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防止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誤判

2023-02-18 21:32
中共黨史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市場經濟現代化

吳 忠 民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現代化之所以實現了歷史性躍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黨領導人民成功開創了一條既順應世界現代化歷史潮流,又符合具體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當然,昨天的成功并不代表著今后能夠永遠成功。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道阻且長,必然面臨諸多重大問題和風險挑戰。習近平指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探索性事業,還有許多未知領域,需要我們在實踐中去大膽探索”(1)《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2023年2月8日。。這里所說的“探索性事業”,既包括實踐層面,也包括理論層面。就理論層面而言,必須形成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科學認知,防止出現誤判。在相關研究中,學界有時容易在三個問題上出現某種誤判。這些誤判會給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理應加以防止和矯正。

一、防止將“中國式”與“現代化”分割開來

從中國式現代化基本命題的維度看,“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個有機整體,應當防止將“中國式”與“現代化”分割開來。

習近平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2)《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18頁。一方面,一個國家走向現代化,“要遵循現代化一般規律”(3)《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正確理解和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人民日報》2023年2月8日。;另一方面,“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注定了我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150頁。。這一論斷清楚指明:一是中國式現代化不可能脫離世界現代化的歷史大趨勢,必然具有各個國家現代化的共同特征亦即普遍性內容,必須遵循現代化的一般規律,實現現代化的共同目標;二是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基于自己的國情,形成符合本國實際的特有道路,亦即現代化“國別性”的特殊性內容。

毋庸置疑,“中國式”和“現代化”是兩個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兩者共同構成“中國式現代化”這一有機整體。毛澤東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每一個事物內部不但包含了矛盾的特殊性,而且包含了矛盾的普遍性,普遍性即存在于特殊性之中”(5)《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04、318頁。。就現代化看,并不存在一個抽象的、超然于具體國家之上的“現代化”,它總是存在于某個具體國家的現代化道路或模式當中。

“中國式現代化”命題中的“中國式”與“現代化”,實際上就是現代化特殊性與普遍性的關系問題?!艾F代化”側重于普遍性,側重于與以往傳統社會不同的新的內容,需要從社會轉型的視角來理解;而“中國式”則側重于現代化的特殊性,側重于實現現代化目標的可行路徑、具體道路等。解決“現代化”的問題,事關“中國式現代化”是否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建設,以及是否符合世界現代化的歷史潮流;而解決“中國式”的問題,則事關中國現代化的具體道路能否走得通、走得遠。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唯有實現兩者有機結合,才能使“中國式現代化”為中國社會注入不同于以往時代的新的內容,讓現代化這一符合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新的內容在中國有效生長。

客觀上看,目前在中國式現代化的研究中,學界對于“中國式”問題亦即現代化的中國道路問題進行了相對大量、較為充分和系統的研究,形成了許多重要成果。但同時不能否認的是,對于現代化一般規律亦即各個國家現代化普遍性內容的研究則相對不足。具體表現為,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現代化”本身的研究,缺少對現代化普遍規律議題的設置?;蛘哒f,目前相關研究存在如是現象:對“中國式”問題的研究比較深入,而對“現代化”問題的研究則相對不足,使得中國式道路和現代化一般規律兩者的研究呈現某種不平衡的情狀。

