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深化黨的二十大報告研究*

2023-02-18 21:32
中共黨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歷史觀二十大黨史

高 長 武

黨的二十大報告是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載體和集中體現,是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必讀篇目。研究好、宣傳好、闡釋好黨的二十大報告,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做好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的題中之義和內在要求。那么,從中共黨史研究的特定角度,應該怎樣有針對性地學習和研究黨的二十大報告?應該如何將深化和創新黨史研究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學深悟透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結合起來?筆者不揣淺陋,嘗試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大歷史觀,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從黨史研究的角度作些分析和闡述。

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黨史問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既是深刻總結新時代黨的理論創新成果、深刻論述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理論性文獻,也是科學擘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全面部署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各項工作任務的綱領性文獻,還是深刻汲取黨的百余年奮斗歷史經驗和思想智慧、深刻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和成功經驗,堅定歷史自信、把握歷史主動、努力創造新的歷史偉業的歷史性文獻。黨的二十大報告是對十九大以來的五年、十八大以來的十年中,黨領導人民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就及奮斗歷程的生動記錄和深刻總結,通篇貫穿著鮮明的歷史觀,呈現著厚重的歷史感,彰顯著明確的歷史思維。

因此,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學習和研究,除了從理論和政策的視角切入,還有必要從歷史特別是中共黨史的視角切入,深入研究其中作出的重大政治論斷、重大理論闡釋、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戰略安排、重要實踐要求,并作出有說服力的分析和解讀。

具體而言,從歷史特別是黨史研究的角度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和強調了一系列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問題。比如,“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歷史邏輯;黨的二十大召開的重大歷史意義;歷史自信的豐富意蘊及其與“四個自信”的聯系和區別;新時代十年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在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義;“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歷史意蘊;“六個必須堅持”蘊含和彰顯的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新時代、新征程、新發展階段之間的關系及其與我們今天所處時代的歷史方位的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由奠基到開創再到堅持和發展的歷史進程;中國式現代化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地位和意義;自我革命這一“跳出治亂興衰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1)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按:限于篇幅,本文在后續行文中引用的黨的二十大報告的相關內容,不再一一注明。與“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00頁。的內在關聯;等等。

總之,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新時代黨史研究提出了新課題、開拓了新領域、明確了新要求,是需要新時代黨史和文獻工作者深入挖掘和闡釋的一座“富礦”。從黨史研究的角度深化對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和強調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研究,自然就產生了一個以何種思想方法開展黨史研究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的實質也就是歷史觀問題。

二、歷史唯物主義的大歷史觀是開展黨史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關于應該以怎樣的思想方法、秉持怎樣的歷史觀看待歷史問題、開展黨史研究,習近平深刻指出:“唯物史觀是我們共產黨人認識把握歷史的根本方法”(3)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用具體歷史的、客觀全面的、聯系發展的觀點來看待黨的歷史。要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對待黨在前進道路上經歷的失誤和曲折,從成功中吸取經驗,從失誤中吸取教訓,不斷開辟走向勝利的道路。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4)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的說明》,《求是》2021年第23期。。

在這里,習近平強調了看待歷史問題、開展黨史研究應該秉持的“三觀”,即唯物史觀、正確黨史觀、大歷史觀。這三者之間既有所區別、各有側重,又本質相通、密不可分。在這三者之中,唯物史觀是管總、管根本的,居于統攝地位,主要針對的是唯心史觀,強調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而不是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人民群眾創造歷史,而不是個別英雄、少數精英創造歷史。正確黨史觀是唯物史觀在黨史領域的具體體現和應用,主要針對的是以歷史虛無主義為代表的錯誤黨史觀,強調具體歷史、客觀全面、聯系發展而不是脫離具體條件、主觀片面、機械僵化地看待黨史人物、黨史事件、黨史問題。大歷史觀是唯物史觀、正確黨史觀的題中之義和深層要求,主要針對的是局限在某個僵化的狹隘的時空條件下生硬剪裁歷史的“小歷史觀”,強調從長時段、寬視野、深層次而不是短時間、小空間、淺表面地觀察和分析歷史問題。三者雖然在針對性上有所不同,側重點也有所區別,但在內在本質和實踐要求上是相通的、一致的,都強調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按照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看待歷史問題。

