。美國學者克拉克說過,如果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么,擴張的知識就是擴張的力量,分裂的知識就是分裂的力量。由此可見,整合學科力量,凝聚學者群體,加強群體成員的互動,在保持本學科知識體系開放發展的同時,根據新的時代要求,就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新內涵、新領域、新方向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對國際中文教育學科和事業高質量發展十分重要。

在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建立初期,學科主要關注來華留學生的中文教學,辦學規模不大,學者群體較小,內部一致性較強,學科問題相對單純,主要聚焦教師、教材、教法和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習規律等課題。隨著學科和事業發展到國際中文教育新階段,關注的重心也從國內的對外漢語教學轉向全世界豐富多樣的中文教育,學科領域和學科邊界大幅拓寬,學者群體快速擴大,學科問題和研究課題深入拓展,學科理論、研究方法和教育實踐日趨多元。加上國際政治、全球經濟、各國社會文化差異和數字技術變革等宏觀環境的變化以及教師、學習者、教學模式、教學平臺、教學管理等微觀因素的制約,給國際中文教育帶來了一系列新挑戰。因此,在“國際中文教育”確立為新的學科名稱并增設為單列專業博士學位類別的當下,建設好本學科學術共同體,就學科新內涵和知識體系形成基本共識,以有力支撐國際中文教育高質量發展新格局,顯得尤為迫切。

國際中文教育的學術世界從來不是純粹知識領域的象牙塔,自學科建設之始就根植于豐富的中文教育實踐,并以學科知識服務于教育實踐為目標。國際中文教育學科是以如何解決國際中文學習與教學、傳承與傳播,以及如何推進中文成為國際公共產品,如何向世界分享中華文明、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等基本問題為中心的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要解決這些集微觀探究和宏觀發展于一體的問題,必然需要一種以中文教育為基礎的跨學科視角和知識結構,需要聚集海內外多領域學者,立足豐富多樣的環境,探討如何解決國際中文教育的核心課題,并基于應用的復雜環境生產學科知識??鐚W科視角并非放棄對中文教與學等核心問題的關注,更不是拋棄幾代人篳路藍縷積累下來的豐厚知識體系,而是依托學科發展的學理基礎和知識積累,提倡以學科固有知識體系為根基,同時順應大變局時代和數字智能時代的新要求,平衡好傳承與創新之間的關系,以畫好同心圓的方法,適時豐富國際中文教育新內涵,合理拓展學科新領域、新邊界。

可以說,國際中文教育是最能彰顯中國語言文化、促進中外文明互鑒的一門國際性學科,也是中國學者可以利用母語優勢與國外學者攜手共建的一門學科?!爸形摹边@一核心詞凝煉了中國語言、文字、文學、文化、文明的特征,包含了語言,涵括了文化,標示了文明。根據層次分析法,國際中文教育既可以理解為“國際+中文教育”,即世界各地各種豐富形態的中文教育;也可以理解為“國際中文+教育”,即凸顯了中文作為一種國際公共產品的教育。國際中文教育新概念,不但全面涵納了國際上各種類型的中文教育,融匯了國際中文傳承與傳播兩個路向,包括了海外華人的祖語教育與世界各地中文作為外語的教育,也包含了促進中文成為世界的重要外語和國際公共產品以及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豐富內涵。

近年來,國際中文教育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成千上萬同仁投身這一宏偉事業。今天的國際中文學習者、教師及工作者人數,早已超越了一般學科。與此同時,也很難找到哪個學科,像國際中文教育學者群體那樣擁有如此多元的學術背景。廣義的國際中文教育者群體包括所有從事國際中文教育相關實踐、管理和研究的工作者。由于成員眾多、背景差異較大,學者群體和研究課題呈現出較為松散的趨勢,加強學科對話和成員間的溝通十分必要。一方面,我們需要跳出傳統觀念,適應新的形勢,適時擴大國際中文教育的知識領域和學科范圍,積極探索世界范圍內豐富多樣的中文教學形態、中文教師培養模式,建設好服務中文教育的支撐體系,推進中文傳承傳播融合發展,通過匯聚多學科智力資源,多方法挖掘學科交叉知識點,深入梳理國際中文教育新課題,積極開拓新領域,促進新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打造一流的國際中文教師教育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和教師教育者隊伍,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建好國際中文教育學術交流平臺,開展建設性深度對話,在對話和互動中進一步明確學科范疇,完善學科范式,產生學科認同,并通過形成的學科規范來規約成員互動和強化認同。

總之,在國際中文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需要匯聚力量,凝聚共識,以中文教學和中文教師教育為基礎,著眼國際中文傳承與傳播事業的長遠目標,適時豐富學科內涵,拓展學科邊界,擴大學科研究范圍,畫好學科持續發展的同心圓。既要筑牢“圓心”,突出學科主體性質,也要秉持兼容并包理念,拉長學科“半徑”。在不斷匯聚發展新力量和廣泛凝聚共識中找出最大公約數,畫好聚集同仁與同仁共進的同心圓,畫好國際中文教學、中文教師教育和中文傳承傳播一體發展的同心圓,畫好理論研究與鮮活實踐互相促進的同心圓,畫好承擔中文母語國責任與國外本土化協同發展的同心圓,畫好事業與學科高質量協同共進的同心圓。

猜你喜歡
同心圓學術領域
同心圓夢再出發
同心圓夢再出發
繡出里下河畔最美“同心圓”
同心圓變變變
如何理解“Curator”:一個由翻譯引發的學術思考
領域·對峙
對學術造假重拳出擊
新常態下推動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初探
肯定與質疑:“慕課”在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
學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