“現代化”普遍性或一般規律方面的研究至少應當包括兩個方面的重要內容。第一,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或是“現代化”基本特征的研究。所謂現代化,是指在世界范圍內,以工業化為發端,以及由此所引發的以一個個國家實體為載體的,整個社會的一系列巨大變革。這種變革的結果就是現代社會。比之以農耕經濟為基礎的傳統社會,現代社會大致具有這樣一些基本特征:一是自由、平等的基本價值取向。習近平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6)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9月29日。。二是以現代大工業為其物質基礎。這是現代社會的基礎性特征?;跉v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資產階級通過大工業生產在“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7)《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77頁。。在發達的物質生產基礎之上,現代社會其他方面的基本特征才能夠得以形成。三是高度的社會分化與高度的社會整合同時并存。一方面,社會分工越來越細致,人們的各種活動越來越專業化、職業化,社會的復雜成分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社會各個領域、各個部分之間的聯系程度越來越高,每一種構成成分都越來越無法離開其他成分而獨立存在,社會越來越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四是較高水平的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社區集中的過程。一般來說,城市化水平達到50%是進入現代社會的最低標準。五是經濟的全球化。各個國家在經濟上的聯系日益緊密,愈益一體化。習近平指出:“一體化的世界就在那兒,誰拒絕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也會拒絕他?!?8)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六是教育的普及和現代知識的迅速更新?,F代化強調社會的全面發展進步,注重培養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教育投資被看作具有積極意義的生產性投資,其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往往超過物的投資;科學技術對于勞動生產率的提升作用越來越顯著,相關知識迭代更新的速度也在加快。七是法治社會。習近平指出:“縱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9)《習近平關于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5年,第99—100頁。

第二,現代化發展階段和發展新趨勢的研究?,F代化是分為不同發展階段的歷史過程。從世界范圍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至今,現代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向。一是現代生產力獲得了明顯的新發展,具體表現為:科學技術與現代生產力呈現出深度融合的情形,正如習近平指出的那樣,“當前,從全球范圍看,科學技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力量,創新驅動是大勢所趨”(10)《習近平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年,第77頁。;勞動生產率得以大幅度提升,經濟全球化進程在加速推進。二是以人為本的基本價值取向得以現實化和具體化,逐漸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大眾消費逐漸成為現代化這一階段的明顯特色,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多樣化。三是隨著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展開,隨著市場經濟逐漸趨于規范化,加上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許多發達國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資本至上”的陷阱,建立起了較為系統的社會福利體系。四是原有的世界殖民主義體系開始解體,大量的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獲得了民族獨立,大量的發展中國家開始進行自主性的現代化建設。

如果只是強調現代化的“中國式”特點或中國的特殊性,而忽視了對上述“現代化”普遍性或一般規律的研究,那么,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認知必然是不準確、不完整、不科學的。這種片面化的誤判必然會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造成明顯的誤導。其一,故步自封。如果不了解現代化的普遍性內容或一般規律,只是套用現代化的字眼,那就只能是自說自話,進而使得“中國式現代化”只停留在名義上,無法真正融入世界現代化的潮流當中,陷入某種故步自封、停滯不前的狀態。其二,錯定靶向。如果不了解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也不了解現代化的不同發展階段、新的發展趨向,那么,或是會片面設定現代化目標,或是會將現代化早期階段曾出現過的、如今已經被證明不合乎現代化新趨向的現象視為未來必須完成的目標,使現代化的方向及具體標靶出現問題,進而影響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

二、防止對市場經濟作片面理解

從經濟基礎的維度看,應當看到市場經濟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同時存在,防止只考慮其中一個方面的效應。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在人類社會的各種活動當中,“經濟運動是最強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決定性的”(1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05頁。。這里所說的經濟運動,不僅包括生產力的具體狀況,也包括如何將生產力組織起來的經濟制度安排問題。

就現代社會而言,現代經濟無疑是其最為基本的物質基礎。進一步看,現代大工業與市場經濟的基本經濟制度安排共同構成了現代經濟,兩者缺一不可。在一個社會當中,如果沒有現代大工業,那就只能出現一些附屬性的、零散的商業活動,而不可能形成大規模的并且是制度化的市場經濟。憑借著自身強大的生產能力、供給能力以及擴散能力,大工業能夠“把世界各國人們互相聯系起來,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場聯合成為一個世界市場”(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34頁。。同樣,如果沒有市場經濟,現代大工業也無法持續地生存和發展下去。比如,蘇聯曾經一度發展出強大的現代大工業,但是由于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而拒斥市場經濟,其大工業很快便因為缺失活力和創造力而衰落下去。這是因為,“在計劃體系下,行政命令控制著銷售量和銷售方向,生產者既沒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來擴大銷售,也不會面臨競爭對手超越自己的威脅”(13)〔美〕勞倫·勃蘭特等編,方穎等譯:《偉大的中國經濟轉型》,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頁。。在缺少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現代生產力由于缺少相應制度安排的支撐,無法有效地配置生產資源,注定無法持續保持活力和生命力。

