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探討

2023-02-10 09:01邱婉婷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3年3期
關鍵詞:社會工作者社工居家

□文/邱婉婷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 海南·三亞)

[提要]如今,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許多養老問題也隨之出現。在經濟快速發展、社會變遷、老齡化的背景下,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導致社會養老的壓力加劇,傳統的養老模式已經不足以滿足當代老年人的多元化、個性化現實養老需求。因此,傳統的居家養老服務結合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信息技術,以社區為載體的智慧養老為當代老人養老提供了可行的路徑。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現狀

世界衛生組織定義超過60周歲的人群即為老年人,而在如今全球老齡化的大背景下,中國自20世紀末開始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人口老齡化的情況,老年人在人口總數中占比逐漸增大。通過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們了解到,中國60歲及以上的人口數為26,402萬人,占全部人口的比重是18.70%,其中超過65歲的老年人口數為19,064萬人,更是占比13.50%之多。相比較于十年前,我國老年人口總數明顯增多,這說明目前我國已經處于輕度老齡化階段,并且在未來直至21世紀中葉后,中國老年人口數量增長的步伐不會停止,人口老齡化仍會繼續加深,這意味著養老工作的發展迫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現實迫切性空前凸顯。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十年,我國的城鎮化不斷加速,城鎮化率提升幅度快,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對于原城鎮居民的養老問題也有著一定的影響。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到,我國各地區有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共有8,804萬戶,其中城市家庭占比25%,共有2,215萬戶。存在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家庭戶數數量龐大,人口深度老齡化的社區街道不在少數。

二、傳統居家養老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需求。曾經家庭養老作為老年人唯一的養老保障方式,如今已失去了重要地位。在如今多元養老時代,傳統養老模式存在滯后性與缺陷性等諸多弊端。

(一)家庭支持存在不足。我國現如今人口老齡化以及少子化現象日趨嚴峻,傳統的四世同堂的家庭結構已不多見,如今的家庭結構多呈現出“4+2+1”形態,多為雙獨子女家庭。對于獨生子女家庭中的老人來說,他們的養老問題僅依靠子女提供家庭支撐是不能夠很好解決的,傳統的居家養老方式已經不能讓老人得到足夠的照料。許多子女面對個人生活工作的壓力,對于父母的養老問題,不論是在時間上還是金錢上,經常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現象。部分子女為解決由于工作繁忙沒有充足時間照顧老人這一問題,將父母接來一同居住,但由于兩代人生活觀念上存在的差異,生活上還會有出現矛盾的情況。對于部分老人與子女生活在兩地的情況,當老人出現一些突發狀況,子女并不能及時地出現解決,許多老人實際上更多的是自我照料。

(二)醫療健康保障方面存在不足。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醫療健康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有些老年人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而選擇獨自去醫院排隊掛號看病,有些老年人則是由于子女不在身邊而獨自前往醫院看病。當今信息化時代,年輕人很輕松就能在手機上完成的預約掛號、交費、打印報告等醫療服務,對于年輕人來說很簡單的操作,到了老年人這里,卻使看病變得更難了。掛號、檢查、繳費,他們往往只能通過對他們來說最簡單的排隊方式來進行,這也常常讓獨自前來就醫的老年人出現站不住、受不了等困難,從而導致老年人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不愿去醫院就醫,直到變成了重病才到醫院就醫。有些外出工作的子女表示,想要接父母到自己工作的城市養老,但老年人在另一個城市并不能使用社會保障與醫療保險,無形之中提高了老年人的養老成本。

(三)老年人的個性化、多元化需求得不到滿足。在社會快速發展、科技不斷進步的背景下,以及中國家庭結構小型化、傳統社會觀念轉變等因素的影響下,對于養老方式,大家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主要為三個方面:生活照料、醫療健康和精神需求。如今老年人對養老的現實需求中關于心理精神上的需求日益增多。而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顯然已達不到大眾的標準,無法滿足老年人個性化、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同時也沒有完善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

三、智慧養老概述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智慧城市”這一概念被提出,而“智能養老”模式也出現在大眾視野中。目前,我國正在大力發展智慧養老,它基于先進的產品與技術,將個體、家庭、社區、機構等不同的主體進行高效融合,從而達到高效率性、可靠性的專業服務升級。

“智慧養老”由英國第一次提出,我國首次提出“智慧化養老”的理念是在2012年,由此開始了對于智慧養老的探索??蓪⒅腔垧B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智慧社區養老;二是智慧機構養老;三是智慧居家養老。智慧居家養老是將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與智慧養老的理念結合的一種新型養老模式,是智慧社區、智慧養老、居家養老三個方面共同發展的整合結果。

“智慧養老”又稱“智慧居家養老”,它通過“智能化”技術,形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有效地將政府、社區、機構等養老服務參與主體與老年人緊密相連,為老年人提供現代新型多元化養老服務模式。

綜上,智慧養老將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智能傳感器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相結合,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多元化、適老化、智能化、精準化的安全監護、健康監測、日常生活照料等居家養老服務,從而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安全便捷的養老服務。

四、我國城市社區智慧養老發展路徑

智慧養老不僅僅是依靠先進的技術和智能化的產品開展流程化的服務,更重要的是要將先進的技術與其他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技巧相融合。將互聯網信息技術與社會工作專業相結合,探索新的融合發展路徑,從而讓科技在養老服務中全方位、多角度地發揮作用,同時也通過信息技術的加持,推動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最終達到“1+1>2”的效果。將社會工作介入到我國城市社區智慧養老服務中,能夠更好地解決“老齡化社會”所遇到的一系列養老難題,給老年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養老服務。

