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聯精神融入大學生黨建工作在“立德樹人”中的路徑研究

2023-02-12 11:08尚洪娟
遼寧科技學院學報 2023年6期
關鍵詞:抗聯立德東北

尚洪娟

(遼寧科技學院 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遼寧 本溪 1170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盵1]所以,黨建工作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內容之一。通過黨建工作,可以保證人才培養的正確方向,確保社會主義建設所需人才質量。東北抗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抗日聯軍,在抵御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中形成的精神品格和展現出來的精神風貌,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在特定時期的體現,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寶貴財富,擁有永恒的精神價值。將東北抗聯精神融入高校的黨建工作中,挖掘抗聯精神在“立德樹人”中的時代價值,能夠提高高校黨建工作質量,也使偉大的抗聯精神迸發出新的活力。

1 東北抗聯精神的內涵及時代價值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具體表現。在多年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過程中,抗聯將士面對極其艱苦的環境,與敵人展開殊死搏斗,為抗戰的最終勝利做出了不朽的貢獻。2021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將“東北抗聯精神”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當中,并對東北抗聯精神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東北抗聯精神主要包含如下幾個方面:忠貞報國、勇赴國難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前仆后繼的英勇戰斗精神;堅貞不屈、勇于獻身的不畏犧牲精神;不畏艱苦、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精神;休戚與共、團結御侮的國際主義精神[2]。

東北抗聯精神是中華民族彪炳史冊的精神遺產,已經融入中國共產黨人的血液中,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寶貴財富。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激勵了幾代人。今天,我們仍然要用這些精神來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盵3]可見,東北抗聯精神在當今的社會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時代價值,主要體現為:第一,傳承東北抗聯精神有助于樹立共產主義信仰。社會主義建設必須以對黨和人民的忠誠為根本,這樣才能堅持黨的領導,不折不扣地完成黨交給的任務。第二,東北抗聯精神為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了磅礴的思想動能。愛國主義是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基因,只有把祖國的發展放到第一位,才會更有擔當,主動投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洪流中,成為中國夢的參與者、踐行者和書寫者。第三,弘揚東北抗聯精神,確保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立于不敗之地。國內外形勢瞬息萬變,如果沒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就很難找準國家發展的方向。學習東北抗聯精神,不斷增強政治修養和斗爭本領,才能經得起各種風險的挑戰,始終立于不敗之地。第四,弘揚東北抗聯精神,有利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谷諔馉幍膭倮x不開國內和國際合作,如今世界各國面臨著許多共同的威脅和挑戰,人類必須團結起來,才能確保世界和平與發展。東北抗聯精神所體現出來的團結協作、并肩作戰的偉大精神,值得現代人學習。

2 東北抗聯精神融入黨建工作對實現“立德樹人”任務的意義

把東北抗聯精神融入高校的黨建工作中,有利于培養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勇敢頑強的品格、艱苦奮斗的意志,體現“立德”為本的思想,最終實現“樹人”的根本任務。

首先,有助于培育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1931年,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占領了我國東北,東北民眾處于水深火熱中。東北民眾自發地組織起抗日武裝,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頑強的斗爭,體現出極大的愛國主義熱情。對于青年一代來說,愛國主義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在大學生黨建工作中融入東北抗聯所展現的愛國主義精神,有助于大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始終跟黨走,把個人命運和國家利益更好地結合在一起。

其次,有助于培養大學生勇敢頑強的品格。黨建工作者需要認識到,當代大學生所面臨的社會環境越來越復雜,在遇到困難時,他們需要表現出勇敢頑強的品格,這樣才能勇敢地面對現實,以不屈不撓的精神,不斷取得新勝利。

最后,有助于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的意志。東北抗聯將士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頑強地抗擊日寇,表現出極其堅韌的品質,抵抗著裝備精良的日寇,始終沒有絲毫動搖堅強意志。在抗戰中所體現出來的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更是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黨建工作中,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的意志品質,有利于他們在未來勇于面對困難,戰勝困難,以高度的使命感來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確保他們成為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人才。

3 將東北抗聯精神融入高?!傲⒌聵淙恕钡膶嵺`路徑

把抗聯精神融入高校的黨建工作中,對高校實施立德樹人的育人戰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具體的實踐中,需要根據高校的特點,采取學生們容易接受的方式,將偉大的抗聯精神融入高校的黨建工作中,探索人才培養的新路徑,使抗聯精神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作用,能真正發揮出來[4]。

