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性別主流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構想

2023-02-19 09:54汪璇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4期
關鍵詞:融入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汪璇

摘?要:本文基于對南理工紫金學院大學生開展的性別調查所得數據,分析了該校大學生的性別觀念現狀,并對大學生性別觀念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結合高校社會性別教育供給不足的困境,提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社會性別主流化的實踐構想。從融入的可行性、融入路徑和保障機制等方面展開論述?!吧鐣詣e主流化”作為全世界推進性別平等和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經驗和基本共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必將有助于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推動性別平等和共同進步。

關鍵詞:社會性別主流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D9?????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74

0?引言

隨著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現代性別觀念的形成,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思想在中國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一百多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婦女事業的投入,通過制定政策、法律法規等方式宣傳現代性別觀念,我國女性社會地位獲得普遍提升。但由于封建傳統文化持久彌堅的影響,“男主女從”“男強女弱”的觀念在新時代大學生中仍有占有一定的市場,因此有必要對大學生進行社會性別教育?!靶詣e主流化”是促進性別平等的一項全球性策略,旨在以兩性均等受惠的政策變革打造一個符合性別正義的社會。而推進“社會性別主流化”的最主要方式就是社會性別教育,大學階段是學生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讓大學生在承認性別差異的基礎上正確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從而促進自身的和諧發展,這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具有一致性。由此我們可以將社會性別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突顯“以人為本”。

1?“社會性別主流化”的理論視角

人的性別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兩個方面,自然屬性即生理性別,它從生物學角度將人劃分為男人和女人,生理性別與生俱來無法改變。但由于人都是生活在社會中,在其后天的成長中生理性別的性別特這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生活、文化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形成與生理性別相對應的社會性別。所謂社會性別,就是指兩性在社會文化的影響下形成的性別差異及所表現出的性別特征,即在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屬于男女兩性的群體特征,表現為社會對兩性在社會領域(政治、經濟、文化、家庭等)中所扮演的社會角色的期待。所以社會性別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天在文化環境的影響中形成的,正如西蒙娜·波伏娃所說:“人并不是生來就是女人,而是逐步變成一個女人的,正是社會化整個過程產生了這種東西?!?/p>

“社會性別主流化”是社會性別應用于社會政策等領域的實踐理論,是由聯合國倡導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同的社會理念,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將其定義為:“在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上評估所有計劃的行動,(包括立法、政策、方案)對男女雙方的不同含義。作為一種策略方法,它使男女雙方的關注和經驗成為設計、實施、監督和評判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所有政策方案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使男女雙方受益均等,不再有不平等發生。納入主流的最終目標是實現社會性別平等?!庇纱丝芍?,主流化需要改變人的認知層面并最終融合到實際行動中。所以,社會性別不僅是性別角色問題,更體現的是價值觀問題。

1.1?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是我國“社會性別主流化”的根本出發點

所謂婦女解放就是要推翻并瓦解婦女所遭受的全部壓迫與欺凌,讓女性真正享受到與男性同樣的自由與平等。馬克思、恩格斯分析婦女受壓迫的原因,認為私有制和性別壓迫的根源,并且將婦女解放上升到人類解放的高度,深刻指出女性解放是人類解放的一部分,讓女性重新回到公共事業中去是婦女解放的第一步。20世紀初馬克思主義婦女解放理論傳入我國,此后就成為指導我國婦女運動的主要理論,也成為我國“性別主流化”的理論來源。

1.2?女性主義教育論對“社會性別主流化”在教育領域的實踐具有借鑒意義

隨著女性主義的不斷發展,女性主義者開始把目光轉向教育領域,充分肯定教育在人的社會性別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認為教育有可能會推動性別不平等的消除。女性主義教育論主要關注男女不平等在高等教育領域中的表現,從社會性別視角為人們揭去高等教育領域性別不平等的遮羞布,認為高等教育應該可以成為終止兩性地位不平等的重要環節。女性主義對高等教育的研究不僅有助于消除高等教育中的專業性別隔離,還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性別意識,促進其性別角色期待和教育行為的變化,糾正教育內容中的性別歧視和偏見,營造無性別歧視的課堂環境,從而實現高等教育領域的性別平等。

