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鄉賢賦能鄉村振興的空間邏輯與實踐路徑

2023-02-11 09:27劉佳佳楊繪榮
安徽行政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鄉賢人居空間

劉佳佳,楊繪榮

(山西大學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并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工業化與城市化背景下,受鄉村邊緣化的推力和城市信息化的拉力雙重作用,農村青壯年紛紛進城務工,導致鄉村空心化、老齡化現象嚴重,使得鄉村在進行人居環境、集體經濟、基層組織、鄉村文化等建設時缺乏人才支撐。這一境況倒逼政府采取系列惠農政策,努力為鄉村留住人才、輸送人才,促進鄉村振興。與此同時,全國涌起了一股“新鄉賢”返鄉報效桑梓的熱潮,能人治村、富人治村、好人治村等諸多形態的涌現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新鄉賢脫胎于傳統鄉紳,在民眾中具有天然的感召力和可信力,能夠憑借自身的資源優勢、借助情感紐帶凝聚引導村民,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助推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實施。

一、新鄉賢內涵及三元空間分析框架

(一)新鄉賢內涵

當前學界在新鄉賢的內涵、職責、適用范圍等方面仍有爭議,但也達成了一個基本共識,即新鄉賢與傳統鄉紳密切相關。所謂鄉賢,廣義上指涉“與特定的鄉村有一定關聯的賢達之士”[1]。相較于傳統鄉賢,新鄉賢具有鮮明的時代意蘊,不少學者將其置于新時代背景下進行研究。胡鵬輝等人將新鄉賢視為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有資財、知識、道德、情懷,能影響鄉村發展且愿意為之貢獻的賢能人士[2];蕭子揚等人則將新鄉賢界定為后鄉土中國背景下,積極投身于鄉村治理與鄉村事業,并愿意為鄉村振興貢獻自我力量的個體[3];龔麗蘭等人則基于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將新鄉賢界定為能夠動員、組織村民,具有一定的村莊治理能力且熱心為當地作貢獻的鄉村精英與權威,并指出新鄉賢區別于一般的鄉村權威,他們通常具備較高的治理意愿與治理能力,是鄉村振興內生主體的基礎所在[4]。結合學界的相關闡釋,可將新鄉賢界定為:新時代背景下,具有知識、資財、權力、聲望等資源稟賦且愿意反哺鄉村、扎根鄉土,致力于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的社會賢達。

(二)三元空間分析框架

近年來,隨著《關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指導意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 年)》等意見方案的出臺,鄉村的空間性逐漸進入學界研究視野。作為空間研究的集大成者,法國政治學家列斐伏爾(Henri Lefebvre)的空間生產理論對于理解人類社會生產實踐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在他的批判性思考中,空間作為客觀與主觀、實在與隱喻的辯證統一體,彰顯著社會關系的重組與社會秩序的實踐性建構[5],是理解社會生產實踐的關鍵。具體而言,列斐伏爾認為空間具有豐富的意蘊與向度,并提出“空間三元辯證法”用以剖析空間的維度架構。在他看來,空間是由物質空間、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交織而成的“三位一體”式存在。

1.物質空間

物質空間是一種自然、物質的客觀存在,如房屋、農田等農村生態景觀。作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實體空間,它能夠為區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本的物質支撐,是理解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的基石所在。新鄉賢通過將生態關懷、文化自信等理念融入鄉村人居環境改善和生態文明建設,為鄉村生態振興注入新發展動能。

2.社會空間

社會空間是充斥著權力與話語的關系空間。社會資本作為一種以信任、規范、關系網絡為核心的社會資源,它與社會關系密切相關[6],是理解鄉村社會空間的重要面向。新鄉賢憑借自身資財、社會資本等資源,能夠發揮人才作用,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為基層組織的完善提供智力支持和行動感召等新動能。

3.精神空間

精神空間是由各類符號標識所構筑的文化意義空間,與之相伴隨的通常是想象與虛構的敘事[7]。為充分理解精神空間的豐富意涵,要求人們對內蘊于符號之中的文化意義加以發掘。放諸鄉村場域,精神空間上新鄉賢能夠憑借鄉賢文化底蘊,為鄉村法治文化、科技文化等振興持續注入新動能。

最終,經由物質空間、社會空間和精神空間的交織互動,新鄉賢憑借智力資財、社會資本及鄉賢文化資源,激活鄉村生態、人才、產業、組織、文化振興的新動能,助推鄉村的全面振興。

二、空間視域下新鄉賢賦能鄉村振興的邏輯機理

基于“物質—社會—精神”三元空間,通過剖析新鄉賢賦能鄉村振興的邏輯機理發現,新鄉賢依憑自身智力資財、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源,為鄉村生態、人才、產業、組織、文化五個面向的振興持續注入新發展動能。