市場經濟對于現代化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一,市場經濟有助于普遍激發社會成員的活力和創造力。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是具有自主意識、獨立的個體人,都必須通過自致性努力方能獲取其自身必不可少的經濟利益。而且,依據初次分配亦即市場經濟中按照貢獻進行分配的原則,每一個人必須依據自己對于社會的具體貢獻的大小,來獲取與之相匹配的經濟利益。換言之,多貢獻者多得,少貢獻者少得。于是,這就普遍地激發了社會成員的活力和創造力,進而能夠增加社會總財富的積累?!氨姸嗳耸拷浻瑟毩⒌暮透偁幍呐?,能促使那些我們見到便會需要的東西的出現?!?14)〔英〕弗里德里?!ゑT·哈耶克著,鄧正來譯:《自由秩序原理》(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年,第28頁。其二,市場經濟能夠有效地配置生產資源?,F代經濟能否實現可持續推進,一個必要條件便是擁有一種有效的經濟制度安排,從而實現各種生產資源的有效配置。而各個國家現代化進程中的大量經驗教訓反復印證了一個道理:只有通過市場經濟才能夠實現生產資源的有效配置。習近平指出,“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15)《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164頁。其三,市場經濟有助于現代精神文化的建設。從一定意義上講,市場經濟對于現代精神文化的建設同樣有著積極的意義。比如,市場經濟有助于自由、平等、公正等現代價值觀的形成?!白鳛榧兇庥^念,自由和平等是交換價值過程的各種要素的一種理想化的表現;作為在法律的、政治的和社會的關系上發展了的東西,自由和平等不過是另一次方上的再生產物而已?!?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477頁。相比之下,傳統社會之所以無法形成能夠為民眾普遍認同的這一類價值觀,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當時的社會不存在類似的、影響面廣泛的市場經濟。

正因為市場經濟如此之重要,以至于離開了它,現代經濟便無法形成,現代化也就無從談起。由此可見,一個國家想要進行現代化建設,同時卻又排斥市場經濟,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時還應看到的是,市場經濟對于現代化來說固然至關重要,但是如果將之推至極端的位置,使之左右社會的一切,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使現代化進程變形走樣,或是停滯不前。