2?“社會性別主流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踐的必要性分析

2.1?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學生性別觀念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

2.1.1?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學生性別觀念現狀

為了解大學生的性別觀念,課題組在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五個二級學院進行“大學生性別意識”的調查。本次調查運用“問卷星”專業調查平臺開展問卷調查,共263人參與調查,均為有效問卷。問卷圍繞大學生性別觀念現狀、影響大學生性別觀念的因素、高校性別教育現狀、大學生對性別教育的認識四個維度進行設計。調查樣本總體情況如下:從性別分布來看,女生比例(603%)明顯高于男生比例(39.7%);從專業分布看,理工類占28.2,文科類占71.8%;從戶籍分布來看,來自農村的學生占58.2%,來自城鎮的占41.8%。

本研究依據較權威的“中國婦女地位調查問卷”,結合大學生的特點,選擇了性別觀念相關的7種觀點,簡化了測量尺度,通過回答贊同、不贊同和說不清來判斷性別觀念是否傳統。根據性別平等的現代化理論,“男生擅長理工科,女生擅長文科”“男性能力天生比女性強”“男人要陽剛,女人要溫柔”“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男人以事業為重,女人以家庭為重”“在經濟不景氣時,應該先解雇女性員工”觀念上越是持否定(不贊同)態度,越具備現代的平等的性別觀念,觀念上越持肯定(贊同)越具備傳統性別觀念。調查數據顯示,總體上來說性別平等的觀念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在性別能力觀、性別氣質、婚姻觀、家務勞動以及經濟貢獻等方面,趨向現代平等觀念的比例均50%以上,但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在性別觀念認同上仍存在顯著的差異,男生仍趨向于保守(不平等)的性別觀念,女性則更具平等的性別觀念。

2.1.2?大學生性別觀念影響因素分析

在性別觀念形成機制的既有研究中,學者主要圍繞宏觀的國家和市場層面研究其對個體價值觀的影響,或者影響性別觀念的社會地位實踐,如先賦地位、自致地位和夫妻間性別地位等方面展開,這些研究忽略了性別觀念的教育層面或者群體互動的影響。我們認為大學生性別觀念影響來自于兩個方面:事實層面和觀念層面。事實層面影響大學生性別觀念的主要因素為家庭中父母的性別平等狀況,其中包括父母在處理家庭事務中的決策權,父母如何平衡家庭與工作,家務勞動在家庭中的分配等。觀念層面的影響主要通過教育、說服、模仿等途徑內化為大學生的內在價值觀,其中與大學生最為密切的三個群體為長輩(包括父母)、學校老師和同輩伙伴。而大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都是在大學校園,平常交流接觸的對象除了同學就是老師,所以家庭對大學生性別觀念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學校教育和同輩群體的影響起到了很多作用,由于大學生的同輩群體主要是身邊的同學,因此影響大學生性別觀念主要因素就是學校的性別觀念教育。

2.2?高校社會性別教育供給不足

2.2.1?高校社會性別課程開設少

從以上分析可知,學校的性別觀念教育是影響大學生性別觀念的主要因素。但從目前高校教育的實際情況看,社會性別教育一直被片面地認為是國家和婦女聯合會的事情,在學校教育中長期處于“缺位”狀態,在我們發放問卷開展調查的四所高校中,關于學校是否開設性別教育或男女平等的課程,45.18%的學生說學校沒有開設此類課程,36.95%的學生選擇“不清楚”,筆者所在的南理工紫金學院也沒有開設相關課程,這說明不少高校對社會性別教育進課堂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即便有相關課程設置也是出于“敷衍”心理,并沒有投入精力去建設,在學生中的宣傳力度也不夠。

2.2.2?高校相關課程中社會性別教育內容缺乏

除了通過開設社會性別課程來進行性別觀念教育這種方式之外,還可以在其他課程中融入性別教育內容,但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也是不容樂觀。以筆者從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例,開設的五門理論課程中都沒有明確涉及社會性別教育的內容。

