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冬里的溫暖

2023-02-13 21:32張亞寧陜西
金沙江文藝 2023年12期
關鍵詞:粉條孩子

◎張亞寧(陜西)

秋天就這樣去了, 冬天也就這樣來了。

一夜的雨夾雪, 秋天消失得無影無蹤, 就連樹枝上搖墜的那幾片樹葉也飄落了, 極不情愿地粘在冰涼的大地上。 秋天的離別, 無意中留下了些許遺憾和傷痛。 懵懵懂懂地望著雨夾雪的天空, 心里空空的, 即使濃濃的迷霧籠罩了山丘和山莊, 也無法阻擋戀秋者的心緒, 情不自禁地想著秋天整山整洼紅黃綠相接的樹葉、 肥嘟嘟的果實、 健壯的家禽、 喜笑顏開的農人……幻想眼前的景象只是一個夢而已, 幻想這個冬天的第一場雨夾雪只是秋天遇到的一個意外而已。

一場紛紛擾擾的雨夾雪迅速結束,冬天就這樣來了。

站在冬日的曠野靜想, 恍惚覺得秋天轉身離別是樂意給冬天一個廣闊的舞臺, 顯出秋冬兩季各有千秋的獨特之美。 秋, 讓得理所當然, 冬, 來得自然而然。 要是秋天賴著不走, 誰還會起早貪黑收割地里的莊稼呢? 母親頭上攏著淡藍色的頭巾, 在結束打谷子不久的場里, 撿拾遺落的豆子和谷粒。 遠道而來的風掠過村莊, 在打谷場旋轉。 母親不高不低地說道: 再不抓緊收拾, 下雪了就要受損失哩!就是這場恰到好處的雨夾雪, 督促農人裝回打谷場遺留的糧食, 覆蓋好室外怕凍的東西, 堆積好散亂的草垛,捆好地里的玉米秸。 沒多久, 雨夾雪不再光顧, 或大或小的雪花成為???。

北方的冬天一向是蕭瑟的, 山山洼洼光禿禿的, 樹木赤裸裸的, 風干冷干冷的, 偶爾下的雪、 降的霜, 能添點迷人的顏色。 一場場白雪在雨夾雪的邀請下緩緩而來, 似乎把北方冬天的荒蕪一夜間全部遮攔起來了, 滿世界顯得整齊劃一。 多雪的日子給人們帶來無限的歡樂和興奮, 大人倒不是那么突出, 大多驚嘆氣候濕潤、 來年會有好收成、 可以先歇幾天。 一群毛孩子就別提多高興了, 對他們而言, 寒冷算不得什么, 結伴在雪地里玩耍, 涌在心中的興奮與喜悅, 唯有在雪地里盡情嬉戲, 方顯對雪的歡迎夠熱情。

大地銀裝素裹的早晨, 外婆總是早早起來在院子里 “掃雪路”, 在我的故鄉, 將這種掃部分雪、 開出一條條小路都叫掃路, 或 “掃雪路”。 之所以這樣說, 是因為外婆起來要做飯, 出門拿著掃把, 掃開她要去拿柴、 倒垃圾、 取煤塊的地方。 偌大的院子, 掃開幾條交叉且細長的小路。她不去的地方, 仍然是白雪一片。 外婆準備好東西, 圍著熱乎乎的灶臺,叮叮當當做出香噴噴的飯菜。 吃了飯, 外爺帶著兒孫出門掃雪, 把院子清掃得干干凈凈, 堆積起大小不等的雪堆。 當太陽滿山了, 外爺坐在陽光充足的門道里, 折一張白紙條, 包進去干枯的煙草葉, 然后卷成食指長短的香煙, 叭嗒叭嗒吸著。 孩子們圍過來, 他一會兒說這個的長處, 一會兒說那個的不足。 有時候, 我們邀請他講故事, 他故意不講, 孩子們軟硬兼施, 他才肯慢慢講開, 一旦講開便滔滔不絕, 講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 講戰爭講饑荒, 動聽迷人。 我們十分好奇, 很快就能進入外爺所講的世界里。

下雪不冷融雪冷。 隔一夜大地上凍, 向陽坡悄悄地低下了頭, 不再驕傲自己是一個向陽的坡, 隨著冬天的大流, 心甘情愿地與冬天里的寒風、雪花、 冰層融為一家。 遠眺, 黃土高原呈現一個色調, 原有的色彩被冬以極端的方式徹底摧毀。 升起的炊煙,嘶叫的家禽, 覓食的飛鳥, 行走的農人……給寂寥的冬日增添不少色彩。這塊土地上養育的小草小樹, 都是有恩的草木, 陪伴空曠的山丘, 保持地膚一樣的顏色。 刺骨的寒風把可憐的樹葉吹打走了, 乖巧巧地躲在暗角里, 粘在潮濕的土壤上, 混雜在冰層里……光禿禿的樹枝落些鳥兒, 鳴叫嬉戲。 冉冉飄起的炊煙, 行走的牛羊, 一副優美的村莊圖。 走進這塊神奇的土地, 驚嘆之外, 就是說不盡的贊美。 每當黃昏來臨, 靜靜地站在山崗或者山丘, 遠眺陜北的山山崖崖,溝溝壑壑, 別有一番美景。 遠道而來的畫家, 三三兩兩走進村莊, 或在村口畫下仰視的山河, 或在山丘眺望,畫了俯視的村莊。