目前來看,學界關于唯物史觀、正確黨史觀以及運用唯物史觀、正確黨史觀開展黨史研究的成果已有許多,關于大歷史觀以及運用大歷史觀開展黨史研究的成果則比較少見,甚至還存在一些對大歷史觀的片面和錯誤理解,擾亂著研究方向,影響著研究成色。因此,很有必要加強對大歷史觀精髓要義的研究,注意在黨史研究中運用大歷史觀觀察和分析具體問題。

任何歷史觀都是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有機統一,世界觀和方法論構成了歷史觀的兩個基點,其中世界觀更是起著基礎性、決定性的作用。毛澤東曾深刻指出:“世界本來是發展的物質世界,這是世界觀;拿了這樣的世界觀轉過來去看世界,去研究世界上的問題,去指導革命,去做工作,去從事生產,去指揮作戰,去議論人家長短,這就是方法論,此外并沒有別的什么單獨的方法論。所以在馬克思主義者手里,世界觀同方法論是一個東西?!?5)《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第30頁。這里所說的“是一個東西”,實際上也就是強調世界觀與方法論之間內在一致、有機統一。概括地講,所謂世界觀就是人們在實踐活動中積累形成的關于世界的總體看法和根本觀點,以特定的世界觀考察、研究、分析、處理問題,便形成了一定的方法論。從這個意義上說,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如果剝離了世界觀,單從方法論的意義上強調堅持某種歷史觀,那么這種歷史觀將是空洞的、泛化的,不僅于研究和解決問題無益,甚至還會產生嚴重危害。因此,對于大歷史觀,不能一概而論,不能僅從方法論意義上抽象地來看,而要結合世界觀加以具體分析,重點看其秉持的是什么樣的世界觀。由此可以明確,大歷史觀也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之分。習近平反復強調的共產黨人所應堅持的大歷史觀,不是籠統的空泛的大歷史觀,更不是西方一些學者所鼓噪的超越“主義之爭”的純工具理性的所謂“大歷史觀”,而是特指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的大歷史觀,也就是在唯物史觀指導下體現正確黨史觀要求的大歷史觀。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構成了共產黨人的大歷史觀的核心內容和基本框架,其中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更是其中的靈魂和精髓所在。

質言之,共產黨人的大歷史觀,就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大歷史觀,就是基于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從時間與空間的交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現象與本質的統一、邏輯與規律的自洽中,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分析歷史現象和歷史問題,揭示歷史規律和歷史趨勢的思想方法。這不僅僅是我們看待一般歷史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更應該成為我們開展和深化黨史研究的重要思想方法。

那么,按照這樣的思想方法,具體該怎樣進行黨史研究呢?或者說,用這一思想方法研究和分析黨史領域的具體問題,關鍵要求有哪些呢?從習近平關于大歷史觀的一系列精辟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到答案。習近平深刻指出:“我們對于時間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為計,而是以百年、千年為計”(6)轉引自杜尚澤:《習近平主席訪問歐洲微鏡頭·“我們對于時間的理解”》,《人民日報》2019年3月26日。;“世界的今天是從世界的昨天發展而來的”,“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7)習近平:《致第二十二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的賀信》,《人民日報》2015年8月24日。;“只有回看走過的路、比較別人的路、遠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們從哪兒來、往哪兒去,很多問題才能看得深、把得準”(8)習近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求是》2022年第18期。;“要教育引導全黨胸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9)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不僅要看到現象和細節怎么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1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第177頁。;馬克思、恩格斯早就“科學揭示了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規律。這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總趨勢,但需要經歷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立足現實,把握好每個階段的歷史大勢,做好當下的事情”(1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7期。;“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12)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這一系列論述,蘊含著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的基本觀點和關鍵要求,為我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開展黨史研究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方法遵循。

