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本溪高質量發展的探究

2023-02-12 11:08楊青利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本溪市本溪二十大

楊青利

(遼寧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遼寧 本溪 117004)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對過去五年重大成就與新時代十年工作三件大事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了會議的主題和黨在新時代的中心任務,并明確將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重申科教興國戰略,創新發展方式,強化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能力,意義重大。

1 黨的二十大報告的解讀

1.1 黨的二十大報告內容概要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分析國內外形勢基礎上,提出了黨的二十大主題,明確了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闡述了要實現黨的二十大主題的兩個抓手:一個是中國式現代化,一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黨的二十大報告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如何實現戰略謀劃進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一系列新的觀點、新的論斷,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指明了方向、確立了行動綱領。

1.2 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

關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中的經濟建設部分,黨的二十大報告將高質量發展上升到了非常高的地位:高質量發展不再只是一個發展階段,而是發展的首要任務。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高質量發展是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進行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多次提到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并且“新發展理念”每一次的提出后面一定跟著“推進高質量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創新成為第一動力、協調成為內生特點、綠色成為普遍形態、開放成為必由之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1]。新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和共享五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解決了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均衡、人與自然的關系、格局、根本目的五個問題。

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加快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是高質量發展的實踐途徑。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體新發展格局的實現要從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鄉村全面振興的推進、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五個方面入手。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盵2]“四鏈”融合是經濟高質量發展中微觀操作的重要抓手。產業鏈由相關產業組成,是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鏈;創新鏈是高校、科研機構等創新主體通過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設計開發等環節,為產業鏈注入創新成果的鏈式組織;資金鏈是指政府、金融機構及各投資部門為整個產業環節提供不同資金支持的鏈狀功能組織;人才鏈是指圍繞著產業鏈對不同環節所需要的研發人才、產業人才、社會服務人才等的集聚。創新推動產業升級,而創新的主體是人才,所以“四鏈”中人才鏈是最活躍、最為關鍵的因素?!八逆湣比诤系膶嵸|是圍繞著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三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產業鏈良性發展的循環體系?!八逆溔诤稀敝挟a業鏈與創新鏈的融合能夠重構研發平臺,支撐產業的升級;資金鏈與創新鏈的融合,能夠提升資金收益率和激活創新的效能;資金鏈與產業鏈的融合,能夠壯大產業發展和提高投資回報率;產業鏈與人才鏈的融合,能夠實現人才因產業而聚,產業因人才而強的良好局面。

2 本溪市發展現狀以及發展瓶頸分析

2.1 本溪市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近幾年,本溪市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遼寧振興發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文旅興市、生態立市”發展戰略,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3]。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本溪統籌抓好增長、改革、穩定、民生等方面的工作,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培育壯大生物醫藥、鋼鐵深加工、文化旅游等主導產業,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持續提升。依據本溪市人民政府網站公開的信息,作為不沿邊也不沿海的本溪市發展狀況從具體新發展格局實現的角度,總結如下四個方面特征。

2.1.1 經濟體制機制改革要全面深化加強

“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活力有效激發。近五年,本溪市實施了機關、事業單位改革和重點領域、重點環節改革,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市場主體新增七萬余戶、“個轉企”近三千家。2021年鞍鋼、本鋼完成重組,雙方建立形成了有效的合作機制,議定事項得到有效落實,合作成果不斷擴大,為下一步致力深化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做優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助力東北振興和遼寧振興奠定了較好的發展基礎。

2.1.2 傾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取得初步效果

通過強產業、調結構,實體經濟可以提質增效?!袄献痔枴本劢罐D型改造升級。華岳精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改造、正興車輪擴建等項目加快建設,推動銀龍預應力、東鑠新材料等民營頭部企業做優做強;恒達物流園、工具公司等5G智慧工廠及示范項目投入使用;“原字號”合作突出深度開發,發揮本鋼帶動作用,深化鋼地合作,293家地方企業與本鋼建立合作發展機制?!靶伦痔枴苯枇撔屡嘤龎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加快推進,現代中藥、生物制藥及疫苗、高端仿制藥以及醫療器械、康養等主導產業初具規模。

2.1.3 提檔升級,鄉村文旅產業服務業態不斷豐富

依托本溪水洞、東北抗聯遺跡、紅葉、溫泉等資源優勢,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創建工作扎實推進,品牌建設持續加強。關山湖、大峽谷成功晉升國家4A級景區,南芬區思山嶺街道和桓仁滿族自治縣普樂堡鎮成功創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鄉鎮,4處旅游資源入選國家“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