綜上所述,高?!吧鐣詣e教育”供給總體上是缺失的。而從學生的需求來說,在本次問卷調查“您愿意參加關于性別教育的講座或培訓”問題的回答中,61.45%的學生表示愿意參加,說明學生對接受性別教育是有一定需求的,這就產生了學校社會性別教育的有效供給與學生性別教育需求之間的矛盾。解決這對矛盾的便捷有效地途徑之一就是在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融入社會性別教育,既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又拓寬了高校思政理論課研究的視角。

3?“社會性別主流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實踐的可行性分析

3.1?二者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高校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承擔著為國家培養人才的重要使命。所謂人才是指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德”處于首要位置,而培養和完善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張耀燦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塑造個體健全的人格,使社會成員形成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健康的心理品格,以滿足不斷發展的社會的需要?!庇纱丝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培養高素質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進而促進社會的全面發展。

社會性別教育以性別社會化為出發點,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定位性別角色,如何處理兩性關系。大學時期是一個人“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培養正確的社會性別意識意義不可小覷。通過社會性別教育,引導學生從性別的視角來認識自我、了解社會,這樣才能對自我有正確全面的認知,從而有助于性別的社會化,培養健全的人格,選擇適合自己的正確的人生道路,促進自我的全面發展。

以上分析可知,社會性別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為了培養合格的人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二者在教育目標上是一致的。

3.2?社會性別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補充

一個大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是獨立的個體自然就會有著和其他人不一樣的特點,這實際上就是自我認知的問題,而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每個大學生只有進行客觀正確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之后,才能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從而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而對自我性別的認識是自我認識的重要內容,社會性別教育幫助大學生從社會性別角度進行自我剖析,增強自己的性別認知,減少性別偏見,轉變受限于傳統性別觀念的刻板思維方式,消除性別壓抑,從傳統性別文化的禁錮中解放出來,用正確的性別意識和性別價值觀引導自我,正確對自己進行性別角色定位,實現個體的和諧全面發展,助力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

4?社會性別主流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及保障機制——以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為例

4.1?社會性別主流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中

4.1.1?將“社會性別主流化”融入思政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中——以“思想道德與法治”為例

“思想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是關于人生觀、價值觀、理想信念、道德觀和法治觀的教育,與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緊密,教學中可以從學生自身存在的問題、困惑出發,幫助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走出困惑。

通過對南理工紫金學院學生的性別觀念現狀調查分析,我們認識到仍有一部分學生受到“男強女弱”“男主外女主內”傳統思想的影響,加上近幾年受疫情對就業形勢的影響以及應聘就業過程中性別歧視的隱性存在,使得一些女大學生從內心抵觸就業,甚至對今后的職業發展也持消極態度對,同時受到社會上一些負面新聞的影響,產生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針對存在的這一現實問題,在學校大一新生“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設計中進行相關調整,如人生觀、價值觀內容的教學中,一方面,教育大學生平等正確地認識男女大學生的主體時代特征。男性女性只是生理上的差異,沒有尊卑之別,要讓學生從內心接受并認同這一事實,做到尊重異性,不戴有色眼鏡看待異性,積極主動與異性建立伙伴關系,這是實現人生目標的重要前提;引導學生沖破傳統性別觀念的藩籬,把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起來,在追求社會價值中充分體現個人價值。另一方面,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精神激勵女大學生,強化他們的開拓進取意識,消除人格依附、漠視社會責任思想的不良影響,可以通過舉例身邊的成功事業女性引導女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

在道德教育環節,對待傳統文化中男性女性的規定要堅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對其進行深入剖析,要經常反思自己的一些傳統道德言行,如“女子無才便是德”“頭發長見識短”“婦人之仁”之類帶有性別歧視的話語,這些先入為主的對女性評價有所偏頗的行為話語必須及時矯正;通過“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讓大學生認識到男女兩性的不平等并非“天生如此”,而是在社會化過程中塑造出來的,究其根源就是女性在社會權力結構中的弱勢地位。同時對于中華女性傳統美德這部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如勤儉節約、善良賢惠、吃苦耐勞、謙讓隱忍等品質,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引導大學生繼承發揚,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要有性別暗示,這是對所有大學生的道德要求。