綜合分析習近平的上述論斷可以看出,以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開展黨史研究,需要重點把握并做到六個“度”。一是貫通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長度,也就是打破簡單地把歷史與過去劃等號的局限性認識,把歷史拉“長”了看,把過去、現在、未來貫通起來,看過去、觀現在、望未來,從長遠的歷史視野和時間縱深中去考察、分析、評判、闡釋黨史相關問題。二是立足中國、胸懷天下的空間廣度,也就是打開視野的寬度,把歷史放“寬”了看,以世界眼光和系統觀念,把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聯系起來,把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的奮斗統一起來,從中華民族復興史、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多維視角,去考察、分析、評判、闡釋黨史相關問題。三是看透本質、掌握規律的理論深度,也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根本思想武器,把歷史往“深”了看,既鉆進去考察細節又跳出來把握整體,既分析黨史現象、研究具體的黨史人物和事件,又在此基礎上深刻總結其中蘊含的歷史經驗、彰顯的歷史邏輯,從而認識和掌握歷史規律。四是抓住關鍵、直擊要害的思想銳度,也就是堅持問題導向,練就駕簡馭繁、技經肯綮、提要鉤玄之術,把歷史往“要”處看,在紛繁的黨史事件、復雜的決策細節、交錯的人物關系、多變的形勢任務中,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黨史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五是站在前沿、明察大勢的時代高度,也就是通過深化對史學與時代關系的認識,特別是對黨史事件與時代主題、黨史人物與時勢變遷關系的研究,把歷史與時代聯系起來看,透過歷史滄桑巨變和時代風云變幻,深刻理解把握歷史任務與時代主題交織互動的內在關聯和變遷演進的發展趨勢,深刻理解把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深刻理解把握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一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逆轉的歷史總趨勢。六是經世濟民、資政育人的文化溫度,也就是堅持以史鑒今、開創未來,把歷史與現實聯系起來看,深刻總結黨的奮斗歷程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深刻汲取黨史中蘊含的智慧和力量,為解決今天我們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提供啟示和借鑒,讓歷史真正成為“最好的老師”和“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發揮出經世濟民、資政育人之效??傊?,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的關鍵就在于一個“大”字,而“大”的要義所在就是上述六個“度”,只有在黨史研究中做到這六個“度”,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的要求。

三、以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具體分析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幾個重大問題

基于以上論述,筆者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選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和強調的幾個重大問題,從時間長度、空間廣度、理論深度、思想銳度、時代高度、文化溫度等多維綜合的視角,嘗試作些具體分析。

(一)關于“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

“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中首次完整提出的。其完整表述是這樣的:“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反映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边@段論述的核心意思,簡而言之就是:“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這是一個重大政治論斷。黨的二十大進一步強調了“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并向全黨提出深刻領悟“兩個確立”決定性意義的明確要求?!吨袊伯a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明確指出:“‘兩個確立’是黨在新時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的決定性因素?!薄吨袊伯a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報告的決議》則突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最緊要的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笨梢哉f,雖然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沒有“‘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的具體表述,但其中內容充分彰顯著“兩個確立”,與“兩個確立”密切相連。因此,要深入研究黨的二十大報告,切實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首要的就是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既然是“深刻領悟”,就不能是蜻蜓點水、浮在面上的一般理解,就要真正弄明白為什么說“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是決定性因素,“決定性”體現在哪里、來源于哪里,“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成為決定性因素的內在邏輯和深刻道理是什么。

“兩個確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這是一個重大政治論斷,屬于社會意識的范疇。只有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進行觀察和分析,才能看得透、悟得深。以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觀之: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具有深刻的理論依據,這就是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反作用于社會存在的辯證統一關系原理,以及強調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與承認杰出人物在重大歷史關頭的重要作用相統一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具有豐富的歷史經驗支撐,通過系統回顧和深刻總結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中國共產黨百余年奮斗的歷史可以得見,確立黨的領袖的核心地位、確立馬克思主義以及馬克思主義創新發展理論成果的指導地位,是推動事業蓬勃發展的一條極為重要的歷史經驗;這一重大政治論斷具有堅實的實踐基礎,它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立論于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之中,建基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來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之上,是從新時代實踐中總結出來、經過新時代實踐檢驗過、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內在規律的科學結論、歷史結論。正如《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所指出的那樣:“正是因為確立了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黨才有力解決了影響黨長期執政、國家長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消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從根本上確保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睂嵺`充分證明,“兩個確立”是我們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應對一切不確定性的最大確定性、最大底氣、最大保證??傊?,“兩個確立”具有決定性意義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既有深刻的理論依據,又有豐富的歷史經驗支撐,還有堅實的實踐基礎,蘊含著豐富而深刻的理論與實踐邏輯、歷史與現實邏輯,必然會在新的實踐中得到進一步檢驗從而產生愈加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新征程上,我們要走得穩、走得順,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解決各種矛盾問題,進而把黨的中心任務實現好完成好,就一刻也離不開“兩個確立”這一根本保障。