(一)物質空間:促進知識融合,助力鄉村生態振興

當前,在“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背景下,鄉村物質空間的價值發掘和整體優化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然思考。一味依托地方政府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程,就會出現對鄉村生態振興成功經驗盲目復制形成的“千村一面”、出于應付檢查僅選擇基礎設施較好的鄉村加以建設而產生的“錦上添花”[8],以及任務驅動型模式下政府工作人員代替村民成為人居環境整治主體致使村民被迫成為游離的“局外人”等問題。

面對此境況,新鄉賢卻能在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與優化等物質空間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助推鄉村生態振興。一方面,新鄉賢因與其生長的鄉村具有獨特的鄉土紐帶,在科層制與績效考核通常無涉的現實情境下,能夠有效規避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過程中出現的若干弊端。他們可以將自身所習得的韌性鄉村、生態關懷和文化自信等知識及理念嵌入鄉村人居環境建設之中,繼而憑借自身天然的感召力和社會影響力,動員村民參與獨具村情村貌的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文明建設,為鄉村生態振興注入新發展動能。例如,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吳布村的新鄉賢基于對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的認知,先后開展“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環境整治工程,在改善鄉村人居環境的同時,注重對鄉村獨特傳統文化和自然風貌的保護,畬族彩帶等人文景觀與原生態的“畬鄉吳布梯田”自然景觀交相輝映[9],實現鄉村傳統文化與自然環境的有機融合,助推美麗鄉村建設。

另一方面,新鄉賢參與鄉村生態建設,能夠促使農民知識與國家戰略有機結合。冷波指出,精英吸納與帶動機制、知識融合與因地制宜機制構成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機制的重要面向[10]。換言之,新鄉賢既能憑借人格魅力發揮引導作用,推動村民參與人居環境整治;又能憑借自身智力稟賦,將國家政策要求轉化為因地制宜的鄉村生態建設標準,把生態文明思想植入村民心中。如此一來,新鄉賢參與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能夠因地制宜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建設獨具鄉土特色與歷史文化的鄉村風貌,激活鄉村生態振興新動能。

(二)社會空間:匯聚社會資本,推動人才、產業、組織共振

就鄉村社會空間而言,新鄉賢是培育鄉村社會資本的重要力量,通常具備資財、地緣、親緣等優勢,在村民中有著較高的號召力和信任度[11]。他們能夠憑借社會資本優勢推動人才回流、帶動產業發展、助推基層組織建設,進而推進鄉村人才、產業和組織的振興。

1.助推鄉村人才隊伍建設

隨著鄉村人才大量外流及長期實行的以戶籍型、單位型等為特征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客觀造成鄉村社會人才供需失衡,這一現實情境呼喚鄉村人才振興。新鄉賢中有很多來自企業、教育及政府部門的人才。相較于鄉土人才,他們在政策理論、知識結構、業務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12],能夠滿足鄉村振興過程中的多元化人才需求。同時,諸如經濟能人等新鄉賢往往具有一定的技術經驗和社會關系網絡資源,能夠為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項目等出資出力,從而吸引人才回流,助推人才振興。比如,湖南省三甲鄉新玉峰村的新鄉賢為鄉村引進多家企業,并設立數個合作社,推動了村集體經濟發展[13],促進了鄉村人才回流與人才振興。

2.促進鄉村產業發展

生長于鄉村的新鄉賢往往具備一定的經濟資源、創業經驗和關系優勢,他們通常借助投資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鄉村產業建設招商引資、身體力行帶動村民優化鄉村產業結構等途徑,不斷為鄉村經濟發展和產業振興注入新動能。例如,浙江省寧波市金峨村曾是著名的花木村,產業以相對單一的花木種植業為主,隨著新鄉賢的回流,帶來了豐富的技術與經營經驗,該村逐步實現由花木種植向文化生態旅游的產業轉型[14]??梢?,新鄉賢在帶動鄉村產業結構升級、激活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與資源稟賦。

3.完善鄉村組織建設

新鄉賢能夠為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撐,提升基層組織的社會號召力,助推基層組織振興。一方面,新鄉賢通常具有較高的知識文化水平和改革創新意識、對鄉情較為熟悉,能夠對鄉村振興的相關政策做出較為準確恰當的解讀,且能反映村民真實的利益訴求,并將兩者有機嵌入到當地的發展規劃中,推動“鄉政”“村治”的有機銜接,從而為組織建設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另一方面,權威是建構有序社會的政治基礎和組織存續的基本條件[15]。新鄉賢生長于鄉土社會,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他們融入鄉村基層組織,能夠依托資源和個人魅力同村民進行有效互動,并借助人情機制發揮引導教化作用,增強村民的鄉土情感認同與互惠信任,強化基層組織的社會號召力,為鄉村組織振興注入互惠信任新動能。以甘肅省慶陽市杜右手村為例,當地積極探索“新鄉賢+”統戰工作模式,通過鄉賢薦賢、上門引賢等方式,積極吸納有聲望、影響力的新鄉賢,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16],充分發揮新鄉賢在民主議事、建言獻策、產業引領等方面的作用,不斷推動鄉村組織建設。