父母和村里人不會停下來, 牧羊,砍柴, 碾米, 撿糞, 拉炭……從早到晚有做不完的活。 記憶最深的是殺年豬、 碾米磨面、 用洋芋粉制作粉條等大事, 好多是孩子們幫不上大忙的事, 站在一旁做點小活, 甚至是看看熱鬧, 等于就參與進來了。 最累的就是收拾玉米, 孩子們從開始到結束都有活干。 陽光好的日子, 父母把院子掃干凈, 在玉米架的某個角落打個水桶般的洞, 藏了幾個月的玉米棒子直瀉而下, 金黃的玉米棒堆在一起。 父親用木棍敲打一陣后, 大多數玉米粒會掉落, 滿地金黃。 風來的時, 用工具揚玉米粒, 粉末性的雜質隨風刮到一邊, 金黃的玉米依偎在一起。 有不少玉米粒死死粘在玉米芯上, 需要用手一顆接一顆地摳下來。 小孩子手小皮嫩, 摳不了多少個, 兩手發麻, 一不小心就劃破手指, 得傷痛好幾日。

閑暇之余, 一群孩子相約, 在就近的河槽滑冰, 玩得熱火朝天。 小村的河不寬, 河流不急, 到了冬天卻滿河槽結冰, 站在山頭望去, 猶如蜿蜒曲折的銀龍甩在村里。 一早太冷, 中午冰面有水, 唯有下午冰灘上人來人往。 每人用木頭做一輛冰車, 左右手各抓一根冰錐, 在冰上玩轉自如。 大孩子們做著各種各樣的動作, 技術好的孩子總是讓大家羨慕。 有時候, 一群孩子將冰車擺成一排, 聽到口令就一起出發。 一場競賽, 決出滑冰大王, 場面煞是熱鬧。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 孩子們玩得正起勁, 大人們喊他們回家吃飯了。 聽話的孩子, 帶著冰車, 戀戀不舍地離開河灘。 也有些孩子因弄濕衣服不敢回家, 在河槽邊燃一堆火, 把衣服烤干才敢回家。 孩子們有時候正烤衣服, 大人跑到河灘,沒有理由地罵他們一頓, 然后揪住他們的耳朵把他們抓回去了。 第二次,冰面上還是這群孩子, 依然興高采烈地玩耍。

整日忙碌在都市里的人, 對季節的感覺似乎慢了遠遠的一大步。 似乎要見到一場皚皚大雪, 或者被一場刺骨的寒風刮醒, 才能意識到冬天徹底來了。

有一年冬天, 去城里走了一趟,發現城里人的忙是另一種景象。 與鄉下相比, 他們忙得更加直白, 而且節奏極快。 鄉下做洋芋粉是常見的事情, 也是節奏較快的, 家鄉人稱之為“漏粉”。 預定好做粉條的時間, 便約上幫忙的人, 再請位 “漏粉” 的師傅。 主人將提前碾磨好的洋芋粉拿雄黃熏熗, 次日一早碾碎與水拌均勻,一群男人光著一只膀子, 齊心協力,和成粉團, 通過粗細不同的粉瓢, 將羊芋粉團倒入粉瓢, “漏粉” 師傅不停地用拳頭敲打粉瓢, 粗細不同的粉條隨即 “漏” 入熱氣騰騰的鍋內。 有人用細長的棍子來回攪動, 煮上數分鐘便撈出來。 這時候的孩子們早早站在旁邊, 翹首期盼熱乎乎的粉條出鍋。 一盆潔白的粉條端上來, 大人用碗均勻分配好, 孩子們伴著提前做好的西紅柿醬、 酸湯、 醬油等佐料, 狼吞虎咽, 與吃殺豬菜的熱勁不差上下。

冬天的寒冷, 似乎成了懶人的理由, 有困難來臨, 總會不緊不慢地說: 凍得手都伸不出去, 春天來了再說。 于是, 一次次好的機會擦肩而過。 春暖花開的日子, 連點影子都找不到了, 何況春天總有春天該干的事情, 怎能補回冬天的事。 那些勤快的人恰恰相反, 及早地儲藏過冬的食物, 備著春耕, 手里或多或少忙著點活兒, 心情也好起來了。 正如古人的一句話: 口勤不缺吃, 手勤不缺錢。夏天孩子們去山山洼洼里摘野果子吃。 冬天樹葉落盡, 草木枯黃, 孩子們將飽滿的玉米、 黑豆拿出來, 在院子里, 用幾塊磚頭或者石頭支出一個簡易的灶臺, 放一只鐵鍋, 將干凈的黃土取來揉成粉末, 倒入鐵鍋, 然后起火燒土。 等待鍋內的黃土熱了, 然后就玉米豆類放進去, 快速攪拌片刻, 迅速用鐵笊籬撈出。 硬邦邦的豆類立刻酥軟了許多, 有時候還能蹦出小小的花兒, 干脆而順口。 爆出來的豆類, 沒等徹底涼了, 孩子們便搶著抓一把, 吃得津津有味, 其樂無窮。

冬天像一位美麗的少女, 有說不出的迷人地方。 從臘八開始, 年的味道十足。 爆玉米花, 買年貨, 殺年豬, 做豆腐, 清掃院落, 購買新衣服, 掛燈籠, 貼對聯, 燃篝火, 放鞭炮……從寂靜的小山村, 到偏遠的小鎮, 這個時候的所有事情, 小孩子參與最多, 熱情最高, 冷與累似乎好遙遠, 不需要大人囑咐, 個個積極主動干起來忙起來。 臘月過得特快, 熱熱鬧鬧的一個大年過后, 便進入了另外一個季節。 村村寨寨、 老老少少扭起歡快的秧歌迎接春天的到來。

猜你喜歡
粉條孩子
買粉條 學問多
豬肉燉粉條
天陽6FT自動蒸熟粉條機
手工粉條節前加工忙
看、聞、折挑出好粉條
看聞折挑出好粉條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孩子的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