第一,將抗聯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黨建的主陣地,也是實施立德樹人育人理念,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礎。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東北抗聯精神的相關內容,系統地了解東北抗聯精神的內涵,有效地融入教學當中,讓學生對東北抗聯精神有全面系統地認識。東北抗聯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具有永恒的力量,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仍然鼓舞著全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而努力奮斗。在教育教學當中,需要對東北抗聯精神的內涵、時代價值進行系統的闡述,為學生理解抗聯精神創造有效的情境,并結合當今國際形勢,深刻認識抗聯精神的時代價值。當前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國內外反動勢力對青年一代進行的非社會主義思想宣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潮一直影響著大學生。用抗聯精神來武裝大學生的思想,能夠提高他們抵御不良思潮侵蝕的能力,同時也能夠讓抗聯精神得到發揚光大,賦予抗聯精神新時代的內涵。其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在教學當中發揮主導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采取更為靈活的形式,與黨建工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立德樹人的作用。一些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積極性并不是很高,這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在教學中,思想政治課教師首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站在理論的高度去評價和闡述東北抗聯精神的內涵,從國家和個人命運統一的角度去分析抗聯英雄的事跡,并與新時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大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抗聯精神的時代價值。教師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采取更加豐富的方式方法,將抗聯精神呈現給學生,武裝大學生的頭腦。除了課堂教學之外,還要組織更多教學實踐活動,把理論知識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加強大學生對東北抗聯精神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始終站在一起,為學生樹立踐行抗聯精神的榜樣,使立德樹人的理念真正落實到教學和黨建工作中。最后,要充分尊重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體地位。在教學和實踐中,通過一定的主題,讓大學生圍繞著抗聯精神去主動思考、積極討論,深化對抗聯精神的認識,把抗聯精神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品質,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第二,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抗聯精神,提高黨建水平。校園文化建設是黨建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高校實施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環境是學生成長的土壤,也能夠很好地體現出高校黨建的成果。優秀的校園文化需要偉大的文化資源,東北抗聯精神能夠為校園文化建設注入紅色基因,讓校園文化真正成為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物質、精神和制度等三個方面。首先,要把東北抗聯精神融到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中。在校園中設立反映抗聯精神的宣傳板、紀念碑、雕塑等,讓大學生直觀地感受東北抗聯精神;整理抗聯歷史資料、編纂抗聯書籍,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和黨史學習的重要內容,奠定大學生學習抗聯精神的物質基礎。其次,要做好校園精神文化建設,從抗聯精神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在學校的組織下,創建抗聯精神研究和宣傳社團,在深入挖掘抗聯精神的基礎上,發揮傳播和傳承的作用,定期開展抗聯精神相關的實踐活動,比如以抗聯精神為主題的征文、演講、詩歌朗誦、歌詠比賽等一些活動,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其中。再次,在校園文化制度建設中體現抗聯精神。高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和黨建工作都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制度,這樣才能規范大學生的日常行為。在制度的制定中體現東北抗聯高尚的愛國情操、頑強的革命意志以及不怕犧牲的精神,能夠提高制度的政治內涵,讓大學生更加自覺地去遵守??傊?校園文化建設的三個方面相互聯系、相互促進,要以系統的眼光對待抗聯精神在三個方面的體現。

第三,把東北抗聯精神融到黨建活動中。高校黨建工作不但要針對大學生黨員,還要覆蓋全體高校師生,在實踐中要把黨建工作的育人功能發揮出來。首先,學校要多組織一些黨建實踐活動,彌補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不足,把東北抗聯精神與實踐結合在一起,讓大學生在活動當中去體悟東北抗聯精神,并逐漸內化到自己的思想體系當中,真正實現“立德樹人”。其次,在黨建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的主體作用,圍繞著黨建的目標來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能夠有機會去親身踐行東北抗聯精神,使黨建工作呈現出新的面貌。從黨建目標上來看,就是為了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在以東北抗聯精神為主題的實踐活動中,大學生對東北抗聯的愛國主義、不怕困難和勇于斗爭的精神會有更深入的理解,這為黨建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從內容方面來看,社會實踐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并能夠圍繞大學生成長的需求而展開,有利于激發大學生弘揚抗聯精神的熱情,提高他們參與黨建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并不斷從抗聯精神中汲取力量,完善自己的思想政治體系。在活動中,學校黨建部門需要加強對大學生引導,不斷地挖掘新內容,讓學生感受到抗聯精神就在身邊。最后,在黨建活動的組織形式上,根據大學生的培養要求和內容進行創新,特別是對那些參與熱情不高的大學生,要專門與他們溝通,了解其中原因,并采納他們的意見,融入更多現代元素,創新實踐活動形式,把黨建工作的作用真正發揮出來。

第四,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黨建質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傳播方式變得越來越豐富,給東北抗聯精神的學習和傳播提供了便利條件。但互聯網上各種信息交織在一起,也給高校的黨建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高校大學生是網絡參與的主要群體,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強,但他們個人的思想政治體系并不完善,對網絡信息缺乏判斷力,讓一些別有用心的勢力有機可乘,這就需要加強網絡管理,提高黨建工作的針對性,使大學生能夠找準思想政治方向,從東北抗聯精神中去感受中華民族的偉大,不斷提高自身抵御腐朽思想的能力。首先,要建立網絡黨建平臺。通過網絡黨建平臺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有關東北抗聯的內容,供他們去查閱和學習,并能夠與大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平等地溝通,解決大學生思想上存在的一些癥結,深化對抗聯精神的認識。其次,發揮互聯網的交互功能。在傳統媒體環境中,信息的傳播都是自上而下的方式,信息接收者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更不能對信息提出疑問。信息的交互性是互聯網時代最大的特征,在這樣的環境中,大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了師生地位的平等。這就可以把東北抗聯精神的學習和實踐擴展到更廣闊的空間,通過積極的互動,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及時地提供幫助。再次,要遵循互聯網傳播的規律,有效地融入抗聯精神教育內容,豐富黨建形式。把抗聯精神和大學生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通過網絡課程拓展傳統黨建工作的范圍,實現線上和線下相結合。另外,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現代教師隊伍,他們需要能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分析東北抗聯精神,以實事求是的精神來對待歷史人物和事件;他們還需要掌握熟練的互聯網教育技能,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來傳播抗聯精神,以互聯網為平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強與大學生的溝通,并采取多種形式讓抗聯精神在大學生的思想當中生根發芽。

總之,大學生的黨建工作是實現“立德樹人”教育任務的重要手段,在黨建工作中融入抗聯精神,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需要根據時代的發展要求來探索新的路徑,這樣才能讓黨建工作更符合時代的要求,不斷提高高校的人才培養質量,最終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猜你喜歡
抗聯立德東北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弘揚抗聯精神 加強黨性修養
每到冬天,東北就變成了“凍”北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探索
大東北的春節
華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遠
立德樹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碩人才培養路徑
一個抗聯老交通員的老區夢
“嚴以修身”先立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