以智慧養老模式的發展為基礎,社會工作者要改變自己在養老服務中的角色定位,由傳統的服務提供者改變為服務信息的提供者,社會工作者要逐步適應這一角色的轉變。在智能化產品的使用中,社會工作可作為信息互通的橋梁,將信息進行接收-匯總-傳遞。老年人在使用智能化養老服務產品過程中會遇到或大或小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可以作為問題信息的收集者與反饋著,將老年人所遇到的問題進行收集,并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給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平臺再通過反饋進行改進提升。

五、社會工作介入養老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對社會工作的認同度低

1、老年人群體對于社會工作缺乏了解。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的起步較晚,老年人對于社會工作較陌生,在我們走訪的部分社區中,大部分老年人對于社會工作者進入社區中開展活動的參與熱情并不高。老年人對于社會工作不夠了解導致他們對于社會工作也并不十分認可,這不僅影響了老年家庭接受社會工作者或社會工作機構與智慧養老服務平臺提供的服務,也會影響到社會工作領域中老年社會工作與智慧養老服務模式的持續發展。

2、政府職能部門對于社會工作專業性的認知。通過對部分社區與社會工作機構進行走訪發現,許多社區工作者考取社會工作師證僅是為了在持證后可以增長工資,并不是基于對社會工作核心價值觀的認可。這直接導致許多社區工作者雖然考取了社工證,但是仍然缺乏對于社工專業性的認知與掌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工作與智慧養老服務的工作開展。

3、老年人群體對于社會工作的認知存在偏差。許多老年人認為社會工作者所做的許多工作本質上是政府應盡的職責,從而認為政府并沒有盡職盡責,而是“偷懶”將工作交由社會工作者去執行。這導致社會工作者在開展工作時會遇到許多阻礙與老年人不配合的情況,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社會工作者的工作熱情,使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公信力降低。

(二)社會工作人才資源匱乏

1、缺乏相關專業從業人員。通過對于部分社工機構的走訪調查,如今許多社工機構在進行人才招聘的時候盡管會注明有經驗者優先,但仍然很難招聘到有經驗的專業社會工作者。還存在很大一部分社工機構在招聘時對于專業要求較為寬泛,對于社會學、漢語言文學等專業均不設限,甚至有時為了減少人員費用支出,還會招聘會計等與社會工作專業關聯性很小的專業從事社會工作者崗位,這就導致許多社會工作從業者專業性極低,缺乏社會工作專業技巧以及專業方法,對于老年社會工作更是沒有了解透徹,對于開展老年社會工作的方法與技巧并不能很好地掌握。這也是智慧養老發展緩慢的因素之一。

2、社會工作者培訓缺乏規范性。社會工作者上崗工作前的入職培訓是必不可少、至關重要的,許多地區都針對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開設了考前專項培訓班,許多人通過培訓班的學習順利地考取了社會工作的相關資質,專業知識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在注重理論培訓的同時,社會工作實務實踐方面卻被疏忽,盡管許多人通過短期培訓取得了上崗資質,但仍然缺少社會工作實務經驗以及實務技能,不能對老年社會工作精準把握。并且在考取了社工證后,并沒有對其進行長期的規范性、專業性的綜合培訓,導致社會工作從業者的專業水平始終難以持續提高。

3、缺乏高層次人才。一方面社會工作機構的內部缺乏督導,督導對于一個社會工作機構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起到提升機構人員專業技能的作用,有一些社工機構甚至會外聘督導,機構內缺乏督導的這一現象無疑對地區開展老年社會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部分地區還存在社會工作專業高層次人才流失現象,許多社工專業人才會選擇去北上廣等較為發達的城市,這導致其他地區老年社會工作發展緩慢。

(三)社會工作發展結構失衡

1、社會工作機構發展失衡。我國許多地區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緩慢,機構的總體規模較小,專業能力較弱,并且在某些方面過度依賴政府職能部門,導致機構服務能力、專業能力不足。甚至有些服務機構僅僅是登記掛牌,并沒有實際開展社會工作服務。這些都導致地區社會工作發展極其緩慢。

2、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不合理。我國目前在政府行政部門或企業單位工作的社會工作者的數量要遠遠大于在社工機構工作的數量,這就導致許多社會工作服務局限于政府購買服務,開展其他領域的社會工作服務受到了限制與阻礙,使得很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難以施展才能、有所作為。

六、總結與反思

在傳統養老模式無法跟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時,將科技與養老服務產業相融合,為養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通過運用物聯網信息技術,實現了養老服務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同時滿足了當代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養老服務行業的創新也大幅度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推動了我國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

當今社會進入了多元養老時代,呈現出以下幾點趨勢:一是由依靠他人養老向自助養老轉變;二是遵循道德進行養老向遵循制度進行養老轉變;三是以家庭為單位進行養老向以社會為單位進行養老轉變;四是從依靠子女養老向依靠政府養老轉變。

如今新時代養老需要多元化,推動智慧養老模式發展,建立互補化的養老方式。我們應該遵循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利用新時代的新興技術、先進科技,開拓新的路徑,始終堅持多措并舉,倡導全民、全社會共同參與,建設多元化的養老新模式。

猜你喜歡
社會工作者社工居家
青春社工
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撐起一把保護綠傘
社會工作者職業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查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社會服務機構中社會工作者激勵因素研究
社工
此“社工”非彼“社工”——對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醫務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處境尷尬的醫務社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