(二)關于“兩個結合”

“兩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完整提出的。黨的二十大報告又以三個自然段、近700字的篇幅對這一問題作了深刻闡述。在2023年6月初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從彼此契合、互相成就、道路根基、創新空間、文化主體性等五個層面專門就此作了進一步論述。

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認識和理解這一問題,至少要著重把握好如下一些關鍵點。其一,“兩個結合”屬于理論觀點和思想認識的范疇。因此,對這一問題要理解得深入、把握得準確,就必須將之放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實踐論的研究框架中,運用認識和實踐的辯證統一關系原理,從認識和實踐主體、認識和實踐客體、認識和實踐活動所處的時空條件多個層面進行綜合分析。也正因如此,習近平在作出這一表述時,突出強調了一個“把”字。這個“把”字不是可有可無,而是不可或缺,凸顯了中國共產黨人進行“兩個結合”的主體性、主觀能動性。其二,“兩個結合”的主要創新點在于“第二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因此有必要把研究和闡釋的著重點放到“第二個結合”的相關問題上,講清楚為什么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國具體實際”中單獨拿出來與之并列,從而把“一個結合”發展為“兩個結合”,其深刻用意何在;講清楚馬克思主義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哪些方面存在高度契合性、為什么會存在這樣的契合性、這些契合性從何而來;講清楚何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衡量“基本”的標準是什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有哪些,何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衡量“優秀”的標準是什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具體有哪些;講清楚“第二個結合”的目標導向是什么,從理論創新、文化創造、文明更新的角度分別應該怎么理解;講清楚“第二個結合”的實踐要求是什么,應該遵循怎樣的基本原則,堅持怎樣的工作方法;等等。其三,雖然“兩個結合”的主要創新點在于“第二個結合”,但“兩個結合”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不能只強調“第二個結合”而忽視“第一個結合”,更不能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名行否定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之實,抽掉理論要義空講文化傳承,搞歷史虛無、文化復古那一套錯誤的東西,而要牢牢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既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教條主義、文化虛無主義,也要堅決反對文化復古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特別要警惕和反對“以儒代馬”“儒學復興”“儒家憲政”等錯誤觀點。其四,雖然“兩個結合”的完整表述是到2021年7月才提出的,但黨史研究的視野不能僅僅局限在自此以來的兩年多,而要拓展到更為廣闊的時空背景中——不僅要延伸到新時代以來10年的歷程,還要延伸到改革開放40多年、新中國成立70多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多年、中國近代以來180多年的歷程;不僅要聯系中華文明以自己獨特的思想元素、精神追求和文明特性創造偉大成就,長期引領人類文明發展潮流,且歷經5000多年而沒有中斷的輝煌歷程,還要聯系中華文明在近代以后蒙塵受辱以至面臨難以賡續的深重危機的歷史境遇,以及在這樣的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人以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中華文明,使之不斷煥發新的蓬勃生機的艱辛奮斗歷程;不僅要聯系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在中國傳播、扎根、開花、結果的歷程,還要聯系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和發展亦即整個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歷程;不僅要有不忘本來、賡續古老中華文明的歷史縱深,還要站在開創未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高度;不僅要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的角度,還要從為創造、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打開新格局的角度;不僅要從在五四運動、改革開放等既往的思想解放基礎上進行“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層面,還要從在新的實踐基礎上“探索面向未來的理論和制度創新”的層面(13)《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只有在這樣廣闊的時空背景中進行研究,才能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文明在近代中國相遇后長期交織、競合交融、互動共進,深刻改變中國、影響世界的歷史進程、深刻邏輯、內在機理,深刻認識“兩個結合”在中華民族發展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的開創性意義,進而深刻把握習近平強調的“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我們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寶”“破解‘古今中西之爭’”(14)《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 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民日報》2023年6月3日。的意蘊和要求。