市場經濟對于中國式現代化同樣至關重要。在改革開放以前的一段時間當中,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之所以沒有取得應有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當時實行的是計劃經濟體制,而不是市場經濟體制。以往的經驗和教訓明白無誤地告訴我們,沒有市場經濟,中國式現代化便無法成立。但是,如果認為市場經濟能夠左右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切,則必然走到另一個極端,阻礙中國式現代化的持續而健康的推進?,F實情況是,一些論者對于市場經濟容易形成某種誤判,即:或者是易于一味地否定市場經濟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不可缺少的、極端重要的積極意義,而看不到一旦離開了市場經濟,中國式現代化就無法推進;或者是易于一味地肯定市場經濟的積極意義,而看不到市場經濟一旦突破了合理邊界,其所蘊含的潛在危害就會大量地釋放出來,而且當其危害到達一定地步時,足以毀掉中國式現代化的前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實際出發,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逐漸建立起完整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在以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那里,是不主張建立市場經濟,甚至是拒斥市場經濟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造”(1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第576頁。。1987年,黨的十三大報告指出:“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制,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18)《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6頁。1992年,黨的十四大報告進一步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利于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19)《十四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8—19頁。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更是將市場經濟放到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的地位,認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遵循這條規律”(20)《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人民日報》2013年11月16日。。這些都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和實踐的創造性發展。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至少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極大地激發了社會的活力和創造力。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有效地消除了以往的平均主義觀念以及計劃經濟體制的痼疾,極大地激發了中國民眾創造社會財富的活力和創造力。這是因為,“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82頁。,而“市場經濟是一種能夠將生產者的勞動付出同生產者的切身利益結合起來的機制。在充滿競爭的市場經濟環境中,作為生產要素的每個生產者只有盡力工作,方能避免被淘汰情形的出現,并獲得一份相應的經濟收益亦即勞動所得”(22)吳忠民:《中國現代化論》,商務印書館,2019年,第135頁。。其二,極大地推動了經濟發展。一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中國的國有企業在改革中浴火重生,獲得了巨大發展?!?021年,全國國有企業資產總額308.3萬億元、負債總額197.9萬億元、國有資本權益86.9萬億元?!薄叭珖鴩薪鹑谄髽I資產總額352.4萬億元、負債總額313.7萬億元、形成國有資產25.3萬億元?!?23)李捷:《國資“家底”曬出明白賬》,《人民日報海外版》2022年11月29日??梢哉f,國有企業在中國式現代化當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比如,國有企業“帶頭承擔投資大、收益薄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及周期長、風險大的基礎性研發工作,引領和推動生產力快速發展”(24)張勇等:《充分發揮國有經濟推進共同富裕的引領示范作用》,《南開經濟研究》2022年第12期。。二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有制形式實現了多樣化,民營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有力有效地推動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在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的擴展,而且還直接、大面積地改善了民生。習近平對于民營經濟的這種巨大貢獻進行了概括,指出:“民營經濟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25)習近平:《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1月2日。應當說,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各有各的優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兩者同步發展、相互促進,共同形成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勢能。

我們在看到市場經濟正面效應的同時,還應看到,市場經濟有其合理的邊界,過猶不及。正如習近平所說:“既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然會產生各種形態的資本。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和社會主義社會的資本固然有很多不同,但資本都是要追逐利潤的?!薄斑@就要求規范資本行為,趨利避害,既不讓‘資本大鱷’恣意妄為,又要發揮資本作為生產要素的功能。這是一個不容回避的重大政治和經濟問題?!?26)《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第576頁。如果任由其按照自己的本性自然演化,市場經濟便會催生“資本至上”的行為邏輯,從而產生大量的負面效應。

其一,使現代化失去原本的目的。從本源意義上講,人是現代化的目的。相比之下,發展經濟是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對于美好生活的需要,經濟包括資本只是屬于滿足人們目的的手段性、工具性的事物。但是,對于市場經濟最為重要的構成要件之一的資本而言,“實現資本無限增值,追逐物質財富的最大化是資本‘天然的使命’”(27)胡緒明:《論資本的雙重內涵及其“邊界意識”——兼答關柏春先生的質疑》,《南京社會科學》2008年第10期。。資本在一個社會當中一旦占據了突出位置,成為眾人所追逐的目的性的事情,便會顛倒目的與手段的關系,造成人的異化現象。這樣一來,人倒變成資本的附屬物,于是現代化就失去了其真正的目的和意義。其二,嚴重破壞生產力?!百Y本至上”不但會造成壟斷等現象,破壞市場經濟領域當中公平競爭的規則,而且還會引發社會不公問題,甚至由此造成社會矛盾沖突?!爱斒袌霾煌昝罆r,權力和財富的不平等轉化為機會的不平等,導致生產潛力遭到浪費,資源分配喪失效率?!?28)世界銀行:《2006年世界發展報告》,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年,第7頁。凡此種種,長遠來看不可避免地會嚴重破壞生產力。其三,破壞生態環境。生態環境是每一個社會成員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最為基本的條件之一,屬于典型的公共產品。但是,“為了實現資本的增值,企業主們根本就不可能顧及其他包括自然環境生態在內的公共效應問題”(29)吳忠民:《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超越“資本至上陷阱”和“福利過度陷阱”》,《探索與爭鳴》2022年第3期。。其結果必然是生態環境的破壞,是每一個社會成員切身利益的損害。

