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本科專業課程教學探討

2023-02-19 09:54施思趙冬艷施家威
現代商貿工業 2023年4期
關鍵詞:職業精神課程實施課程目標

施思 趙冬艷 施家威

摘?要:本文以《食品貯藏與保鮮技術》課程為例,對職業本科院校專業課程建設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在專業課程教學中,職業本科院校應該牢牢把握課程目標的先進性,守住職業精神培育的邊界,在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環節不斷探索改革,以期為社會培養培養具備一定專業素養,能夠解決復雜實際問題,具有較高職業精神的復合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職業教育;職業精神;課程目標;課程實施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4.085

1?職業本科的現狀

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提出“要完善國家職業教育制度體系,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截至2021年10月,我國職業本科學?,F有32所,在校生12.9萬人,2021年招生4.1萬人?!蛾P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高等職業教育在我國起步較晚,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已具有較長的歷史。在《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是,長期以來,高等職業教育雖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卻常被認為是次等的高等教育,并成為制約我國教育現代化發展的短板所在。職業教育作為與經濟社會發展最為緊密的類型教育,兼具就業性、大眾性、產業性和社會性的基本屬性,是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和人民滿意教育的“推進器”。因此,職業本科院校轉設升級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史中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次改革。

隨著疫情的出現,“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全球經濟環境和產業結構不斷變化,對于高端技術人才的需求不斷調整,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體系也不斷受到挑戰。一直以來,傳統本科更注重于專業知識培養和學術訓練,以學術為導向,注重學科知識在專業學術研究領域的應用,如科學理論知識,研究方法、途徑等,主要培養能夠研究學科問題的學術型人才。職業本科更注重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職業精神的培養,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注重培養具備一定專業素養,能夠解決復雜實際問題,具有較高職業精神的復合技能型人才?;谑袌鲂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可以為區域特色產業提供具備新技術知識的技能人才,同時也可以為傳統產業提供具有高水平專業素養的技術人才,促進傳統產業的技術更新和產業轉型。同時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元更專業的教育選擇,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不同教育追求的要求。

目前,我國的職業本科尚處于起步階。如何結合中國高等教育的特色,探究走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職業教育道路,是辦好職業本科的核心問題。如何確定職業本科的培養目標,如何設置職業本科課程,如何做好職業精神的培養,是目前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

2?“互聯網+”背景下職業本科課程教學探討

2.1?保持課程目標的先進性

培養高素質水平的復合技能型人才是發展職業本科的根本目標,建立和完善職業本科培養方案是保障教育目標實施的根本方法。職業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不是講本科和高職培養目標的簡單融合,而是基于本科層次的培養目標基礎上,根據社會需要的人才類型,動態調整培養目標,結合高職培養特色,不斷注入可持續發展的動力。而課程是作為構成職業本科培養方案的基本單元,是開展職業本科教學改革的基本載體,是達到職業本科培養目標的基本手段。選擇合理清晰的職業本科課程目標,建立完善健全的職業本科課程體系,對于完成職業本科培養目標有著重要作用。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職業需求也再隨之變化。以農產品貯藏和保鮮為例,上世紀70年代,我國才有第一個水果冷庫。上世紀80年代,行業迅速發展,引進氣調設備,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農產品貯藏與保鮮技術迅速發展,以浙江省為例,隨著“浙冷鏈”的推廣,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和設備條件不斷改善,不僅能夠滿足人們對新鮮食品的需求,還能夠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可追溯?;仡欈r產品貯藏與保鮮行業的發展路徑,可以發現食品貯藏與保鮮技術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同時對于從業人員的職業需求也不斷發現變化。

職業本科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和企業培養未來能夠從事某一職業的復合技能型人才,為了完成這一培養目標,需要學生學習大量與該職業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職業本科課程目標作為職業本科課程體系的核心,是針對課程提出的預期學習效果,即在學習本門課程后,在知識、技能和素質三個方面所預期達到的狀態和水平。在學習專業課程后,學生在知識、技能和素質三個方面所達到的水平應滿足當下經濟狀態下的職業需求,以確保學生能成為是主動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需求,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的高層次復合技術技能人才。作為課程設計者,教師需要從根本上明確三個問題:“學生能學到什么知識”,“學生能獲得什么技能”,“學生能具備什么素質”。課程目標需要順應當下社會環境下的市場需求和職業要求,甚至于應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先進性,提出未來該職業從業人員應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養目標。

