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政府對西藏和平解放談判的阻撓與觀察(1950—1952)*

2023-02-18 21:32
中共黨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英國政府

張 皓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完成統一中國大陸和鞏固西南邊防的神圣任務。英國當時雖然已經退出南亞次大陸,但是“英帝國主義侵略和并吞西藏的陰謀活動,跟它侵略整個中國的歷史一樣長遠”(1)胡今:《論英美帝國主義侵略西藏的陰謀》,《新華月報》第1卷第1期(1949年11月15日)。,它并不甘心西藏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大家庭,因而竭力阻攔西藏的和平解放。雖然學術界探討了美印兩國對中國西藏的政策與活動,分析了美蘇印三國在西藏和平解放談判和“十七條協議”簽訂過程中的所作所為,但是尚未涉及英國對西藏和平解放談判的態度和應對措施。因此,本文擬以時間演變為線索,梳理1950年至1952年英國政府對西藏和平解放談判的舉行和“十七條協議”的簽訂及實施的態度。

一、西藏和平解放談判的地點:英國政府要求在印度談判

在人民解放軍向全國進軍的號角聲中,解放西藏逐步擺上日程,中國共產黨高度關注和警惕西方列強特別是英國的干涉。英國擔心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同美國、印度一道唆使噶廈即西藏地方政府于1949年7月8日以“必須遣走一切可疑之共產黨秘密工作人員”(2)《和平解放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37頁。為名,驅逐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駐藏辦事處人員。對此,新華社于9月2日發表社論指出,“西藏是中國的領土,絕不容許任何外國侵略;西藏人民是中國人民的一個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絕不容許任何外國分割”,“任何侵略者如果不認識這一點”而“敢于在中國領土上挑釁”,那“就一定要在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鐵拳之前碰得頭破血流”(3)《決不容許外國侵略者并吞中國的領土——西藏》,《新華月報》第1卷第1期(1949年11月15日)。。這是告誡英國等不要干涉西藏的和平解放。

新中國成立后,英國政府關注中央人民政府如何統一西藏,首先是注意西藏和平解放的談判在何地舉行。1950年1月6日,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2月25日,中共中央指示西南局、西北局:“要達賴本人或其代表赴北京協商解決西藏問題辦法?!?4)《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第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第534頁。這是中共中央最早決定和平解放西藏談判的指示,表明了談判地點以及將要解決的問題。在中共中央發出這個指示后,英國收聽到5月22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強調“西藏無論如何‘肯定要解放’”,要求噶廈“盡早派出全權代表到北京談判”(5)Communist Invitation To Tibet.The Times,May 23,1950.。英國還注意到廣播批評英國政府習慣性采取欺騙政策,如果不根本改變其政策,則“中英關系不可能走上正確軌道上”(6)Tibetan Relation With China.The Times,May 24,1950.。以此來看,英國認為中央人民政府有意通過廣播公開且有針對性地對它表明解放西藏的堅定立場,警告它不要干涉。

在中共中央向西南局、西北局發出指示前,英國已注意到噶廈派出夏格巴、嘉樂頓珠一行八人取道印度前往香港,“與北京當局初步接觸”(7)Tibet and China.The Times,Jun 13,1950.。噶廈“外交局”向英國駐印高級專員公署通報說,代表團到香港的目的是“設法同中國政府協商繼續維持西藏目前的‘獨立’地位”,要求英國“為代表團進入香港提供方便”(8)Melvyn C. 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 and Los Angeles,California,1989,p.651.。此時的噶廈由分裂頭子大扎所控制,它所派代表團不愿意到北京而企圖在香港談判,并要求英國支持。中央人民政府注意到這一點,新華社批駁“在印度的英國當局無理阻擋西藏拉薩當局的代表團由印度前來內地與祖國中央人民政府商談西藏前途問題”(9)《西藏代表團經印度來京竟遭英國當局無理阻撓 在印滯留兩月仍未獲過港簽證》,《人民日報》1950年7月2日。。

夏格巴一行訂好6月5日從加爾各答飛往香港的航班。如何處理此問題,擺在英國政府的面前。5月26日,英國政府向駐印高級專員阿基比德·賴伊(Archibald Nye)發出一份模棱兩可的指示,列舉幾點理由,表示不同意夏格巴代表團取道印度前往香港:其一,英國已不承認西藏“護照”,“不接受西藏人所持旅行證件,在這種證件上簽證并無價值”;其二,英國的“一貫方針”是,自從英國將侵藏權益移交給印度后,“西藏事務主要由印度政府負責”,印度政府“并不希望西藏代表團前往香港”;其三,英國“并不希望在香港出現非官方的中國共產黨的代表”,“香港總督也不希望代表團到香港”;其四,印度政府同英國政府一樣皆認為“中國人事實上會拒絕在香港同噶廈代表團談判,會要求他們前往北京,如果這樣,代表團就會失去自由”。如此看來,英國強烈反對夏格巴代表團到香港,特別是擔心該代表團如果到香港,就會被迫到北京。但是,指示又認為,如果噶廈代表團“真誠地希望同中國人談判”,英國“就不應當以拒發簽證之類理由為借口,把西藏人或中國政府讓該代表團去中國的責任攬在自己身上”;如果印度政府“不可能勸說代表團在新德里談判”,英國政府就“應當準備要求香港總督單獨發給限期的中轉簽證,以書面證詞為據,準許代表團前往中國”。(10)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p.651-652.如此看來,英國政府認為如果噶廈代表團的確想到香港去談判,如果印度政府無力要求在新德里談判,那么就不應阻止代表團前往香港。

由于當時印度政府竭力使談判在新德里舉行,英國駐印高級專員公署阻止噶廈代表團前往香港。5月24日,夏格巴致函英國駐加爾各答副高級專員羅伯茨(Roberts),希望“顧念英國和西藏之間的長久友誼”,幫助安排代表團前往香港。6月1日,羅伯茨回電夏格巴說,“你們前往香港的問題尚未得到聯合王國政府和香港當局的充分考慮”,“你會認識到香港目前的局面相當困難,使你們的談判難以在那里舉行”,因此對代表團來說,“在中國政府的代表到達印度后同他們舉行談判,更合適,更有利”。(11)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p.653-654.這樣,噶廈代表團6月5日便無法飛往香港。