(三)精神空間:推動文化嵌入,激活文化振興新動能

文化嵌入意指傳統價值觀、宗教信仰、傳統慣例等社會文化因素影響嵌入主體行為的過程[17]。美國歷史學家杜贊奇(Prasenjit Duara)在長期深入華北鄉村社會研究后認為,新鄉賢“出任鄉村領袖的主要動機,乃是出于提高社會地位、威望、榮耀并向大眾負責的考慮”[18],這種聲望、榮耀及責任感、使命感皆是鄉賢文化的內涵所指?;诰窨臻g審思新鄉賢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實現鄉賢文化的守正創新、培育契合時代發展要求和鄉村實際發展需要的現代鄉村文化,構成了新鄉賢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行動旨歸。

1.探索鄉賢文化守正創新之路

新鄉賢借助自身智力等優勢積極探索鄉賢文化守正創新之路。由于社會實踐和時代發展,傳統鄉賢文化存在部分與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不相契合的糟粕成分,新鄉賢依據文化發展規律和實際生產需要,借助“頭雁講堂”“新鄉賢課堂”等主題宣講、撰寫“鄉風文明簿”、開展“樂善”“崇德”等活動,能夠實現對鄉賢文化的批判繼承與創新發展。

2.助推鄉村法治文明建設

新鄉賢通過法治文化的宣傳與嵌入,助推鄉村法治文明建設。新鄉賢通常具有豐富的法律知識儲備和較高的法治素養,在法制宣傳教育方面能夠發揮自身優勢現身說法,引導基層干部和村民提升法治素養與法律意識。諸如“新鄉賢調解室”“老娘舅”和事團等的設立,對于鄉村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具有顯著的推動作用。

3.激活鄉村文化振興新動能

新鄉賢作為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引領者,在反哺家鄉過程中憑借自身資源稟賦和知識儲備積極引入數字技術,繼而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科技新動能。數字時代下,數字技術等科技文化的嵌入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可能,整體改善了鄉村人文環境、社會環境、生態環境等,有效促進了鄉村振興[19]。新鄉賢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發揮著顯著作用,如浙江省清涼峰鎮新峰村的新鄉賢在返鄉創業過程中積極探索“數字賦能鄉村治理”[20],通過打造玫瑰經濟虛擬產業園“玫瑰星球”等數字化賦能共同富?;ヂ摼W應用場景,助力數字鄉村建設,有效激活鄉村文化振興新動能。

三、空間視域下新鄉賢賦能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在物質、社會、精神“三位一體”的空間視域下,新鄉賢依托自身的資財稟賦和社會資本等優勢,憑借智力支持機制、情感紐帶和文化嵌入,能夠有效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為充分發掘新鄉賢賦能鄉村全面振興的有益價值,需在營造良好的鄉村環境、搭建新鄉賢與鄉村的互動平臺、增設新鄉賢表彰儀式場景等方面下功夫。

(一)物質空間建設:優化鄉村場域空間及物質載體

鄉村的物質空間建設是吸引新鄉賢回歸的一個重要基礎。為此,要不斷優化鄉村風貌與人居環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以激發新鄉賢回歸的熱情。

1.營造良好鄉村環境

景觀作為“文化編碼的巨大網絡”,以微不可察的方式融入人們的血脈,對于人們有著獨特的文化吸引力。因而,當地政府應發揮關鍵主導作用,著力打造能夠吸引新鄉賢回歸的物質空間,揚長避短、因地制宜進行鄉村建設,營造整潔干凈、富有鄉土氣息的鄉村環境,以發揮鄉村風貌、田園鄉愁對新鄉賢的吸引作用,促使新鄉賢愿意反哺鄉村、扎根鄉村。

2.完善配套設施建設

鄉愁記憶作為連接新鄉賢與鄉村的文化紐帶,其建構有賴于一定的物質載體。鑒于此,鄉村應修建完善鄉賢廣場、新鄉賢文化長廊、鄉賢榜等,整理編纂記錄(新)鄉賢事跡的村志等史料典籍,深入挖掘這類物質載體所蘊含的鄉賢文化。借由多種方式,充分發揮“有形的記憶”在促進新鄉賢“憶得起鄉愁、留得住鄉情”方面的紐帶作用,為新鄉賢賦能鄉村振興持續注入歷史文化資源。

(二)社會空間建設:搭建新鄉賢與鄉村互動平臺

新鄉賢賦能鄉村振興作用的持續有效發揮,有賴于新鄉賢相關組織載體及互動平臺的建設。為此,政府應探索搭建新鄉賢與鄉村的互動平臺,加強新鄉賢組織培育,強化新鄉賢作用的發揮。