基于“互聯網+”等信息手段下的市場需求分析,是明確職業本科專業課程目標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設置課程目標時,教師應進行需求分析,根據行業各崗位對于人才數量的不同需求,深入分析不同崗位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確定職業本科專業課程目標,并且始終保持課程目標的先進性和前瞻性。以《食品貯藏與保鮮技術》課程為例,《食品貯藏與保鮮技術》是一門專業性、應用性、時效性極強的課程,是食品貯運從業人員必修的核心課程之一,其主要內容是研究食品在不同環節下的品質管理和安全控制。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于水果的消費習慣逐漸從整果向鮮切水果轉變。隨著消費習慣和市場需求的轉變,對于水果貯運行業從業人員的職業要求也隨之變化?!妒称焚A藏與保鮮技術》作為從業人員的必修課程之一,其課程目標也要不斷更新,水果保鮮技術的學習也從過去單一的冷藏保鮮技術向氣調貯藏保鮮,涂膜保鮮等技術轉變,以適應新市場環境下不同水果產品的貯藏與保鮮要求。

2.2?守住職業精神培育的邊界

區別于普通本科和應用本科,職業本科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職業化”?!奥殬I化”包括了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前者是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學習掌握,后者是職業意識、職業品質、職業人格、職業操守、職業態度、職業經驗、職業勝任力、職業資質、職業體能、職業道德、職業價值、職業文化等內容的培養。職業精神反映了從業者更深層次額要求,是精神層面上的要求,同時又時時刻刻體現在職業生涯中。隨著當今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單一的職業技能已經不能滿足于動態的職業需求和迅速的行業發展。只有職業精神支撐下的職業技能,才能給企業和社會創造價值,失去職業精神約束的職業技能,只會成為企業和社會發展的絆腳石。職業技能和職業精神的高度符合已成為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也是國家發展所必需的環節。

職業本科院校應將高度符合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作為課程設置的核心思路,在設置專業課程上應更加強調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精神的培養并不能在一門課或一學期中完成,具有一定的連續性。為了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在日常的專業課教學中,融入職業精神培養,讓學生潛移默化的收到職業精神熏陶。由于職業精神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職業精神的培養常受到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的限制,而人才培養是一個多元復雜的過程,需要打破單一的教學模式。在虛擬和理論的環境中,學生往往難以體會和領悟職業精神。在設置專業課程時,學校應合理分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比例,組織學生赴企業參觀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大賽、職業專業技能比賽等活動,實現院校教學資源和企業培訓資源相互共享,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職場環境中,接受職業化教育,加深職業精神培養,加快職業化轉變。

在傳統的教學中,專業課程教學往往受到場地限制,但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專業課課程的教學是沒有邊界的。信息化手段的推廣也帶了系列的問題,學生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時代信息具有碎片化、繁雜化、多樣化等特點,但大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還不具備完全能力去明辨是非,抵制錯誤的思潮。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更需要牢牢把握課程目標,找到課程思政的融合點和生長點,不斷在教學中培育職業精神,守住職業精神教育的邊界,真正落實職業本科的培育目標。

3?職業本科課程的課程實施和評價

普通本科的課程設計和課程體系是基于學生所需學習的知識結構所構成,主要是為了支持學生將來能夠從事某一專業學科方向的研究工作,因此,每門課程在設計課程時,以完成專業知識的教學為課程目標,更注重于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而職業本科的課程設計要求課程是為了培養復合技能型人才服務的,這就意味僅僅依靠傳統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課程實施是職業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也是保障開展課程評價的基礎和前提。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斷豐富教學形式,積極展開不同類型的教學改革,才能更好地完成職業本科培養目標。