(三)關于“兩個大局”

習近平指出:“領導干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7頁。從某種意義上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是以“兩個大局”為基本出發點謀劃和部署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報告在第一部分一開頭就強調“黨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通篇多次使用“大局”“全局”“變局”“新局”“局面”“形勢”等表述,并且在講到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等問題時有多個段落專門分析國際國內形勢。為什么黨的二十大報告要以如此多的筆墨講形勢呢?這就要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來分析。

關于人們創造歷史的條件,馬克思有一段經典論述:“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1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669頁。所謂形勢、局勢,實際上就是馬克思所說的“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也就是歷史主體所處的時空背景和歷史條件;而特定的歷史主體在特定的時空背景和歷史條件下開展生產與生活、進行認識與實踐,便構成了人類社會的歷史。由此可以說,時空背景、歷史條件是歷史的有機組成部分,認識、分析、研判形勢是歷史主體創造歷史的必要條件。然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正視和尊重既定的歷史條件,堅持從既定的歷史條件出發考慮問題,這只是問題的一面。問題還有另一面:人們在既定的歷史條件面前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而是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對面臨的歷史條件和具體形勢作出科學正確的認識、分析、研判,為實踐活動提供有力指引,從而推動條件和形勢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為創造歷史偉業、推動歷史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當然,如果對形勢的認識、分析、研判出現偏向和錯誤,就可能遭遇歷史的“滑鐵盧”,受到歷史的懲罰。因此,對歷史主體而言,科學正確地認識、分析、研判形勢就顯得至為重要。

在此基礎上,我們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研究“兩個大局”的問題,需要深刻認識把握如下一些關鍵點。其一,從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奮斗歷程中,聯系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上的重大決策,深刻認識把握胸懷“兩個大局”、統籌“兩個大局”,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堅持獨立自主、堅持胸懷天下等黨的百余年奮斗歷史經驗的具體運用,也是對“先謀于局,后謀于略,略從局出”歷史傳統的傳承弘揚。其二,從世界歷史發展和國際格局演變的必然規律中,聯系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的簽訂、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蘇東劇變的發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等歷史節點,深刻認識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源起、特征、要素、變量、實質、趨勢以及大變局中的“變”與“不變”。其三,從以“中國之治”引領“世界之變”的高度,聯系黨的初心使命、性質宗旨、奮斗目標,深刻認識把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與世界大變局之間交織激蕩、相互影響的內在關系,深刻認識把握黨領導人民經過百余年奮斗已經取得的偉大勝利和顯著成就、依然存在的工作上的不足和面臨的突出問題,深刻認識把握世界大變局中存在的積極因素與消極因素、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深刻認識把握“兩個大局”交織激蕩背景下的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奥詮木殖觥?,“局”謀清楚了,“略”也就容易明確了。只有全局在胸,才能在關鍵處落子、于要害處發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抓住機遇、化解風險,培育新機、開創新局,穩步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四)關于人類文明新形態

“人類文明新形態”這一概念是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首次提出的。他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秉h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也強調指出,在百年奮斗中,黨領導人民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奮力開拓、銳意進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走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道路,“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有兩處使用“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表述:一處是在總結新時代10年取得的16個方面成就時強調,“我們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科學完整的戰略部署,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另一處是在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時,明確把“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為本質要求的最后一句話,實際上是將其作為中國式現代化的落腳點。2023年2月,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上,習近平又進一步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深深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科學社會主義的先進本質,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是一種全新的人類文明形態?!边@段論述凝練回答了中國式現代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科學社會主義、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關系,也為我們從更廣深的視角理解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指明了方向。

