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不良心理及服藥依從性的改善評價

2023-02-16 13:19鐘雨晴
婚育與健康 2023年2期
關鍵詞:不良心理服藥依從性抗病毒

鐘雨晴

【摘要】目的:觀察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不良心理及服藥依從性的改善。方法:選取我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78例(2020年8月—2021年12月),隨機分為共情護理的觀察組(39例)與常規護理的對照組(39例),觀察不良心理、服藥依從性、病情恢復情況、生活質量。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AS、SDS評分低,服藥依從性高,HIV病毒載量少,CD4+細胞計數多,生活質量評分高(P<0.05)。結論:給予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共情護理,能改善不良心理,提高服藥依從性,促進病情改善,提高生活質量,值得借鑒。

【關鍵詞】共情護理;艾滋??;抗病毒;不良心理;服藥依從性

Evaluation of empathic nursing on improvement of adverse psychology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AIDS patients with antiviral therapy

ZHONG Yuqing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angsha, Changsha, Hunan 41000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empathic nursing on adverse psychological and medication compliance of AIDS patients with antiviral therapy. Methods: 78 cases of AIDS patients receiving antiviral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empathic nursing (39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of routine nursing (39 cases). Adverse psychology, medication compliance, condition recovery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SAS and SDS scores, higher medication compliance, less HIV viral load, more CD4+ cell count and higher quality of life score(P<0.05). Conclusion: Giving empathic nursing to AIDS patients with antiviral therapy can improve bad psychology, improve medication compliance,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ndi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reference.

【Key Words】Empathic nursing; AIDS; Antiviral; Bad psychology; Medication compliance

艾滋病是一種全身性傳染疾病,其主要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對人們健康危害較大[1]。當前,該病尚無有效治療方式,在臨床治療中主要通過高效抗反轉病毒使得機會性感染得以減少,并且盡可能的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是很多患者對艾滋病認知不高,而且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存在依從性不佳的情況,而且其他人群對患者存在排斥、歧視的心理,進一步對艾滋病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容易出現焦慮、抑郁情緒,還有部分患者存在抵觸治療的情況。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使得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狀態,積極配合治療,提升病情控制效果,進而共情護理引起了廣泛重視,認為該護理模式在患者負性情緒改善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本研究選取我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78例,觀察共情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78例(2020年8月—2021年12月),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齡37~56歲,平均年齡(46.93±4.29)歲,觀察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齡36~57歲,平均年齡(45.38±4.64)歲。一般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飲食需要以營養、易消化的為主,不能進食難以消化以及刺激性食物。平時需要進行適量的運動,有利于身體抵抗力的提升,定期復查,按時用藥,存在基礎疾病時需要進行及時的治療。告訴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不受言論的影響,同時開展HIV病毒感染的宣教,向其說明疾病主要通過精液、血液傳播,提高患者認知。

觀察組:①組建共情護理小組,需要對組內成員進行共情培訓,使其能夠在護理過程中深入到患者的主觀世界,并且了解其感受。在培訓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將自己想象成患者,最大程度的感知艾滋病患者的潛在情緒變化,并且對艾滋病相關知識進行深入的學習,了解患者具體情況,以此為基礎制定針對性護理措施,有利于護理工作較好的開展與落實,優化綜合護理質量。②護理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站在患者的角度看待問題,幫助其解決實際問題,應用換位思考的方式了解患者內心需求以及真實情感,并且將自身作為艾滋病患者,增強自身體驗,根據自己的需求對相應的護理措施進行優化。③加強與患者的交流,尤其是情感溝通,需要對患者內心真實想法以及情緒變化進行較好的掌握,在交流的過程中,通過態度、語言向其表達出充分的熱情以及耐心,在患者講話時表現出尊重的目光與態度,并且盡可能的分析其想表達的內容,發現患者心理問題后可利用行動、語言等方式進行疏導,使其保持積極正面的心理情緒。④在與患者接觸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盡可能不要在言語中否定患者,需要給予充分的鼓勵以及理解,實現患者情緒的有效宣泄,促進其治療信心的提升,同時還需要表達出面部、眼神的共情細節,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關心,提升其表達欲望,更有利于患者相關信息的搜集。盡可能滿足患者合理訴求,優化心態,促進護患間共情性的提升。對語言交流進行總結歸納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內心感受加以確定,并且通過開導性以及激勵的語言使其不良情緒得以減輕,告訴患者病情是可以控制的,需要其保持積極的心態。