2.1.4 深度融入沈陽經濟區,加快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為了與沈陽經濟區各市實現“全覆蓋”“手拉手”,形成優勢互補,2020年本溪市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為組長的推進沈本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涵蓋了市所有優勢產業和資源的38個相關單位;成立了科技創新、金融服務、人才交流等10個會商推進組,將重點任務、合作項目列出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這些年來,通過建立會商機制、強化考核監督、建立獎懲機制等多項保障措施,本溪市在高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旅游等領域加快融合進度,為提升沈本資源整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2.2 本溪市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

2023年本溪市政府工作報告對本溪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了分析:全年重要經濟指標未完成預期目標,穩增長基礎仍然不夠牢固;持續受疫情沖擊,物流保通保暢面臨巨大壓力,企業生產運行受到影響,工業經濟恢復動力不足;項目謀劃包裝儲備質量不高,大項目少的問題尚未得到有效破解;科技型企業數量少,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基礎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建設突出問題還沒有在制度、機制上得到根本解決?!八逆湣比诤鲜墙洕哔|量發展中微觀操作的重要抓手,上述問題形成的原因從“四鏈”融合的角度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2.2.1 從產業鏈來看,結構性矛盾導致內生動能不足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東北地區產業結構還存在“一柱擎天”和“二人轉”問題?!耙恢嫣臁笔悄茉垂I比重過大、結構單一,“二人轉”是“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4]。一是工業結構比較單一,重化工業比重大。2022年本溪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公布: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制造業增加值行業構成中以本鋼為主的冶金制造業的占比達到三分之二。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主要集中在鐵礦石原礦、鐵礦石成品礦、生鐵、粗鋼、鋼材、水泥、合成氨、平板玻璃上。二是所有制結構不平衡,民營經濟比重不高。2022年,本溪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9%,其中,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4.7%,集體企業增加值比上年下降9.1%,股份制企業增加值下降4%,外商及中國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加值下降6.5%,私營企業增加值下降9.7%。民營經濟增加值下降最大。傳統的重化工業附加值沒有新興工業高,民營經濟參與經濟的活躍性不強,勞動、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內生動能不足。

2.2.2 從人才鏈來看,老齡化嚴重導致整體活力不強

適度的人口不僅提供了生產中的勞動力,同時也為產品提供了消費對象,特別是人口中的年輕高技術人才,為創新提供了最活躍的因素?!侗鞠腥丝诎l展規劃(2016-2030年)》公布了本溪市的人口現狀:人口總量穩步提高,2015年常住人口171.9萬人,比2000年增長9.4%。人口結構不斷變化。2015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比69.3%,比2000年減少1.7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8%,比2000年增加10.2個百分點;0~14歲人口占比8.9%,比2000年減少8.5個百分點。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本溪適齡勞動力減少,老齡化加速的壓力增加。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1.49年,受過高等教育人口占比持續增長。本溪近年來雖發展速度較快,但就業機會、薪資待遇等方面仍與國家、省中心城市和沿海城市存在差距,青年人才回流和高層次人才流入不足問題亟待解決。

2.2.3 創新鏈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需要進一步提升

“十三五”期間,本溪科技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但還存在著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一是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尚不健全,科技創新環境有待進一步優化。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科技中介服務發展相對滯后,一些地方和部門對科技工作重視程度不高,縣(區)科技工作相對薄弱,影響城鄉協調發展。二是企業創新主體作用發揮不明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企業科技投入總量不足,自主研發動能不足,缺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萍汲晒镜剞D化率不高,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整體體量小,高新技術產業密度較低且產業總量不大,科技貢獻率不高。三是科技創新人才和企業科技管理人才匱乏流失問題比較突出,特別是高層次科技人才短缺,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2.4 從資金鏈來看,社會大局平安穩定,重點領域風險不容忽視

就業形勢持續穩定。城鎮登記失業率低于遼寧省定目標,零就業家庭繼續保持動態為零。保障水平持續提高,完成了養老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孤兒養育等工作。政府帶頭過“緊日子”,2022年分別壓減一般性、三公經費支出20%和30%,統籌財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保障,解決了一批百姓關心、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社會大局平安穩定,重點領域風險不容忽視。據本溪市政府網公布的最新政府債務數據看,本溪市2020年政府債務余額限額為3 358 500萬元(其中,一般債務2 254 800萬元,專項債務1 103 700萬元)。2020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為3 034 548萬元(其中,一般債務2 093 608萬元,專項債務940 940萬元)。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妥善化解存量,防止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3 本溪市高質量發展的對策探究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高質量發展思想給出了實現本溪高質量發展答案:一是立足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強鏈補鏈,盤活、提升存量產業。二是從人才引入—創新驅動—資金支持—產業升級做好新的“四鏈融合”。三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形成。

