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西比較視域看中國扶貧道路

2023-02-10 06:14彭雅婷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攻堅精準群眾

彭雅婷

(廣西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消除貧困是全人類共同的理想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會議上,隆重宣布“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1]中國創造性地解決了貧困難題,為全球消除貧困作出了重要貢獻。然而,全球范圍內減貧工作仍不平衡,西方國家的減貧模式與中國扶貧實踐存在差異。因此,將中國扶貧置于全球背景下,與西方進行比較,總結出“中國樣本”,有助于更好地認識中國的扶貧成就,并為全球扶貧事業提供借鑒和啟示。

一、中西扶貧理論與實踐對比分析

中國堅持“以人為本”的扶貧理念和“共同富?!钡母驹瓌t,采用精準扶貧方式確保貧困治理的有效性。與此相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唯利論”為主,實施短暫且局部有效的福利政策。

(一)中西扶貧理論對比

中國堅持“以人為本”的扶貧理念和“共同富?!钡母驹瓌t。中國秉持著“以人為本”的貧困治理觀念,旨在引領民眾擺脫貧困,實現物質與精神的雙重升華,從而激發人民內在的自我發展與提升的驅動力。同時,中國堅持“共同富?!钡母驹瓌t,這一原則旨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必須堅守公平正義,致力于減小貧富懸殊的鴻溝,以確保貧困群體能夠充分享受到國家進步帶來的紅利。雖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扶貧理論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但是中國式現代化確實已對西方福利國家實現了實質性的超越。對此,王巖、谷丁從黨的領導、以人為本、社會生產力和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四個角度作出了深入闡釋。[2]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堅持以“唯利論”為主的扶貧理念?!皣?,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是當今貧困理論研究上的主力軍”,[3]形成了以庇古的社會福利理論、劉易斯的“貧困文化”理論、阿瑟·奧肯的效率與公平失衡論等為代表的貧困理論。然而,西方國家的扶貧觀是以資本邏輯為主,追求資本的無限增殖,使勞動者成為奴仆。西方國家的減貧政策實質是資本家財富的累積,而非改善貧困勞動者生存狀況。馬克思曾指出,“工人階級中貧苦階層和產業后備軍越大,官方認為需要救濟的貧民也就越多?!保?]救濟貧困和撫慰弱者成為資本主義進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然而這主要是為了滿足資本積累日益增長的需求,這種現象最終將導致社會財富的分配失衡,呈現出“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

(二)中西扶貧實踐對比

社會主義中國實行長期性、整體性的精準扶貧模式?!柏毨е?,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保?]中國的扶貧工程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幾代人久久為功。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首次作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并于2015年首次提出“五個一批”的脫貧措施,為脫貧攻堅提供了一劑良方,進而實現了全體人民共奔小康的宏偉目標。中國政府通過精準扶貧,切實了解貧困人口的實際需求,從而提高了扶貧工作的成效。在實施精準扶貧過程中,中國政府還注重發揮企業、社會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作用,形成全社會扶貧的大格局。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行短暫性、局部性的福利政策機制。福利救濟扶貧模式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主要貧困治理模式,重視發揮“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的作用,僅通過社會力量、資源引導等實現反貧困目標,“在貧困治理上都沒有采用政府主導的剛性扶貧模式”。[6]西方國家通過其制定的政治經濟制度持續強化經濟優勢,保持經濟總量持續增長,但是大部分政策的受益者更多的是中產階級及以上群體?;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嘗試在政策制度等方面作出相應改進,如美國的《社會保障法》等?!皬膿u籃到墳墓”的福利政策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縮小了收入差距,實現了社會的暫時穩定,讓國家經濟維持了發展的勢頭。但是,從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發布的數據來看,2022年,美國聯邦政府的法定支出總額為4.1萬億美元,近一半用于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再從美國勞工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1975年至2019年間,美國非農部門的工作小時數減少了約2億小時。這不僅降低了勞動生產率,還加劇了收入的不平等。由此可見,高福利政策不僅給政府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同時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懶惰思想,引發了“養懶漢”的社會現象,“福利陷阱”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政府福利救濟政策的效果。

二、中國扶貧制度的特點

如今,中國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經濟產業也取得了蓬勃發展,人均收入大幅度提高。這些顯著的變化都得益于中國共產黨長期以來探索發展和科學總結的扶貧制度的有效實施。正是憑借著中國扶貧制度的創新及其自身優勢,中國才能在全球減貧事業中成為治理貧困的典范。

(一)中國扶貧制度的“兩個創新”