噶廈代表團打算另訂飛往香港的航班。6月7日,夏格巴、嘉樂頓珠專程到新德里同賴伊討論簽證問題。賴伊拒絕說,中國駐印代辦申健很快要到新德里上任,“印度與中國之間的良好關系使新德里成為更合適的談判地點”,在新德里談判可以做到“對等”(12)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657.。如此,英國支持印度在新德里談判的主張,企圖左右談判。美國駐印大使韓德遜(Henderson)注意到這一點,報告美國政府說:夏格巴等人要到香港與中央人民政府代表會面,英國駐印高級專員則拒絕在他們的“旅行文件”(travel document)上簽證,因為“英國不能承認西藏的護照”,夏格巴指責英國不顧“友誼”而“不承認西藏護照”(13)793B.00/6—950. The Ambassador in India (Henderson)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New Delhi,June 9,1950.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0.Volume VI,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Washington:1976.p.361.。

是否給噶廈代表團發放簽證,實質上反映了英國如何看待西藏在中國的法律地位。英國政府因此出現三種觀點。其一,難以決定是否發放簽證。羅伯茨把夏格巴說成是“為西藏‘獨立’而出訪中國的特殊使團的領導人”,所持的是噶廈的“護照”,應該發放簽證(14)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647.。賴伊認為,西藏是“自治而不是獨立地區”,不能決定“有無必要頒發外交簽證”。其二,主張發放。英國外交部東南亞局官員泰勒(J.L.Taylor)認為,“如果香港總督和新加坡總督同意”,則“準備按照1948年事例,在西藏‘護照’上簽發普通簽證”,因為夏格巴去談判“也許有助于達成一種解決辦法,使西藏能比中國的軍事征服保持更大程度的自治”。(15)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645.其三,反對發放。英國外交部遠東局官員科特斯(P.D.Coates)認為,“我們并未承認西藏是個獨立國家,也未完全承認它是中國的一部分”,“無論是在西藏‘護照’上還是在中國護照上簽證似乎都不妥當”,1948年給夏格巴“商務代表團”發放簽證只是一個“偶然的例外”(16)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646.。

綜合來看,英國政府一些官員主張承認西藏“獨立”,其他官員認為西藏是“自治”而非“獨立”,討論的結果是要求噶廈代表團在印度談判??铺厮固岢?,噶廈代表團取道新加坡、中國香港并不利于英國,反而“更有利于中國宣稱西藏只不過是英國的一個傀儡”,如果一定要去這兩個地方,“最好去新加坡,最好不要讓香港卷入進去”(17)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646.。香港總督葛量洪(A.Grantham)反對噶廈代表團到香港,強調香港“已經面臨很多的困難”,認為代表團“想離開印度,顯然是想同北京達成最好的交易”,責問噶廈代表團“為什么不在印度繼續做好一切必要的安排”(18)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648.?!短┪钍繄蟆吠嘎?,“基于香港的‘微妙局勢’”,“英國政府毫無疑問反對西藏和中國的人民政府在香港談判”(19)Tibetan Mission In Delhi. The Times,Jun 8,1950.。

這樣,英國政府借口阻止噶廈代表團經由印度到香港,并“告訴西藏人在它決定給予簽證之前,還應提供有關該代表團目的的更詳細材料”(20)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p.648-649.。法新社6月6日電稱,新德里英國高級專員的發言人稱:“有鑒于香港的微妙局勢,西藏代表團的簽證問題仍在倫敦方面考慮中?!?月14日,英國國務大臣楊格(Yonger)稱:“遲遲不發簽證給西藏代表團的原因是關于該團的意圖還有一些懷疑?!?21)《西藏代表團經印度來京竟遭英國當局無理阻撓 在印滯留兩月仍未獲過港簽證》,《人民日報》1950年7月2日。美國政府弄不清英國的真實意圖,指示駐英大使道格拉斯(Douglas)詢問。道格拉斯在詢問后于6月20日報告說:“關于在印度的西藏代表團,英國并不反對西藏與中國的談判。不過,英國反對在香港談,希望在印度舉行。英國并無信心保證干涉西藏準備向北京讓步?!?22)793B.00/6—2050. The Ambassador in the United Kingdom (Douglas)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London,June 20,1950.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0. Volume VI,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p.366.

這樣,噶廈代表團“四月間即到達印度,但幾個月卻被阻在印度”(23)貫一:《英帝破壞我解放西藏的事實》,《世界知識》1950年第22卷。。新華社批駁英國駐印高級專員公署的阻攔,指出噶廈代表團“二月初由拉薩動身,四月初抵達印度加爾各答。兩月多以來,代表團一直在設法獲得經過香港的簽證。五月二十四日,英國海外航空公司宣布,西藏代表團將于六月五日乘機抵達香港。但該代表團于六月五日在加爾各答登機時,突被新德里方面命令阻止離開”,賴伊“正盡全力‘勸告’代表團不與中國人民政府取得任何協議”。英國政府之所以阻攔,“顯然是害怕西藏代表團與祖國政府商談的結果,會使西藏問題獲得妥善的解決,不利于英國政府侵略西藏的陰謀”。(24)《西藏代表團經印度來京竟遭英國當局無理阻撓 在印滯留兩月仍未獲過港簽證》,《人民日報》1950年7月2日。國民黨分析認為,英國之所以阻止噶廈代表團前往香港,在于“阻梗中共與西藏直接會談,借以延緩中共對西藏攻勢,以待國際局勢之轉變”(25)貫一:《英帝破壞我解放西藏的事實》,《世界知識》1950年第22卷。。

由于噶廈代表團遲遲不啟程前往北京,中央人民政府命令人民解放軍于1950年8月開始進軍西藏。8月21日,周恩來對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指出,噶廈代表團必須到北京,“西藏為中國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贊成并主張以和平友好方式解決西藏問題”,“西藏代表團是地方性的及民族性的代表團,他們應該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來商談和平解決西藏問題的辦法”(26)《西藏工作文獻選編(1949—2005)》,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第30頁。。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政府不再反對噶廈代表團前往香港,英國政府的態度因此有所改變。印度政府將阻攔的責任推在英國政府身上,印度外交部秘書長巴杰帕伊(Bajpai)于8月3日“批評英國未能準許藏人到香港同北京代表談判”(27)693.93B/8—750.The Ambassador in India (Henderson)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New Delhi,August 7,1950.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0.Volume VI,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p.426.。英國政府乃同意發簽證,印度政府8月12日對新中國政府表示:“英國政府已撤銷拒發西藏代表團簽證之舉,該代表團已有動身來北京的方便?!?28)社論:《中國人民解放西藏是不容干涉的》,《人民日報》1950年11月17日。毛澤東就此于8月23日對西南局指出:“英國原不許西藏代表團來京,現已允許?!?29)《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87年,第475頁。9月10日,韓德遜報告美國政府:“雖然英國拒絕了前往香港的簽證,但是如果重新提出申請,可以得到簽證?!?30)793B.00/9—1050:Telegram.The Ambassador in India (Henderson)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New Delhi,September 10,1950.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0.Volume VI,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p.494.