3.1?線上線下混合課程實施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通過學習通等平臺引入線上優質教學資源。比如,可以通過播放權威研究視頻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到真實的職業場景;利用線上平臺添加豐富的課后資料,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豐富傳統課堂外的教學資源。以《食品貯藏與保鮮技術》課程為例,《食品貯藏與保鮮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和應用型極強的職業本科課程。以往學生對于課程的學習僅僅局限于課堂知識,難以在職業技能上有較大的收獲。依托信息化技術,引入“項目”教學,先提出未來從業中會遇到的專業問題,引導學生利用互聯網查閱資料,學習如何用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技術問題。結合浙江地域特點,教師通過提出“奉化水蜜桃和北京平谷桃的不同貯運方案”這一問題,以小組為單位,查閱資料,比較兩種常見桃類品種在原料特性上的不同,根據其原料特點,設計不同貯運方案,再由教師帶領學生一起進行方案可行性評價及經濟效益評估。依托各類信息化手段,通過真實案例的操作,強化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對于綜合復雜問題的解決能力。

3.2?引入多維課程評價體系

教育的本質要落實到人。職業教育一直堅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學生為教育中心。要明確的是課程評價的目的不是評價結果,而是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在不同方面取得的進步。傳統教學以知識層面的考試成績作為教學的終點,而職業教育應該以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等方面的發展作為教學效果的評價內容。

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通過理論測試和隨堂測試進行評價。依托超星學習通等線上平臺,教師可以真實快速地獲得學生的測試情況,比如錯誤率,知識點的掌握率等真實數據,以便于教師不斷了解和評估學生的學習進度,在教學中隨時調整課程實施以達到教學效果。職業教育以培養職業能力為核心,目標是培養復合技能型人才,學生不僅需要掌握能夠滿足崗位需求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與崗位相適應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包括了完成工作目標的綜合能力,解決復雜問題的分析能力,自我學習的知識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等。對于這些職業能力的評價,采用單一紙質測試是很難對學生的整體情況作出準確評價。因此,在評價學生的職業能力時,教師應采用不同維度的評價方式,以便于獲得更真實有效地評價結果。以《食品貯藏與保鮮技術》課程為例,課程實施中采用了“項目”教學,學生以團隊的形式完成教學項目。教師可以引入生生互評機制,由團隊成員互相評價隊友在項目完成過程中的表現情況,從而評價學生完成工作目標的綜合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職業能力。同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具體的工作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匯報,以便于看到學生對于復雜真實問題的工作態度和解決情況,以此來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分析能力,自我學習的知識能力等職業能力。

4?結論

綜上,職業本科院校專業課程設計建設過程中,應該牢牢把握課程目標的先進性,守住職業精神培育邊界,在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等環節不斷探索改革,加強校企聯系,展現自身專業特色,以期為社會培養培養具備一定專業素養,能夠解決復雜實際問題,具有較高職業精神的復合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星,黎旋,方澤強,等.職業本科和應用型本科發展:困境與出路[J].職業技術教育,2022,43(7).

[2]韓艷.基于國家專業教學標準的高職英語課程設置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3,(20).

[3]吳加恩,趙軍,王婧妍,等.高職與本科合作開展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思考——以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38(12).

[4]孫毅.“互聯網+”環境下全民閱讀生態系統的構建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9,(3).

[5]陳欣.基于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中國文化通論”課程改革研究[C].全國新建本科院校聯席會議暨第十八次工作研討會,2018.

[6]裴云.高職教育發展的若干邏輯[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15,(11).

[7]馮波,張忠江,黎齊英,等.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協同: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模式[J].嘉應學院學報,2014,32(9).

[8]劉壹萍.“互聯網+”背景下農村扶貧路徑探究[J].廣東蠶業,2020,(11).

[9]高軍.面向珠三角核心區產業發展高端化的職業本科專業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8).

猜你喜歡
職業精神課程實施課程目標
國內外高中化學課程目標比較與啟示
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目標達成度分析
從高考化學分析高中化學課程實施理念的研究
醫學生職業精神培育的探析
高職實踐教學的多重關系研究
論體育傳播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和素養
“熱工理論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歷史課程目標及其分類的探索
淺談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