“人類文明新形態”究竟“新”在哪里、“新”從何來、具有怎樣的文明史意義?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視野下,我們可以對這一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分析和描述。其一,它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探索和不懈奮斗的實踐中,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深刻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邏輯、中華文明賡續發展的歷史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關系,深刻把握人類文明傳承發展的內在規律、中華文明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順應歷史發展和時代進步的潮流和趨勢,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勇開新路,開創并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進行的偉大文明創造、取得的偉大文明成果。其二,它之所以“新”,就在于以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通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活了古老的中華文明的活力,使其煥發了新的蓬勃生機,實現了從傳統的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和現代文明的歷史性跨越;就在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堅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實實在在和無可置疑的偉大成就和歷史貢獻,超越了資本主義文明形態和傳統社會主義文明形態,豐富和發展了人類文明形態,開辟了一條人類文明發展新道路。它不是簡單延續中國歷史文化和傳統文明的母版,而是對古代中華文明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譜寫了中華文明新篇章;不是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而是在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等各個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創新和創造;不是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實踐的再版,而是總結中國以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革命、建設、改革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立足中國國情和實際,結合時代條件和要求,開創、堅持、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行了創造性的文明實踐和文明創造;不是國外現代化發展的翻版,而是走出了一條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模式的嶄新的社會主義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力地打破了“現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和神話。要言之,它是堅持守正創新、自立自強,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挖掘中華五千年文明中的精華,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同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15頁。,積極吸收借鑒人類文明的一切進步成果,以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實現對古代中華文明的傳承和改造、對資本主義文明的借鑒和超越、對傳統社會主義文明的創新和升華,而創造的當今時代的社會主義的文明新形態。其三,它不是某一局部領域片面發展或各領域發展失衡的文明形態,而是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諸領域在內的全面推進、協調發展的文明新形態。其根本屬性,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文明新形態;其實現途徑,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其突出特征,是物質文明上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政治文明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精神文明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社會文明上增進民生福祉、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生態文明上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外交工作上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其四,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既是中國的也是全人類的,在人類文明史上具有開創性的重大意義。它立足中華大地,堅持走中國道路,推動馬克思主義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多個方面多個層次深度融合,借鑒吸收人類文明創造的各種有益成果,使中華文明內化出豐富時代內涵、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實現了中華文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標示著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在新時代所達到的新境界、呈現的新氣象,以新時代的文明之光照亮了中華民族復興之路,同時也引領著人類文明的前進方向,為促進世界文明發展進步貢獻了中國力量、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總之,對于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應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緊密結合中國式現代化的開創、推進和拓展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辟、堅持和發展所具有的世界意義,從與資本主義文明、傳統社會主義文明、古代中華文明等多個參照物的比較中,進行理解和把握。

(五)關于歷史主動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多次強調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掌握工作主動權。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他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等多個場合,提出把握歷史主動的明確要求。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他又三次講到歷史主動的問題:一次是報告一開頭講到“三個務必”時,要求“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一次是第一部分結尾講到新時代十年偉大變革的里程碑意義時,指出“中國人民的前進動力更加強大、奮斗精神更加昂揚、必勝信念更加堅定,煥發出更為強烈的歷史自覺和主動精神”;一次是在第二部分一開頭講到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時,強調“擁有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是我們黨堅定信仰信念、把握歷史主動的根本所在”。此外,報告還多次使用“戰略主動”“積極主動”“主動防范”“主動識變”“主動構建”“主動性”“主動權”等表述。那么,何為“歷史主動”?應該如何把握歷史主動?或者說,把握歷史主動,有哪些必然要求?這些問題值得深入探討。

以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觀之,所謂歷史主動,就是歷史主體在進行生產和生活的各類活動中,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深化認識,揭示、掌握和運用歷史規律,指導和推進實踐,使主觀見之于客觀,所達到的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良性互動、有機統一的狀態。