1.3 觀察指標

不良情緒: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服藥依從性:總分100分,完全依從(90~100分)、部分依從(60~89分)、不依從(0~59分);病情恢復情況:HIV病毒載量、CD4+T含量;生活質量:簡明健康量表(SF-3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情緒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各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服藥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病情恢復情況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各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生活質量對比

觀察組各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 討論

艾滋病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并且是一類終生傳染性疾病,需要通過長時間抗病毒治療來控制病情?;颊甙l病后會嚴重影響其自身免疫力,加大對身體健康的危害[3]。對于艾滋病患者而言,其常受到社會的歧視,而且疾病尚無治愈方法,大多患者會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信心,同時在長時間的治療中所產生的生理機能變化均會對患者身心狀態造成較大的影響,不利于其積極配合臨床治療,無法保證臨床療效[4-5]。在艾滋病患者護理中,可用的護理模式較多,均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發現各種護理模式存在同質化現象,并且具體內容單一,并沒有對艾滋病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也無法給予個性化差異性的護理干預,進而在患者抗病毒治療過程中所面臨的不良因素較多,需要對其護理干預引起進一步的重視。

本研究結果中,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AS、 SDS評分低,服藥依從性高,HIV病毒載量少,CD4+細胞計數多,生活質量評分高(P<0.05),表明共情護理能取得較好的效果。近年來,現代醫學模式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認為共情護理能夠以患者作為切入點,對其個性特點進行有效的分析評估,能夠通過多種方式對其真實感受進行準確的掌握,如換位思考、耐心傾聽、信息整理等,使得患者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能夠較好的釋放心情,同時在共情體驗期間能夠考慮到患者之間的差異為其提供不同頻率的共情護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護理的時效性以及針對性,在整個護理過程中做到以患者為中心。將其應用于艾滋病患者中,較好的掌握患者護理需求,并且站在艾滋病患者的角度對其情緒變化以及心理壓力等進行有效的分析,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而且護理人員扮演艾滋病患者的角色,能夠更加貼切地了解其處境,所獲得的護理需求也更加的真實,深刻精準的了解以及評估患者情感的波動,有利于護理有效性的提升。護理過程中相關護理操作以及服務對患者心理情緒也存在較大的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對相關情況進行切身的感受,能夠在具體護理操作中轉變護理操作以及服務的方式,滿足患者身心需求。共情護理期間重視護理人員共情心的培養,能夠使其更加深入的理解共情護理內涵,通過有效的護理措施促進艾滋病患者心理狀態的改善,積極配合抗病毒治療,較好的控制病情,減少疾病帶來的不良影響,提高生活質量[6-7]。

所以,共情護理用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中,有利于不良心理的改善,提高服藥依從性,促進病情改善,提高生活質量,具有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高曉雯.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負性情緒的影響及提高服藥依從性效果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20,30(30):304.

[2] 王小棠.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抗病毒治療患者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8,35(3):480-482.

[3] 倪海星.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療負性情緒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22,20(20):158-160,164.

[4] 王輝,任珍,伊文慧,等.中心靜脈導管輸液聯合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的護理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9):693-697.

[5] 夏淑鈞.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國際流行病學傳染病學雜志,2018,45(5):353-356.

[6] 戴芬,馮曉紅,梁雪梅.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母嬰世界,2021(19): 209.

[7] 鄔曉麗.共情護理對艾滋病患者負性情緒及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康頤,2020(8):282.

猜你喜歡
不良心理服藥依從性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是關鍵
抗病毒治療可有效降低HCC的發生及改善患者預后
抗病毒藥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嗎?
對抗病毒之歌
綜合護理干預對中青年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利培酮結合護理干預對慢性精神病患者服藥依從性的效果觀察
護理干預對120例高血壓病患者降壓效果及服藥依從性的影響
人性化護理服務對重癥病房患者不良心理干預效果分析
優質護理服務干預對抑郁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等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