接著,英國政府的態度似乎進一步改變,同意噶廈代表團取道印度并經由香港前往北京。首任新中國駐印大使袁仲賢于9月18日正式上任后對噶廈代表團指出,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事務純屬中國內政,噶廈“必須派遣代表到北京進一步談判”。袁仲賢明確指出不能在新德里談判,噶廈代表團必須進京。英國輿論認為,袁仲賢的表示“向拉薩暗示了在北京達成的任何協議,都不會受到第三方尤其是‘英美勢力’的干涉”,噶廈“很有可能向北京派出代表團,代表團可能會經由加爾各答、香港飛往北京”。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先前不愿意簽證,使得談判不能在香港舉行”,現在同意“代表團可以經由香港到北京”。(31)Peking And Tibet.The Times,Oct 2,1950.

事實上,英國政府之所以同意噶廈代表團經由香港到北京,目的是阻止人民解放軍的進軍。它非常關注人民解放軍在宣布要進軍西藏后的行動,并慫恿大扎抵抗人民解放軍的進軍。8月下旬,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劉伯承在西南軍政委員會上宣布:“人民解放軍很快就要入藏,將英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驅逐出去?!庇痛苏J為:“這很有可能是對西藏神經戰的組成部分,因為從氣候上來看進軍時間似乎遠未到來,而且據信不久就要在新德里就西藏地位舉行初步會談?!?32)FO 371/83230,Far Eastern weekly reports,February-December 1950.由此看來,英國希望氣候阻止人民解放軍進軍,并希望在新德里進行談判。但這一希望落空,先前到任的中國駐印代辦申健和隨后到任的袁仲賢都強調噶廈代表團必須進京。9月23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敦促噶廈“勿再遲疑速派人和談”(33)《中共西藏黨史大事記》,西藏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7頁。。英國政府立即將此向駐紐約、華盛頓、香港、新加坡、新德里、莫斯科、東京的官員通報。英國外交部官員聲稱:“既然我們已經插手西藏問題,那么我們很難脫身不干,我們就應阻止西藏采取它自己的行動?!彪m然抵抗無濟于事,但是最好鼓勵大扎嘗試抵抗一下,“在經過徒勞的抵抗后再進行和平談判”。(34)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 (Volume I:1913-1951),p.647.這樣,噶廈代表團仍然“遲遲不來北京進行和談”,《人民日報》強調指出這是“因為受到外國的唆使和阻撓,后者應負阻礙和破壞這一和談的責任”(35)《中國人民解放西藏是不容干涉的》,《人民日報》1950年11月17日。。毛澤東指示人民解放軍于10月7日發起打開西藏和平解放大門的昌都戰役,“促使西藏代表團來京談判”(36)《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1冊,第475頁。。

昌都戰役的發起震驚英國政府,討論要采取什么樣的應對措施,認為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拒絕了印度當地和平解決的建議”而發起昌都戰役。英國政府有意將中國的主權混淆為宗主權,批評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如何急切渴望在那些傳統上處于中國宗主權下地區,如西藏和臺灣,建立國家權力”(37)The Commonwealth Takes Counsel. The Times,Nov 23,1950.。議員布蘭克布恩(Blackburn)建議說:“英國應立即與印度和巴基斯坦聯系,在英國的支持下,兩國派遣一旅軍隊乘飛機拯救西藏,抵抗中國的‘入侵’?!睋Q句話說,英國自己無力派兵,因而支持印度出兵。外交部次長歐內斯特·戴維斯(Ernest Davies)則提出:“討論是否采取軍事行動援助西藏,非常輕率,而不論軍事援助是否成功?!?38)Government Attitude To Tibet. The Times,Nov 21,1950.結果,英國政府排除武裝干涉的可能性,只能放行噶廈代表團。中國輿論指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業已向西藏進軍,英國始匆促地同意他們(即西藏代表團)前來”,路透社10月24日電稱“英國政府愿意給予現在德里的西藏代表團以便利,讓他們經過香港赴北京談判西藏未來政治地位”(39)貫一:《英帝破壞我解放西藏的事實》,《世界知識》1950年第22卷。。這樣,噶廈指示“其在新德里的代表團立刻前往北京”(40)Tibetan Delegation For Peking.The Times,Oct 24,1950.。于是,噶廈代表團計劃10月25日“乘火車離開新德里到加爾各答,將從加爾各答乘飛機經由香港去北京”(41)Troop Movements Near Tibet.The Times,Oct 26,1950.。

英國不再阻止噶廈代表團前往北京有其深意。它一方面唆使代表團向中央人民政府談判維持西藏現狀,比如《泰晤士報》就透露代表團“到北京的基本目的是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強調‘不要干涉西藏’”(42)Troop Movements Near Tibet.The Times,Oct 26,1950.。10月29日,噶廈代表團抵達噶倫堡,準備取道香港前往北京,談判所謂“他們‘國家’與中國未來關系”。這一企圖不可能得逞,《泰晤士報》認識到,“事實上他們能否帶著此種使命到北京,值得懷疑”。(43)Tibetan Request For Help.The Times,Oct 30,1950.另一方面,噶廈在英美等國唆使下于11月8日直接將“抗議中國‘入侵’西藏領土、要求介入解決爭端”的請求送達聯合國,請求聯合國“指出‘入侵’正是發生于夏格巴所率領的西藏官方代表團帶著拉薩的指示,離開新德里前往北京談判和平解決之時”。對此,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有力回擊,強調任何外國不能干涉中國內政,不可能同抱著分裂目的的代表團談判。因此,噶廈“取消了指示,命令代表團不要到北京”。(44)Tibetan Appeal To U.N..The Times,Nov 11,1950.