達到這種狀態并非易事。要把握歷史主動,至少需要從以下六個方面著手和發力。其一,始終牢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清醒地認識“我們是誰、我們的歷史使命是什么”。這可以從多個維度進行理解:從黨的根本性質看,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18)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從黨的奮斗目標看,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但共產主義只有在社會主義充分發展和高度發達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實現共產主義是由多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漫長歷史過程,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最高綱領與基本綱領、長遠目標與階段目標相統一,而具體到當前我們所處的歷史發展階段來說,就是要把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與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統一起來,堅持和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團結帶領人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黨的初心使命看,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始終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使命,同時始終以世界眼光關注人類前途命運,致力于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其二,找準歷史方位,弄清楚“我們現在在哪里,我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今天,我們處在怎樣的歷史方位呢?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500多年的歷史視野看,我們今天依然處于馬克思主義指明的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時代,也就是全球范圍內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意識形態、兩種社會制度既有比較,又有合作,更有競爭,最終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時代;從中國社會主義的進程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長期探索和努力,開辟、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持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蓬勃生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成為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旗幟,成為振興世界社會主義的中流砥柱;從中國現代化的進程看,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了中國式現代化這一重大成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了不同于西方現代化模式的新圖景,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路徑選擇,為人類對更好社會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國方案;從我國發展的進程看,通過接續奮斗,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歷史任務,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并乘勢而上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新征程,這標志著我國已經進入新發展階段,這一新發展階段不僅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發展的發展階段,也是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實行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發展階段,還是我國社會主義經過長期量的積累逐漸達到質的飛躍,從初級階段向更高階段不斷邁進的階段;從今天我們面臨的國內國際形勢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關鍵時期,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并加速演變,“兩個大局”交織共振,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其三,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注意以史鑒今、資政育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但再好的教科書也需要人們去學習、總結和運用,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所以,我們黨高度重視總結歷史經驗,并注意汲取其中的智慧和啟示,結合具體工作實際和正在做的事情,將其運用到新的實踐中,充分發揮其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從而把工作推向前進。工作做好了,自然也就是把握歷史主動。其四,深刻掌握歷史規律,主動順應歷史大勢。歷史發展有其客觀規律,但人們可以通過學習和研究歷史,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在不斷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和升華認識,探究和掌握歷史規律,看清并順應歷史大勢,從而為贏得和把握歷史主動奠定基礎。其五,把堅定歷史自信與堅定“四個自信”統一起來,在不斷回答新課題、解決新問題中推動歷史發展。我們黨的歷史自信和堅實底氣,既來自百余年奮斗取得的偉大成就,也來自百余年奮斗積累的歷史經驗、形成的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領導人民在長期奮斗中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有機統一。因此,堅定歷史自信,就必須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二者本質上是一致的、貫通的。在新的趕考之路上,我們必須把堅定歷史自信與堅定“四個自信”統一起來,在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持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進步中掌握歷史主動。其六,牢牢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偉業。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和真正的英雄,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一條基本道理;人民是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歷史發展的一條基本規律。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堅定支持,是真正的銅墻鐵壁,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黨推動事業發展的最大主動所在。上述第一、第二、第六方面分別明確了把握歷史主動的歷史主體、時空條件、依靠力量,第三、第四、第五方面則分別從總結歷史經驗、探究歷史規律、堅定歷史自信的角度明確了把握歷史主動的途徑和方法,六個方面相互支撐、緊密關聯,共同構成了把握歷史主動的基本要素。

總之,歷史主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誰賜予的,而是靠自己努力奮斗爭取來的,是在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辯證統一的認識與實踐活動中得來的。我們只有牢記初心使命,以歷史為師、以人民為師,善于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順應歷史大勢,弄清楚我們是誰、從哪里來、現在哪里、到哪里去,弄清楚我們過去為什么能成功、未來怎樣繼續成功,把改造主觀世界與改造客觀世界結合和融通起來,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以黨的偉大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才能真正掌握歷史主動。

以上只是選取幾個具體的重大問題,將其置放于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視野下作了一些初步分析。對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和強調的一系列重大問題,運用歷史唯物主義大歷史觀進行研究,從多個維度、多個層次作出“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統之有宗、會之有元”“經史合參、史論結合”的分析和解讀,講清楚背后的道理、學理、哲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還要下更大的工夫、做更多的工作,希望本文之“拋磚”能生“引玉”之效。

猜你喜歡
歷史觀二十大黨史
二十大頌
喜迎黨的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第一次學黨史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科學歷史觀
“大歷史觀”與歷史思維培養——以《洋務運動》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