1.線上線下同步構筑互動平臺

新時代背景下,新媒體在釋放新鄉賢力量、助推鄉村振興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為此,應大力開展“頭雁領航”“歸雁返航”“新雁啟航”等新鄉賢回歸工程,借助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網絡社交媒體等載體,搭建“新鄉賢聯誼會”“新鄉賢精神進禮堂”“新鄉賢講習所”等平臺,助推新鄉賢與鄉村形成有效的互動、互惠、互信。此外,鄉村干部還應善于借助社交媒體平臺,通過召開線上的視頻會議、主題知識講座等方式,暢通“不在場”的新鄉賢與鄉村之間的信息溝通,獲取新鄉賢在智力、資金等方面的支持。

2.規范完善新鄉賢組織建設

“楓橋經驗”作為當代中國鄉村治理的寶貴經驗,對于強化新鄉賢作用、助推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因此,應積極借鑒“楓橋經驗”加強新鄉賢組織培育,為新鄉賢持續賦能鄉村振興提供規范的組織載體。首先,地方政府應鼓勵有條件的鄉村成立新鄉賢理事會、新鄉賢聯誼會等組織,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和規范,堅持“成熟一個組建一個”,指導鄉村組建村級新鄉賢聯誼組織。其次,建立健全《新鄉賢組織管理和服務規范》,厘清新鄉賢、新鄉賢理事會等概念范疇。再次,制定完善組織章程和工作制度,健全組織架構和組織網絡,規范新鄉賢理事會運行,提升新鄉賢聯誼會運轉能力,并為其提供充足的經費支持。通過以上舉措,不斷促進新鄉賢規范、有效地參與鄉村建設,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三)精神空間建設:增設新鄉賢表彰儀式場景

儀式場景作為一種集合主流價值觀念的象征實踐,是理解人們精神空間的重要內容,它經由生動的展演、可視的圖像及精妙的話語向個體賦予主流價值觀念所指涉的意識形態,發揮著精神價值的引導作用[21]。為充分挖掘新鄉賢賦能鄉村振興的有益價值,需要增設新鄉賢表彰儀式場景,并探索相應的媒介傳播形式。

1.增設表彰儀式場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揮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的精神引領、典型示范作用,推動全社會見賢思齊、崇尚英雄、爭做先鋒”,這對于培育新鄉賢文化、助推新鄉賢賦能鄉村振興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地方政府亦應通過開展新鄉賢評選活動,頒發榮譽證書、紀念章等儀式給予新鄉賢以精神獎勵,從而在鄉村形成尊賢崇德、爭做典范的良好社會風尚,為激發新鄉賢活力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

2.加強新媒體傳播

新媒體能夠克服線下儀式場景的時空限制,通過儀式場景線上的直播、轉播、短視頻等形式,能夠擴大新鄉賢事跡的影響力。因此,應積極借助線上平臺實現相應的儀式場景傳播。通過這些形式豐富、多向互動、即時性強的傳播形式,強化新鄉賢精神的感染作用。促使“不在場”的村民借助網絡實現虛擬的身體“在場”,從而不斷聚合更廣泛時空范圍內的情感力量,深化村民對新鄉賢及相關文化認知與精神價值認同,最終促使其自覺傳承新鄉賢文化和發揚新鄉賢精神。

四、結 語

本文基于“物質—社會—精神”的三元空間論,審思了新鄉賢對于鄉村振興的功能價值。物質空間上,新鄉賢能夠為鄉村人居環境的整治與優化提供智力支持,助推鄉村生態振興;社會空間上,新鄉賢能夠依托社會資本優勢,助力鄉村人才隊伍建設,聚合鄉村產業發展和組織建設中的行動主體資源;精神空間上,新鄉賢通過文化嵌入,能夠推動新鄉賢文化、法治文化和科技文化發展,賦能鄉村文化振興。

為充分發揮新鄉賢對于鄉村振興的功能價值,需積極打造獨具鄉村風貌的物質空間、線上線下同步構筑新鄉賢參與鄉村建設的互動空間、增設新鄉賢表彰等儀式場景,以增強新鄉賢作用的可及性與長效性。然而,如何界定新鄉賢角色與職責,更加充分高效地發揮其價值,以及探索新鄉賢文化的治理效應與適用范圍,使之成為普遍適用于鄉村的價值規范體系,仍需學科理論的研究和實際案例的探討。

猜你喜歡
鄉賢人居空間
“蜀”潤鄉賢,“陶”享美好
讓新鄉賢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宋澤平:當代鄉賢賦能鄉村振興
空間是什么?
人居一世間 愿得展素顏
創享空間
人居環境中的園林綠化設計構建
南安鄉賢再發力
人居環境
世界人居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