綜上所言,英國政府竭力主張西藏和平解放的談判在印度舉行。噶廈代表團之所以未能經由香港前往北京的原因之一就是“英國人在發給香港簽證問題上推諉其事”(45)〔加拿大〕譚·戈倫夫著,伍昆明、王寶玉譯:《現代西藏的誕生》,中國藏學出版社,1990年,第161頁。。英國政府也承認“噶廈代表團之所以在印度逗留幾個月而未能離開印”,原因就是它“設置了障礙和拖延”(46)FO 371/83255,Progress in the take over of the whole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by the forces of Mao Zedong’s communist government,November-December 1950 (Folder 13).。當然,噶廈代表團也“以買不到飛機票、無法取得進入香港的護照等等多種借口,遲遲不肯離印去北京”(47)土丹旦達:《〈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簽訂前后》,《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1冊,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20頁。。英國政府采取阻攔態度,乃因其在一定程度上認為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不會武力進軍西藏。英國政府在《1950年中國政治局勢評估報告》里分析認為:“中國政府根據朝鮮和臺灣的局勢問題,決定和平解決西藏問題,為此等待西藏派出代表團以進行和談?!?48)FO 371/83255,Progress in the take over of the whole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by the forces of Mao Zedong’s communist government,November-December 1950 (Folder 13).中央人民政府總結指出:“姑不論西藏談判動機如何,英國實無權力干涉他們前來談判,招(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一任英國擺布,而且說他們前來是談什么‘政治地位’問題,這顯然仍是蔑視中國和別有陰謀所在?!?49)貫一:《英帝破壞我解放西藏的事實》,《世界知識》1950年第22卷。

二、“十七條協議”的簽訂:英國政府研究其核心所在

在人民解放軍發起昌都戰役后,英國政府的注意力逐漸轉到關注西藏和平解放談判如何在北京舉行和“十七條協議”的簽訂上來。

英國政府密切注視中國中央人民政府如何和平統一西藏,特別注意到中央人民政府開始將民族區域自治原則運用于西藏地區的一大舉措,就是1951年2月18日昌都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昌都各界人民代表會議要求噶廈派出代表到北京進行和平談判,中央人民政府保證達賴喇嘛的政治地位,確保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所有寺廟財產,反帝愛國的噶廈官員的地位得到維持。英國政府就此認為,中央人民政府通過昌都各界人民代表會議提出了和平解放西藏的條件,關注“噶廈對此要求是否作出回應”。(50)FO 371/92191,Peking Telegram No.8 Saving to f.O.Monthly political summaries November 1950 to November 1951;Kunming situation report January 1951;Canton fortnightly summary of 28 December 1951.3月下旬,英國駐華代辦胡奇森(Sir J.Hutchison)報告英國外交大臣貝文(Ernest Bevin)說,1950年上半年以來,中國報刊不斷強調要解放西藏,絕不允許“西藏未定地位繼續下去”(51)China:Annual Review for 1950,FC101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1,Volume 1.Paul Preston and Michael Partridge,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2003,p.45.。也就是說,中央人民政府表示要在西藏地區實施民族區域自治。隨后接任英國駐華代辦的蘭姆(Lamb)于1952年3月3日向接任英國外交大臣的艾登(Robert Anthony Eden)報告說,到1951年第一季度,西藏東部地區已經解放,第一屆昌都人民代表會議的召開就是例證(52)China:Annual Review for 1951,FC101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2,Volume 3,p.35.。這說明,英國政府只能密切關注而無力阻止中央人民政府解放西藏的進程。它對噶廈雖然仍然表示要“給予道義上的支持”,但是無奈地“建議同中國政府開始談判”(53)China:Annual Review for 1950,FC101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1,Volume 1,p.45.。由此來看,先前噶廈代表團之所以未能前往香港,原因之一就是英國反對該團同中央人民政府談判。

英國政府高度關注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的組成和赴京情況。噶倫、昌都總管阿沛·阿旺晉美主張同中央人民政府談判,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他為首的代表團赴京。蘭姆報告英國政府說,1951年4月,“西藏派出代表團同中央人民政府就西藏的地位進行談判。這個代表團分作兩部分前往北京:一路走內地,4月22日到達北京;另一路經由印度和香港,4月26日到達”。如此,蘭姆認識到談判的核心是“西藏的地位”。他指責代表團分成兩支赴京,這樣“中國人就有能力對西藏施加軍事壓力,對到北京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施加政治壓力”。(54)China:Annual Review for 1951,FC101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2,Volume 3,pp.35—36.蘭姆還指責赴京的不僅有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團,而且有班禪喇嘛;班禪喇嘛帶著44名隨從于4月26日抵達北京,“雙方抵達時,都得到了周恩來總理和其他高級官員的歡迎,并受到盛大接待”(55)FO 371/92191,Monthly political summaries November 1950 to November 1951;Kunming situation report January 1951;Canton fortnightly summary of 28 December 1951.。這些情況說明英國注意到了如下三點。其一,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一路走內地,從而排除了英國等國的干擾和破壞。其二,噶倫為西藏地方政府最高行政官員,當時共五名,阿沛·阿旺晉美為其中之一。民國時期,國民政府多次要求噶廈派遣噶倫入京協商西藏與中央的關系。但由于英國的阻攔,噶廈未派出噶倫。此時,由噶倫為首席的談判代表入京,表明排除了外國的干擾。其三,班禪喇嘛同時進京,表明中央人民政府著力于解決歷史遺留的藏傳佛教中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兩個系統的矛盾。

西藏和平解放談判的舉行,英國政府無從知曉?!笆邨l協議”簽訂后,英國政府反復研究。蘭姆向英國政府接連發出幾份報告,分析“十七條協議”的性質,概括協議的內容。他一方面聲稱“眾人一致認為協議是偽造的,根本沒有什么意思”(56)FC1013/12,Monthly Summary for Period 1st to 30th May,From Mr.Lamb to Far Eastern Department,30th May,1951.,一方面承認“十七條協議”是有效的(57)FO 371/92191,Monthly political summaries November 1950 to November 1951;Kunming situation report January 1951;Canton fortnightly summary of 28 December 1951.。他認識到“十七條協議”體現了西藏與中央政府的關系,“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于5月23日在北京簽訂協議”(58)FC1013/11,From Peking to Foreign Office,Mr.Lamb,D:11.19.a.m.1st June,1951.。他進而概括“十七條協議”的主要條款如下:“(1)西藏將‘回到祖國大家庭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成部分。(2)中國軍隊將接管西藏防務,西藏軍隊合并為人民解放軍。(3)西藏實施民族區域自治。(4)中央不改變達賴喇嘛的地位,班禪喇嘛的地位將得到維持。宗教自由得到保證,喇嘛寺廟收入維持不變。(5)中央人民政府控制西藏的對外政策。(6)發展西藏的工業、教育、農業和商業。(7)西藏政府應按照自己的意愿推行改革,但是在西藏人民提出要求時要進行改革。(8)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設置軍政委員會和軍區?!?59)FC1013/12,From Peking to Foreign Office,No.13.Saving,30th May,1951.

蘭姆作出如此概括,說明他認識到“十七條協議”對中國大陸統一和中華民族團結的重大意義。英國政府外交部官員莫里森(Morrison)根據蘭姆的報告,于6月5日致電通報英國駐海外代表,并如此概括“十七條協議”的要點:“(1)中國承擔保護西藏的責任。為此,西藏允許中國軍隊自由進藏,西藏軍隊將被吸收進中國軍隊,在西藏設置一個中國軍事總司令部(a Chinese headquarters)。(2)由中國控制西藏對外關系。(3)維持達賴喇嘛現有政治與宗教權力不變——但是,班禪喇嘛的權力和地位同樣得到確認。(4)驅逐所有‘帝國主義的影響’。(5)在西藏設置中國軍政委員會?!?60)Tibet,Mr.Morrison to His Majesty’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s,B11/29G.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1,Volume 1,p.86.