有鑒于此,為了確保中國式現代化的順利推進,就必須讓市場經濟在其合理的邊界之內運行。習近平指出,“要為資本設置‘紅綠燈’”,“要防止有些資本野蠻生長。要反壟斷、反暴利、反天價、反惡意炒作、反不正當競爭。要依法加強對資本的有效監管”(3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2卷,第576—577頁。。相應地,還應當基于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建立起系統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以彰顯現代化的基本宗旨,保證民眾的基本權利和尊嚴不被突破合理邊界的市場經濟所損害。在這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做得比較成功。截至2022年,中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基本養老保險覆蓋十億四千萬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百分之九十五”(3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9頁。。

三、防止將中國式現代化等同于“爭霸”

從對外交往的維度看,應當防止將中國式現代化等同于與美國“爭霸”。

2022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1.2萬美元,中國已經初步進入世界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無論是從“數量”上看,還是從“質量”上看,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仍然保持較好的勢頭。由于國家體量巨大,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具有巨大的“乘數效應”,中國式現代化勢必會對世界現代化的分布結構狀況產生巨大的影響。正如習近平所指出的那樣:“迄今為止,世界上實現工業化的國家不超過30個,人口總數不超過10億?!?32)習近平:《堅守初心 共促發展 開啟亞太合作新篇章——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書面演講》,《人民日報》2022年11月18日?!拔覈?4億人口要整體邁入現代化社會,其規模超過現有發達國家的總和,將徹底改寫現代化的世界版圖,在人類歷史上是一件有深遠影響的大事?!?33)習近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必然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求是》2022年第17期。

顯然,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愈益離不開對外開放,愈益同經濟全球化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正因如此,中國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的雙向互動必定會愈益凸顯,中國現代化對于國際關系以及世界格局的影響必定會越來越大。這里便出現了一個問題,即:作為經濟體量居世界第二、現代化推進勢頭較好以及國際影響力日益增大的中國,同作為經濟總量和國際影響力長時期居于世界第一的美國,兩國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對此,一些人作出如是判斷:在目前以及未來的一個時期當中,中美兩國之間是一種“爭霸”關系,具體來說,美國是要保住自己已有的世界霸主地位,中國則力圖取而代之。

“世界霸主”以及相應的“爭霸”一類的概念具有其特定含義,并不符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實際情況。霸主國家基于“弱肉強食”“叢林法則”“贏者通吃”的零和博弈思維,借助自己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強大力量,以霸權主義的行為方式,強行單方面制定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不平等的國際秩序,并要求其他國家予以遵守,進而從中獲利;同時,強行輸出自己的意識形態,強行改變他國的基本制度,對不利于自身利益或者是威脅到自己霸主地位的國家進行打壓、封殺、顛覆,直至訴諸軍事打擊,即便毀掉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前景、使一個國家解體也在所不惜。長遠看,所謂世界霸主,也就是最大的霸權主義國家,實際上是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破壞者。