中國的扶貧制度在與中國具體實際緊密結合的過程中,實現了體系與模式的雙重創新。這種創新是符合中國國情、滿足人民需求的必然產物,在中國這片約96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大地上煥發出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一是體系創新,即結合中國具體實際提出“精準扶貧”策略?!熬珳史鲐毷且环N全新的減貧方式”,[7]它的核心理念是將扶貧工作從傳統的“一刀切”方式轉變為更加精細化、個性化的方式,以提高扶貧工作的效率和成效。它對貧困人群的識別與幫扶能夠精準定位到戶,根據不同的致貧因素對貧困戶進行分類,以制定和實施不同的扶貧對策,建立了全面、準確的貧困人口數據庫,真正實現了全面小康路上,確保沒有任何一個人掉隊的目標。如此周詳的扶貧策略在世界扶貧史上獨樹一幟,它巧妙地融合了中國扶貧工作的內在需求與實際環境,孕育出了“精準扶貧”這一創新舉措。

二是模式創新,即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相結合。只有開發式與保障性扶貧相結合,才能讓貧困人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脫貧。一方面,開發式扶貧旨在創造良好的脫貧條件。自1986年起,中國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有計劃地進行經濟開發式扶貧。通過產業開發、以工代賑、易地搬遷等措施幫助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與居住環境,使貧困地區擁有自己的支柱性產業,為貧困群眾創造良好的脫貧條件。另一方面,保障性扶貧在脫貧攻堅上起到兜底作用。盡管開發式扶貧已經創造了良好的脫貧條件,青壯年的貧困可以通過勤勞和智慧來克服,然而,年老體衰者無法外出工作,體弱多病者的家庭則必須承擔高昂的醫療費用,這些群體往往難以自力更生地擺脫貧困。在這種情況下,保障性扶貧政策的兜底功能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國扶貧制度的“三大優勢”

中國扶貧道路能取得成功,與其所蘊含的制度優越性是密不可分的。從最基本的扶貧制度來看,精準扶貧戰略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從根本上看則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制度優勢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精準扶貧是中國扶貧制度的基本優勢。精準扶貧是當前中國扶貧制度最為基本的優勢,在中國消滅絕對貧困的道路上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精準識別貧困戶,之后由黨員與被幫扶群眾結成對子,因戶制宜采取不同的幫扶措施,或幫助貧困群眾解決就業問題、或提供技術培訓、或進行資金支持,確保實現精準幫扶。這種精準能更好的識別和幫助貧困群眾,通過“輸血”與“造血”的結合,讓貧困群眾從根本上實現脫貧。此外,扶貧工作隊還會定期回訪,考察幫扶責任人與受幫扶群眾的關系、脫貧工作的效果以及貧困戶的生活現狀,以回訪制度鞏固脫貧成果。

二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扶貧制度的根本優勢。在這場脫貧攻堅的戰斗中,中國成功贏得了勝利,這充分展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制度優勢。從扶貧工作的管理體制、到工作機制、再到以“一把手負責制”為核心的扶貧開發責任制,中國共產黨明確了內部分工與責任。從最初扶貧制度的頂層設計到后來一步步推進實施與監察考核,脫貧攻堅戰的每一步都凝聚了無數黨員的心血??傊?,若無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在扶貧工作中引領,中國便無法在扶貧減貧事業中創造一個又一個令人驚嘆的奇跡。

三是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是中國扶貧制度的重要優勢。在這場艱苦卓絕的脫貧攻堅戰中,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憑借其民主優勢發揮重要作用。該制度強調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通過選舉、決策、管理和監督等途徑,讓貧困群眾直接參與到具體的扶貧工作中來。這有助于提高扶貧工作的透明度,讓群眾了解扶貧工作的進展情況,對扶貧工作進行監督和評價,增強群眾對扶貧工作的信心和支持,確保扶貧資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三、中國減貧脫貧“樣本”的實踐指向

對于世界各國來說,消除貧困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時代重任。然而,中國自確定脫貧攻堅的任務以來,始終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信念深入推進扶貧減貧進程,并于2020年率先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探索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扶貧之路。

一是明確目標、改善民生,為脫貧攻堅提供科學理論指導。多年以來,中國在扶貧發展道路上積極吸收國際先進經驗,從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中汲取營養,結合中國特有的國情,形成了極具中國特色反貧困理論。民生問題事關國家繁榮和人民幸福,全力以赴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是中國政府的神圣使命。脫貧攻堅事業作為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求中國共產黨必須扎實推進扶貧工作,始終秉持“以人為本”“人民至上”的理念,“尊重扶貧對象主體地位”,[8]將人民置于首位,在保障民生的基礎上進一步改善民生,真正解決人民之所需。