由此,英國政府注意到“十七條協議”規定了驅逐帝國主義勢力出西藏、西藏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家庭、西藏地方軍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西藏地區的國防和外交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等一系列問題。在中央人民政府解決達賴喇嘛和班禪喇嘛之間矛盾的問題上,英國政府認為“協議規定恢復班禪舊有地位,即九世班禪1923年逃離西藏前擁有的地位”(61)FO 371/99258,China news commentaries,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General for the UK in South East Asia,Singapore,May-October 1952 (Folder 2).。在后來1961年起草的秘密備忘錄《西藏對外關系總結》(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Tibet)里,英國政府再次概括“十七條協議”的特點說:“該協議宣布西藏是中國的一部分;達賴喇嘛政府被保留下來,并且在中國政府‘統一領導’下享受自治;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鞏固國防和最終合并西藏武裝;中國將在西藏成立民政和軍事委員會,經過中國人挑選的西藏人可以進入該委員會與中國人一起工作;所有外交事務由北京解決;中國人不強制西藏進行改革,而由西藏人按照自己的愿望進行?!?62)蔣耘譯:《西藏對外關系總結》,《近代史資料》第108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第259頁。

英國政府在這里進一步認識到“十七條協議”明確規定了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民解放軍入藏鞏固邊防,西藏的國防和外交得到統一,西藏地方軍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西藏實現民族區域自治,維持達賴喇嘛的地位。英國政府總結認為,“十七條協議”“顯然比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存在過的協議都設想得完整”,西藏地方軍隊改編為人民解放軍、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邊防、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等就是西藏與中央關系的“全新的內容”(63)蔣耘譯:《西藏對外關系總結》,《近代史資料》第108輯,第259頁。??梢?,英國政府意識到了“十七條協議”的核心規定,認識到了協議對于中華民族團結和統一的劃時代意義。正是由于“十七條協議”明確了西藏在中國的法律地位,英國歷史上分裂西藏的種種企圖終告失敗。

英國政府在《關于1950年中國政治局勢演變評估》中只承認“西藏在歷史上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最近是在1945年英國政府致中國政府備忘錄中承認的”(64)FO 371/83255,Progress in the take over of the whole of the mainland of China by the forces of Mao Zedong’s communist government,November-December 1950 (Folder 13).。但是,英國政府一直以“自治”“宗主權”看待西藏在中國的法律地位,宣稱英國大約在1908年前,“還認為西藏是中國的一個特殊部分”,但是到1912年“考慮到中國無力在西藏實施權威”,決定“把西藏當作中國宗主權下的一個自治體來看待”。1912年至1947年,“英國經常和西藏政府直接談判,提供武器給西藏政府,并且向中國政府提出抗議,抗議中國對藏軍事‘入侵’。同時英國政府向中國政府保證,英國一向承認中國對西藏的宗主權,但是應在西藏被看作是自治體的條件下”。即使在1947年“放棄在印度的權力”時,英國也向噶廈保證它“將繼續友好地關注于維護西藏的自治”。(65)蔣耘譯:《西藏對外關系總結》,《近代史資料》第108輯,第260頁。一言以蔽之,英國企圖以“自治”之名義分裂西藏。

“十七條協議”規定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正是針對英國在歷史上采取的侵略手段而來。中央人民政府指出:“中國人民政協共同綱領中規定了‘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但是這里所指的自治絕不是帝國主義的所謂‘自治’。西藏人民的真正自治是在把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從西藏驅逐出去以后才能獲得的。帝國主義之所以極力宣傳的所謂‘自治’,是陰謀借以保持其在西藏的侵略勢力的?!?66)《民族事務委員會召開西藏問題座談會 朱副主席重申解放西藏人民決心》,《人民日報》1950年1月21日。因此,英國政府強烈不滿,蘭姆宣稱“協議條文雖然名義上許諾西藏完全的區域自治”(67)FC1013/11,From Peking to Foreign Office,Mr.Lamb,D:11.19.a.m.1st June,1951.,“有關民族區域自治的規定虛偽,沒有什么意思。這種自治,就其意義來說不過等同于中國其他地方或蘇聯推行的自治”(68)FC1013/12,Monthly Summary for Period 1st to 30th May,From Mr.Lamb to Far Eastern Department,30th May,1951.。他還稱“十七條協議”“將西藏地位降為一個自治地區,其享有的實際自治權力,同中央人民政府同意賦予中國國內任何其他少數民族的自治權力一樣”(69)China:Annual Review for 1951,FC101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2,Volume 3,p.35.。莫里森指責說:“協議雖然表明維持西藏內部自治,但是毫無疑問比起西藏人最初希望達到的條款要苛刻?!?70)Tibet,Mr.Morrison to His Majesty’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s,B11/29G.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1,Volume 1,p.86.

作為長時期制造西藏問題的英國,是否要對“十七條協議”公開表態,擺在其面前。莫里森指示駐海外代表,稱英國政府不能采取任何官方的公開表態,因為“隨著1947年權力移交印度,我們關于西藏的權力和責任也轉交給印度政府。因此,我們對西藏局勢變化的政策要盡可能與印度的態度保持一致。印度政府已經表明它僅能通過外交渠道施壓,此外無所作為。它準備承認中國根據在最初討論中提出的原則達成的協議,這些原則的實質是承認西藏內部自治。而協議條款較為苛刻,西藏人感到吃驚,但是無能為力,只能設法使中國人同意不要在西藏南部駐軍。對這個問題如何表態,應由印度政府來承擔,我們自己目前不要采取什么行動”,“出于同樣的理由,我們不應發表官方聲明譴責協議”(71)Tibet,Mr.Morrison to His Majesty’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s,B11/29G.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1,Volume 1,p.86.。