3.1 對內,構建“四鏈融合”網狀信息服務平臺,促進存量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融合”,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最根本和核心的問題,是一個關于產業增長的標準的方程式[5]。這幾年,本溪市堅定不移地調結構,經濟發展呈現出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態勢,持續集聚發展要素,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鋼鐵冶金及裝備制造產業持續做優做強,生物醫藥及大健康產業不斷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特色優質農業加快發展,民營經濟活力有效釋放。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一些問題值得注意:本溪的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融合主要是在校企合作階段,“四鏈融合”圍繞著項目縱向展開,缺少不同項目間的橫向融合。其表現為:人才培養、產業需求的脫節,創新技術、資金服務銜接不緊密,學校間、企業間、金融機構間互動不足、合作不強等。推進“四鏈”有效銜接和深度融合,需要高校、科研機構、企業、服務機構等主體多重互動、深度整合構成良性的生態系統。這就需要政府出面打造多方共同參與、打通四鏈間融合障礙的“四鏈融合”網狀信息服務平臺。在這個服務平臺里,政府、企業、學校和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創新流、資金流和人才流可以圍繞著不同的產業鏈自由移動,資金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實現有機銜接。具體做法包括:構筑企業間網絡化合作集群,建立大學、企業、服務機構一體化合作組織,構建滿足不同需求的投融資體系和建立互認互通共享的人才庫,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相互貫通、環環相扣,形成綜合性的共享、共贏“四鏈融合”網狀信息服務平臺,促進內部高質量發展。

3.2 對外,以旅游業為抓手,優化營商環境,塑造本溪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和項目

近兩年,本溪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因為歷史的原因,本溪的產業是以資源開采、精加工為主的重工業,新型產業培育不足,科技型企業數量少。高質量的發展需要產業、創新、資金等要素聚集在一起產生的綜合效應,而吸引大項目、留住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實現。本溪有自身的稟賦優勢,比如,以本溪水洞為代表的豐富的旅游資源,實現高質量的發展完全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大力提升旅游業水平。一方面,可以優服務、提效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另一方面,通過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講好本溪故事,打造健康良好信用環境,多渠道開展宣傳推介,不斷提高本溪知名度和影響力,以此為本溪的高質量發展吸引更多的人才、資金和項目。

3.3 內外聯動,主動把握“雙循環”重大戰略機遇

本溪要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需要依靠自身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的集聚效應,同時也需要借助本溪外部相關發展要素。因此,本溪要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中的“雙循環”,利用外部力量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一方面,要結合本溪優勢,加強與沈陽都市圈其他城市的合作。沈陽都市圈由遼寧中部的七市一區構成,與其他國家級都市圈相比較,沈陽都市圈基礎設施更加完善、產業基礎較好、城市化率較高、一體化建設較快、各城市產業聯系度較高。從當前沈陽都市圈的產業結構、發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來看,沈陽都市圈建設的重點方向是傳統制造業的改造升級與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并重。這和本溪強產業、調結構,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方向一致。

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本溪所處東北地區的地緣區域優勢,加快對外開放。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接壤,是東聯亞太、西通歐洲的重要樞紐。本溪應抓住“一帶一路”的重要機遇,提升與東北亞地區各國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和人才鏈的合作。

4 結語

雖然本溪市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真抓實干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在現階段經濟形勢錯綜復雜的情況下對人才引進、產業發展和區域協調等方面還面臨著不小的挑戰。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的“四鏈融合”給出實現本溪高質量發展答案:人才引入—創新驅動—資金支持—產業升級。具體來講,一方面,把人才引進作為重點和關鍵。以本溪豐富的旅游資源為依托,打造宜居本溪,廣交天下朋友,制定優厚政策留住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應,利于新產業、新項目的落地。另一方面是盤活、提升存量產業。立足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強鏈補鏈,進一步提升生產能力和優化供給結構,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道路。

猜你喜歡
本溪市本溪二十大
本溪綠石谷景區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本溪市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高陽臺·本溪楓葉
本溪紅葉
本溪:理順體制讓基層穩定了
本溪市材料價格補充信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