自工業革命以來,先后出現過兩個世界霸主。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英國扮演著世界霸主的角色。1914年,從世界范圍看,“11個殖民主義國家共擁有各類殖民地達5430萬平方公里”,其中“英國3200萬平方公里”(34)劉經緯:《20世紀:環球殖民體系從頂點走向崩潰》,《地圖》2006年第2期。。作為擁有“日不落”廣闊疆域的世界最大的殖民主義國家,英國剝奪了所控制殖民地的國家主權,建立起自己的行政機構直接統治著殖民地,并將殖民地當成自己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地,進行掠奪和壓迫。這種情形客觀上成為當時英國現代化得以迅速推進的一個必要條件。與此同時,英國殖民主義卻毀掉了殖民地的現代化前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大量的原殖民地以及半殖民地國家紛紛獲得了獨立,世界殖民主義體系宣告結束,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隨之冰消瓦解。同時,世界上又出現了美國和蘇聯這樣兩個超級大國,兩者開啟冷戰模式,爭奪世界霸主地位。1991年起,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成為世界霸主。比之原來的英國殖民主義霸權,“美國的霸權主義則是一種新型霸權。這種新型霸權新在不以領土調整、領土兼并、領土補償為目標,而是要在美國的實力下塑造一個符合美國利益的世界秩序”(35)劉麗云:《冷戰后美國霸權主義的新發展》,《教學與研究》2001年第9期。。說到底,美國的這種霸權主義就是通過各式各樣的強權方式來“恃強凌弱”“損人利己”。在經濟上,美國選擇性地對待國際規則,一旦規則對自己有利,自己就遵守并要求他國也必須遵守;一旦不利,自己則不遵守或干脆退出相應的國際組織。對于在某些方面具有競爭優勢的國家,美國則采取種種方式予以制裁、封殺。在政治上,美國把自己的意識形態、制度強加給別人,任意干涉他國內政。對于不聽從者,美國則采取種種方式進行顛覆,比如在多個國家進行“顏色革命”。在軍事上,美國維持著世界上最為強大的軍事力量,對于自己所認定的嚴重“不聽話”的國家進行直接的軍事打擊。數據顯示:“自2001年以來,僅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巴基斯坦、索馬里、敘利亞和也門等地,美國軍隊就實施了近10萬次轟炸,造成多達4.8萬名平民死亡?!?36)《2022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http://www.scio.gov.cn/gxyw/202305/t20230517_714056.html。

與霸權主義國家完全不同,在對外交往上,中國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奉行合作共贏的交往方式,從而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世界和平與發展局面的形成。

習近平指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各國人民前途所在。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37)《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51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基石?;谶@一理念,中國“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扔掉我贏你輸、贏者通吃的舊思維”(38)習近平:《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伙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人民日報》2015年9月29日。,以建構新型、平等的國際秩序。雖然中國努力提升GDP總量,以早日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但這屬于正常的現代化目標,與“爭霸”“稱霸”完全是兩回事情。習近平指出:“我國不走一些國家通過戰爭、殖民、掠奪等方式實現現代化的老路,那種損人利己、充滿血腥罪惡的老路給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帶來深重苦難?!?39)《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19頁。

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十年以來,中國在大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同時,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如習近平所說:“中國的發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長,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40)《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50頁。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說明,中國所努力追求的完全不是世界霸主地位,相反,中國致力于消除任何霸權現象,致力于結束長期以來霸權主義國家所造成的不平等的國際秩序,致力于倡導并推動建立一個公正的、有事商量的、互惠互利的國際秩序。

中國之所以信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倡導合作共贏的方式,大致出于以下幾方面原因。其一,和平對外交往的歷史基因。幾千年以來,中國人一直習慣于在中國的大地上辛勤勞作、生活繁衍,而沒有向四周侵略、掠奪他國生活資源和財富的意識。習近平指出:“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41)習近平:《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4年5月15日。,“數百年前,即使中國強盛到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30%的時候,也從未對外侵略擴張?!?42)習近平:《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求是》2021年第1期?;粮裾J為,“同后期的其他區域性國家相比,中國是一個自足的帝國,對擴張領土并不熱衷”(43)〔美〕亨利·基辛格著,胡利平等譯:《論中國》,中信出版社,2012年,第17頁。??梢哉f,作為一種歷史傳承,這種和平的歷史基因對于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著不小的影響。其二,近代史上屈辱、深刻的歷史記憶。自鴉片戰爭之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割地賠款、租界里的治外法權、海關關稅由外國人掌控、外國商品的傾銷以及外國銀行對于中國金融命脈的壟斷等等,不但嚴重損害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嚴重妨礙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而且對長時期有著文明自豪感的中國民眾來說,更是形成了一種屈辱、深刻的集體歷史記憶。這種歷史記憶對于獲得獨立并日益走向強大的中國來說,不但轉化為對他國侵略行為的一種本能警惕和抵抗,而且還引發了對其他受到不公正對待的發展中國家的一種同理心。其三,對于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順應。在現代化和市場經濟條件下,整個世界在經濟上愈益一體化,各個國家相互間的交流與合作成為一種歷史必然,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于經濟全球化之外,否則就會落后和挨打受辱。進一步看,只有基于平等的、合作共贏的相互交往,方能促進各個國家自主、平等的發展,方能確保經濟全球化進程持續而健康的推進。其四,對于世界大趨勢的判斷。和平是現代化建設的必要條件。長遠來看,戰爭對于每一個國家都是有害的,勢必延誤現代化進程。在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就作出了一個基本判斷,認為和平與發展是世界的大趨勢?,F在,雖然國際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和平與發展的基本趨勢并沒有改變。習近平指出:“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潮流不可阻擋,人心所向、大勢所趨決定了人類前途終歸光明?!?44)《習近平著作選讀》第1卷,第49頁。