英國政府由此提出,由于它已經將侵藏責任移交給印度,人民解放軍駐軍邊防對印度影響大,自然要由印度政府來表態。莫里森指示英國駐海外代表聲稱“協議中關于驅逐帝國主義勢力的規定,或許是指斷絕西藏與印度、尼泊爾現有關系”(72)Tibet,Mr.Morrison to His Majesty’s Overseas Representatives,B11/29G.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1,Volume 1,pp.86-87.。換句話說,英國政府聲稱“驅逐帝國主義出西藏”,并非針對英國而來,而是針對印度而來??傊?,英國政府指責協議是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被迫”簽訂的,指責“十七條協議”未滿足它所要求的“自治”。它對新中國政府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成功解決班禪喇嘛返藏問題、西藏社會的改革和實行宗教自由、消除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等一系列問題特別不滿?!度嗣袢請蟆忿D載波蘭《自由論壇報》的評論文章指出:“西藏的和平解放消滅了帝國主義的另一個陰謀活動的基地,因而加強了保衛和平的力量。華盛頓和倫敦方面在接到協議的消息時所表現的失望,顯示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如何嚴重地打擊了戰爭販子的陰謀?!?73)《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獲得協議是美英帝國主義的又一失敗》,《人民日報》1951年6月4日。

綜上所言,“十七條協議”“是中國民族大團結的勝利,對于妄圖阻撓和破壞西藏和平解放的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則是一個嚴重的失敗”(74)《西藏工作文獻選編(1949—2005)》,第47頁。。英國政府對西藏和平解放談判的舉行和“十七條協議”的簽訂無可奈何。它在人民解放軍發起昌都戰役后認識到無力阻攔西藏和平談判在北京舉行而不再阻攔噶廈代表團赴京。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在阿沛·阿旺晉美的率領下分一路取道內地進京,表明英國即使阻攔也無能為力。西藏和平解放談判舉行后,英國政府無從了解具體情況,只能在“十七條協議”宣布之后對協議進行研究。它認識到“十七條協議”明確規定了西藏在中國的法律地位,解決了歷史遺留的西藏問題,且從批評的角度聲稱:“1949年中國共產黨完全控制了中國大陸。1951年,西藏政府在軍事進攻威脅下,與中國簽訂了協議,給予中國廣泛的軍事權力和完全的政治控制,但是得保障西藏的自治?!?75)蔣耘譯:《西藏對外關系總結》,《近代史資料》第108輯,第246頁。英國政府認為中央人民政府強調了西藏對于中國的重要戰略地位,盡管自17世紀以來,中國在亞洲屋脊面臨著“強大而不斷的俄羅斯壓力”,但是“‘西藏的和平解放’表明中國并未喪失對亞洲屋脊的興趣”(76)FO 371/99250,Motivation and direction of Chinese Communisms paper on deviations from the party line in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Communist proposal for an All-China People’s Congress in 1953.。

三、對“十七條協議”實施之觀察:英國發現喜馬拉雅山邊防得到加強

“十七條協議”宣布后,英國政府重視中央人民政府將如何實施。毛澤東指示進軍西藏的人民解放軍說:“協議雖然簽字,但尚未付諸實施,同時帝國主義必會用各種陰謀手段來破壞我們和平解放西藏的實現,因此應提高警惕性?!笨梢?,中央人民政府很清楚“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是不會甘心的,它還可能繼續進行新的阻撓和破壞”。(77)《西藏工作文獻選編(1949—2005)》,第51、47頁。的確,英國政府設法破壞“十七條協議”的實施。

英國政府企圖唆使印度政府公開反對“十七條協議”。為什么采取這一措施,可從英國隔岸觀火的態度中得到答案。有學者指出:“英國為了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苦心孤詣慘淡經營了半個世紀,再加上其在意識形態方面積極追隨美國反共,當然不希望中國和平解放西藏。但是,當初英國侵略西藏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把西藏從中國分裂出去,變成一個‘緩沖國’,保護其英屬印度殖民地。如今印度既然已經獨立,英國便失去了繼續分裂我國西藏的最主要的利益驅動。更何況,希望能夠‘留一只腳在中國’的英國政府在權衡利弊之后,也覺得犯不著為了噶廈而冒失去中國大陸這一巨大市場的風險。英國政府中個別人從老殖民主義者的立場和冷戰思維出發,甚至抱著一種幸災樂禍的心理,等著看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入西藏后,剛剛獨立的印度將如何面對來自北方共產黨中國的‘壓力’。所以,英國在西藏問題上采取了一種隔岸觀火的態度?!?78)胡巖:《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中美關系中的西藏問題》,《民族研究》2001年第1期。這說明,英國一則因已退出南亞次大陸而對西藏“緩沖區”的戰略企圖不復存在;二則出于對華關系的全面考慮,不可能公開出面干涉西藏的和平解放,因而采取隔岸觀火的態度。

通過駐印高級專員勸說印度政府反對“十七條協議”,是英國政府采取隔岸觀火的具體措施。韓德遜注意到這一點,于1951年6月3日報告美國政府說:“英國駐印高級專員考慮建議英國政府外交部授權他對印度政府強調不要對涉及亞洲安全的危險繼續熟視無睹。英國駐印高級專員公署官員對印度官員指出,如果印度政府對共產黨中國在西藏問題上的‘敲詐’低頭,那么印度最終不僅會在緬甸而且會在阿薩姆、不丹、錫金、克什米爾、尼泊爾這樣的地區面臨中國類似的敲詐?!?79)793B.00/6-351.The Ambassador in India (Henderson)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New Delhi,June 3,1951.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1.Volume VII,Korea and China,Part 2(1951),p.1696.顯然,英國政府以西藏和平解放對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地區產生重大影響為由,挑起印度與中國的矛盾,慫恿印度政府公開反對“十七條協議”。但是,英國隔岸觀火的企圖未能得逞,印度政府并不認為西藏的和平解放會對印度安全構成威脅。韓德遜了解到印度政府對英國政府的態度后報告美國政府說:“英國駐印度高級專員公署一些官員同印度政府負責官員討論了事態的發展,透露印度政府傾向于維持印中之間理性的、在歷史上和目前的友誼,共產黨中國對西藏政治上和軍事上的控制并未對印度的安全造成不利影響?!?80)793B.00/6-351:Telegram.The Ambassador in India (Henderson)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New Delhi,June 3,1951.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1951.Volume VII,Part 2,Korea and China,p.1696.