二是統籌規劃、穩步推進,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堅持黨組織的集中統一領導,動員全體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努力將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轉化為脫貧攻堅的巨大力量,通過將扶貧與“扶志”“扶智”的有機融合,喚醒了他們擺脫貧困并邁向富裕的內在驅動力。習近平同志強調:“越是進行脫貧攻堅戰,越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保?]黨中央多次發出號召,必須堅決落實領導定點扶貧責任,對扶貧工作予以高度重視,并將此作為一項衡量各省綜合發展的重要指標,要求各地根據實地情況,及時派遣業務能力突出的幫扶干部為反貧困事業添磚加瓦。從黨中央到基層黨組織,嚴密而完整的體系,雷厲風行的執行力,值得他國進行學習借鑒。

三是凝聚民心、合力行動,為脫貧攻堅提供可靠政治保障?!叭诵凝R,泰山移?!睉{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卓越特性,中國在實現脫貧減貧重大目標的過程中,能夠迅速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脫貧攻堅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動。中國以強有力的扶貧減貧政策為先導,以星羅棋布的基層黨組織為堡壘,以真抓實干的扶貧干部為“領頭羊”,以紀錄片《告別貧困》和電視劇《大山的女兒》等為宣傳媒介,使脫貧減貧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江澤民同志曾指出:“我們黨和國家開展扶貧開發,努力解決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問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個重要體現?!保?0]有了賴以依靠的堅強保障,更需要追本溯源,斬斷貧困代際傳遞,發揮制度優勢,將產業扶貧作用最大化。

四是務實求真、提質增效,為脫貧減貧貢獻精準幫扶智慧。扶貧成敗在于精準。自“精準扶貧”概念提出后,各地扶貧工作的方向更加明確,相應的扶貧政策陸續出爐,圍繞精準扶貧打出了一系列“組合拳”。中國注重多角度、全方位式的綜合性發展策略,積極探索思想幫扶、教育幫扶等方式方法,廣泛動員社會組織、市場等多方主體,將產業扶貧與交通等基礎設施布局相結合,把“互聯網+扶貧”成果惠及廣大困難人群,激發群眾內生活力,最大程度開發地域優勢與特色,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深諳“授人以漁”的智慧,因此在扶貧事業中,不僅關注物質援助,更注重提升貧困群眾的素質與能力,使他們能夠憑借自身努力走出困境?!笆聦嵆浞肿C明,精準扶貧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制勝法寶?!保?1]

四、中西扶貧模式的比較研究結論

通過中西扶貧理論和實踐的對比,可以看到中國特色扶貧道路有著制度體系、減貧模式、領導主體等獨特優勢,秉承以人為本、全社會扶貧的理念,體現出中國特色扶貧道路的獨特性和現實主義。中國深入剖析貧困產生的原因,突破了西方傳統的救濟式扶貧,實現了從“輸血”向“造血”轉變,從外生性扶貧向內生性扶貧的轉變,將開發式扶貧與保障性扶貧相結合,奏響了脫貧攻堅偉大樂章。反觀西方的扶貧工作,其初衷并不是使貧困人口真正脫貧,而是推動資本主義發展的手段。西方高福利的扶貧政策把貧困治理簡單化,停留在救濟層面,短暫的救濟福利政策產生造成高依賴的“福利陷阱”,沒有深入挖掘貧困的社會根源。

中國自古秉持“達則濟天下”的理念。中國扶貧不僅極大造福了中國人民,而且為各國擺脫貧困貢獻出“中國智慧”。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扶貧模式,各國間既有可以分享的共性,又各具特色,因此,每一國家都應根據自身所面臨的貧困狀況,將扶貧理論與實際貧困發展相結合,采取符合本國國情和需求的扶貧工作策略。貧困治理任重道遠,要在執政黨的領導和政府的主導下,多主體協同推進、實現目標。貧有百樣,困有千種,要堅持靶向治療,以精準扶貧實現精準脫貧。中國雖然已經消除絕對貧困,但“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保?2]在新征程中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不斷深化反貧困理論,將脫貧攻堅的寶貴經驗融入鄉村振興的接力奮斗中,為全球貧困治理貢獻“中國智慧”,是中國共產黨貧困治理的應有之義。

猜你喜歡
攻堅精準群眾
多讓群眾咧嘴笑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既要繼續攻堅 也要防止返貧
脫貧攻堅應及時清理“淤堵點”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精準的打鐵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精準扶貧二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