在憲法內容環節,“男女平等”是憲法賦予公民的基本權利,不能讓“男女平等”僅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落在實處,這需要通過社會性別內容的教學,讓學生牢牢掌握社會性別的基本觀念,正確運用社會性別的分析方法,從思想上認同“男女平等”這一法律權威;讓學生充分認識兩性在社會生活中具有相對應的權利義務,兩性之間相互尊重和自覺保護女性的意識。教學中可以開展“角色互換”模擬教學,促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男女兩性立場在法律意義上的異同,探討促進男女平等的具有現實可行性的操作機制,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學生掌握對待異性的正確態度和處理性別問題的正確方法。

4.1.2?在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設計中體現社會性別主流化——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為例

實踐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環節。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馬研部教師團隊一直致力于思政課實踐教學內容和形式的探索和創新,打造了“紅色金陵進課堂”系列實踐活動,以“發掘和傳承紅色基因”為主線,以“南京地域文化資源”為依托,在“綱要”課程中開展“走近金陵英模人物”主題活動,活動中引導學生挖掘革命、建設時期曾在南京這塊熱土上揮灑血汗的女性杰出人物,如南京隱蔽戰線臥底英雄陳修良、沈安娜,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明珠,通過這些女性的光輝事跡,展現女性的社會價值,從而引導學生正確性別價值觀的形成。

4.2?推動“社會性別主流化”校園環境的建設

4.2.1?加強性別教育培訓和性別研究以培養一批高質量師資隊伍

一名教育工作者如果帶有性別偏見,就會加速傳統性別文化觀念的傳播,成為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阻礙力量,所以社會性別主流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盡力打造一支可靠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首先從教師教育開始,加強教師崗前培訓和專題課程調研,把性別教育和性別平等的相關內容納入思政教師的培訓體系以及相應的考核體系中,完善教師性別教育的評價體系。增強教師的性別敏感性,使教師樹立平等的性別意識,從而提高從事性別教育的能力。其次高校要加強性別研究,重視研究平臺建設。最后,高校需要整合性別教育的力量。除了高校教育體制內的資源,應當將校外社會活動家、專家、學者及民間力量作為高校性別教育的重要補充力量,同時發揮學生自組織力量,引導大學生性別社團、志愿者隊伍等參與到性別平等的宣傳與教育中。

4.2.2?創建良好的高校校園性別文化環境

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高校校園文化環境對教育的影響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只有處于輕松和諧的校園文化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順利進行;同時高校校園文化以能以隱性的形式作用于大學生,向大學生傳遞價值觀念和主流文化從而產生影響。因此高校校園文化是課堂教育的有益補充,是社會性別主流化教育的重要載體。

南理工紫金學院馬研部的教師利用學校的網站、微信公眾號、宣傳欄、電子屏等媒介,宣揚男女平等的觀念,讓大學生置身于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同時在活動主題、內容策劃上要避免性別刻板現象,搭建起男女生充分交流溝通的平臺,創造兩性相互學習的機會。發揮學生社團凝心聚力的作用,籌劃成立專門的女生社團,對女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性別意識引導,激發她們樹立自立自強的精神。

當前中國社會傳統性別觀念有回潮趨勢,高校是實施社會性別教育的主渠道,大學生又是接受和傳播現代性別觀念的關鍵環節,將性別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切合中國高等教育實際的創新途徑,也是增強性別平等政策敏感度、實現社會性別主流化的重要途徑,它有利于引導人們消除歧視性的性別觀念,促進男女兩性實質平等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莫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社會性別教育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11.

[2]西蒙娜·德·波伏娃著.第二性[M].陶鐵柱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309.

[3]聯合國婦女問題專題之社會性別主流化[EB/OL].(2007-08-09)[2009-01-09].http://www.un.org/chinese/esa/women/mainstreaming.htm.

[4]王俊.解讀高等教育的性別符碼——基于女性主義認識論的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5.

[5]顧輝.國家、市場與傳統社會性別觀念回潮[J].學術界,2013,(06):104114+284.

[6]劉愛玉,佟新.性別觀念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基于第三期全國婦女地位調查[J].中國社會科,2014,(02):116129.

猜你喜歡
融入路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究
關于五大發展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高職電氣類專業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模式全過程路徑的探索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