以特務唆使噶廈反對“十七條協議”,反對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驅逐出西藏,是英國政府采取的又一措施。在中央駐藏代表張經武途經噶倫堡入藏時,長期擔任英國駐江孜、亞東的商務官員、當時以喜馬拉雅飯店主人自稱的麥克仲薩唆使噶廈官員反對“十七條協議”。張經武到拉薩后,柳霞·土登塔巴和凱墨·索安旺堆為“要求繼續留在西藏工作”的“電臺員”普特求情。張經武就此指出:“普特是英國人。以往英帝國主義分子在西藏一貫搞間諜活動,他們編造謠言,挑撥離間藏漢團結,陰謀把西藏從祖國大家庭中分裂出去,變成他們的殖民地。歷史的教訓不能不接受,我們能讓普特繼續留在西藏嗎?!我看,這件事由西藏人民來決定吧?!?81)雪康·索朗塔杰:《迎接中央代表進藏記》,《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2冊,民族出版社,2007年,第16頁。普特不得不跑回噶倫堡。

人民解放軍進駐邊防和班禪喇嘛返藏,在一定程度上象征著西藏地方與中央正常政治關系得到恢復,因此成為英國政府重點關注的問題。英國官員排列出這樣一個時間表:1951年8月17日,達賴喇嘛回到拉薩;9月9日,人民解放軍進駐拉薩;12月,班禪喇嘛從青海啟程返藏,啟程時致電毛澤東和西南軍政委員會;1952年4月28日,班禪喇嘛抵達拉薩;5月7日,他拜訪達賴喇嘛,隨后達賴喇嘛看望班禪喇嘛(82)FO 371/99258,China news commentaries,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General for the UK in South East Asia,Singapore,May-October 1952 (Folder 2).。10月,達賴喇嘛致電毛澤東擁護“十七條協議”,毛澤東回電稱贊。12月,新中國政府“宣布人民解放軍完成了在藏的任務”。(83)China:Annual Review for 1951,FC101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2,Volume 3,pp.35-36.從這個時間表中,英國政府看到如下幾點問題。

其一,達賴喇嘛先行返回拉薩是歡迎人民解放軍。蘭姆報告英國政府說:人民解放軍一路從新疆出發,經由“艱難的朝圣路”,先期到達阿里,然后到達拉薩會合,以此來看,人民解放軍完成了進軍西藏的任務(84)FO 371/92232,Chinese anti-Western propaganda;reports on Chinese efforts to increase support for North Korea,July-December 1951 (Folder 3:Peking Telegram No.1769 to Foreign Office.。蘭姆聲稱這意味著“西藏的完全解放”。他還將此與9月底尼泊爾召開共產黨代表大會聯系起來,聲稱:大會向毛澤東發出致敬,表示亞洲的團結,這也證明西藏已經完全解放。(85)FC1013/24,Political Summary for Period from 31st August to 20th September,From Lamb,Peking to Foreign Office,No.22.Saving,24th September,1951.

其二,班禪喇嘛與達賴喇嘛會面是商討如何實施“十七條協議”。英國政府認為:“協議簽訂以來,班禪的闡述不斷表達了與達賴‘緊密團結’實施協議的渴望,對此達賴喇嘛迄未回應。隨著抵達拉薩,班禪喇嘛處于這樣一種地位:向達賴喇嘛表示一致合作,根據北京所希望的路線推行協議?!?86)FO 371/99258,China news commentaries,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General for the UK in South East Asia,Singapore,May-October 1952 (Folder 2).

其三,藏傳佛教中的兩大系統先后致電中央人民政府,表示接受“十七條協議”。英國政府注意到班禪喇嘛致電毛澤東說:“我十分相信,在您的英明領導下,在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軍區代表張經武將軍的積極幫助下,我將與達賴喇嘛親密團結,實施和平解放西藏協議,建設新的自由而幸福的西藏?!?87)FO 371/99258,China news commentaries,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General for the UK in South East Asia,Singapore,May-October 1952 (Folder 2).它認為“班禪喇嘛熱烈贊同協議”(88)China:Annual Review for 1951,FC101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2,Volume 3,pp.35-36.,致電“清楚地表明實現他與達賴喇嘛的團結,將取得以駐藏人民解放軍為背靠的中央人民政府駐藏代表的‘積極幫助’”。英國政府指責道:雖然班禪喇嘛的電文“不過是一種披著一層面紗的威脅,大概逃不過達賴喇嘛的注意”(89)FO 371/99258,China news commentaries,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General for the UK in South East Asia,Singapore,May-October 1952 (Folder 2).,但是達賴喇嘛還是致電了毛澤東,實際上接受“十七條協議”。英國政府總結說:“慶祝西藏‘解放’一周年,是以習慣方式進行的。在有關人物特別是達賴喇嘛、班禪喇嘛和毛澤東中有電文往來,達賴喇嘛的電文顯然不如班禪喇嘛的有熱情?!?90)FO 371/99230,Periodical political summaries,December 1951 to December 1952.毛澤東對達賴喇嘛的回電是“逐字逐句經過了認真研究”(91)FO 371/92191,Peking Telegram to Foreign Office.。

進駐西藏邊防的人民解放軍第18軍在進軍時宣誓:把五星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把英美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趕出西藏去”,“保衛好祖國的西南邊疆”(92)魏克:《記十八軍接受進軍西藏任務的時刻》,《西藏文史資料選輯》第1冊,第307頁。。英國政府注意到解放軍關于完成把紅旗插上喜馬拉雅山、誓死保衛西南邊防致中共中央的電文,也注意到班禪喇嘛啟程返藏前夕給毛澤東、西南軍政委員會和達賴喇嘛的電文,以及毛澤東給班禪喇嘛的復電、扎什倫布寺和日喀則關于歡迎班禪喇嘛及班禪與達賴喇嘛團結的電文等。英國政府指責這些電文的發出標志著人民解放軍完成了進軍西藏的歷史任務,“可以發現,這些電文的含義都是指建設一個‘新西藏’,特別是來自拉薩解放軍的電文宣布把西藏建設成為‘國家的一部分’,即是說西藏現在被視為中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班禪喇嘛的返藏,相當清楚地表明在西藏建設一個大眾的民主制度的開始”(93)FO 371/99257,China news commentaries,compiled by the Office of the Commissioner General for the UK in South East Asia,Singapore,December 1951-March 1952 (Folder 1).。

隨著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邊防、改變有邊無防的歷史,西藏軍區于1952年2月10日宣布成立。這在歷史上是個創舉,引起蘭姆的極大關注。他于3月12日報告英國政府說:“中國政府強調,西藏軍區的成立是根據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和達賴喇嘛的代表所達成的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第15條的規定而采取的,該條規定中央人民政府在西藏設立軍政委員會和軍區。根據有關報告,西藏軍區的軍事任務是加強中國的國防,成立民兵和改編藏軍為人民解放軍。同時,人民解放軍要努力生產,自給自足。為完成這些任務,中國政府任命了九名干部,張國華將軍任司令員,他是進駐西藏的中國軍隊的司令;兩名西藏官員任副司令員;其余干部是中國軍官。漢人最迫切的問題是使中央人民政府在軍事上保持對西藏的全面控制,直至將西藏地方軍隊并入人民解放軍;在此期間,毫無疑問需要這兩名藏人的幫助?!?94)Establishment of a Chinese Military Area in Tibet,FT119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2,Volume 3,p.45.