總之,正是基于前述幾個方面的原因,中國合乎邏輯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以及相應的合作共贏的對外交往方式,選擇了和平發展之路,而不可能走爭奪世界霸權、侵略擴張之路。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中國對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了愈益重要的貢獻。這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軍隊規模及國防支出均保持在合理限度之內。中國不稱霸、不擴張、不謀求勢力范圍,不搞軍備競賽,只是維護本國的國防安全,也就沒有必要維持龐大的軍隊規模,投入巨額的軍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先后大規模裁軍數百萬人,現在只保留了200萬人的軍隊規模?!?023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安排國防支出1.58萬億元”,“與美國等軍事大國相比,中國的國防支出不論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還是國民人均國防支出、軍人人均國防支出等都是比較低的”(45)《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新聞發言人答記者問》,《人民日報》2023年3月7日。。

第二,對于全球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全方位、全領域推進以及中國經濟總量的大幅度躍升,中國的現代化與世界的現代化之間實現了良性互動,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一個比較突出的現象是,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發展最為重要的推動力量。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1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38.6%,超過G7國家貢獻率的總和,是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46)《我國成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光明日報》2022年10月2日。。再者,隨著強大經濟實力的形成,中國逐漸擁有了抵御世界范圍內經濟風險、生態環境風險等各種風險的能力,并作出了相應的貢獻。比如在應對氣候變化風險方面,中國付出了巨大的、極為艱苦的努力,已經從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積極參與者變為重要的“領跑者”(47)參見吳忠民:《中國現代化與世界現代化互動的雙向積極意義》,《教學與研究》2022年第11期。。

第三,在促進欠發達國家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貧困、落后是許多欠發達國家面臨的迫切問題,是阻礙其現代化建設順利啟動和推進的重要原因,也是這些國家容易陷入動蕩、戰亂并成為引發整個世界不安全現象的重要根源。欠發達國家現代化建設的滯后,勢必會對全世界的現代化建設產生明顯的制約效應。中國對外援助政策的基本內容是:“堅持幫助受援國提高自主發展能力,堅持不附帶任何政治條件,堅持平等互利、共同發展,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013年至2018年,中國對外援助金額為2702億元人民幣,其中45.73%提供給最不發達國家,通過援建農村公益設施、分享農業治理經驗和開展技術轉移等方式,幫助其減少貧困、改善民生?;陂L遠考慮,中國繼續加大技術和人力資源開發合作等方面援助力度,幫助受援國提升治理能力、規劃水平和行業發展能力,對其經濟發展特別是現代化內生動力的增強起了不小的作用。(48)參見 《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網站,http://www.scio.gov.cn/ztk/dtzt/44689/44717/44725/Document/1696712/1696712.htm。

由上可見,中國并沒有基于“爭霸”的意識而四處侵略、擴張,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破壞者。相反,比之霸權主義國家,中國式現代化的推進意味著中國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與之相應的合作共贏的行為方式,對世界產生了巨大的積極影響。中國愈益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和維護者。

猜你喜歡
中國式市場經濟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市場經濟下工程項目的招投標管理
財政稅收在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市場經濟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關于對市場經濟的認識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