蘭姆報告了西藏軍區是按照“十七條協議”的規定設置的,報告了西藏軍區的組織和使命,對此有所指責。英國政府在《1951年12月至1952年12月的政治概覽》文件里的敘述比較客觀:“西藏軍區的任務,按照司令員張國華將軍所說,是保護、建設和鞏固國防;清除帝國主義侵略勢力出西藏;保護地方安全;保護西藏人民的利益;建設人民武裝力量并將藏軍改編為人民解放軍;恢復生產;努力糧食自給,以減少西藏人民負擔?!?95)FO 371/99230,Periodical political summaries,December 1951 to December 1952.

至于西藏軍政委員會,新中國政府根據情況并未設置,蘭姆預估說:“在西藏軍政委員會之前設立西藏軍區。如果按照漢人的模式,西藏軍政委員會有權命令文人(civil)政府所有各部。毫無疑問,藏人會努力在軍政委員會里取得比在西藏軍區里擁有的更大的權力?!?96)Establishment of a Chinese Military Area in Tibet,FT1191/1.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Part V,From 1951 through 1956.Series E,Asia,1952,Volume 3,p.45.

英國政府還認識到,隨著人民解放軍進駐喜馬拉雅山邊防,中國的西部邊防安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標志之一就是西藏的交通建設。在1952年的文件里,英國政府專門收錄了《泰晤士報》所載《中國的邊界政策》。該文觀察到“中國正在實施一個龐大計劃,建設穿越中國西部和北部邊疆地區的交通”,西藏的交通建設“屬于這個計劃的一部分”。西藏的交通建設從三方面展開。一是西藏中部,“從拉薩出發,修建公路主道,鋪設無線電連接器,修建簡易機場”。二是西藏西部,“中國工程師和位于新疆西部的兩個蘇聯加盟共和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兩政府合作,修建一條巨大公路,穿越喀什南部半圓形地區,經由西藏西部邊界地區到拉薩”,“從這條公路所連接的城鎮來看,它首先大致與克什米爾與新疆的邊界線平行延伸,然后向東進入西藏向拉薩延伸”。三是西藏南部,“中國正采取措施,對經越錫金到西藏的簡易路線進行更為有效的控制。測量員在圍繞那土(Natu)和杰拉普(Jelap)關的高原地帶積極活動,中國正在以冷杉重修位于亞東北面的舊中國檢查站,在春丕河上搭建橋梁。此外,中國還在離錫金北部邊界只有4里的扎丕唐(Champithang)進行大量工作,將這一地區供旅行者使用的小型休息場所和兩個小旅館變成重要的邊界哨所。據說,有500名中國人在這海拔13000英尺的荒涼山區工作”。(97)FC1372/2,The Times:Chinese Border Policy,Cutting Dated,12,April 1952.

英國在這里描繪出一幅西藏交通建設如火如荼的場面,認識到新中國政府正在構織西藏交通網,透露出兩點看法。一是西藏交通建設具有針對性,因為印度空軍在與西藏和新疆相連的拉達克地區修建世界上最高的飛機著陸點,這條航線將斯利那加和列城連接起來,“如果邊界的另一邊中國有什么行動,斯利那加和德里的當局很快就會得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目的顯然是對連接西藏和南部非共產主義世界的關口進行緊緊控制,同時迅速修建和改建西藏西面、北面的路線,以加強對西藏和新疆的控制,并鞏固與其蘇聯盟國的聯系”。二是交通建設有利于新中國更好地治理西藏,“在所有這些項目中,中國政府努力取得邊疆居民的支持”,公路交通的建設有利于物資和裝備的輸送,“便利中國人更易到達西藏”。(98)FC1372/2,The Times:Chinese Border Policy,Cutting Dated,12,April 1952.無論英國是以什么眼光注視西藏的交通建設,都反映出它認識到“十七條協議”正在步步實施,中國的統一和國防安全將得到加強??傊?,人民解放軍有條不紊進駐西藏邊防、開展交通建設,鞏固中國西南邊疆,英國、美國等覬覦雪域高原的國家“感到恐慌”(99)魏克:《進軍西藏日記》,中國藏學出版社,2011年,第320頁。。

綜上可見,英國政府在“十七條協議”宣布后出于對華全局關系的考慮而采取隔岸觀火的態度,一度慫恿印度政府公開反對。它注視著“十七條協議”如何實施,緊緊盯著人民解放軍進駐西藏、班禪喇嘛返藏、達賴喇嘛致電毛澤東擁護協議、西藏軍區的成立和西藏交通建設的展開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英國政府總結稱,在協議簽訂后的幾年里,“西藏地方政府繼續在西藏內部事務中行使職能。它顯然無意與外國列強重新建立獨立關系。與此同時,中國人在修路,駐軍,開發和勘測,將西藥介紹給西藏人并促進中藏貿易的發展”(100)蔣耘譯:《西藏對外關系總結》,《近代史資料》第108輯,第259頁。,從而認識到西方列強玩弄西藏問題的歷史一去不復返。

總而言之,英國政府一開始就設法阻撓噶廈代表團取道印度赴北京進行和平解放西藏的談判,主張并支持在印度舉行。之所以如此,英國政府是擔心維持不了西藏現狀,企圖作為“第三者”介入談判。在包括英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阻攔下,噶廈代表團遲遲不動身前往香港。人民解放軍發起昌都戰役,表明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的決心。英國政府在無法且無力阻止西藏和平解放談判在北京舉行后,不再阻攔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赴京。它即使想阻攔,也無能為力,因為阿沛·阿旺晉美率領部分代表團成員取道內地進京。對于西藏和平解放談判的舉行,英國政府無從知曉?!笆邨l協議”宣布后,英國政府做了認真研究,雖然對此并不甘心,但是出于對華關系的全局考慮以及已經退出南亞次大陸等現實,沒有公開表態反對“十七條協議”。盡管如此,英國政府唆使印度反對,唆使西藏地方政府拒絕接受,但未能得逞。中央人民政府有條不紊地實施“十七條協議”,人民解放軍按部就班進駐西藏。對于這一切,英國政府只能緊緊盯著,但是已無力阻撓。

猜你喜歡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解放軍英國政府
英國政府撥款3 200萬英鎊用于抽水蓄能項目
山西省沁水縣公安局龍港中心派出所
中央人民政府的開端:從冀太聯辦到華北人民政府
中央人民政府誕生記
中央在特別行政區發出行政指令權:理論基礎與制度建構
脫歐后英國經濟何處去?英國政府寄希望于人工智能
英國政府整頓尖銳款“指尖陀螺”,eBay表示會移除
人民解放軍誓詞的回顧與啟示
人民解放軍共同條令誕生的前前后后
人民解放軍首次縮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